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献经典>> 史部>> 政书类

政书类

唐律疏议附录-唐律释文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6年05月31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唐律释文序
  夫礼者民之防,刑者礼之表,二者相须犹口与舌然。礼禁未萌之前,刑制已然之后,使民在宥,各遂其生,圣人用之,不得已也。譬夫御轡者,驭其泛驾;篙桌者,拨乃横流。有国有家,废之莫得。惟闻刑措,岂去刑书?然听断之间,虑生疑惑,从轻则惠姦何益,加重则反善犹难。爰自周秦,歷于南北,唯有刑目,罔定条纲。虽国侨铸鼎,叔向犹非,况属后人,寧无差误?天厌前代,宝命我皇。圣慈惟刑是恤,冀同乐举觴,遂詔刑官,删修坠典,以宽猛相济,以轻重随时,一协公平,更无迷谬。然刑统之内,多援引典故及有艰字,法婿之徒,卒不能辨;又有新入仕员,素乖习熟,至临断案,事一决於婿,婿又无识,岂不有非圣慈者哉?且如问云:加杖二百比徒四年,部曲与奴婢不等,义服与正服有乖,若此之差,例皆多目。故此山貰冶子治经之暇,得览金科,遂為释文,以辨其义,此盖有志於民者也,又见不自诬举仕。仍為叙引,联誌岁时云尔。
  释文
  奉训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检校官王元亮重编
  卷第一名例
  惩诫上音呈。犹劝勉也。 捶挞上主垒反。下他达切。即扑击也。 楚木名。即荆之属类也。 扑普卜切。击打也。谓教而不从者,即击扑也。 緹縈上音题。下貽甖切。昔汉文帝十三年,齐太仓令淳于意有罪当刑死,詔狱徵繫长安。太仓令无男,有五女,将行会逮,骂其女曰:生女不生男,有缓急非益也。其少女緹縈自伤泣,乃随其父至长安,上书曰:妾父為吏,齐中皆称廉平。今坐法当刑,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妾今没身為官婢,赎父刑罚,使得自新。帝悲而除肉刑。 黥渠京切。刻罪人额上,以墨涅之也。 髡钳上音坤。谓去犯人者头髮也。下其廉切。以铁束项也。 劓鱼器切。谓割鼻也。 沿革上余专切。沿训袭。革训变。措仓故切。训置。谓将犯法者肆于市,令眾人见,使他人不复犯法,如他人皆不犯法,则刑法之具皆措置不用,刑以期无刑也。 鞭杖者大,鞭者小,杖刑多杀於人,故降大从小,乃用鞭也。故尚书云:鞭作官刑。 蚩尤古之诸侯名也。然其性酷毒,故作五虐之刑,如以车裂人,又烧铜柱,或使人抱,或使人缘之类也。史记五帝本纪云: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蚩尤最為暴虐,莫能伐之。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為天子。如本纪云,蚩尤是炎帝之末诸侯,君霸天下,黄帝所伐者。 滥觴上卢鑑切。下音伤。觴,酒器。倾盏而餘捐滴,取喻者谓其源起微小也。 咱巨至切。训及。〔一〕 隋在唐之前,姓杨氏。周又在隋朝之先,本姬姓也。 罪隶下郎计切。谓罪名附刑书也。 圈土狱也。周礼秋官职,以圈土聚教罢民,其不改者,徵之于远。所谓圈者,筑土為狱,其形圈,土象规形。规圈主仁。仁者,不忍杀之义也,欲其犯法者改而放之。 宥音又。训放也,宽也。谓犯法者未入死刑,又过徒刑,遂流于远。虑其性恶,染坏正俗,故流放远恶之处;欲使生活,以流放之法,宽从五刑也。王肃云,谓君不忍刑杀,宥之以远方。然此是据状合刑,而缘差可恕,全赦则太轻,致刑则太重,不忍依例刑杀,故完全其体,宥之远方。应刑不刑,是宽纵之心也。 流有宅五宅三居〔二〕五刑之流,各有所居,谓徒置之处。五居之差,有三等之居,量其状為远近之差也。 四裔下以制切。训远也。谓四方之极远处也。 哲王上陟列切。训明。 澌音赐。形骸消尽,谓之澌。 涿鹿上竹角切。地名。黄帝斩蚩尤於涿鹿之野。 罄轻信切。縊也。周礼云,公族有罪,罄之于甸人。谓公之亲族,犯十恶之罪,则縊之于甸人,不欲与人共弃於市也。甸者,郊外之谓也。去城三十里為近郊,六十里為远郊,郊外谓之野,野外谓之甸。 甸音殿。 甫侯上方矩切。周穆王末年,耄於用刑,是时甫侯為王之卿士,夏有赎刑之法,甫侯遂训其赎刑,谓罪疑是而似非,故不忍加诛,虑及无辜,遂使得入金以赎其罪。即今律:过失杀伤,各依其状以赎论。此是误而入罪。 墨辟音闢。墨辟,将犯法者割额,以墨涅之,即谓黥也。犯此罪疑者,则罚百鍰。鍰音还。劓辟上音义。将犯法者割去鼻,谓之劓也。犯此罪疑者,罚二百鍰。 剕辟上父沸切。将犯法者割去一足,谓之剕。犯此罪疑者,则罚倍差,是四百鍰。 宫辟将犯法者割势使守宫,女子幽闭,故谓之宫辟。犯此罪疑者,则罚六百鍰也。 大辟犯死刑也。谓犯此罪疑者,则罚千鍰。犯而不罚,则谓之肉刑也。六两谓之一鍰。 诬〔三〕音无。 诉〔四〕音素。 炯诫〔五〕上户顶切。训明。 演没〔六〕上音因。训没。 见存上贤变切。 开皇隋朝年号。 刊除上音刊。谓削去也。就十恶内削去其烦乱也。 武德唐年号。 灾谓天反时為灾。 覆载上扶救切。谓王者之仁恩,养育万物,上同天之覆盖,下同地之安载,使万物各得其所也。 凶慝下惕得切。谓恶逆之心也。 天常天常之性,子孝于父,臣忠于君,弟悌于兄,卑顺于长,此乃谓之天常。今為臣敢有谋弒(音试)其君,為子敢有谋弒其父,故名此者為反天常也。反天常者,必绝其类,必毁其居,必污其宫。 社稷如字。古者,勾龙氏之能平水土,后世奉為社神。周弃為尧之稷官,教民种五穀之种,后世奉之為稷神。然王者是有土之君,神依于君,君安即神寧,故君為社稷之主。 司嗇下音色。 时稔谓时丰熟也。 逆节即谓反天常也。 恃谓倚赖也。 干纪干训犯。纪训律。犯顺若前所反天常者。 违道谓失道也。 悖德上蒲没切。谓乱也。 释憾下胡暗切。恨也。 不逞下丑影切。谓行恶逆之心也。 紫微如字。大星名也。按晋书天文志云,北方有紫微之星,后有华盖之星,中有帝座之星,前有紫垣之星,紫垣之星前又有天市之星。故王者象此星位,置宫闕朝市。 象魏〔七〕闕名。周礼秋官,正月之吉,悬刑象法於此闕,使人观之,所谓观也。 观之上音官。 莒音举。国名也。 牟夷上莫侯切。 牟?音娄。邑名也。春秋时,莒国大夫牟夷為牟?邑宰,率牟?之人,以牟?之地归属鲁国,是叛本国而从外国也。 费音秘。鲁邑也。公山弗扰為其宰,〔八〕遂以费叛鲁,而归属齐国也。 弗扰〔九〕下尔詔反。公山氏,名弗扰,鲁国之士也。梟镜〔一0〕上坚尧切。下处脂切。梟鴟之鸟,食母高飞;破镜之兽,食父而走。今為子乃有心谋害父母者,是梟镜其心也。 為别下卑列切。 嫡子〔一一〕為正妻之子。子之子為嫡孙。 庙见下贤变切。古者,娶妻三月满,则夫与妻备享礼而拜于祖庙,谓之庙见,方始為妇。未满三月,则未拜于祖庙,则未為妇。又有夫从女而居,秦世谓之赘(朱芮切)。如此者,是為三种之夫。 核〔一二〕音亥。谓上表自言其罪也。 安忍残贼皆如字。谓酷毒之事,人皆不忍為,今有人能行此酷毒之心,是名為安忍残贼。如此之人,并是背违正道之人,故名不道。 蛊毒上音古。谓将毒蛇虫聚在一器之内,从其自相吞食,末后一箇,最有其毒,堪伤于人,故名為蛊毒。 厌魅厌魅,谓事邪鬼,或用人為牲,又将人名姓告此邪魔,令人病死颠狂,皆能害人性命,是阴行不轨之道,故曰不轨(音鬼)。 不轨即不法也。 以别必列切。下同。 乘舆上音盛。下音余。天子万乘,所乘之车谓之乘舆。 酒醴下音礼。酒之甘者名曰醴。饌具食物也。 籩豆竹曰籩。木曰豆。皆祭用盛黍、稷、蔬、果也。 簠簋上音甫。下音鬼。亦用盛祭物也。监当下当亮切。 部分扶问切。 璽音徒。 襄公上音相。鲁襄公自楚还,及方城之地,季武取卞邑,又使公冶问璽书。璽即印也。 公冶音也。人名。 合和上音閤。 错谬上七各切。下靡幼切。〔一三〕 膳音善。八珍〔一四〕若粉飴、糗飴、淳熬、淳母(音模)之类也。 觖望依汉书音决。谓怨望也。 对捍音旱。对捍,犹抵拒也。今為臣而敢抵拒天子之使,是有无君之心,失人臣之礼,皆入十恶之条。 制使天子所使谓制使。 诅咒上庄助切。下之救切。 詈音利。恶言秽语相詬谓之詈。 爱媚如字。求爱媚者,谓之臣子不能以忠孝之道事于君父,為君父所憎嫌,己却背违正道,自不责己之非,却向鬼神持君亲名目,诅咒厌魅,图得君亲爱媚于己,是為不孝。 俱沦音轮。训没。 养亲上羊向切。 忠养之〔一五〕如字。 作乐周礼,太师之八音:金、石、土、革、丝、竹、匏、木。谓琴、瑟、管、簫之类是也。 匏蒲交切。笙也。 塤音諠。其形如卵,以泥為之,三孔。 箎音池。三孔笛也。歌舞出口為歌。动手為舞。 縗裳上仓回切。孝衣也。 巨尤大过也。 殞于敏切。 擗音闢。追胸也。踊音勇。哭而且跳也。 不睦谓九族之内不相和睦。 緦麻谓服之轻者。十五升布曰緦。 未啻〔一六〕卖物不及价也。 男子无大功尊依礼,男子于高祖緦麻,曾祖小功,祖周年,父母三年,伯叔兄弟周年,是无大功尊长之服。 服膺〔一七〕音应。胸也。弟子事师之礼,则拳拳服膺。 