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学鉴赏>> 历史演义>> 外史野史

外史野史

皇明奇事述-卷一

以稿换稿】  作者: (明)王世贞   发布: 2013年07月27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    】【收藏


  ○再登大位
  英宗以正统己巳北狩,居塞外者一年,还称太上皇。居深宫者七年,以丁丑复辟,复称皇帝者八年。凡再即大位,再纪元,一称太上皇。崇卑显晦更递尝之,千古所无。
  ○再立东宫
  宪宗以正统己巳册为皇太子,景泰壬申降封沂王,天顺壬午复册为皇太子。凡再锡名,三膺册,一为亲王,再正青宫,近代所无。
  ○鲁府二事
  鲁荒王,太祖第十子,生一岁而王,王二十年而卒。以卒之岁生一子,曰靖玉,有贤名,在位六十四年,寿七十九。嘉靖末,郡王见在十余位,将军以下至中尉及未名者四百余位,王女亦数百人,此一奇也。荒王聪敏好学,蚕卒。高帝以其好内服丹,而谥之荒。最后端王名丽,丹书其淫虐之状闻天下,而谥之端,此亦奇也。
  ○国封相同
  三吴王:高帝初封时已与张士诚同;至洪武初,复封周定王;建文初,复封允通。
  两徐王:洪武初,赠太后父马公;建文初,封允熙。
  两汉王:洪武中,肃庄王初封;永乐初,封高煦。
  两赵王:洪武初,封杞,薨;永乐初,封简王。
  两衡王:建文初,封允坚;成化中,封恭王。
  两荣王:景泰中,德庄王初封;成化中,封庄王。
  两卫王:洪武中,辽简王初封;洪熙封恭王。
  两高唐王:一德府厚尔,一衡府厚英。
  两汝南王:俱周府,一削爵有敦,一子兆。
  两枣阳王:一襄府初钅正,一代府成钅子。
  两宁阳王:一衡府载序,一正德赠张懋。
  两东瓯王:一鲁府当Г,一国初赠汤和。
  两宁河王:一晋府美,一国初赠邓愈。
  两齐东王:一汉府瞻坪,一衡府厚炳。
  两昌乐王:一汉府瞻辛,一衡府载皇。
  两德平王:一沈府胤庭,一徽府载栗。
  ○封爵相同
  两信国公:吴元年徐达,洪武汤和。
  三定远侯:洪武王弼,天顺石彪,嘉靖邓继坤。
  两怀远侯:洪武曹兴,嘉靖常玄振。
  两保定侯:永乐孟善,天顺梁缶。
  两安平侯:永乐李远,嘉靖方锐。
  两武清侯:景泰石亨,万历李伟。
  两新建伯:永乐李玉,嘉靖王守仁。
  两忠勤伯:洪武汪广洋,洪熙李贤。
  两顺义伯:洪熙元年金顺,成化二年罗秉忠。
  两安平伯:李远子安,方锐子承裕。
  两惠安伯:永乐金玉,宣德张升。
  两武清伯:景泰石亨,隆庆李伟。
  两宁远伯:景泰任礼,万历李成梁。
  两黔国公:为沐晟、吴复,一封一赠。
  两颍国公:为傅友德、杨洪,一封一赠。
  两凉国公:为蓝玉、吴瑾、一封一赠。
  两昌国公:为张峦及峦子鹤龄,一封一赠。
  ○赠爵相同
  三泾国公:永乐陈亨,天顺陈瀛,正德周能。
  两郧国公:洪武廖永安,正统张信。
  两蕲国公:洪武康茂才、康铎父子各以功赠。
  两蔡国公:洪武张德胜,永乐徐忠。
  两滕国公:洪武顾时,永乐孟善。
  两沂国公:洪武金朝兴,永乐袁容。
  两漳国公:永乐王聪,正统郑亨。
  两安国公:天顺孙忠,万历李伟。
  两荣国公:永乐姚广孝及张玉初赠。
  三高阳侯:俱洪武,李信、李志高、李继先赠,同姓尤奇。
  两东海侯:俱洪武,徐公辅、陈文赠。
  ○王公国封相同
  高皇帝初建十王,如泰、晋、燕、周、楚、齐、蜀、鲁;六公,如魏、韩、宋、卫之类,皆大国,盖不欲相犯也。而其后有不能尽然者,岂势耶?抑当事者不能详考耶?
