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序选脩>> 汉语知识>> 汉语常识

汉语常识

读懂中国最小的字

以稿换稿 】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11月10日   阅读:

据考,现存最早的关于小数的论述出现在魏晋时期著数学家刘徽的著作《九章算术》中。他把九章算术“忽”作为最小单位,不足“忽’的数,统称为“微数”。

“小、细、少”是“微”字很早就有的、最主要的意义。《广雅·释诂》:微,小也。由“微”组成的大量词语,如“微风、微恙、微乎其微、见微知著”等等,都跟“小”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可见,用“微数”来指称小数点后面那些极小的数目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那么,“忽”又是什么呢?《孙子算经》曰:度之所起,起于忽。欲知其忽,蚕吐丝为忽,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十厘为一分……意思是说,“忽”是度量的最小单位,其上分别是“丝、毫、厘、分”。

“丝”“毫”被用作很小的计量单位。“丝”字的甲骨文形体像两束丝,因此它最初的意思就是指蚕丝。“毫”本来是指鸟禽“细而尖的毛”。两者相较,蚕丝更细,古人把“丝”和“毫”分别用作“忽”之上的计量单位的缘由据此可以推断。跟“毫”意思相近的“毛”,也有“细小”的意思.比如“毛毛雨、毛孩子”;我们还用它来表示“一元的十分之一”,比如“毛票”等。

发展到后来,“分、厘、毫、丝、忽”由最初作为具体计量单位的名称变成泛指小数点后面各个位数的名称。它们之间按十分之一的关系递减。“分”表示小数十分位上的数,即小数点后面第一位:“厘”表示小数百分位上的数,即小数点后面第二位;依次类推。至此,小数点后面五位数都有了名字。

【来源:报刊文摘】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