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通典-皇朝通典卷二十六
【繁体中文】 作者:(清)高宗 敕撰 发布:2016年05月31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职官四
○职官四
理藩院
都察院
△理藩院【尚书 侍郎 六司郎中 员外郎 主事 堂主事 司务 笔帖式 银库郎中 员外郎 蒙古繙译房员外郎 唐古特学司业 助教 笔帖式 稽察内外馆监督乌兰哈达等处司官 察哈尔理事官 张家口等处驛站员外郎 围场总管】
理藩院尚书一人 左右侍郎各一人 【 均以满洲蒙古补授】
额外侍郎一人 【 特简蒙古贝勒贝子之贤能者任之】 掌内外藩蒙古回部及诸番部封授朝覲疆索贡献黜陟徵发之政令控驭抚绥以固邦翰所属有旗籍王会典属柔远徠远理刑六清吏司自国初设蒙古衙门承政参政等官崇德三年六月定蒙古衙门為理藩院七月定置承政一员左右参政各一员顺治元年改承政為尚书左右参政為左右侍郎十五年以礼部尚书衔掌理藩院事以礼部侍郎衔协理理藩院事十八年仍為理藩院尚书侍郎雍正元年以王公大学士兼理院事 【 又初设满汉啟心郎顺治十五年裁】
旗籍清吏司郎中满洲二人蒙古一人 员外郎满洲三人蒙古二人 主事满洲一人掌漠南诸藩科尔沁扎賚特杜尔伯特郭尔罗斯敖汉奈曼翁牛特巴林扎嚕特喀尔喀左翼阿嚕科尔沁克什克腾土默特喀喇沁乌珠穆沁阿巴噶浩齐特苏尼特阿巴哈纳尔四子部落喀尔喀右翼乌喇特茂明安鄂尔多斯归化城土默特二十五部落五十一旗之礼籍畴其封爵正其等次辨其世系三岁会盟则遣大臣奉敕往蒞之以同好恶而颁禁令焉若归化城土默特及索伦除授官校则叙而正之如岁有不登则辨其轻重而賙卹之 王会清吏司郎中满洲一人蒙古二人 员外郎满洲二人蒙古三人 主事蒙古二人掌科尔沁等诸部落每岁朝覲之仪贡献之式燕饗赐予舍馆饗餼皆眡其等次以礼之 典属清吏司郎中满洲蒙古各一人 员外郎满洲五人蒙古四人 主事满洲蒙古各一人掌蒙古北部喀尔喀后路图谢图汗喀尔喀东路车臣汗喀尔喀西路扎萨克图汗喀尔喀赛音诺顏扎萨克亲王等列爵之位盟会之制其青海四部落贺兰山厄鲁特乌兰乌苏厄鲁特推河厄鲁特额济訥土尔扈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等部胙土锡命亦如之诸喇嘛番僧之受号者则辨其名数授以印札有差凡乌嚕木齐伊犁防守屯田之政库抡恰克图互市之事咸综其法式以颁布焉 柔远清吏司郎中满洲一人 员外郎满洲三人蒙古三人 主事蒙古一人掌喀尔喀等部落及喇嘛番僧朝贡禄赐之事 徠远清吏司郎中满洲一人 员外郎满洲三人蒙古二人 主事满洲蒙古各一人掌嘉峪关以西回部回城及四川诸土司之政令凡诸回旧若哈密闢展吐鲁番则爵其长而领以扎萨克如蒙古之制新疆若哈喇沙尔库车沙雅尔赛哩木拜阿克苏乌什喀什噶尔叶尔羌和闐诸城则因俗设官皆辨其等秩而禄命之田赋征榷则準式定制而颁布焉四川诸土司奉岁事以入覲於廷釐其班位而詔之仪节凡哈萨克左右部布嚕特东西部安集延玛尔噶朗霍罕那木千四城塔什罕拔达克山博罗尔爱乌罕齐齐玉斯諤尔根齐诸部落汗长重译以时朝贡者各以其国之籍礼之 理刑清吏司郎中满洲蒙古各一人员外郎满洲二人蒙古三人 主事满洲一人掌蒙古及番部刑罚之事 堂主事满洲二人蒙古三人汉军一人掌校缮章疏又有校正汉文官二人於内阁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读内奏委三岁而代初制顺治十八年置满洲蒙古郎中十有一人员外郎二十七人其后增减不一今定满洲蒙古郎中十三人员外郎五十九人至主事分录勋宾客柔远理刑四司初设满洲主事四人汉人主事四人其后增减不一康熙三十八年裁汉人主事员额后又析柔远司為二曰前司后司乾隆二十二年改录勋司為典属宾客司為王会柔远后司為旗籍柔远前司仍為柔远二十六年併旗籍柔远為一司增设徠远司二十七年旗籍柔远仍分為二司二十九年复改典属司為旗籍司其旧旗籍司仍改為典属司旗籍司满洲主事一人王会司蒙古主事二人典属司主事满洲蒙古各一人柔远司蒙古主事一人徠远司主事满洲蒙古各一人理刑司满洲主事一人堂主事满洲二人蒙古三人 司务厅司务满洲蒙古各一人 【 顺治元年置司务三人為满洲蒙古员额院判一人知事一人副使一人為汉人员额康熙三十八年俱省雍正十年复设满洲司务蒙古司务各二人】