  太祖初封豫即代简王,又为公俞通海赠国;封郢靖王,又为公冯国用赠国;封韩献王,又为公李善长封国;初封卫王即辽简王,又为公邓愈封国。
  仁宗,封梁庄王,又为公胡显封国;滕怀王,又为公顾时赠国;卫恭王,又为公邓愈封国;赠宁国公王真,又为献王封国。
  英宗,封许悼王,又为公王志赠国;赠安国公孙忠,又为惠王封国。
  景帝,初封沂王即宪宗,又为公金朝兴、袁容赠国;初封荣王即德庄王,又为公张玉、姚广孝赠国。
  宪宗,赠宁国公陈瀛,又为献王封国。
  孝宗,赠宁国公周能,又为献王封国;封泾简王,又为公陈亨、蒋贵赠国。
  世宗,初封裕王即穆宗,又为公张兀赠国;封景王,又为公李让赠国;赠颍A7王,又为公傅友德封国。
  今上,初封潞王,又为公张武赠国。
  ○王候郡邑相同
  高祖,封六安王转儿,又为侯王志邑;封江夏王孟炬,又为侯周德兴邑;封临淮王兴祖,又为侯李性邑。
  太宗,封宣宁王逊斗,又为侯曹良臣邑;封昌化王仕覃,又为伯邵喜邑。
  宣宗,封汤阴王祁钅,又为伯郭资赠邑;封颍川王子墟,又为侯傅友德邑。
  英宗,封平乡王祁钅,又为伯陈怀邑;封永城王载圻,又为侯薛显邑。
  宪宗,封顺昌王见氵群,又为伯王佐邑;封安昌王膺铺,又为伯钱承宗邑。
  武宗,追封宁阳王张懋,又为侯陈懋邑。
  世宗,封新宁王鼐钧,又为伯潭忠邑;封新昌王盘炷,又为伯唐云邑;封庆阳王谟垫,又为伯夏儒邑;封会昌王弼栋,又为侯孙继宗邑;封德平王胤庭,又为伯李铭邑;封新昌王厚尊,又为伯唐云邑;封庆云王厚灿,又为侯周寿邑;封惠安王厚煦,又为伯金玉、张升邑。
  穆宗,封保定王呈坦,又为侯孟善、梁缶邑。
  今上,追封定襄王朱希忠,又为伯郭登邑。
  ○大臣姓名相同
  五张信:一永乐隆平侯,一弘治彭城伯,一宣德兵部左侍郎。又洪武有状元侍读及孝子尚宝卿。
  四张泰:正德二人,一以南右都为户部尚书,一为总制右都御史,俱赠太子少保;成化二人,一至都督同知为名将,一任翰林修撰为名文人。
  三王真:一洪武都指挥使追封临沂侯,一永乐金乡侯追封宁国公,复有都督同知为辽东总兵。
  三吴良:一洪武江阴侯,一正统都督同知,一成化都督同知。
  三李敏:一洪武工部尚书,一景泰户部尚书,一成化户部尚书。
  三石璞:一洪武右侍郎,一永乐由御史至按察使,一宣德由御史至景泰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
  三刘璋:俱弘治,一太子少保、工部尚书,一右副都御史,一都督同知。
  三王荣:俱景泰,一南京太仆卿;一太理少卿,后复姓赵,至尚书;一都督佥事。
  三李瑾:一成化太子太傅、襄城侯,一正德都督佥事,一嘉靖征西前将军、都督佥事。
  三李浩:一洪武刑部侍郎,一景泰南京工部右侍郎,一成化礼部尚书。
  四张凤:一洪武行中书省参政,一天顺户部尚书,一正德右副都御吏,一嘉靖总督宣大偏保右都督。
  三李贤:一永乐忠勤伯,一宣德丰城侯,一成化少保、大学士。
  三王佐:一永乐顺昌伯,一正统户部尚书,一正德南京工部尚书。
  三张瓒:成化二人,一户侍郎,一袭封惠安伯;嘉靖一人,少保、兵尚书。
  四王纶:俱正德,俱有才名。其二人同岁为副都御史,一抚湖广,一抚大同;一以御史迁按察副使;一至江西右参政,名甚盛,而为宁王伪尚书,伏法。
  三白玉:成化二人,一右都督,一都督佥事;正德一人,右都督。