妻以夫為天〔一八〕左传云,父為子天,夫為妇天。天者,乃尊大之称也。 既崇如字。谓恩义既厚。 号慟大哭也。 相瀆音独。谓乱也。亲戚相姦,男女无别,谓乱大伦,故曰内乱。 紊音问。大乱也。 八辟周礼,八辟丽邦法,附刑罚:一曰议亲之辟,二曰议故之辟,三曰议贤之辟,四曰议能之辟,五曰议功之辟,六曰议贵之辟,七曰议勤之辟,八曰议宾之辟。解具如后。 刑不上大夫礼记云,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谓大夫以上之官,犯死罪非十恶之类,则在八议之内也。 或分液天潢音黄。天潢,天汉也。液,派也。凡与人同宗共祖,本则惟一,以水喻之,犹如同共源而分流诸派。今族人与帝王共祖,不可以凡下之水取喻,故取喻天汉之分流,举尊贵之极称。此乃议亲之谓也。 或宿侍旒衣上音流。下音倚。按礼记玉藻云,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后邃延。说者谓,天子之冠,上更方板,上玄色象天,下黄色象地,前后以五彩丝贯五色玉,垂于前后。每以一五色绳贯五彩玉各十二,谓之一旒。前后各六,共十有二旒。故名此冠旒冕,即今俗谓云平天冠也。衣者,〔一九〕形如小屏,以白黑之色相杂,画為斧文,义取能断。盖帝座后小屏也。今经云宿侍旒衣者,宿训旧,侍训事,谓伏事左右者。旒衣,帝王也。不敢指斥尊号,故托以其位言之。盖谓宿昔故旧,曾得伏事左右。此乃议故之谓也。 或多才多艺上天生贤,使多才识技艺,佐王经国辅教。盖有大德行,可以师表人臣,羽仪朝位。此乃议贤之谓也。或立事立功圣王在位,必任能人,或能于艰危之中起立事跡,或能于战斗之下特立大功,运筹非时之可儔,机辨非常之可拟。此乃议能之谓也。 简在帝心谓臣下立大功勋,谓帝心之简在者。此乃议功之谓也。 勋书王府按周礼,臣下有大勤劳,立大功德,书其事跡,谓之勋,而藏之天府。此乃议勤之谓也。其如继先代之后,〔二0〕谓之宾;爵一品之极,谓之贵。此等八议,或犯死罪非十恶者,并得议减,故经云:重亲贤,敦故旧,尊宾贵,尚功能也。曹司之贱,焉得与夺者哉。 袒免上檀,上声。下音问。袒免,凶服之至轻浅之别也。据礼,緦麻之外亲戚,如有死丧,不可与凡例一同,故袒其偏,而加免于首也,故谓之袒免。 降姑降,下也。皇太后荫及緦麻之亲,今皇后只荫及小功之亲,是下荫之等也。 宿得侍见谓宿昔曾得接遇帝王,又蒙帝王恩顾之久者。 言行谓贤人君子,凡出一言,凡行一事,则可為世之法也。 整训齐,飭也。 蒞音利。训临也。 盐梅古者,和羹用盐梅,使其羹味好。取譬喻言贤人君子,佐辅帝王之道,使治道纯备,犹如羹味得盐梅也。故尚书说命篇云,昔高宗命傅说作相,曰: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若作和羹,用汝作盐梅。 师范音范。法也。师者有道,忠信,智能,才辨,教导于人,故名师。师者,尊称。范者,法也。言此师教导,使人模法之。杨雄云,师者,人之模范也。 斩将谓如韩信斩龙且(音雎),是名斩将之功。 搴旗上音愆。夺也。谓如韩信破赵,拔赵旗帜,而立汉赤帜,是名搴旗。 摧锋上徂回切。摧犹挫也。谓战敌阵,敌之刚锋利刃皆為我之摧挫也。 率眾谓共凶徒恶眾,背叛王教,己能率化,而使皆归顺,若唐时魏博之眾叛,田兴能使奉上命也。 寧济一时若时之不安,或飢荒水旱,或寇盗疫蝗,己能出智力周济一时之急,使长幼不至死伤之谓也。 太常旗名也。周礼,臣下能立大功,则书其事跡,铭其功德于太常旗之上,以引驾也。 恪克各切。谓勤也。谓在公勤廉,能干其事,故名為恪居官次。 远使绝域谓奉使四夷之国,经歷险难之事,若苏武之谓也。 虞宾舜将国位禪让于禹,禹封舜子商均,商均立於禹朝,是各虞宾。事出尚书。 有客周武克商,封微子于宋,為商后,得用其正色,故曰有客。事出毛诗。若今,以唐事言之也。 周后介公此乃后周也,在隋朝之前。周之归隋,隋封于介国公爵,以继周武之后,是為国宾也。 隋后酅公酅音携。此乃隋后也。煬帝幸於江都不反,隋亡,入唐,封于酅国公爵,继隋文之后,是為国宾也。
  卷第二名例
  降杀下所拜切。皇后荫及小功,太子妃荫及大功,此乃是其降杀也。降杀,谓尊荫及远,而卑荫及近也。 武德唐年号也。 博爱博训大。谓加役流本入死刑,至唐改為断趾,到贞观改為加役流,〔二一〕如此展转渐轻,盖是王者慈仁,大爱于万民也。 軫真上声。 向隅按汉书刑法志云,满堂饮酒,一人向隅而泣,满堂為之不乐。天下犹一堂也,苟有无辜犯法,贫民失所,天下為之不安也。 覃训大。 祝网〔二二〕按史记,成汤出,见猎者张罗四面,祝曰:从天坠、地出,从四方来者,皆入吾网。汤曰:尽之矣。乃去其三面,改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者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及禽兽矣。遂相率而归之。 生礼死事〔二三〕按礼记云,父為士,子為大夫,父死,葬以士礼,祭以大夫之礼,是以生礼事死也。 媵音孕。送女从行谓之媵。古者,诸侯一娶九女,其一為嫡,其八為媵,皆邻国之女也,随大国之女往嫁诸侯,以广继嗣之谓也。 养素丘园按孟子云,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浩然之气,即中和之气。后有贤士隐居丘园,有处士之清风,帝王闻之,遂下詔求之,任以官爵,其贤士不赴詔命,惟乞隐居,所赠之官爵虽不居位,亦同封爵之例,得荫子孙。丘园者,按周易賁卦云,賁于丘园,束帛戔戔。说者谓,賁,饰也,谓贤者隐于山丘园林之内,上命詔求,委其束帛。戔戔,礼之多。束帛者,聘贤之礼也。 假版诸假版官者,即摄官也。假,犹借也。谓此等之身无正官,故权假借他官版,以令摄事,故名之曰假版官也。 耆年老而有德之称。假版官得以赎,虽非耆旧年德,然关恩泽,故听以赎。雨露谓赦文恩泽,同于雨露,救物焦枯。 赦按周礼有三赦之文,一赦老耄,一赦幼弱,一赦戇愚。谓此三等之人,识见浅劣,故赦放其罪。今之赦也,罪恶之重已下,笞十之轻,率皆原宥,即名為赦。 降降者,即赦之别文。赦则罪无轻重,降则减重就轻。 虑虑者,又与降同。然降自咸免,虑是奏免。赦、降、虑三者名殊,而义归于赦。
  卷第三名例
  爵按周礼、礼记、仪礼,并无王爵之称,唯有公、侯、伯、子、男,是為五等。然封地只三等,谓公五百里,侯与伯二百里,子、男一百里。不满一百里者,是附庸之国,以属于大国,以通天子。后至秦始皇併吞天下,总万代之称,故名曰皇帝,自此之后,诸侯始有王爵。今请降爵不尽者听留,只是王爵降為公爵,公爵降為侯爵,侯爵降為伯爵,伯爵降為子爵,子爵降為男爵,此名降爵之例。 杂户杂户者,谓先代配隶,在诸司课役者。若今不刺面,配在将作监、太常院东西库务者。 官户官户者,亦為先代配役及配隶相生者。此等之人,州县无贯,唯属本司,故曰杂户、官户。 秩直质切。秩满,即任满也。谓任官簿秩,年限当满也。 当免当者,以官当罪。免者,免所居官。 除名者官爵尽除。官爵既除,故课役从本色也。 年载祀此三者皆异代记时之号。若唐虞已前谓之载,取岁事一新也;夏周已后谓之祀,取四时祀事一周也;秦汉而下谓之年,取新穀一熟也;都谓之岁,取日月一周天,而岁星十二年一周之意也。今律:称年者,须计日而论;称载者,取晬(祖对切)时為义。假如今年八月免所居官,至来年八月之后降先品一等叙。 矜哀念意也。 匝四时曰周且叙官之例,虽许周年,虑后人不晓周年之目,故律称匝四时曰周,其意是取三百六十日為正。其除爵虽有餘罪不赎。爵者,割地之封功臣,使得世世传授,子孙不绝。今犯罪国除,虽有餘罪,又焉可听赎。 义同带礪带礪者,昔汉高祖封诸侯,与之约曰:使黄河如带,泰山若礪,皆与卿等世世不绝共之。谓黄河如带之小,泰山如礪石之平,皆不绝诸侯继世世之子孙也。礪,磨刀石也。今国爵除削,在责之深,故不许其听赎餘罪也。 差降上楚加切。差降者,犹等第而降也。若除名者比徒三年,免官者比徒二年,免所居官者比徒一年,如此论比,是名差降也。藏匿藏匿者,犹隐蔽也。 致资给谓供借宿食,或借财货,使罪人藉资给而得逃亡也。 苦使谓因役而过日数,或过期限,或枉令教化,或独任力役,如此之类苦使也。 附籍〔二四〕天下人民,皆著籍书,三年一度造讫申尚书省。只今俗為户口帐也。 沿泝音素。皆谓逆水舟,即名為沿泝也。 阻难谓行程之内,或前后有兵寇,道路塞绝,若此之类皆名阻难。 已沐音木。洗雪之义也。谓犯死罪,家无兼丁,父母老疾,用人礼待,听敕留侍,此名已沐殊恩。其敕之意,本安老疾,不在罪人,然会赦须原。流罪不原者,生杀之柄,人主得专,曹判之司,焉可同例。 甄异上音真。训别也。 左降官〔二五〕帝者之旁,以贤居右,以威居左,是右為尊,左為卑。今官人犯罪降官者,皆名左降,又名為左迁,皆是黜其不贤之义也。 殯葬〔二六〕权葬谓之殯,定穴谓之葬。葬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见也。 奔丧者〔二七〕谓子孙在远,闻父母丧,奔归本所,故谓之奔丧。今左降官及流人请欲奔丧,须听敕旨。 粮餉下商量切。献熟食曰餉。戍役上音庶。训守。戍役者,即防边之谓也。 钳〔二八〕其廉切。以铁束项谓之钳。 局拘玉切。局者,职业所守之司也。 阉人上右兼切。男子犯法,割势使守内,故谓之阉人。 闈音韦。宫门谓之闈。 摈必刃切。谓斥远之也。 荒服〔二九〕按三礼云,王畿千里,四面各分距千里外,五百里曰侯服,侯服五百里外曰甸服,甸服五百里外曰男服,男服五百里外曰采服,采服五百里外曰卫服,卫服五百里外曰蛮服,蛮服五百里外曰夷服,夷服五百里外曰镇服,镇服五百里外曰藩服,藩服之外谓之荒服。荒者,取其恍惚,去王教极远也。如以积筭之法,是七千里外谓之藩服,藩服之外又谓之荒服,是至远之所也。 投窜取乱切。投窜者,皆摈斥使远去也,虑染变正俗故也。按毛诗云,取彼譖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又尚书云,窜三苗于三危。是投窜皆是弃逐之名也。 中华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故谓之中华。非同远夷狄之俗:被髮左衽,〔三0〕雕体文身之俗也。
