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中国风情>>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

白族丧葬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在丧葬方面,明代以前因受佛教影响,盛行火葬;经过长期演变,解放前已改用棺木士葬。—男子死后一般即行装殆,妇女必须等候娘家人看后才能人棺。以后出滨送祖坟安埋。一般人家的坟墓为“一层桥”或“两道花门”,穷苦者仅垒土为坟,而达富贵人则竖“三碑四技”,建有“城门洞”式的墓道,并立石人、石马、石狮、石象等守卫坟墓。碧江白族停尸在正房中,晚闯围绕尸体跳舞、唱挽歌。出摈后垒土坟,并在死者头部方位竖一根长粟木,挂有土锅、麻布裳等祭物。将死者生前用物一并殉葬,以示悼念。解放后,革除了丧葬中许多繁文缛节,大大减少了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对生产、生活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白族葬礼,重视“接气”,放含口时举行送魂归祖地仪式。然后向亲邻报丧,由孝子净尸,停放尸体并杀猪祭灵。入棺仪式要请村中老人主持。木匠师傅点血开棺,主持人以言语安魂,之后设灵堂,亲友前来祭拜,夜晚以歌舞送灵。丧葬形式为土葬。

节日

白族节庆日都有耍狮子、龙灯、谰高烧,表演“农家乐”等活动,还演唱“大本曲”、“吹吹腔”和滇戏。有些地方还“迎神赛会”,以村为单位,分别迎送“本主”,求它“保佑”全村老幼安宁、五谷丰登。碧江白族过年不同于其他地区,他们把一年分为十主个月,年节则选在十三月下旬属猪或蛇日。除夕早上,全材氏族成员齐集大树下“祭神树”。祭毕,各家杀年猪,以后全村聚餐,互赠“亲肉”;未杀猪的人家,同样得一份。这是古代“共食”风俗的遗迹。剑川正月十五有“姑娘节”,届时各村少女集聚,终日高歌,以纪念受封建迫害而死的“青姑娘”,向封建制度反抗示威。

居住在兰坪、沪水、碧江、维西等地的白族则有盛大的“拜日望”(拜日望,系白语音译,意为祭二月),相传是为了纪念战争中阵亡的先人面举行的;每年二月十三日至十九日,沿澜沧江居住的白族齐集兰坪河西公社高山并赶街集会。届时,选派三名能歌善舞曲青壮中,着古代服装,戴上假面具,围绕供祭着的木刻图像和“栽棍”眺锅桩舞蹈,表示村民对战斗英超的崇敬和杯念。

每年夏历三月,在大理城西苍山中和蜂脚下要举行盛大的“三月街”,过去叫“观音节”,最早是佛教的庙会,后来才在祭砚音处交易,逐渐演变成物资交流会,即三月街。据《白国因由》记载,从南调细奴涩时算起,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悠久历史了。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与组织下,三月街无无论在内容和规模上都扩大了。每届会期,云南和邻省各族人民云集这里交流物资,举行赛马、射箭、歌舞等活动,充分反映出白族地区经济文化欣欣向荣的景象。今天,三月街已成为滇西各族人民社会主义的经济、文化交流与民族团结的盛大节日。

白族人民的主要节庆有“大过年”、“三月街”、“绕山林“、“火把节”、“耍海会”、“绕海会”、“渔潭会”、”尝新节”、“拜日望”等。此外,和汉族一样,也过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至等节。大理白族地区的过年节就是汉族的春节,但活动内容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在此期间,各地日。类似三月街这种定斯的民阂贸易集会,还有饵源邓川的八月渔潭会、鹤庆的七月松桂会和剑川的骡马会,其活动内容,都各自具有地方的特色。

“绕山林”于每年夏历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举行,也是大理白族传统盛会之一。这个节日的由来有不同传说,追溯渊源,乃是古代原始社会时期氏族成员举行“社祭”的遗风。到了南沼大理国时,由于受佛教、神话的影响,才形成了后来的“绕山灵”大会。解放前,每届会期,穿着节日盛装的白族男女,在两位手持柳技购男女引导下,边舞边唱,循苍山之麓,由南面北游动,来到五台峰南麓圣源寺旁的“神都”前,祈求风调面顾,人寿年丰小人们通雷达旦地歌舞。二十四日,转至洱海边曲村庆洱埃城,基十五日沿洱海边来到大理三塔附近的马久邑。这既是群众性的×节日,也是青年男女的社交集会。原来素不相识的青年男女,通过春游“对歌”和一夜狂欢,即有互相爱慕而结成终身伴侣的。剑川白族夏历八月十五要绕剑湖一周,称为“绕海会”,情况同太理的绕山林相似。大理附近白族有“耍海会”,每年八月二十三日,他们都要在洱海边举行划龙船、放生、对歌等活动。据说最早这个活动是为纪念耀缆调主的慈善夫人面举行的。夏历六月二十五日举行的“火把节”,是白族人民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当天每个村寨都要竖立高大火把,用青松作杆,外扎竹片、松明、麦杆等物,并系以火把梨、乳扇等食品,中间插有写着“一年清吉”、“五谷丰登”宇样的升斗物状及三角彩旗,有的缀上各种鲜花,显得五色统纷而又壮观。各家则立小火把。晚间大小火把一齐点燃,犹如千万条火龙在满山遍野奔驰,人们游行田间,捕灭虫害。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