  两汪同:俱洪武,一吏部侍郎,一都督同知兴祖初名。
  两郭子兴:一高帝旧帅氵除阳王,一洪武中巩昌侯。
  两朱荣:一洪武,一永乐,俱都督。
  两李素:一洪武御史中丞,一洪熙右副都御史。
  两黄琛:一洪武驸马都尉、中都正留守,一成化南京户部右侍郎。
  两吴祯:一洪武靖海侯,一成化都御史。
  两赵新:一洪武山西右布政使,一景泰吏部尚书。
  三刘宁:一洪武,一成化,俱都督;一嘉靖右都督。
  两陈文:一洪武都督佥事、东海孝勇侯,一成化大学士,庄靖公。
  两王博:俱洪武,一中书平章政事,一广东右参政。
  两王平:一洪武右都御史,一永乐交右布政使、前右佥都。
  两李泰:一洪武户部尚书,一成化詹事府詹事兼学士。
  两陈清:一洪武都督封合浦侯,一弘治南京工部尚书。
  两金忠:俱永乐,一兵部尚书赠少师,一太保封忠勇王。
  两陈亨:俱永乐,一右都督追封泾国公,一左都督赠封成武伯。
  两张兴:俱永乐靖难功臣,一都督佥事,一安乡伯。
  两蒋骥:一永乐礼部侍郎,一弘治定西侯。
  两陈寿:一永乐工部左侍郎赠尚书,一正德南京刑部右侍郎,以致仕进刑部尚书。俱有谥。名德亦相类。
  两陈瑛:一永乐左都御史,一正德都督同知。
  两吴江:一永乐总兵,一弘治总兵。
  两李英:俱宣德,一达官会宁伯,一都督同知。
  两陈智:一宣德荣昌伯,一正统右都御史。
  两刘昭:一宣德都督,一成化太子少保、户部尚书。
  两刘琏:一宣德户部左侍郎,一成化太仆寺卿。
  两张本:一宣德太子宾客、兵部尚书,一弘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两程富:一宣德由教授升御史至尚书,一正统由布政司捡校升提学御史至佥事。
  两顾佐:一宣德掌都察院事右都御史,一正德初户部尚书赠太子太保。
  两张骏:一宣德都御史,一正德工部尚书直文渊阁。
  两张:一正统彭城伯,一弘治太子太保、礼部尚书。
  两张瑾:一正统彭城伯,一天顺太平侯。
  两张辅:俱正统,一嗣封彭城伯,一太师英国公。
  两宋杰:俱景泰,一西宁侯,一右副都御史。
  两刘清:一景泰刑部右侍郎,一成化总兵右部督。
  两王通:一景泰都督同知前成山侯,一弘治右都督。
  两李锡:一景泰太子少保、通政使,一隆庆总兵官、都督同知。
  两刘聚:一景泰左都督,一成化左都督、宁晋伯。
  两韩福:一景泰左副都御史,一正德户部左侍郎。
  两李棠:一景泰刑部左侍郎,一隆庆南京吏部右侍郎。
  两杨鼎:俱景泰,一为山西左布政,一为户部侍郎后至尚书。
  两赵荣:俱天顺,一忻城伯,一工部尚书。
  两陆钅弋:俱榜眼,一天顺甲申,一正德辛巳。二科俱非正岁,而相去仅逾一甲子。
  两李文:俱成化,一高阳伯,一都督同知。
  两李震:俱成化,一兴宁伯,一兵部左侍郎。
  两吴琮:俱成化,一袭广义伯,一袭清平伯。
  两张鹏:俱成化,一太子少保、兵部尚书,一都督佥事。
  两王信::俱成化,俱都督同知。
  两吴节:俱成化,一太常卿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一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两马昂:一成化太子少保、户部尚书,一正德左都督。
  两李和:一成化南京户部右侍郎,一嘉靖驸马都尉。