  卷第四名例
  齠齔〔三一〕上音条。下音亲。男子八岁毁齿,谓之齔岁。女子七岁毁齿,谓之齠岁也。 三赦按周礼三赦之法,一曰赦幼弱,谓七岁者;二曰赦老耄,谓八、九十者;三曰赦戇愚,皆谓其识见浅劣者。圣人於此三等,哀其无知,故令赦宥也。 戇陟降切。愚也。 忿恨上扶问切。 準礼仍為不孝〔三二〕準礼,凡為人子者,冬温夏清,昏定晨省,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居父母疾与丧,笑不至哂,怒不至詈,饮药必先尝之。今律虽矜其幼小而赦,反有殴詈父母者,為不孝也。清,七正切。省,息井切。哂,失忍切。〔三三〕 悼逃到切。谓幼小而可悲也。 矛上音谋。下音朔。皆兵刃器仗也。 旌旗析羽為旌,交龙為旗。 幡帜音翅。小幅為幡。表赤谓之帜。 纠告纠谓举觉也。 馈音柜。以食献,谓之馈。 诛夷诛者罪连一宗,夷者杀及九族。 污其室上音乌。毁其所居也。犯反逆罪者,必污毁其居,盖欲绝其恶类也。 孳生谓畜產蕃息,若展转出举而获利者非。则蕃息孳生之类也。 碾磑上尼彦切。下五对切。碾,磨上转石也。磑,磨下定石也。 邸店〔三四〕上音抵。收藏货物谓之邸。卖之处谓之店也。 蠲圭渊切。训除去。 驼徒阿切。 悬平上音玄。谓将赃物评正定罪也。 宏纲略举宏纲者,谓不能一一尽说,聊备举其大概也。 不首自言其罪谓之首。 甲弩附身谓之甲。甲者介也,取其坚介,以防刃也。弩,以蹶张谓之弩,其矢鉅,中且深也。蹶音厥。中,竹中切。〔三五〕 矛上音牟。三脊鏘也,戟之类也。 天文星运之局也,能预知祸福,虑学者非其人则以妖妄惑眾,故禁之也。 兵书若孙子、吴子、太白阴经也。 昧爽按礼记,昧爽而朝。谓辨色之时也。名為昧,為是绝漏之前,五鼓之末。今赦书发于此时,故用此时已前乃许原赦。嫡庶按礼,诸侯一娶九女,其一為正妻,八為媵。正妻生子為嫡子,嫡子之子為嫡孙;其媵生子為庶子。 传袭封爵之例:维父死以嫡继;无嫡子,以嫡孙;无嫡孙,立同母弟;无同母弟,立庶,立庶须以长。如此,是為传袭爵位。 昭穆上本如字,以汉明帝讳,改音韶。古者立庙,以一為太祖,太祖之左為昭位,右為穆位。如是言之,子在左,孙在右。礼云,君子抱孙不抱子,盖孙可以為皇父尸,子不可以為皇父尸。如左右相对,是名昭穆。〔三六〕 复除〔三七〕复除者,复户,除役。谓有户籍,曾於国有功,奉敕旨不应课役,是名复除。 太原太原者,地名也。唐高祖於太原起义,以是给复终身。终身者,即是与唐高祖同时人也,故终身给复,免其课役。 没落谓中华人没落蕃中。 投化谓外蕃人投归王化也。 放贱為良谓赦赃奴婢為良人也。如此等,并在给复之限。 贸莫涝切。以物易财谓贸。 借贷谓监临主守自假官物。 借貣〔三八〕下音特。谓监临主守将官物与人也。
  卷第五名例
  核音亥。鞫问罪人谓之核。 為首萌兆,独端绪也。 免辜音孤。谓罪也。 首捕谓捉同犯罪者,而又自言己罪。 刑戮音六。训杀也。 长官〔三九〕张两切。 為首〔四0〕义见前解。 第二从第三从第四从〔四一〕以谓长官為首,下乃分為第四等為从科罪。 从正上如字。 关戍下音庶。谓边界守也。关戍者,即守关之长也;关丞,守关第二等官也;关令,守关第三等官也。 见〔四二〕贤变反。 挟私〔四三〕上音协。谓怀私情而曲断其事也。 案省〔四四〕先井切。谓先察所奏之案也。 下从〔四五〕子用切。 駮正上兵角切。谓以义駮难,降使改正也。难,乃旦切。〔四六〕 省审〔四七〕上先井切。训察也。 尚书省生梗切。汉以禁中為省中。 ?垣〔四八〕上楚限切。下音员。墙也。谓将锄?平垣墙也。 堑栅谓掘地為长坑,上铺蒺藜,名之為堑。谓编木以防往来者,名之為栅。 当被〔四九〕上当浪切。 鞫问居六切。谓推勘问罪,名之為鞫。 见贤变切。 官当〔五0〕谓官折罪也。為折上于偽切。 旱涝郎到切。久不雨為旱。大水泛溢為涝。
  卷第六名例
  贸易上音茂。贸易官物,谓以私物博换官物也。 擅赋上音善。谓自专赋敛。赋者,依本税额出也;敛者,是非常税额外出也。然敛虽离额外,亦就本额上刻折。此赋敛之物,并奉敕旨,非主守官司得自专為也。 摘语上音惕。摘语者,隐语也。谓隐语与罪人言,令其逃避,以免追摄也。 隶属上音利。隶属司农者,谓前代配役及配隶相生者,其人州县本无户贯,姓名权属司农卿司属收管,以书其姓名之案為隶属,以此名為官户也。 取良人上音娶。為婚良人女為妻也。 化外人同类相犯此谓蕃夷之国,同其风俗,习性一类,若是相犯,即从他俗之法断之。异类相犯〔五一〕此谓东夷之人与西戎之人相犯,两种之人,习俗既异;夷戎之法,各又不等。不可以其一种之法断罪,遂以中华之政决之。此物皆為去王化辽远,各有君长之故,圣人但抚之教外,不以中华强之不能也,故许听其俗。 高丽音离。东海之国,其地多產珠璣,汉时始通中国。 百济西海之国,其地多產名布、鱼盐、百药之物,秦时始通中国。 左传注云元妃〔五二〕昔者,孔子约鲁国史记而修春秋经,為一万八千说,纪十二公之事,其文秘奥难晓,有左丘明為传以解经义,故称左传者,即左丘明传解春秋之经也。又,至晋时,杜预注者,解经、传之文也。元训大。妃训匹。其以礼义為大配匹者,是名元妃也。元妃者,〔五三〕即嫡夫人也。嫡音适,训正。夫训扶。能以礼义扶正夫,故谓之夫人也。 别之上卑列切。 译人上音亦。译人能作夷语,以传道夷戎之语。 厩库上音救。养马谓之厩。藏货谓之库。 主帅谓主领卫士之长為主帅。
  卷第七卫禁
  太庙按礼,天子有七庙,高祖之庙谓之太庙。〔五四〕太训大。庙训貌。谓高祖之神主在其中,于礼惟恭则无罪。然自餘昭穆之庙,例同太庙之制也。 山陵者皇帝之坟称為山陵。秦时称為山,义取高大如山,不愆不崩也。陵者,大阜為陵,又更高大如山,故汉时变秦之言為陵。故后世通以天子之墓為山陵。 兆域卜得吉地為兆,周围于兆者為塋。域者,塋之外垣也。塋音营。 太社按礼,天子之社為太社,诸侯之社為国社,谓之民社。社者,五土之神。天子為百神之主,故立社在库门閾之内。左立祖庙,右立社庙。 踰閾谓过门限也。 监当上如字。当,当浪切。闢仗上皮亦切。训开也。 搜人上疏鳩切。谓驾幸未至,而先使人搜索静闢,以备不虞也。 擅配隶〔五五〕犹配役也。谓此卫士已当番直卫,其掌卫士之长官輒改此人名目,于别处配隶役使者,亦得杖一百罪。 合符解于司门式。 不勘谓将门符两函对合,谓之勘。同,谓之勘合;不同,谓之不合也。 燃炬〔五六〕上音然。下音巨。束薪把火谓之炬。 下键巨展切。由钥管牡谓之钥。 牝音臏。凡四足而字者曰牝,四足而牯者曰牡。如是為言,是有穴而可受入者亦為牝,堪入穴者亦為牡也。今之锁管為牝,是以穴而可受入也;以锁键為牡,是堪以入穴者名為键也。以能开锁之匙名之為钥也。字,〔五七〕音字。兽之能生子者,名之為字也。 唐突下他没切。
  卷第八卫禁
  瞎一目上黑八切。 沟瀆上音勾。下音毒。泻水為沟。又云,穴為竇。今云从沟瀆而出者,于义不稳。何者?且通涧者名溪,大于溪者名江,大于江者名河,大于河者名瀆,大于瀆者名海。今律称越州城者徒一年,从沟瀆出者罪同,谓从泻水之沟而出与越城罪一同。今书為瀆者,未有能架瀆為城。故从竇以言之,于义稍当。竇,〔五八〕音豆。齎子友切。训执也。 关主者〔五九〕设关以隔限华夷,要察姦偽,故行者皆以公文。秦、汉之时,皆用符传。若不由符传公文,是名為私度。秦汉之时法尤重,今之止徒一年。若以姦偽而过之者,罪不止于此也。与沿边之关文不同。 关塞音赛。谓边防之地也。 罪谴詰战切。谴训责,詈也。 犛牛尾上音毛。其尾可以為旗幡之饰也。 姦如字。谓密探之人為姦人。 外姦〔六0〕即是番人密探中国事情,故名外姦。 内姦〔六一〕此又是中国人密探番中事者,故名内姦也。即今俗谓细作人。 行间谍音牒。按孙武子兵法,两军相对,必使人密探营阵之虚实,又行反间斗谍之法,〔六二〕使其军既心稽猜贰,故名為行间谍。故密探之人,不必位事,或可行间谍者,即行之也。 五卒為旅按周礼小司徒职,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五人為伍,五伍為两,四两号卒,五卒為旅,五旅為师,五师為军。 烽燧上音风。谓缘边诸处,置烽候望,如见有非常者,即放之,使国中知而预為之备也。烽者,火也。并于要接边兆之地高处置烽,若日中有非常,即放烟;夜中非常,即放火。前烽既发,后烽即答之。相去远近及烽之多少,亦见职方之式也。 烽燧音遂。皆火也。义与前同。
