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学鉴赏>> 辞赋骈文>> 情感赋

情感赋

赞王肃好儿郎

繁体】  作者: 王仲华   来源: 作者原创   阅读 次  【    】【收藏


  汉臣王肃,琅邪临沂人。幼小聪辩,涉猎经史,遐迩传闻。事奉萧赜,历着作郎、太子舍人、司徒主簿、秘书丞等,乃朝中重臣。肃常自谓,擅长《礼》《易》,其实不然,略通章文。其父及兄,为萧所杀,肃自亡奔。
  高祖幸邺,肃闻投奔。高祖虚襟待之,邀见其文。肃辞令敏切,能言善辩,辩而有礼,高祖哀恻之而深。遂向其讨教,问其为国之道,肃陈说治乱,音韵雅畅,深会帝旨,帝感叹而喜闻。高祖纳之,促席移景,日落夜深,不觉疲乏,论治国之道,精气有神。言及萧氏,有危灭之兆,说帝发兵,乘机袭伐,占其地盘,民心归臣(臣服之意思。)。高祖大喜,器重礼遇,日益加焉,肃感恩戴德,群雄未能间君臣。
  高祖治国,二十余年,天久旱不雨,辍膳三旦,百官诣阙,引在中书省。崇虚楼内,高祖问肃曰:“朕知卿等闲,不曾邀见,此刻相面,卿来为何故?帝愿聆听!”肃对曰:“肃闻陛下辍膳,已经三旦,群臣焦怖,不敢面呈。臣闻天旱,乃为天数,须圣人以济世,不由圣以致灾,救黎民于水火,彰显龙恩。是以国储粮九年,作御九年之荒盈。臣又闻八月,天公不作美,久旱不雨,故君不举膳,陛下冤蒙。城郊之外,远地滂澍,唯京城之内,微雨少泽,本地干旱,全民食不果腹,缺米锅蒸。蒸民虽阙一餐,陛下却辍膳三旦,众臣惶惶,无复情地,家无日宁。”高祖答曰:“昔日干旱,帝济民心切,朕虽居黎民之上,应道谢秦王,以身作则,告诫群臣,珍惜生计,与民感同身受,与民同甘共苦,切望众臣聆听。今日之旱,朝廷无以救恤,应待立秋之后,克躬自咎,全民倾力以赴,克服困难重重。”
  高祖驾崩,留遗诏宣告天下,责令肃为尚书令,与咸阳王禧二人,同为宰辅,征肃会驾鲁阳。肃至,愿与禧同谋共商。肃获圣旨,即刻启程,自鲁阳至京洛,行途丧纪,禧与肃参量,禧忧肃勤于经综,肃业有过旧戚,禧兄弟并敬而亲之,上下称为和辑,下人分立两旁。唯任城王澄,以其起自羁远,一旦肃在己之上,以为甚是憾焉,心中整日惶惶。每谓人曰:“朝廷以肃盖我尚可,从叔广陵,至宗室亲王,能者如云,历任内外,今日为何,帝甘愿令群臣,伴肃其左?众人心慌!肃有些清高,且不癫狂。”肃闻其言,有意而避之锋芒。肃闻有同僚奏劾,称肃谋叛,言寻申释,奸臣沧惶。
  肃频在边,悉心抚接,安抚照料百姓,远近黎民臣服,肃收服民心得法,民心存感念,黎民为之争光。归附如鲫而门庭若市,不以己之力逞强。肃能洁身好施,待黎民和言善色,始终廉约,家无余财,一生清高。人无完人,然肃亦有缺憾,性微轻佻,常以功名自居,护疵称伐,少有推下迁升,高祖曾以此相告,虽是缺陷,内心赞豪。
  景明二年,肃春寿命结,年仅三十八,世上好儿郎!
  正所谓:
  王肃投奔高祖忙,能言善辩显功煌。
  黎民称颂人人喜,陨落英年常忆郎。

  此作品为九文根据古代文言文改成汉赋,属于学习篇,练笔练脑之用!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