  两毛伦:一成化左都督,一弘治通政司通政使。
  两李本:一成化南京礼部尚书,一嘉靖少傅、大学士。
  两吕本:一洪武吏部尚书,建文外大父,懿文太子妃父也;一即李本改姓。
  两韩文:俱弘治,俱字贯道,一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一户部尚书。
  两徐溥:俱弘治,一永康侯,一少师、大学士。
  两王道:一弘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一嘉靖吏部右侍郎。
  两刘忠:一弘治右副都御史,一正德少傅、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两张海:一弘治兵部左侍郎,一正德都督同知。
  两谢绶:一弘治南京礼部尚书,一正德右副都御史。
  两王宪:一正德袭封靖远伯,一嘉靖太子太保、兵部尚书。
  两张缙:一正德南京户部尚书,一嘉靖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两许国:一正德左都督,一万历少保、武英殿大学士。
  两彭泽:俱嘉靖,一少保兵部尚书,一太常寺卿。
  两陈儒:俱嘉靖,一泰宁侯,一都察院右都御史。
  两胡松:俱嘉靖,一工部尚书,一吏部尚书。
  两吴山:俱嘉靖,一刑部尚书,一少保、礼部尚书。
  两孙应奎:俱嘉靖,一户部尚书,一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又相继为给事中,以言事贬。
  两张岳:一嘉靖,一万历,俱侍郎。
  两刘文:俱嘉靖,一都督同知,一宁晋伯。
  两陈璋:俱嘉靖,一刑部左侍郎,一工部左侍郎掌鸿胪寺。
  两刘玺:俱嘉靖,一都督佥事、山西总兵,一宣府巡抚副都御史。
  两何鳌:俱嘉靖左布政使,其一至刑部尚书。
  两张镐:俱嘉靖,一副都御史,一佥都御史。
  两陈瓒:俱隆庆三年同时,一光禄卿,后为左都御史;一太常少卿,后为刑部左侍郎。
  两陈于陛:万历十八年,一为詹事学生,一为左副都御史,班正联立。
  成化间,万通奴锦衣指挥徐达,与中山王同。
  英国公张铺与彭城伯张昶,同为勋戚重臣,朝夕共事,而昶名其子曰辅,与英国公同,尤不可晓。
  正德中,太师镇国公朱寿者,盖上所托名也。然国初亦自有舳舻侯朱寿。
  国初,会稽县知县邹鲁以政最入为大理寺丞。弘治中,御史邹鲁当迁大理寺丞,不得,恨刑部尚书何乔新荐其郎中夺之,劾乔新,谪山阴县知县。山、会,皆绍兴附郭县也。
  宣德初,命工部尚书黄福册兵马副指挥黄福女为郡王妃,上好奇多戏,或有意为之也。
  景泰初,翰林院修撰王振耻与太监振同名,请改为恂。
  景泰末,司礼太监张永与于少保同祸,而正德中司礼太监张永诛逆有名,相去正一甲子,俱尝总督十二营。
  成化间,妖人千户王臣﹃于市,翰林侍讲学士王臣耻与同名,上疏请更之,不许。
  正德末,江西按察副使、副总兵、都督佥事,俱张。按张为兵备时,与总兵同事有功,后一至都督同知,一至布政使,尚同事。
  正德末,御马监太监张忠同监督团营军务,至嘉靖初以罪革贬,而藩邸中贵张忠亦升御马监太监,代领团营,不知者以为一人也。