  卷第九职制
  典宪训法则也。 负殿丁练切。有过曾经批罚,谓之负殿。 大祀按礼,王者為百神主,故冬至于北郊圆丘以祭天,夏至于南郊方丘以祭地,又四季祭宗庙。 神州即崑崙山也。故名為大祭也。 车驾自行帝王亲行之车驾,又為乘舆,盖不敢指斤故也。 三公王者必立三公,名之曰太师、太傅、太保。又有三孤:少师、少傅、少保。此是三公之号。 受誓谓未行祭祀,先申儆戒也。自太子、诸王皆受誓,故曰库门戒百官,宗庙戒百姓,是此之谓也。不周悉谓事不仔细也。 牲牢玉帛上音生。凡牛、羊、豕,此等皆择纯色,谓之全,全者為牲。遂养之于涤官,三月,然后始用,破而生献,谓之牢。祭有用玉与帛,谓之玉帛也。〔六三〕 苍璧苍训青。青玉為之,其形圆而象天。 璜棕〔六四〕音丛。黄玉為之,其形方以象地。 五方按周礼,以青圭礼东,赤棕礼南,以白璧礼西,以玄璜礼北。棕音丛。圭曰棕。〔六五〕 先农〔六六〕祭先教民种穀者,名為先农也。 司中司命天星主管生民之命,故祭之。山海能兴云雨以润百穀,故祭之。此等备在礼记之文。 怠慢莫晏切。堕也。 喧闹上许元切。下奴教切。 禘音帝。祭名也。春秋传曰,吉禘于庄公是也。 惨七感切。 紼音弗。丧车引索也。今宗庙吉祭,则禁惨苦。自天地社稷之祭,虽越丧车从事,亦听也。 合和上音閤。下音胡卧切。 迟驶训疾,速也。 渍曾赐切。 饭齐音剂。按周礼,食齐视春时,食宜温也;羹齐视夏时,羹宜热也;酱齐视秋时,酱宜凉也;饮齐视冬时,饮宜寒也。 授立不跪有讼于立者。 授坐不立有不恭于坐者。此等皆為将物与人也。 輅车上音路。王者之车谓之輅,则金輅、玉輅、〔六七〕木輅、革輅之类也。 輦以人牵之名曰輦。 鸞和在车谓之鸞,在马谓之和,皆铃也。 骇下楷切。惊也。 璿璣上音旋。下音机。其形圆,外列二十四化与日月五星行道,其转者名璣,其衡名簫,横覷其直指之处,预推五行逆顺也。
  卷第十职制
  复音福。谓重名也。 事非一绪〔六八〕诸事非一端也。 言原谓言议其犯而放之也。 勿原谓不原,议而不放也。 昊天莫报春為昊天,秋為旻天。〔六九〕天色玄冥也。按毛诗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说者谓,孝子思念父母也。且父母生我之身,甚是劳苦劬病,我今欲报之德,其父母已先死亡,虽报之不能得,犹仰望上天玄昊,其天极高也。 荼毒上音途。荼味极苦,名為荼毒。今言遭丧者,其苦痛极于荼味之苦毒也。 妇人以夫為天春秋传,雍纠之妻问其母曰:父与夫孰亲?母曰:父者子之天,夫者妇之天;一而不可比者,父也。 樗蒲上抽居切。今名打马也。 双陆今名选采也。 棋今名围棋也。 斩縗父服也。 齐縗〔七0〕上音咨。母服也。 偯〔七一〕音倚。哭声之回曲也。 降杀下所戒切。犹降等也。 辟琴瑟上皮亦切。训除去也。谓有大功之丧者,则去其琴瑟,以助哀也。 玷都念切。玉缺谓之玷。 惩诫上音呈。犹劝戒也。 戍音庶。训守也。践祚上音贱。训履也。主人之位也。皇帝登宝位,亦名践祚。 加元服〔七二〕首饰也。
  卷第十一职制
  导德导训引。谓将此德义,引纳人民之為善也。民知為善之乐,即谓之善政;善政既成,则不加刑戮而民自无犯也。 齐礼谓能使在下者齐知礼让。 移风易俗谓此邦之民,旧多薄恶,今之长吏,能举善荐贤,教劝孝悌,宽免课役,诱导农桑,使上下各安于礼让,如此之用,是能移换昔日之风,变易如此之俗也,故云移风易俗也。 崇饰犹增修也。 政跡即前所谓导德齐礼,移风易俗之谓也。 冠婚上音贯。按礼,男子年十五,即加冠于首,故谓之冠。若天子,即十二岁;不名之冠,即云加元服。 殯殮权葬谓之殯。著服,谓之小殮;入柩,谓之大殮。 馈餉谓将物与人也。 縞紵上音浩。白也。
  卷第十二户婚
  黔庶上其廉切。训黑。秦唤為黔首。庶训眾也。黔庶,即万民也。 丁黄〔七三〕按礼,壮為丁,幼為黄,衰為老。说者谓,老之与幼,肤髮皆黄色,气力尚劣,故不任用,只是而捨之,故三岁為黄色。 鰥〔七四〕姑颁切。老而无妻,谓之鰥。 寡〔七五〕老而无夫,谓之寡。 孤〔七六〕幼而无父,谓之孤。 独〔七七〕老而无子,谓之独。 乳哺谓乳养也。 蠲免上精渊切。训除也。 覬望〔七八〕上利几切。犹幸望也。 埋瘞〔七九〕于意切。训掩也。埋掩,犹埋葬也。 鬻音欲。卖易也。 亩音母。田顷数也。 狭乡乐迁谓民不乐居旧业,而迁移他所也。
  卷第十三户婚
  亩音母。按周礼云,六尺為步,步百為亩,亩百為夫,夫三為屋,屋十為通,通十為成,成方一里,為田百亩,一夫治之也。 垦闢上古很切。下皮亦切。田作耕开破也。 贸莫侯切。犹易也。 阑圈养兽阑也。 沃塉上音屋。下音疾。犹肥薄也。 广袤音茂。凡横阔曰广,斜长曰袤。 窀穸上音屯。下音夕。掘地近棺,為窀穸之所也。 尸柩上音尸。下音救。尸,死人身也。柩,盛尸棺也。柩训久,入而久不出,谓之柩也。 涝郎到切。谓大水為涝。 雹必角切。春夏暴下如鸡子者,名曰雹。 霖霪久雨而水大,名霖霪也。 霣音殞。训落也。 螟食苗心者為螟。 螽食苗根者為螽。 蝥音牟。食苗叶者為蝥。 蠈音贼。食苗节者為蠈。 畴直由切。田畔為畴。 芜即大荒也。凡损小谓之荒,损大谓之芜也。 合受不授上受是承受。下授是与人。谓民年二十以上,合受一夫之田,而里正乃不授。 应还不收谓此二十以上,受一夫之田,归名下耕佃,至六十衰老,却将所耕佃还官。应还而里正不收,得罪与应受不授之犯同也。 复除解于前。义与上同。 絁音诗。丝紵兼织為絁。 庶孽鱼列反。庶子谓之庶孽。 怯两意相甘為怯。 日见於甲谓日出於东,象夫也。 月见于庚谓月出於西,象妇也。日之与月,阴阳相对;夫之与妇,男女相齐也。此皆取阴阳位正,方可為夫妇,如不正则以姦论。 中馈〔八0〕求位切。妇人献熟食于舅姑,谓之中馈也。 秦晋秦、晋是两国名。秦与晋世相通婚,多得礼之中,故后人美之,為婚姻相当者犹秦国之女,嫁与晋国也,得匹敌之正也。故曰秦晋也。 黷训乱也。 颠倒冠履〔八一〕古人云,履虽新,不可加之于首;冠虽弊,不可践之于足。犹有美色,不可令之為妻也。〔八二〕以妻為妾,以妾為妻,是為紊乱礼经也。 紊音问。大乱谓之紊。 媵音孕。非嫡妻也。 再醮妻母以女事人,谓之再醮也。〔八三〕 囹吾上音灵。下音语。狱名也。
  卷第十四户婚
  受姓命氏古者,因官受姓名,能养马者為司马,若掌仓有功為仓氏,若封于唐谓之唐氏,居于范邑即為范氏。如此之类稍多,不可概举也。 寖子鴆切。寖远,〔八四〕犹久远也。 鲁国名。 卫国名。此二国并在文王之昭位也。凡国名。 蒋国名。此二国并在武王之穆位也。已上四国,并為周同姬姓,后代更不姓姬,却从本国為姓,即姓鲁、姓卫、姓凡、姓蒋之类也。 蓍龟上音诗。揲蓍布卦谓之筮,灼龟谓之卜。 门阀〔八五〕音伐。门阀,犹世伐也。伉儷犹配藕也。 七出戴礼云,妇有七出、三不去:不顺父母出,无子出,淫出,妒出,有恶疾出,口多言出,窃盗出。解云,不顺父母為逆德,无子為绝嗣,淫為乱族,妒為乱家,恶疾不可供资盛,多言乱亲,窃盗反义。三不去:有所受无所归不去,曾经三年丧不去,前贫后富不去。资盛,〔八六〕上滋,下成。谓祭时献饭齐(音兹),谓之资盛。 泆音逸。妒都路切。 不踰閾音域。踰训过。谓女迎送兄弟,尚不过閾。閾,犹门限也。礼云,妇人送客不踰閾。 蹔音暂。 义方春秋传曰,教子以义方。义方,犹正道。按礼,女欲出嫁,其母戒之曰:善事舅姑,无不睦亲族。今母知女擅去,不能教戒,又许其改嫁,岂得无罪乎? 藕〔八七〕妃配也。 色类同〔八八〕良人娶良人女,部曲娶部曲女,此等名色类同。〔八九〕 不举乐〔九0〕礼云,嫁女之家不息烛,思离亲也。娶妇之家不举乐,思嗣亲也。
  卷第十五厩库
  游牝音臏。谓三月春分时放畜,使相配,令牝牡相会以生驹犊也。 饲音似。 厩音救。养马舍也。 羖音古。羊无角者,名為羖。 驮唐佐切。以牛马载物為驮。 牺牲上音羲。下音生。堪祭用者,名為牺牲。 犊音毒。牛子名犊。马子名驹。 在涤音笛。养牺牲之官,谓之涤官。 捶扑犹打也。 踠跌上於院切。下徒结切。踠跌,犹打伤也。 觝啮上都里切。触也,咬也。 突陀没切。衝也。 蹋徒合切。踏也。 ?帜上卑遥切。下昌世切。谓使知防也。若牲能害人,则先截两角;狗能害人,则先截两耳。如此名為?帜。?帜,识认也。 绊音半。犹繫也。 噬音誓。犹啮也。本主别之。此谓上截两耳,使人知此狗善咬人也。 羈绊上音箕。犹繫绊也。庸赁女禁切。庸,直也。赁,税也。上下卷音义同。 偿音常。还其本价谓之偿。 库藏〔九一〕青浪切。蓄货物谓之藏。 卤簿卤簿,乐人為队行也。今驾前有流沙队,有卤簿队,皆执乐以从行也。 毡褥上音旃。下音褥。自贷音代。训借。谓监临之官自借官物也。若音特,训与,谓监临之官私将官物贷与人。 曝叙上薄报切。谓也。湿物用曝,乾物用叙。湿物不曝则烂,乾物不叙则脆。 贮丁吕切。 燥音扫。乾也。 逗音豆。谓稽留也。 就音就。赁也。 称量力襄切。斛谓之量也。