题署主事满洲三人蒙古五人乾隆三十六年置由笔帖式内题补 笔帖式满洲三十六人蒙古五十五人汉军六人初制满洲十有一人蒙古四十一人汉军二人康熙二十八年增设汉文笔帖式每旗各一人汉军笔帖式每翼各二人雍正十一年复增满洲笔帖式十七人蒙古笔帖式十四人分隶各司随事之繁简以為额 银库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 俱於本院司官内奏委】
司库满洲一人 笔帖式满洲二人 库使满洲二人掌帑金出纳初制蒙古王台吉等人朝由户工二部及光禄寺庀器用具廩餼康熙四十六年始立银库设官如今额计宾馆所需按直给貲以惠远人焉 蒙古繙译房员外郎一人 主事一人 【 均於本院司属内抡选简委】 掌繙译章奏文书 唐古特学司业一人 助教一人 笔帖式蒙古四人掌学习唐古特字以译西藏章疏文移顺治十四年初设唐古特学给教习人六品俸后改為司业其助教初以他官兼乾隆五年始定為额设之官 稽察内外馆监督二人 【 由科道及各部司官内抡选奏委】 掌致馆於宾缮完涤除以待行李 乌兰哈达驻札司官一人 三座塔驻札司官一人 八沟驻札司官一人 笔帖式一人 【 分驻塔子沟】 分掌诸蒙古部落与民人交涉之事则听其讼而平之岁则徧巡所属以周知其风俗兼掌榷百物之税以待蒙古赡恤岁周而代 察哈尔游牧处理事员外郎蒙古十有六人掌治游牧察哈尔狱讼之事以在京蒙古各旗与察哈尔各旗官员抡选由院引见除授自护军校驍骑校选用者即授员外郎自中书笔帖式选用者先授主事三年称职乃授员外郎又雍正七年置巡察游牧御史或部院司官一人每岁更替今改定五年抡遣一次 张家口喜峰口独石口杀虎口古北口管理驛站员外郎各一人掌蒙古各处邮驛之政令以宣传命令通达文移凡百里為一传自喜峰口至扎賚特置邮十有六自古北口至乌珠穆沁置邮九自独石口至浩齐特置邮六自张家口至四子部落置邮五自杀虎口至乌喇特置邮九又自归化城至鄂尔多斯置邮八 【 仍為杀虎口路】 均於水泉形势之地安设五路各设员外郎一人由本院司官内奏委司其事笔帖式一人佐之三岁而代 围场总管一人 左右翼长各一人 章京八人 驍骑校八人木兰围场在蒙古各部落中周一千四百餘里国语谓哨鹿為木兰故以得名圣祖仁皇帝因喀喇沁敖汉翁牛特等诸部落所献牧地置岁行秋獮康熙四十五年设围场总管一员六品官八员率官兵驻守以司讥察巡察之禁令皇上式遵前制每以八月行围肄武凡内扎萨克蒙古王公台吉及喀尔喀青海尼鲁特并轮年入覲之都尔伯特土尔扈特回部伯克等咸会朝行在所櫜鞬执役岁以為常乾隆十四年始以围场总管属理藩院统辖十八年升总管等品秩增设翼长二人驍骑校每旗各一人
(臣)等谨按我朝威德广被其内扎萨克诸蒙古久受疆索比於内臣而圣武所昭无思不服北踰瀚海西越流沙亦莫不碁布星罗咸归版籍设官黚吏多因其俗以治之臂指相维不殊郡县如蒙古诸旗之扎萨克官及新疆回城之伯克等官皆领属於理藩院今以其本由各部落选置与内地注授者不同故别繫之藩属诸官篇内云
△都察院【左都御史 左副都御史 六科给事中 十五道监察御史 经歷 都事 笔帖式 巡仓科道 巡漕科道 巡察科道 巡视五城御史 五城兵马司指挥 副指挥 吏目】
都察院左都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 左副都御史满洲汉人各二人掌察覈官常整飭纲纪国初都察院置承政一员左右参政各二员顺治元年改承政為左都御史参政為左副都御史员数增减不一三年定设左副都御史满洲汉人各二人五年定设左都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旧有满洲啟心郎一员汉军啟心郎二员顺治十五年省又有汉人左僉都御史一员乾隆十年省其右都御史為总督坐衔右副都御史為巡抚坐衔俱无京员故都察院长官皆以左繫衔焉 