  金吾左卫指挥使杨善自陈:景泰间从事尚膳监,凡闻内臣密谋,必达于忠国公石亨。上自沙漠还南内,皇太后时时来省,王诚、舒良欲留锢之。臣得其谋,以达内臣刘成启,太后遂不至。诏进一官,为都指挥佥事。是时与兴济伯为两杨善,同预夺门者也。
  同年一榜同姓名者,多不可纪。余所知辛丑有两张洽,俱浙江人。丁未有两林一新,俱福建人。乙丑有两陈王道,俱吾乡人,每投刺,以邑里自别。两林又同为户部主事,以至员外郎、郎中、佥事、参议、副使,俱同,其一林始卒,而一林仕至布政使。
  又景泰及嘉靖初,俱有吏科给事中毛玉,俱利口言事,官俱不甚显。
  成化中有两王,同时为监察御史。其一以掌院,威宁伯王越荐起拜右佥都御史;其一坐累,出知山西石城县,以发落误语,累杀强盗家属多,为西厂所发,凌迟处死于市。
  正德十二年,吏科论劾四川巡抚都御史马昊,兵科论劾守备都指挥亦马昊,同日报闻。
  嘉靖中,刑部郎中徐学诗,兵部主事徐学诗,俱有声郎署间,后兵部改名曰学谟,贵至礼部尚书。刑部以论列大相为民,后起南通政参议,寻卒,赠大理寺右少卿。
  嘉靖丁未以后,连三科有李春芳。其一状元、少师,一至知府,一至左给事中。
  王三锡、王三接同名者至多,而官皆不甚显,不能逾方面,余族人有之。昆山陈王道与陈王道同举进士,年亦相若,而一止南道御史,一止工部员外郎,其官皆失于庚辰春。万历十一年中,御史有两李植封,事传远近,不能辨。
  嘉靖两广总督、尚书蔡经,又副总兵、都督佥事张经成功,后蔡经复张姓,同。
  余尝于古迹中见洪武有周鼎字伯器,而正统亦有周鼎字伯器,俱博雅有文名,前后几不可辨。
  ○父子同名
  古有父子同名,余尝记之矣。国朝唯刘忠武侯事尤异,忠武父名江,为戍卒死,忠武仍其父名不易,累战功至左都督,佩大将军印,犹与其父同名,后封广宁伯,始更名荣,封未几而卒。
  ○叔侄名位事体相同
  潘珍与从子旦,壬戌、乙丑登第,珍以兵左侍理部事,旦以兵左侍督两广,同岁议安南忤旨归。珍戊申卒,年七十二,赠右都御史;旦己酉卒,年七十四,赠尚书。
  ○兄弟名位事体相同
  许诰、许讠赞,皆吏部尚书进子。以避父嫌,同日诰由给事中改翰林检讨,讠赞由御史改编修,后复以父累,同日外谪,诰为判官,讠赞为知县。寻再起,累官诰为南户部尚书,讠赞为户部尚书。中间诰由九列一转翰林侍读学士,讠赞最后自太宰为文渊阁大学士。
  张礻龠、张礻会,兄弟也,其年事科第俱相近。正德中,礻龠以刑部郎中,礻会以刑科都给事中,俱改御史查盘。礻龠迁太仆少卿,遂转佥都御史,礻会为大理寺丞。逆瑾败,俱为言官所劾,礻龠谪,礻会无恙。后礻会累官至右副都御史,礻龠亦累迁旧官以本。郎中、都给事改御史,非故事也,而礻龠、礻会兄弟以一时得之,亦甚异矣。
  吴良、吴祯,俱以老成为将多汗马劳,为高帝所重,良封江阴侯,追封江国公;祯封靖海侯,追封海国公。俱特进、光禄大夫,良上柱国,祯左柱国。中间良以指挥使入都督佥事,遂封侯,祯以侯一出领指挥使。
  ○詹许父子
  国初,詹同以翰林院承旨兼吏部尚书,绾二绶,盖侍从与六卿之长也。其子徽,以吏部尚书兼左都御史,亦绾二绶,盖六卿三法司之长也。后许进与子讠赞,俱为吏部尚书,复与子论俱为兵部尚书,盖盛之极而奇者也。
  ○吴聘君父子
  吴聘君与弼之父溥,俱有文学行谊。溥会试第一,廷试二甲第一,授翰林编修,历官三十余年,仅至国子司业六品,年六十八而卒。与弼居田间不仕,年六十八,召至京,即授左春坊左谕德五品。又聘君名满天下,而溥以会元高第,人不知之。如王文成守仁之父华,以状元至太宰,而人亦知有文成而不知华也。
