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献经典>> 子部>> 道家类

道家类

老子本义右第三十三章

繁体中文】  作者:(清)魏源   发布:2016年06月01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贞。{傅奕作王侯。}其致之。一也。{河上王弼无之也二字。}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严君平无万物得一以生。万物无以生将恐灭。十四字。}侯王无以贞而贵高。将恐蹶。{河上无贞而二字。}故贵必以贱爲本。高必以下爲基。{他本无两必字。此从淮南子及河上本。}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其以贱爲本邪非乎。{自称下。河上有曰字。傅奕作自谓。此其作是其。非乎作非欤。王弼作此非。}故致数舆无舆。{舆。河上作车。傅奕作至誉无誉。此从淮南子及王弼。}不欲琭琭如玉。落落如石。{琭琭。傅奕作碌碌。两如字并作若字。落落。王弼作珞珞。此从河上本。}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下万物。傅奕作天下之物。}
  {{吴氏澄曰。一者冲虚之德。前后所谓抱一。所谓混爲一。所谓道生一。皆指此。庄子又谓之太一。此自然之德其用则虚而不盈。后而不先。柔而不刚。弱而不强。书中固屡言之。而此章尽发其蕴。得者谓得此一以爲德也。天地谷神四者。名异实同。裂。破裂也。发。发泄震动也。歇。销而不灵。竭。枯而不盈。灭。息而不生。蹶。颠仆也。贞与桢同。贞者事之干。爲天下贞。犹言爲民极也。老子着书。将以导世。故下文专爲侯王言之。先言贱爲本。下爲基。而后但言贱爲本者。省文也。上文得一。已专言用弱矣。而末后以反与弱对言者。盖反推所以弱之原。弱指所以反之实。凡言反者卽欲用弱。言弱者卽是与羣动诸有相反。非弱之外又有所谓反也。道之静本无。故动则常与相反。无之体虚。故其用常以弱爲事。盖物生于气。气生于道。气形有而道则无。此有无所以相反也。王氏弼曰。清不能爲清。盈不能爲盈。皆有其母。乃存无形。故清不足贵。盈不足多。贵在其母。而母无贵形。是贵乃本乎贱。故致数舆乃无舆也。玉石琭琭珞珞。体尽于形。故不欲也。夫高以下爲基。贵以爲贱本。有以无爲用。此其反也。动皆知其所无。则物通矣。故云反者道之动也。李氏嘉谟曰。所谓一者何也。知天之所以清。卽知地之所以宁。知神之所以灵。卽知谷之所以盈。知万物之所以生。卽知侯王之所以爲天下贞。盖极其致皆有生于无也。是未尝不一也。若不知一则必自异。自异则必绝物。侯王绝物。物亦绝之矣。李氏贽曰。侯王不知致一之道。与庶人等。故不免以贵自高。高者必蹶。下其基也。下则能贱矣。何则。致一之理。庶人非贱。侯王非贵。今夫轮辐盖轸衡轭会而成车。人但知其爲车。而不知其爲数者所会而成。初无所谓车也。由是推之。侯王庶人。人但见其有贵有贱有高有下。而不知其致之一也。彼据其所见之形迹。贵而不能贱者。则亦琭琭落落如玉石而已。然则欲知反而弱者无他。致一以极乎无而已。陈氏懿典曰。致也故其至也。数车无车。自有而数至于无。谦之至也。琭琭落落。皆坚确而不能柔弱之意。谦之反也。源案庄子称老子之学。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爲表。此章所谓得一者。卽冲虚不盈之德。爲其近乎无也。又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明之。爲其近乎一也。夫天地万物。皆有生于无。故天不自知其清。地不自知其宁。神不自知其灵。谷不自知其盈。万物不自知其生。则侯王亦不自知其贵高。明矣。不自知其清宁者。无心而运。无爲而成也。不自知其爲灵与盈者。寂而虚也。不自知爲生者。自然也。不自知爲贵高者。贱下也。寂故灵虚故盈。无心无爲故清宁。自然故不期生而生。自贱自下故爲天下贞。此则得一之所致也。夫贵高与贱下相反。而一之者何哉。盖所谓侯王者。亦人见之爲侯王耳。若推其极致。则积衆贱而成贵。分数之初。无贵之可言。积衆下而成高。分数之初。无高之可言。如会衆材而成车。分数之本。无车之可言。至于无贵贱高下之可言。则岂但以贱爲本下爲基而已邪。盖并我而无之矣。无我则无物。无我无物。则无高无下无贵无贱。如此则高与下一也。贵与贱一也。彼与我一也。无往而不无。则无往而不一。何怪其与玉石之硜硜坚强自异于物者相反哉。然则人之见其相反者。道之动也。人所见其弱者。乃道之用也。盖动本于静。有本于无。不独车之体生于无。卽天地谷神万物之体亦生于无。无与有相反。故体道者亦与徇有者相反。徇有者强。而体无者弱。不能体其无。虽欲守柔而不能也。故有我无我之间。此得一不得一之所由别也。}}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