吏科户科礼科兵科刑科工科掌印给事中满洲汉人各一人 给事中满洲汉人各一人掌传达纶音稽考庶政吏科分稽銓衡注销吏部顺天府文卷户科分稽财赋注销户部文卷礼科分稽典礼注销礼部宗人府理藩院太常寺絖禄寺鸿臚寺国子监钦天监文卷兵科分稽戎政注销兵部太僕寺鑾仪卫文卷刑科分稽刑名注销刑部通政使司大理寺文卷工部分稽工程注销工部文卷国初沿明制六科自為一署顺治十八年设满洲汉人都给事中各一人满洲汉人左右给事中各一人汉人给事中二人康熙四年六科止留满洲汉人给事中各一人餘俱皆五年复增设掌印给事中满洲汉人各一人雍正元年始奉詔以六科隶都察院听都御史考核焉 京畿道掌印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分理本院事及直隶盛京刑名稽察内阁顺天府大兴宛平县 河南道掌印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分理河南刑名照刷部院诸司卷宗稽察吏部詹事府步军统领五城 江南道掌印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三人分理江南刑名稽察户部宝泉局左右翼监督在京十有二仓总督漕运磨勘三库月终奏销之籍 浙江道掌印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分理浙江刑名稽察礼部都察院 山西道掌印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分理山西刑名稽察兵部翰林院六院中书科总督仓场坐粮厅大通桥监督通州二仓 山东道掌印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二人分理山东刑名稽察刑部太医院总督河道催比五城命盗案牘缉捕之事 陕西道掌印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分理陕西刑名稽察工部宝源局覆勘在京工程 湖广道掌印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分理湖广刑名稽察通政司国子监 江西道掌印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分理江西刑名稽察光禄寺 福建道掌印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分理福建刑名稽察太常寺 四川道掌印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分理四川刑名稽察鑾仪卫 广东道掌印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分理广东刑名稽察大理寺 广西道掌印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分理广西刑名稽察太僕寺 云南道掌印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分理云南刑名稽察理藩院钦天监 贵州道掌印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分理贵州刑名稽察鸿臚寺又八旗事务每岁以满洲科道四员专司稽察一年又宗人府事务以宗室御史稽察内务府事务初设御史四员稽察后省今以协理陕西道掌贵州道满洲御史二员兼管皆不為专缺焉国初设满洲御史二人顺治五年增置十七人康熙二十八年又增一人雍正五年始置宗室御史二人蒙古初置章京二人康熙元年省五十七年增置蒙古御史二人汉军御史初置八人康熙三十九年省三人雍正初俱省统归汉人额缺内补用汉人御史顺治初置六十九人旋省二十九人康熙初又省十六人雍正四年增置八人乾隆十三年又省九人十四年定设满洲汉人员额如今制宗室蒙古御史