  卷第十六擅兴
  鱼符符,信也。谓铸铜鱼於符之上,然后分离為两函,左者收於内,右者付所守之地。如以敕旨发兵,则使者执内之左边,以来勘所守之地右边,其文同,其形合,其验是真敕旨也。其文不同,其形不合,则执其来使以闻上。至如长短、麟虎之类,具在下式。 介冑介者,甲也。礼云,介者不拜。又云,一坐再至。此皆為甲冑之士,不令备礼也。凡在首為冑,在身為甲,在臂為鎧。 有进无退〔九二〕孙武子云,兵者凶器,战者危事,将者死官,战场者立尸之地。如此之伦,是有进无退。 将大集〔九三〕谓民以教兵也。 校阅犹拣择习熟也。 春蒐音搜。蒐者,春猎名也。春时搜索,兽之有孕者则放之。 夏苗夏猎名也。谓夏时猎兽之為苗害者。 秋獮音鲜。秋猎名也。獮训杀。谓秋主杀物,当时猎,尽杀更无拣择也。 冬狩音兽。冬猎名也。谓当冬藏之时,但是兽,皆可猎取。然此四时皆因农务之闲。 掩覆败者谓被贼倾覆损败也。 戍主音庶。谓屯兵守于要害之处,主守者名為戍主。 留守音兽。谓守土之臣,谓之狩也。狩,即兽守。 警谓日夜行处,警觉贼之来否。 军垒墙名為垒。谓两面相对,各安营寨垒壁,以相视候。 旟〔九四〕弋於切。周礼,鸟隼為旟。 旞〔九五〕似醉切。周礼,全羽為旞。 旐〔九六〕音兆。周礼,龟蛇為旐。 旄〔九七〕莫刀切。旄牛尾也。舞者持。 旌〔九八〕子盈切。周礼,析羽為旌。 旃〔九九〕之延切。周礼云,通帛為旃。 旗旄〔一00〕音毛。按周礼云,交龙為旗,通帛為旃,龟蛇為旐,全羽為旞,析羽為旌,鸟隼為旟,竿首皆注旄也。又,左传云,师之耳目,在乎旗鼓。又,毛诗云,孑孑(音结)干旄。 来降户江切。归伏谓之降。 推避〔一0一〕上吐回切。 推对上音吹。 一艺音义。伎能谓之艺。〔一0二〕 穷覈〔一0三〕下革切。考问谓之穷覈。 戎仗谓之戎仗。〔一0四〕 仪仗以此仗為威仪,短者刀,长者楯之用,谓之仪仗。 卤簿见前解。 戟下音朔。今州郡列小旗幡者,名為戟。 粮贮收藏谓之贮。 缮音善。修补谓之缮。 刀楯短者為刀,长者為楯。 短矛长者為戈,短者為矛。 具装〔一0五〕今名掩心也。 旌旗幡帜赤旗谓之帜。已上旌旗幡帜,义见上解。 崩澈直列切。自高而坠谓崩。尽谓之澈。
  卷第十七贼盗
  人君与天地合德按周易乾卦文言,大人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说者谓,天地以覆载為德,大人以恩育為德;日月以照临為明,大人以聪察為明。 上祗宝命祗训恭。谓王者恭受上天宝有四海之命。 下临率土既受上天宝有四海之命,即普天之下皆是王土,率土之滨皆是王臣。滨,〔一0六〕音宾。水尽為滨。 狡竖小奴名竖。今谋反及大逆,此等盖是狂惑小竖之徒,不知有上天宝命之重故也。 将而必诛将有此兴狂之心者,必诛也。 已汩下音骨。训乱也。 背诞训诈也。 拱迫〔一0七〕上居勇切。谓遮拦使不得逃窜故也。 為质谓将无罪之人身者有罪之人身者為质。〔一0八〕 当有罪上丁亮切。〔一0九〕 在法不可同天〔一一0〕礼记云,父母之讎不与共戴天,兄弟之讎不反兵。 枕戈上执任切。谓父母之讎,思报其讎,至於寝睡尚枕戈器,以图复杀。又,礼记云,兄弟之讎不反兵,谓遇见讎者,不可更反取兵也。如此言之,是戈兵常在身也。 举核下音亥。勘问谓之核。 金科即法书也。 比附上音脾。谓比近不告,部曲、奴婢即与子孙同罪。 侥倖谓本合有罪,而今不罚,幸而免戮,谓之侥倖。
  卷第十八贼盗
  孔窍苦弔反。 梯轡音秘。登高用梯。乘马用轡。 不纠音纠。训举也。 究悉〔一一一〕悉,谓尽识也。左道邪之道谓之左道。〔一一二〕郑玄注云,左道谓巫蛊之属,以非正道,故谓之左道。巫蛊者,〔一一三〕怪惑之名。则毒药害人,行符厌俗為魅,令人蛊惑,夭年伐性。当是汉时,武帝末年,上已年老,淫惑鬼神,崇信巫术,江充因而行诈,先於太子宫埋桐人,告上云:宫有蛊气,上使江充取之,果得桐人,帝不知太子冤,心谓江充之实,即詔丞相刘屈氂发三辅兵讨之,太子出奔湖关自经,即巫蛊事。 造合音閤。 猫鬼下本鬼字,於义不通。今转而音卉,草也。猫即班猫,虫毒也。卉,野葛之类,草毒也。 里閈音汗。里巷之门行谓之閈。 諳委上為含反。 鴆直禁反。鸟名也。此鸟能食蛇,故聚诸毒在其身,如将此鸟之翅搅酒,饮此酒者必死,故名此酒為鴆浆。 冶葛上音也。即殞葛。谓人喫此葛必死,故名殞葛。 憎恶祝诅注助反。 死尸音尸。 形骸雄谐反。 髡髮上音坤。 祅书祅言皆音妖。怪异不常之书,谓之祅书。欺罔姦邪之言,谓之祅言。若祅书祅言,预占国家兴废,此為涉於不顺也。 休咎音臼。善祥谓之休。凶恶谓之咎。 诡说上音鬼。怪异之说,谓之诡说。 长其上知两反。
  卷第十九贼盗
  大祀〔一一四〕义见先解。 饌呈上音撰。熟食谓之饌。献神谓之呈。 釜甑上音父。下精去声。 刀匕下音比。举肉刺也。 脯脩上音甫。肉之乾者,谓之脯。将脯捨而加薑、桂,谓之脩。〔一一五〕 盘盂大者名盘。小者名盂。 御宝即符、印也。然有八宝之别,具于下式。 衾茵上音钦。下音因。被谓之衾,坐谓之茵也。 毡褥上音旃。下音辱。卧谓之毡,行谓之褥。 部分下扶问反。 麟符仁兽也。属土,其形如牛,腹黄色,一角,端有肉。以京师在四方之中,故為麟符。制见前义。 青龙在京城东面郡国即為青龙,於符上名龙符也。 騶虞〔一一六〕上音邹。白虎黑文谓騶虞。在京城西面郡国為騶虞,於符上名為虎符也。 朱雀鸟也。在京城南面郡国即為朱雀,於符上名為雀符也。 玄武龟也。在京城北面郡国為玄武,於符上名為龟符也。 节符之类也。周用金铸,泽国即铸龙,山国即铸虎,土国即铸人,是名為节也。 皇华诗篇名。遣於使臣,即歌此诗以遣之也。 輶轩上音由。使者乘之,即轻车也。 殊俗化外也。 旌节按周礼,析羽為旌。奉使者执以為信也。 葬者藏也义出礼记。陵义见前解。 芟刈上音衫。下音义。芟刈,谓砍伐也。 威胁虚业反。威稜,即威之极也。不可作神威解,於义不通也。 迷谬〔一一七〕米幼反。 穿窬穿窬,?(音矿)墙壁、井地道入者,名為穿窬。 诡譎上音鬼。下音决。不正谓之诡譎也。
  卷第二十贼盗
  等差下初加反。犹次第也。 贸易上音茂。犹博换也。 狂诱〔一一八〕上古况切。下音酉。惑乱谓之狂,作言相引谓之诱。 未啻〔一一九〕物与价等谓之啻。 屡犯犹频犯也。 明宪即明法也。 悛心上且缘反。〔一二0〕悛,改恶从善谓之悛。 怙终上音户。怙训持。谓其心专即倚持行盗也。尚书云,怙终贼刑。 用惩音呈。训戒也。 驮载上他卧反。 阑圈建绢反。养畜闲也。 长官长官者,即县官也。县官之职本亲民,当传宣天子礼乐之风,导别风俗,取善政,就所部肃清。今不能然,以长官為首,佐职為从。
  卷第二十一斗讼
  撮挽上宗括切。下音晚。 扼喉上乙革反。 眇一目上弭沼反。 髡截上音坤。 蚀〔一二一〕音食。虫毒也。 ?祖管反。戈下者名?。 殳戟上音殊。长者名戟,短者名殳。 欺紿音殆。训诈也。 瞎许?切。蹉千何反。 痼音固。 忿竞上扶问反。忿,怒也。竞,争也。 僵仆上音薑。下芳遇切。仰谓之僵,伏谓之仆。 徽纆按周易,徽纆,黑绳也。今但依绳取义,不拘徽纆之文。 杀所界反。犹降也。 為于偽反。
  卷第二十二斗讼
  拒捍上音巨。下音旱。犹抵敌也。 贱隶下羊至反。〔一二二〕 部曲奴婢客女随身此等律有明文,加减并不同良人之例。然时人多不辨此等之目。若依古制,即古者以赃没為奴婢,故有官、私奴婢之限,荀子云臧获,即奴婢也,此等并同畜產。自幼无归,投身衣饭,其主以奴畜之,及其长成,因娶妻,此等之人,随主属贯,又别无户籍,若此之类,名為部曲。婢经放為良,并出妻者,名為客女。二面断约年月,赁人指使,為随身。 犯〔一二三〕上音愆。训过也。贰心贰心,即姦心也。谓奴姦主斩之,而过失伤主者绞。 正服义服正服,谓五服内之亲也。义服,谓若服外之亲也,若妾為妻党服之类也,此等并是以义制服也。 妻之言齐〔一二四〕按周礼云,妻者,敌体齐眉谓之妻。〔一二五〕故律:妻為齐,谓与夫义齐。若有殴妻,以卑故减,至死以凡人论。若妻殴夫,以尊故加。 更相急难下乃旦反。谓兄弟至亲,如急难即更相救也,护也。 弯弧下音胡。弓也。按孟子云,越人之兄,弯弧射其弟,其弟即号泣而求救;他人射之,即握而与斗。何故也?兄弟至亲也,义不至是;他人至疏也,故可相拒。 孀居上音霜。妇人寡居,谓之孀居。嫂叔按礼云,嫂叔不通问。谓隔宿不问安否。又云,嫂叔不亲授。谓嫂将物与叔,即宜置物于地,令其自取。如此之制,皆欲远别嫌疑故也。 远别上于愿反。下埔列反。
  卷第二十三斗讼
