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蜀碧》
【繁体中文】 作者:(清)彭遵泗 发布:2013年04月08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蜀碧》,清彭遵泗撰,四卷。彭遵泗,字磬泉,四川丹陵人,乾隆二年进士,官翰林编修。是书记明末张献忠军在四川的活动,起自明崇祯元年,止于康熙二年,对于研究明末民变有一定的价值。作者记事多据传闻,因而所记不尽可信。本书有《借月山房汇钞》和《明清史料记编》等版本。
[古书过眼录]《蜀碧》与张献忠据蜀之谜
彭雄
张献忠在四川确有许多难解之谜,最大的谜可能要算所谓的“张献忠剿四川”了。据《明会要》卷五十载:明万历六年(1578年)四川省有“户二十六万二千六百九十四,口三百一十万二千七十三”。到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就陡减至“一万八千零九十丁”(嘉庆《四川道志》卷十七),出现了有史以来四川人口的最低记录。近百年来有许多史学家都惊奇地发现,没有哪个四川人是土生土长的,几乎都是“湖广填四川”,从外省迁来的。明末清初,确实出现过人口大量骤减的事实。难怪当时的民谚这样说:“岁逢甲乙丙,此地血流红”,“流流贼,贼流流,上界差他斩人头。若有一人斩不尽,行瘟使者在后头。”难道真是张献忠把四川人杀光了吗?
笔者藏有一部清刻本《蜀碧》,也许可以从中找出一些答案。此书是乾隆进士彭遵泗所撰,彭是四川丹棱人,当时他也想搞清楚明末家乡发生的这一重大变故。为了写好这本书,彭收集了大量史料文献,《蜀碧》中所引证的书目几乎收尽了当时记载张献忠据蜀的所有史料。其中包括《明史》、《明史纲目》、《明史纪事本末》等二十五种。他的考订工作做得很细、很深。虽然《蜀碧》不像《荒书》、《圣教入川记》等属第一手资料,但在第二手、第三手资料中,应该算是最好的和最有价值的。特别是所选录的一些史料,今天已不可见到了,就更显其可贵。
据《蜀碧》记载: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思宗朱由检煤山自缢,接着清军入关,八大王张献忠攻占成都,称大西王,建大顺政权。后来几股军事力量(包括张献忠、李自成起义军、清军、明军、黄遥十三家地方WZ)在天府之国的大地上反复拉锯,战乱延续多年,百万军民“流血漂杵,骨山血海”,出现了“千里无烟,空如大漠”(《荒书》的惨状,甚至发生大规模人吃人的事件,其惨烈程度可谓空前绝后,骇人听闻。
当然,《蜀碧》中有些观点也不一定全对。彭遵泗为宏扬封建忠义,自不免歪曲张献忠之形象。在今天看来,把屠蜀的责任推到张献忠一个人身上,也非事实。张献忠死于顺治三年(1646年)到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已近四十年。真应了那句老话:“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其真相应该是多个军事集团连年混战、天灾、瘟疫、饥饿等多种因素的总合,才使得美丽富饶的天府之国变成了人间地狱,使得那些善良而勇敢的四川先民们未能逃过那场因改朝换代而带来的巨大灾难。(旧书信息报)
中国网2003年6月20日
蜀碧 清朝 彭遵泗撰
【来源:作者原创】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