俱统於满洲员额之数四十六年复增置宗室御史二人而省满洲员缺二人又旧制御史分设十四道而以河南江南浙江山西山东陕西為六掌道分稽在京诸司及各直省刑名河南道仍参治院事京畿道惟司照刷卷宗六掌道或以二员或一员协理依次递迁其他则谓之坐道皆不理本道之事惟存空衔而已乾隆十四年特詔釐正按道定额各给印信而以职事分隶之二十年复命以京畿道改列河南道之前俾互易所掌而官署亦从对换至京畿河南二道员闕皆由长官抡选疏请简调各道掌印则以资深者递转其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五道满汉员额本各一人今制即以新授者掌印不复由他道转补 经歷满洲汉人各一人初设司务后改為经歷员额顺治元年定 都事满洲汉人各一人分掌董察婿吏缮写章疏而行遣文书之事则两厅分理之初制满洲二人汉军一人康熙三十九年省汉军员额乾隆十七年省满洲都事一人改為满洲汉人各一人 笔帖式满洲三十五人蒙古二人汉军五人 六科笔帖式满洲八十人初制满洲五十一人汉军七人康熙三十八年省满洲十有六人汉军二人雍正十二年增设蒙古笔帖式二人六科笔帖式初制百有七人乾隆二年省二十七人其分隶之制堂笔帖式十人京畿道江南道各三人河南浙江山西山东陕西湖广江西福建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道各二人吏科户科兵科刑科各十有五人礼科工科各十人 巡察京通各仓科道十有四人掌稽察在京禄米等十有二仓通州中西二仓覈其出纳而禁其盗窃以釐剔弊端岁以十月引见派往一年而代 巡视淮安漕务科道一人 【 旧驻淮安今移扬州】 巡视济寧漕务科道一人 【 驻济寧】 巡视天津漕务科道一人 【 旧驻天津今移杨村】 巡视通州漕务科道一人 【 驻通州】 掌催督粮运凡官吏需索稽留及旗丁私挟禁物者咸纠治之济寧巡漕兼掌运河水道董察有司以时其疏濬焉每岁以次奏请简派给钦差官员关防以行事竣而纳之 巡视盛京科道满洲一人 【 雍正三年置】 巡察吉林黑龙江科道满洲二人 【 雍正元年置】 巡视臺湾科道满洲汉人各一人 【 康熙六十一年置】 掌巡省风俗釐察奸弊考覈稽违凡地方兴革事宜及吏治民情皆以实採访而入告焉初制盛京巡察吉林黑龙江巡察每岁更代后改定俱五年抡遣一次臺湾巡察初制亦每岁更代雍正五年以汉人巡察兼理臺湾学政乾隆十七年改定三年抡遣一次三十年复命届期奏请应否派往均候旨以行 【 按各省巡按御史 国初因明旧制凡自郎中以下各官皆得选任兼宪衔以行顺治十八年定议永行停止又有巡江御史巡视屯田御史俱顺治初停止督理茶马御史康熙初停止又雍正三年设各省巡察以督捕盗贼由科道及小京堂部属各官抡遣江寧共一人湖北湖南共一人山东河南共一人又四年设直隶巡查御史顺天永平宣化二人保定正定河间二人顺德广平大名二人又有巡视山东河湖工务御史一员雍正元年置直隶巡农御史一员雍正七年置又顺治十一年设直省恤刑同巡察御史审录罪囚刑部差郎中员外郎大理寺差寺正寺副雍正四年设观风整俗使乾隆八年设宣諭化导使嗣俱先后停止谨附识】 巡视五城科道满洲汉人各一人掌弹压地方釐剔奸弊凡中东南西北五城分蒞而治之中城辖中西中东二坊东城辖崇南朝阳二坊南城辖东南正东二坊西城辖宣南关外二坊北城辖曰南灵中二坊皆布其禁令而听其狱讼大事奏闻小事则牒刑部结正而月具事目上都察院堂官考覈焉有缺则以六科给事中十五道御史引见简用二年而代初制以新资御史巡城后改用满洲汉军汉人御史每城各一人雍正元年改定每城二人以汉军归併汉人班内又初制有五城笔帖式后裁 五城兵马司指挥汉人各一人 副指挥汉人各一人 吏目汉人各一人掌缉捕兆盗纠詰奸宄初制指挥吏目分治各坊乾隆三十一年移东南西北四城副指挥於朝阳永定阜成德胜诸门外鈐辖关厢而城内事宜则以吏目专治各铸关防条记以授之惟中城如旧副指挥每城初设二员顺治十五年各省一员
【来源:作者原创】
- 上一篇:清朝通典-皇朝通典卷二十七
- 下一篇:清朝通典-皇朝通典卷二十五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