  改醮妇人再嫁,谓之改醮。 携子上奚夷反。 立庙服周立庙,谓立携子家庙。服周,谓子為继父服周亲之服也。此惟据继父生文。 服膺〔一二六〕古者,顏子事孔子,得一善言,则拳拳服膺。说者谓,膺,胸也。如今习儒业者,即谓之服膺。至如他学,不在服膺之限。 函杖上音含。训容。按礼记,设席之制,谓讲学之席间,相去可容一杖之地,使教学者将杖于此所容之地,指画经义為讲说之。 僵仆仰曰僵,伏曰仆。 忽遽犹急速也。 為经上于偽反。 瞋恨〔一二七〕上音嗔。训怨也。 死不吊者三谓畏、压、溺,此三者虽至于死,皆非本情,故于礼不吊。 嬉戏上音希。 合药上音閤。 父為子天事出春秋传。义见前解。 有隐无犯按周礼云,事亲有隐而无犯。〔一二八〕谓隐亲之过恶,但可諫挣,无令陷于非僻。若不諫而犯之者,是為不孝。 顾复谓生子之时,母以劬劳之恩,顾厚于子,至子长,或以孝养之心,恭复其母,是名顾复。 心丧按礼,古者尊无二上。谓父在為母服周,又妾子丧所生之母服周。然周期之外,不可便同无服,凶服虽去,于心犹有丧制,谓不视乐,不居寝,不饮酒食肉,不参预吉席,但得释此凶服而已。又,诸弟子丧孔子,若丧父而无服,是师者亦有心丧之例也。
  卷第二十四斗讼
  女君按礼,诸侯之嫡妻,谓之女君,即今封国夫人是也。郡、县、乡君等,〔一二九〕并同号女君。降此之外,不在女君之目。 七十二膳二膳,谓食有副者。夫人年至五十,血气方衰,至于七十,衰之极也,故于饥饱不常。孝子之心,虑供有闕,故每食常留副贰,以备非时之求也。 八十常珍又至于八十,每食之物,常有珍脩。盖谓其气与血俱不可恃,惟以珍脩补助衰老,故食常珍。 至于九十饮食不离寝室〔一三0〕谓其饮食之物,常在左右。食之美者,谓之珍。贫窶其矩反。贫之极,谓之窶。 弊〔一三一〕音敝。训败恶也。 诉音素。谓告也。 投匿隐投文牒,密告人罪,谓之投匿名书。 旌表非析羽之旌也。此投匿名书者,或用物表其书,使人因表得书,故名旌表。 欺诡古委反。训诈。谓焚弃名之书,盖欲断绝欺诈之俗也。 冀塞〔一三二〕上几志反。训欲也。 杜姦上训绝。 衅深〔一三三〕上许慎反。衅,塞也。 夷族训杀。谓反逆者,罪及宗族。 律為姦言训纵。放也。〔一三四〕 酷枯沃反。训毒。 其族之戒〔一三五〕 同伍〔一三六〕今五為比,十家為联;五人為伍,十人為联;四宫為族,八宫為联。今律称同伍,即此谓。盖古今受地侨居不同,即今之四邻為同伍也。 比伍為告训近。為以类相并,為之比。 纠弹训举察。
  卷第二十五诈偽
  八宝天子所守之印有八,故名為八宝也。 神宝谓自祖宗以下,得国以后,但传而宝之,无所施用,以贵命之极,故号神宝。 受命宝谓受天贵命,登位守国,故曰受命宝。唯封禪即用之,餘无施用。 封禪音善。按礼,天子尊贵之极,无所降屈,故上事天,下礼地,以教万民之和顺也。封者,积土為泰山上,谓之封。凡欲祭天,先封泰山,以告天也。盖因高而高之也。未登封时,先禪梁父之地而祭之。禪者,去草為禪。為坛于禪之内,以祭地祗也。当封禪者,即用受命宝印之。梁父,〔一三七〕音甫,泰山之下小山名也。 皇帝行宝此宝惟报王公及詔书始用之。 皇帝之宝此宝惟王公以下有丧凶灾珍之事,皇帝詔书以慰劳,则用之。上劳,老报反。〔一三八〕吊死丧谓之吊慰,吊灾谓之劳。下慰劳蕃国同。 皇帝信宝詔王公以下赴闕则用。〔一三九〕此乃皇帝三宝也。 天子行宝天子之宝天子信宝〔一四0〕并与上同,惟施蕃国也。皆玉為之。 机枪作机枪以捕猛兽,即今人谓之暗弩也。至于前人死伤者,并以斗杀伤论。 诈陷王渰反。〔一四一〕谓姦诈諂曲,故使人陷机阱也。 免难〔一四二〕乃旦反。 译人上音易。能通蛮夷言,為译人。
  卷第二十六杂律
  釐务〔一四三〕上音离。训治也。 勾合〔一四四〕音閤。 唐突徒忽反。 惊骇〔一四五〕侯解反。 不者〔一四六〕上音弗。 标帜义与前同。谓使行人知此处有坑阱者。周礼冥氏,掌為阱获,以攻猛兽。知阱、获皆是捕兽之器也。坑以捕虎,穿地作坑,又设机于上,防其跃而出也。阱以捕小兽,穿地為深坑,入不能出,其上不设机也。阱,以穿地為名。获,音化,以得兽為名。获亦设于阱内,但穿不设机,為异厅杜塞之。窒、敛皆闭塞之义。使人填坑发机,无敢令伤杀牧牢之牛马,汝则有残人畜之常刑。〔一四七〕今指施机枪、作坑阱者,杖一百;伤人畜產者,偿死减价。王肃云,杜,闭也。获,所以捕禽兽,机槛之属。敛,塞也。阱,穿地為之,所以陷堕之。恐害牧马牛,故闭塞之。郑玄云,林山之田,春始穿地為阱,或设获其中,以遮兽。获,柞鄂也。 迟驶音史。训疾速也。 本草即医书名。于开宝年中重定,名為开宝本草。即神农所录,分别药性冷热,仲景又加註释。 灵轝丧车谓之轝。 量音亮。也。 秬黍上音巨。下音黍。秬黍,即黑黍也。其黍粒大小一同,故取校量也。 銖音殊。百黍之重也。 物勒工名谓于近造之物上,自刻匠人姓名也。 以考其诚〔一四八〕诚训信。使刻其名,盖是考成其信也。 不当丁当反。不当者,犹不中也。 评物上音平。犹估物也。 贩鬻下音欲。卖也。
  卷第二十七杂律
  扰乱上如矫反。 桥航〔一四九〕编船渡人谓之航。 船?音伐。编竹木渡人谓之?。 帆溢堤防〔一五0〕于健反。长曰堤,短曰堰。皆防水害人,故名為防。 茹船上如俞反。塞船之漏,谓之茹。 湍磧上他官反。下七亦反。水岭為湍,积石為磧。 浦岛音倒。水中之山,谓之岛。 沿泝音素。逆水行船谓之泝。 洲屿音叙。水中可居谓之洲,洲边小阜谓之屿。 激水上音击。 邓展晋人。 韦昭晋时人。 安昔下音措。训置也。 收获户郭反。 扑灭上音普卜反。训击也。 火延烧庙及宫闕者绞此庙即祖宗之庙,社即天子之社,非是今民间之社庙也。 ?子〔一五一〕上音踏。按尔雅释宫云,门旁谓之橛,亦谓之?。 嫉〔一五二〕音疾。 烧?〔一五三〕如月反。 巨蠹〔一五四〕都路反。犹大害也。 壝门上音维。凡天子置祭之所,皆立坛,坛外又拥土垒以绕之,通人往来处名為壝门。 畤〔一五五〕祭四方之坛,谓之畤。 庙主此乃家庙主,非今荒野之庙主也。 鍪甲上音牟。在首曰鍪,在身曰甲。 音朔。 戍音庶。
  卷第二十八捕亡
  逗遛上音豆。逗遛,谓故意方便,容罪人奔走也。 自首下音狩。 停当〔一五六〕当字当作家字,详其释意则甚明。差若作当字,于义难通。 窘迫〔一五七〕上君隐反。训急也。 堑栅掘坑為堑。编木為栅。 壁垒力鬼反。行军营墙谓之垒。 矢石矢,箭也。石,藺石也。藺,力信反。以弩装机放石击人,谓之藺石。 凯还上开代反。下音旋。凯还,则军有功归,歌而复国,谓凯还。 囤队〔一五八〕上音屯。 流宕犹浮浪也。 学宦音患。学宦,即游宦也。 负笈下音及。笈,盛书筴也。谓游学者自负书以来学也。古者,齐有邓宛,负笈来访。 弃繻音须。头帛也。汉时关令:入关者皆执繻,回将此繻以对勘,同者始许出关。时有终军,年少,入关受繻,问為何受?关令以对。终军于是弃繻曰:大丈夫入关,当乘使者车出,安用繻也。
  卷第二十九断狱
  钳重〔一五九〕上其连反。以铁束罪人项,谓之钳。 绳锯上音成。下音句。 雇倩上音固。下七净反。 钉鍱〔一六0〕音叶。谓死囚枷上用铁钉鍱,以备牢固也。 诊候〔一六一〕上止忍反。诊候,差医人看诊脉候也。 洗碟〔一六二〕下直甲反。刷盪也。盪,他浪反。 拷讯下音信。拷讯,即鞫问也。 侏儒〔一六三〕上音朱。侏儒,矮小人也。 捶拷上住鬼反。 悼耄〔一六四〕上逃到反。下毛告反。按礼记云,七岁曰悼,八十曰耄,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 五听唯当察其囚貌,更有所考合,考复同,方从眾议断之,重刑之至也。察其貌者,按周礼小司寇职云,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观其出言,不直则烦。二曰色听。观其顏色,不直则赧然。三曰气听。观其气息,不直则喘。四曰耳听。观其听聆,不直则惑。五曰目听。观其眸视,不直则眊然。皆观其貌,有所考合。赧,乃亶反,赤色也。喘,川远反,气出短急也。聆,音零,侧听也。眊,莫报反,目少精也。〔一六五〕 瘥〔一六六〕尸介反。病愈谓之瘥,亦作差。 邂逅上音蟹。下音后。邂逅,犹款曲也。按毛诗国风云,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谓不期而遇,此皆适偶合我之愿。 景跡〔一六七〕即行止也。 恃〔一六八〕音是。倚赖也。 无辜〔一六九〕音沽。训罪也。 惩姦〔一七0〕上音呈。训戒也。 弊〔一七一〕言破恶也。 差牙〔一七二〕音互。 拒抗〔一七三〕不招本情也。 论诉〔一七四〕音诉。 腿他改反。 釐音离。按五曹筭法云,十丝為毫,十毫為釐。
  卷第三十断狱
  迫胁虚业反。 怕惧上普驾反。 督领上都毒反。 駮正上邦霍反。犹改正也。 妄搆下勾豆反。训成也。 捨法谓捨去法律,专用私情也。 锻炼成罪犹屈曲架搆也。 上下弦月生三日成魄,后三日谓之上弦;月死三日成晦,近晦三日谓之下弦。 埋瘞〔一七五〕音异。即葬也。 周晬子对反。谓今年二月初三日,至来年二月初三日,為周晬也。 毙必异反。死也。 拉干上力合反。拉干,即折胁也。
  校勘记
  〔一〕 咱(注)巨至切训及 按:此原在「隋」条下,今据正文次序移「滥觴」条下。
  〔二〕 五流有宅五宅三居 原脱。按:详下释文,实解正文中「五流有宅,五宅三居」语义,与前条「宥」无涉,此盖顾跋所谓「释尚在而遗标字者」,今据正文补。
  〔三〕 诬 按:正文无「诬」。
  〔四〕 诉 按:正文无「诉」。
  〔五〕 炯诫 按:正文「炯」作「明」,此盖顾跋所谓「释所据本不同而抵牾者」。
  〔六〕 演没 「没」原讹「落」,据正文改。
