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献经典>> 专题>> 笔记>> 清人笔记

清人笔记

研堂见闻杂记 弁言

繁体中文】  作者:思澄   发布:2016年09月07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本书(一册六八面四○、八○○字)不分卷,不着撰人。据谢国桢「晚明史籍考」,「原题娄东无名氏撰」;知作者为太仓(州)人。证以书中有「吾州在籍诸绅,如吴梅村……」语,足资征信。另据近人太仓冯超考证,是书为同州王家祯撰;家桢字研堂,为明季复社主盟张溥弟子。所记江南社事以及南都覆亡前后苏、常一带扰攘情况,颇为详晰,亦颇沉痛;后对郑氏(成功)北征之役,并尝涉及。虽已作清人语,仍隐存故国之思。且由于出诸亲身见闻,甚有史料价值。

按本书讫于清康熙五年南浔庄氏史狱,书末今又收不着撰人「庄氏史案」一卷,作为「附录」。

 

●弁言

研堂见闻杂记,不着撰人;就其所记,知著者为清初江苏娄东人,因已作清人语。内容虽杂,立场虽异,但系出诸见闻,所言比较可信;故就史料而论,实有相当价值。我在此特别指出两点:

(一)是郑成功大兵围南京事。记云『海师(指郑成功)既破京口,据瓜步、围江宁,以拥戴先朝为名,人咸拭目观望,以为中兴事业反掌可致。而余独观其顿兵坚城,徘徊两月无尺寸效,窃疑其志难果。从古……克人国者,无不星行电迈,雷动风驰。速者一二月、缓者三月四月,即君臣面缚,舆榇出降,举国江山,皆归版籍,若迟留进退,情见势屈,则衅隙潜生,溃散必不旋踵:此自古已然之明效也。彼连舰数千,直指石头,势似建瓴;而究不进割州郡,徒旅泊于风涛险恶之中,此岂有全理?宜乎一战而溃,胜势都失也』。『按海师之围江宁也,相持一月,不能乘锐崩之,而日纵酒作乐。七月二十三日,大破之。二十四日,又溃之。……初时,四方响应,皆谓中兴,闻扬州百姓有以大明皇帝龙牌迎其兵入城,而逡巡不敢入。既破京口,主者日间则守城,夜退归海舶。丹阳至京口仅九十里,不能据其冲,而使援兵长驱入白门。如此举动,岂能成事!徒使大兵克复京口,大肆杀掠,江南之民肝脑涂地。嗟呼!亦可痛也』。『海氛既退,凡在戎行诸臣,以失律败者,各遣缇骑捕之,以锒铛鏁去,如缚羊豕;而间连染于列邑搢绅,举室俘囚,游魂旦暮……』。『海师至京口,金坛诸搢绅有阴为款者。事既定,同袍相讦发,遂罗织绅衿数十人。抚臣请于朝,亦同发勘臣就讯。既抵,五毒备至,后骈斩,妻子发上阳』。

(二)是复社之演变事。记云:『明季戊辰、己巳之间,天如张公、周介生,倡为复社,一时主盟,如维斗杨公、勒卣周公、卧子陈公、彝仲夏公。其余皆海内人望,文章为天下冠冕。燕齐豫章,声气毕达。所牢笼天下士,率取其魁杰。以故仰其盟者,如泰山、北斗,而士一如登龙门。若纨裤子富家世裔,不以文鸣者,虽费千金,莫得雁行。每一榜发,其中俊伟能文之士,一望知为复社君子,几于取士分柄。至鼎革后,而此事溃败,诸公相继淹没。……』『当西铭先生主坛坫,四方之士走娄东者,先生但以杯酒论心;其余好事者,间一款留,亦不过剪烛谈笑、豆觞楚楚而已。后来(按指清初)复社聿兴,四方宾至,无不征歌选舞,水陆杂陈。广引宾明,主客互乱,烛影之下,对面不识;明日相见,即同陌路。又数月为聚会,数十百人酒斝纵横,娼优凌乱,一哄而散,竟不知为谁何?余尝戏谓今日社宴,几同斋主散食。仔细思维,真可笑也』!

本书以「庄氏史案」为附,非徒凑篇幅,实因此文与「杂记」可相参考也。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