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本义右第四十二章
【繁体中文】 作者:(清)魏源 发布:2016年06月01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十有三。{第三句韩非傅奕皆作民之生。生而动。动皆之死地。河上本作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厚下傅奕有也字。}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避兕虎。入军不被甲兵。{被或作避。}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刄。夫何故。以其无死地。{傅奕夫何故下。亦有也字。无死地下。有焉字。}
{{天下惟生死二者。出乎生则入乎死矣。二者听人之自择。而人之生也动之死地。皆去生而就死者也。王氏弼曰。十有三。犹云十分有三分也。取生之道。全生之极。十分有三。取死之道。全死之极。亦十分有三耳。而民生生之厚。反亦无生之地焉。善摄生者。无以生爲生。故无死地也。器之害者莫甚于戈兵。兽之害者莫甚于兕虎。而令无所容其锋刃。措其爪角。斯诚不以欲累其身者也。何死地之有乎。夫蟺穴于渊。鹰鸇巢于山。矰缴不能及。纲罟不能施。可谓处于无死地矣。而卒以甘饵。乃入于无生之地。岂非生生之厚乎。故物苟不以求离其本。不以欲渝其真。则如赤子之毒虫不螫。猛兽不搏也。吴氏澄曰。出则生。入则死。出谓自无而见于有。入谓自有而归于无。庄子云。万物皆出于机。入于机。又曰其出不訢。其入不讵。又云。有乎出。有乎入。皆以出爲生。入爲死。凡人不以忧思嗜欲损其内。不以风寒暑溼侵其外。及入世能远刑诛兵争压溺之祸。此三者皆生之徒也。其反是者。逸贵之人内伤。劳贱之人外伤。麤悍之人不终其正命。此三者皆死之徒也。陈氏懿典曰。无死地者。盖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非谓其薄之也。言察于安危。谨于祸福。莫之能害也。源案生之徒三句。诸说皆凿。惟王氏近之而语未明。盖徒之爲言类也。生之徒。死之徒。犹云取生之道。取死之道。此二者统言天地间人物生死常然之理也。而人之生于天地间者。往往舍其取生之道。动辄由其取死之道。此乃专言斯人不能全生之通弊也。故下句始言人之生。而上二句不言者。明其泛言物理而未切人身也。下句不复云动之死地之徒者。明其总承上文。而非并举三事也。夫人之生旣动皆之死地。而伹云十有三者。因上文两十有三而重言之。则总数之实动之死地十有九矣。太上词不迫切。故留言外之旨。待人自领耳。若夫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入世出世。超然无死地者。则天下一人而已。韩非子所引民之生。生而动。动而皆之死地。虽未必原文。然义亦昭然。诸家乃谓求生而反之死者。爲鍊形衞生之徒。并上两者爲三事。则凿而难通矣。其论无死地者。亦多释氏法身不坏之旨。与黄老不伦。故并不取焉。}}
【来源:作者原创】
- 上一篇:老子本义右第四十三章
- 下一篇:老子本义右第四十一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