  〔七〕 象魏 原作小字,与前条「紫微」释文相连作一条。按:详下释文,乃解正文中「悬刑象之法於象魏」一语,与「紫微」意无涉,盖顾跋所谓「应别自為条而连他条者」,今据正文析出。
  〔八〕 公山弗扰為其宰 「公山弗扰」原作大字,另成一条。按:详其上下语意相连,盖顾跋所谓「应属一条而分数条者」,今予合併。
  〔九〕 弗扰 原作小字,与上相连。按:正文有「公山弗扰」,此下释文专解「公山弗扰」,是应别自為条,今為析出。
  〔一0〕梟镜 「镜」原作「鴟」。按:此盖释文所据本避宋讳改「镜」為「鴟」,今据正文迴改。
  〔一一〕嫡子 「嫡」上原衍「具為」二字,今据正文删。
  〔一二〕核 按:正文无「核」。
  〔一三〕错谬(注)上七各切下靡幼切 「靡」原讹「罪」,据文化本附释文改。按:唐韵「谬」音「靡幼切」。
  〔一四〕八珍 原作小字与前「膳」条相连為一条。按二者内容不合,此当释正文引周礼「食医掌王之八珍」者,今据以析出。
  〔一五〕忠养之 原作「奉养之」,据正文改。按:此引礼文,礼记内则即作「忠」。
  〔一六〕未啻 按:正文作「未售」,此盖「释所据本不同而抵牾者」。
  〔一七〕服膺 「服」上原衍「见受」二字,据正文删。
  〔一八〕妻以夫為天 按:正文作「夫者妻之天也」。
  〔一九〕衣者 原作大字,自成一条。按:正文无「衣者」,详下释文,乃解「或宿侍旒衣」语意,盖属「一条而分数条者」,今予合併。
  〔二0〕其如继先代之后 「其如」原作大字,自成一条。按:正文无「其如」,详其上下语意相连,今予合併。
  〔二一〕到贞观改為加役流 「贞」原避宋讳作「正」,「加」原脱,今据正文改补。
  〔二二〕祝网 原作小字,与前条「覃」释文相连為一条。按,正文有「祝网」。详下释文,所解者亦為「祝网」,非「覃」条所能包容,盖「应别自為条而连他条者」,今為析出。
  〔二三〕生礼死事 原作「以生礼事死」,盖涉释文而误。今据正文删改。按:正文此语乃引礼记杂记郑注,郑注即為「生礼死事」。
  〔二四〕附籍 原作「附籍者」,今据原文删「者」。
  〔二五〕左降官 按:正文无「左降官」。
  〔二六〕殯葬 按:正文无「殯葬」。
  〔二七〕奔丧者 按:正文无「奔丧者」。
  〔二八〕钳 按:正文无「钳」。
  〔二九〕荒服(注)按三礼云 「荒服」下原衍「者」字,据正文删。「三」原讹「二」,据文化本附释文改。
  〔三0〕被髮左衽 「左衽」原脱,据文化本附释文补。
  〔三一〕齠齔 按:正文无「齠齔」,有「未齔」。
  〔三二〕準礼仍為不孝 原脱。按:详其下释意,与上条「忿恨」无涉,乃解正文中「準礼仍為不孝」一语,盖属「释尚在而遗标字者」,今据补。
  〔三三〕清七正切省息井切哂失忍切 「清」、「省」、「哂」原為大字,各自成条。按:正文无「清」、「省」、「哂」,此盖音解「準礼仍為不孝」条释文中「冬温夏清,昏定晨省」及「笑不至哂」,乃「属一条而分数条者」,今予合併。
  〔三四〕邸店 按:此原在「驼」条下,今据正文次序移至「蠲」条上。
  〔三五〕蹶音厥中竹中切 原「蹶」及上「中」字均作大字,各自成条。按:正文无「蹶」、「中」,此盖音解「甲弩」条释文中「以蹶张」、「中且深」,误為析出。今予合併。
  〔三六〕如左右相对是名昭穆 「右」原脱,文不可解。按:上云左昭右穆,则昭穆左右相对,今据补。
  〔三七〕复除 「复」上原衍「今」字,据正文删。按:其下释文亦仅解「复除」二字。
  〔三八〕借貣 正文「貣」作「贷」。按:「贷」、「貣」通假。
  〔三九〕长官 「长官」原误倒,据正文乙。
  〔四0〕為首 原作小字,与「长官」条释文相连為一条。按:正文有「為首」,此盖「应别自為条而连他条者」,今為析出。
  〔四一〕第二从第三从第四从 原作小字,与「駮正」条释文相连為一条。按:详其下释文,乃解正文中「第二从」、「第三从」、「第四从」,与「駮正」义无涉,亦属「应别自為条而连他条者」,今為析出。又,此原列「駮正」条后,今据正文次序移「见」条前。
  〔四二〕见 按:此原在「长官」条下,今据正文次序移至「关戍」条下。
  〔四三〕挟私 按:此原在「关戍」条下,今据正文次序移至「见」条下。
  〔四四〕案省 按:此原在「尚书省」条下,今据正文次序移至「挟私」条下。
  〔四五〕下从(注)子用切 「子」原讹「于」,据文化本附释文改。按:集韵「从」音「子用切」。又,「下从」原在「见」条下,今据正文次序移至「案省」条下。
  〔四六〕駮正(注)上兵角切谓以义駮难降使改正也难乃旦切 原作「駮正(注)上兵角切 官(注)谓以义駮难降使改正也 难(注)乃旦切」,分為三条。按:正文无「官」、「难」,详其上下语义相连,皆释「駮正」,「官」字显衍,「难乃旦切」盖音释文中「以义駮难」,今删併為一条。
  〔四七〕省审 按:此原在「挟私」条下,今据正文次序移至「駮正」条下。
  〔四八〕?垣 按:正文无「?垣」,作「栈垣」。此条盖所据本误「栈」為「?」,释文又从而误解也。
  〔四九〕当被 按:此原在「為折」上,今据正文次序移至「堑栅」条下。
  〔五0〕官当 按:此原在「刑戮」条下,今据正文次序移至「為折」条下。
  〔五一〕异类相犯 原作小字,与「化外人同类相犯」条释文相连為一条。按:正文有「异类相犯」,下文所释者亦「异类相犯」,此又「应别自為条而连他条者」,今為析出。
  〔五二〕左传注云元妃 「注」原脱。今据正文补。按:此下释文亦有释「注」内容。
  〔五三〕元妃者 原作大字,自成一条。按:正文无「元妃者」,详其语意,上下相连,仍解「左传注云元妃」,盖「一条而分数条者」,今予合併。
  〔五四〕太庙(注)按礼天子有七庙高祖之庙谓之太庙 「高祖之庙」原讹作「高祖之祖」,文不可解,详下云「谓高祖之神主在其中」,知「祖」当作「庙」,今据改。
  〔五五〕擅配隶 「擅」原讹「輒」,据正文改。
  〔五六〕燃炬 按此条原在「下键」条后,今据正文次序移前。
  〔五七〕字 原作大字,自成一条。按:正文无「字」,此盖音义「牝」条释文「凡四足而字者曰牝」一语中之「字」字,乃「一条而分做数条者」,今予合併。
  〔五八〕竇 原作大字,自成一条。按:正文无「竇」字,此盖音「沟瀆」条释文之「竇」字,乃「一条而分数条者」,今予合併。
  〔五九〕关主者 按:正文无「关主者」。详此下释文,似解正文中「水陆等关,两处各有门禁,行人来往,皆有公文」数语意。
  〔六0〕外姦 原作小字,与前条「姦」释文相连為一条。按:正文有「外姦」,详此下释意亦解「外姦」,非「姦」条能包容。今為析出。
  〔六一〕内姦 原作小字,接「外姦」释文与「姦」条相连作一条。按:正文有「内姦」,此下即解「内姦」,乃「应别自為条而连他条者」,今為析出。
  〔六二〕又行反间斗谍之法 「反」原讹「文」,据文化本改。按:孙子用间篇:「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
  〔六三〕谓之玉帛也 「帛」原作「币」,据文化本附释文改。
  〔六四〕璜棕 原作小字,与前条「苍璧」释文相连作一条。按:正文有「璜棕」,此亦「应别自為条」者,今為析出。
  〔六五〕棕音丛圭曰棕 上「棕」原作大字,自成一条。按:正文无「棕」,此盖音义「五方」条释文「赤棕礼地」一语之「棕」字,今予合併。又,「曰」原讹「白」,据文化本附释文改。
  〔六六〕先农 按:正文无「先农」,作「帝社」。此盖「释所据本不同而抵牾者」。
  〔六七〕玉輅 「玉」原讹「王」,据文化本附释文改。按:旧唐书舆服志:「唐制,天子车舆有玉輅、金輅、象輅、革輅、木輅。」
  〔六八〕事非一绪 按:正文作「事非一端」,此盖「释所据本不同而抵牾者」。
  〔六九〕春為昊天秋為旻天 「昊」、「旻」原讹互,据文化本附释文乙正。按:尔雅「秋為旻天」,诗王风黍离「悠悠苍天」疏引尚书欧阳生说:「春曰昊天」。
  〔七0〕齐縗 原作小字,与前条「斩縗」释文相连為一条。按:正文有「齐縗」,此亦「应别自為条而连他条者」,今為析出。
  〔七一〕偯 原作小字,接前「齐縗」释文与「斩縗」释文相连作一条。按:正文有「偯」,此下专释「偯」,与「斩縗」、「齐縗」无涉,亦「应别自為条」者,今為析出。
  〔七二〕加元服 原作小字,与前条「践祚」释文相连為一条。按:正文有「加元服」,此亦「应别自為条」者,今為析出。
  〔七三〕丁黄 按:正文无「丁黄」。
  〔七四〕鰥 按:正文无「鰥」。
  〔七五〕寡 按:正文无「寡」。
  〔七六〕孤 按:正文无「孤」。
  〔七七〕独 按:正文无「独」。
  〔七八〕覬望 按:正文无「覬望」。
  〔七九〕埋瘞 按:正文无「埋瘞」。
  〔八0〕中馈 「中」原脱,据正文补。按:此下释文所解即「中馈」。
  〔八一〕颠倒冠履 原作小字,与前条「黷」释文相连為一条。按:正文有「颠倒冠履」,此下释文即解「颠倒冠履」,与「黷」意无涉,显為「应别自為条」者,今為析出。
  〔八二〕犹有美色不可令之為妻也 「犹」下疑脱「妾」字,下云「若以妻為妾,以妾為妻,是為紊乱礼经也」,即以妻妾对举。