  ○娈生子同显
  孟麟、孟凤者,初臧姓;王楠、王杨者,皆娈生。而麟至右布政使,凤至尚书,内外二品。楠至南鸿胪卿,杨至右布政使,官序略相当。又戊午举人顾合璧、联璧,其父四举胎八子,与周八士同。
  ○二相公子科第
  嘉靖甲辰,翟文懿銮居首揆,二子试中书舍人汝俭、贡士汝孝俱登第。当读卷,上疑之,为启封,则汝孝果在首甲,汝俭亦进呈,因而抑之。后给事中王交等言其弊,上大怒,勒文懿死,汝俭、汝孝俱除名。万历丁丑,江陵公首揆,次子嗣修登第。既进呈,上亦启封,特擢为第二人。庚辰,叔子懋修复登第,进吴,上复启封,特擢为第一人,而伯子敬修亦前列。所遇之不同乃尔。其后,俱削籍却同。
  ○二死节同月日
  正德江西按察副使周宪死寇难,其子死之。嘉靖江西按察副使汪一中死寇难,其妻亦死之。同以闰六月二十六日,俱赠官赐祠以节孝配享。
  ○二陈中宫父
  世宗中宫皇后陈氏父万言起诸生,封泰和伯。穆宗中宫皇后陈氏父景行起诸生,封固安伯。而后皆无子。后卒,俱赠太子太保。
  ○山西二国戚
  嘉靖壬辰第一甲第二人孔天胤,以国戚授陕西按察佥事,迁提学副使,至右布政使;丁未第二甲第一人亢思谦,改庶吉士,授编修,国戚事始觉,得迁提学副使,至右布政使。皆以不得意功名去官,皆晋人,皆有诗文名,豪饮喜客相甲乙。
  ○正德万历三相
  高少师拱《病榻遗言》谓,万历改元,谋欲去司礼太监冯保,而张少师居正为次辅,与保善。第三辅高宫保仪,言天道六十年一周。正德初,刘少师健与谢少傅迁,谋去司礼太监,而次辅李少师东阳泄之瑾,刘、谢俱不胜,罢去。盖刘与高皆河南人,李、张皆湖广人,而谢与宫保,皆浙江人也。俄高少师逐,宫保寻卒,张亦独留,异哉。
  ○常熟二祭酒
  弘治辛亥,李杰世贤以左庶子修《实录》将完,升南京国子祭酒,奏成,加俸一级。万历丁亥,赵用贤汝师以右庶子修《会典》将完,升南京国子监祭酒,奏成,加俸一级。二公皆常熟人,相去垂百年,事体无一不同者。
  ○南北大臣之异
  偶阅丁亥夏《缙绅便览》,见六部尚书,吏部为杨公巍,山东海丰人。户部为宋公,河南商丘人。礼部为沈公鲤,河南归德人。兵部为王公一鹗,直隶典周人。刑部为李公世达,陕西泾阳人。工部为石公星,直隶东明人。盖皆北人也。又通政司张公孟男,河南中牟人。大理寺为贾三近,山东峄县人。盖皆北人也。惟都察院左都御史吴公时来,浙江人。然二月前为辛公自修,又河南襄城人。而总督仓场左侍郎为胡公执礼,陕西永昌人。戎政尚书傅公希挚,直隶衡水人。又皆北人也。至于内阁大学士,中极殿则申公时行,直隶吴县人。建极殿许公国,直隶歙县人。武英殿王公锡爵,直隶太仓人。詹事府掌府少詹事赵公志皋,浙江兰溪人。翰林院掌院詹事兼学士徐公显卿,直隶长洲人。教习庶吉士吏侍兼学士朱公赓,浙江山阴人。礼侍兼学士张公位,江西南昌人。南院掌院谕德习公孔教,江西庐陵人。国子祭酒田公一隽,福建大田人。南国子祭酒赵公用贤,直隶常熟人。皆南人也。其南北人之异任,盖自古所无者。
  两年来,南京六部尚书,兵部杨公成,吏部陆公光祖,礼部王公弘诲,工部李公辅,都察院耿公定向,刑部则世贞,通政司则余公懋学,大理卿张公贾。侍郎,吏部则赵公志皋,户部则顾公养谦,礼部则赵公用贤,兵部则王公用汲,刑部则朱公天球,亦皆南人。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