  〔八三〕谓之再醮也 「再醮」原作「妻母」,盖涉上而讹,今据文化本附释文改。
  〔八四〕寖远 「寖」上原有「鴆寖」二字,盖涉上而衍,今删。
  〔八五〕门阀 按:正文无「门阀」。
  〔八六〕资盛 原作大字,另成一条,列「妒」条后。按正文无「资盛」,此盖解「七出」条中「恶疾不可供资盛」一语,今改作小字移前,与「七出」条接。
  〔八七〕藕 「藕」下原有「色」字。按:正文作「人各有藕,色类须同」,此盖涉下而衍。又,释文作「妃配也」,亦解「藕」字。今删「色」字。
  〔八八〕色类同 原作小字,与前条「藕」释文相连為一条;「同」原讹「由」。今按:正文有「色类须同」一语,此条即解其意,下云「此等名色类同」可证也。盖「应别自為条而连他条者」,今為析出改正。
  〔八九〕此等名色类同 「类同」原误倒,据文化本附释文乙正。
  〔九0〕不举乐 按:正文无「不举乐」。
  〔九一〕库藏 「库」原讹「收」。按:正文无「收藏」,下释者亦為「库藏」之「藏」,今据改。
  〔九二〕有进无退 原作小字,与上条「介冑」释文相连為一条。按:正文有「有进无退」,此亦「应别自為条」者,今為析出。
  〔九三〕将大集 原作小字,接「有进无退」释文与「介冑」条释文相连為一条。按:详上下文意,全然无涉,此盖释正文中「将大集校阅」之「将大集」三字,亦属「应别自為条」者,今為析出。
  〔九四〕旟 按:正文无「旟」。
  〔九五〕旞 按:正文无「旞」。
  〔九六〕旐 按:正文无「旐」。
  〔九七〕旄 按:正文无「旄」。
  〔九八〕旌 按:正文无「旌」。
  〔九九〕旃 按:正文无「旃」。
  〔一00〕旗旄 「旗」原讹「旌」。按:正文作「旗旄」,下释所解亦為「旗旄」,今据改。
  〔一0一〕推避 按:此原在「穷覈」条下,今据正文次序移至「来降」条下。
  〔一0二〕推对(注)上音吹一艺(注)音义伎能谓之艺 「推对(注)上音吹」与「一艺(注)音义」原误倒,文不可解。今据正文乙正。
  〔一0三〕穷覈 按:此原在「推避」条上,今据正文次序移至「戎仗」条上。
  〔一0四〕戎仗(注)谓之戎仗 按:「谓」上疑有脱文。
  〔一0五〕具装 「具」原讹「俱」,据正文改。
  〔一0六〕滨 原作大字,自成一条。按:正文无「滨」,此盖音义「下临率土」释文「率土之滨」中「滨」字,乃「应属一条而分数条者」,今予合併。
  〔一0七〕拱迫 按:正文无「拱迫」,作「拥迫」,此盖「释所据本不同而抵牾者」。
  〔一0八〕谓将无罪之人身者有罪之人身者為质 按:文不可解,疑有脱讹。
  〔一0九〕当有罪(注)上丁亮切 「丁」原讹「下」,「切」原讹「初」,据文化本附释文改。
  〔一一0〕在法不可同天 原作小字,与前条「当有罪」释文相连為一条。按:此与「当有罪」义无涉,正文有「在法不可同天」,此盖「应别自為条而连他条者」,今為析出。
  〔一一一〕究悉 原误倒作「悉究」,据正文乙正。
  〔一一二〕邪之道谓之左道 原作「邪之左道谓之道」,「左」字窜上。
  〔一一三〕巫蛊者 原作大字,另成一条。按原文无「巫蛊者」,此盖释「左道」条中「左道谓巫蛊之属」一语,今据以合併。
  〔一一四〕大祀 原作小字,接「饌呈」条后為一条。按二者义无涉,正文中有「大祀」,今据以析出移前。
  〔一一五〕将脯捨而加薑桂谓之脩 按:「捨」字恐讹。韵会:「薄析曰脯,捶之而施薑桂曰锻脩。」
  〔一一六〕騶虞 按:正文作「白虎」,此盖「释所据本不同而抵牾者」。
  〔一一七〕迷谬 原作「饮迷谬」,今据正文删「饮」。
  〔一一八〕狂诱 按:此原在「未啻」条下,今据正文次序移至「贸易」条下。
  〔一一九〕未啻 按:正文作「未售」,此盖「释所据本不同而抵牾者」。
  〔一二0〕悛心(注)上且缘反 「且」原讹「目」,据文化本附释文改。按:集韵作七伦切,得音同。
  〔一二一〕蚀 按:正文无「蚀」。
  〔一二二〕贱隶(注)下羊至反 按:「隶」唐韵、集韵作「郎计切」。此作「羊至反」者,盖释文误认「隶」為「肄」(即「肄」之篆文),又从而误音也。
  〔一二三〕犯 正文作「愆犯」。按:「」、「愆」通。
  〔一二四〕妻之言齐 原作小字,与前条「正服义服」释文相连為一条。按:此下专释正文中「妻之言齐」一语,二者无涉,亦属「应别自為条」者,今為析出。
  〔一二五〕周礼云妻者敌体齐眉谓之妻 按仪礼丧服云:「妻者齐也」,「夫妻一体也」。
  〔一二六〕服膺 按:此原在「改醮」条上,今据正文次序移至「函杖」条上。
  〔一二七〕瞋恨 「瞋」原讹「慎」,据正文改。
  〔一二八〕周礼云事亲有隐而无犯 按:语见礼记檀弓。
  〔一二九〕郡县乡君等 「郡县」原作大字,自成一条。按:正文无「郡县」,亦无「郡县乡君」。详此下释意,乃解「女君」,是「应属一条而分数条者」,今予合併。
  〔一三0〕至于九十饮食不离寝室 按:正文无「至于九十饮食不离寝室」。
  〔一三一〕弊 按:正文无「弊」。
  〔一三二〕冀塞 按:正文作「用塞」,此盖「释所据本不同而抵牾者」。
  〔一三三〕衅深 「深」原讹「源」,据正文改。
  〔一三四〕律為姦言(注)训纵放也 按:此条标字与释意不符,疑二者原非一条,「律為姦言」下脱释文,而「(注)训踪放也」上失标字。又,正文无「律為姦言」。
  〔一三五〕其族之戒 按:此四字原為「同伍」条释文之标字,然二者无涉,当属顾跋所谓「标其字而佚其释者」,今為析出待补。又,正文无「其族之戒」。
  〔一三六〕同伍 原脱。按:此下释文原误附于「其族之戒」下,然详其释意,乃解正文中「同伍」一词,末云「即今之四邻為同伍也」可证,盖顾跋所谓「释尚在而遗标字者」,今据补。
  〔一三七〕梁父 原作大字,自成一条。按:正文无「梁父」,此盖音义「封禪」条释文「先禪梁父之地而祭之」中「梁父」一词,乃「一条而分数条者」,今予合併。
  〔一三八〕上劳老报反 「报反」原误倒。按:详文意,此盖音解上文「慰劳」之「劳」字,因据乙。按:唐韵「劳」音「郎到反」,得音同。
  〔一三九〕詔王公以下赴闕则用 「赴」原作「走」,形近致讹也。
  〔一四0〕天子行宝天子之宝天子信宝 「天子行宝」上原衍「至于」二字,据正文及文化本附释文删。
  〔一四一〕诈陷(注)王渰反 按:「陷」是去声二等字,「王」是三等字,「渰」是上声字,皆不合,疑讹。唐韵「陷」音「户韽切」。
  〔一四二〕免难 「免」上原衍「陷中」二字,今据正文删。
  〔一四三〕釐务 按:正文无「釐务」。
  〔一四四〕勾合 按:正文无「勾合」。
  〔一四五〕惊骇 按:此原在「唐突」条上,今据正文次序移至「唐突」条下。
  〔一四六〕不者 按:正文无「不者」。
  〔一四七〕汝则有残人畜之常刑 按:文不可解,「汝」字恐讹。
  〔一四八〕以考其诚 原作小字,与「物勒工名」条释文相连為一条。按:此下专释正文中「以考其诚」一语,亦属「应别自為条」者,今為析出。
  〔一四九〕桥航 原作小字,与「扰乱」条释文相连為一条。按:二者义全无涉,此下释文专解正文中「桥航」一词,自应「别自為条」,今為析出。
  〔一五0〕帆溢堤防 「防」原讹「堰」。按正文无「堤堰」,作「堤防」。详下释文云「故名為防」,所释亦為「堤防」。今据改。
  〔一五一〕?子 按:正文无「?子」。
  〔一五二〕嫉 按:正文无「嫉」。
  〔一五三〕烧? 按:正文无「烧?」。
  〔一五四〕巨蠹 按:正文无「巨蠹」。
  〔一五五〕畤 按:正文无「畤」。
  〔一五六〕停当 按:正文作「停家」,此盖「释所据本不同而抵牾者」。
  〔一五七〕窘迫 按:正文作「迫窘」,此亦「释所据本不同而抵牾者」。
  〔一五八〕囤队 按:正文作「团队」,此亦「释所据本不同而抵牾者」。
  〔一五九〕钳重 按:正文无「钳重」。
  〔一六0〕钉鍱 按:正文无「钉鍱」。
  〔一六一〕诊候 按:正文无「诊候」。
  〔一六二〕洗碟 按:正文无「洗碟」。
  〔一六三〕侏儒 按:此原在「绳锯」条上,今据正文次序移至「拷讯」条下。
  〔一六四〕悼耄 按:正文无「悼耄」。
  〔一六五〕喘川远反气出短急也聆音零侧听也眊莫报反目少精也 原「喘」、「聆」、「眊」作大字,各自成条。按:正文无「喘」、「聆」、「眊」,此盖音义「五听」条释文中「不直则喘」、「观其听聆」、「不直则眊然」三语,是「应属一条」者,今予合併。
  〔一六六〕瘥 按:此原在「邂逅」条下,今据正文次序移至「邂逅」条上。又,正文作「差」。
  〔一六七〕景跡 按:正文无「景跡」。
  〔一六八〕恃 按:正文无「恃」。
  〔一六九〕无辜 按:正文无「无辜」。
  〔一七0〕惩姦 按:正文无「惩姦」。
  〔一七一〕弊 按:正文无「弊」。
  〔一七二〕差牙 按:正文无「差牙」。
  〔一七三〕拒抗 按:正文无「拒抗」。
  〔一七四〕论诉 按:正文无「论诉」。
  〔一七五〕埋瘞 按:正文无「埋瘞」。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