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瘦香菇”为什么突然蹿红?
【以稿换稿】 作者: 薛世君 来源: 热词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网络的世界里,从来不缺少奇葩之事。比如最近几日,“蓝瘦香菇”突然成为网络热词,而这不过是南宁一位小哥,在录制的一段失恋视频中表示“难受想哭”,结果因为他的一口方言,大家听成了“蓝瘦香菇”,居然就这么莫名其妙地爆红网络了。更奇葩的事情是,深圳有家企业,居然迅速抢注了“蓝瘦香菇”四个字,生怕被人先下手为强似的。
在眼下这个IP时代,任何吸引眼球的东西都可能被拿来“开发”,近年流行的“IP电影”自然就不用说了,从网络小说到经典名著,甚至一首歌、一句流行语都有可能获得“IP开发”的殊荣,以发挥其巨大的商业价值。歌曲《栀子花开》、《同桌的你》就被“开发”成了电影,“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这句话,据说也在被“开发”。既然“蓝瘦香菇”成了热词、成了IP,那么被人抢先注册并试图商业开发一番,也就不足为怪了。
类似“蓝瘦香菇”这样突然爆红的热词IP可谓不胜枚举,从“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贾君鹏”,到放狠话的“叶良辰”、因流浪而红的“犀利哥”,从云淡风轻的“神马都是浮云”,到引发跟风效应的“反手摸肚脐”、“a4腰”这样的随意行为。这些网络现象一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话题本身空洞无聊,爆红得莫名其妙,内涵被阐释得五花八门,还有就是,红得快消失得也快。
为什么那么多无聊的话题能成为一时谈资,被抬举到一种社会现象的地步?网络的放大效应,以及现实社会中的从众心理自然是避不开的。虚拟的网络世界打破了很多现实社会的规则、藩篱、禁忌和约束,且有着病毒式传播的便利,在日益浅薄化、娱乐化过程中,很多“无聊”话题引发了那么多“有聊”的、一本正经的“过度阐释”,可谓网络社会一大奇观。正如著名传播学者波兹曼所言,高度的理性和秩序,超常的冷静和客观,都已渐行渐远,“娱乐时代”款款而来。
所谓的网络推手也难辞其咎,目的嘛,自然是追名逐利。就拿“贾君鹏”事件来说,后来被证明是一场策划炒作,幕后推手黄亮华就曾透露,他因此赚到了6位数的酬劳。而因吵架爆红的“叶良辰”,后来签约经纪公司、出个人单曲、参加真人秀节目、主演网络电影,忙得不亦乐乎,俨然是名利双收。如今深圳这家公司抢注“蓝瘦香菇”,从其涉足甚广的注册经营范围来看,似乎也准备借“蓝瘦香菇”大干一场。
不过那些于此毫不相干的网友,他们的热情参与又是所谓何来?其实,这些突然爆红的网络热词背后,颇能反映当下的某种社会文化心理。猎奇、围观、窥私、恶搞,想想看,有什么比把一个本来无意义的词汇,“参与”成社会热点,更能激发网络行为的成就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是一种“网络起哄”,有点我参与我骄傲的意思。网络为网友们提供了自由宣泄情感的窗口,公众的表现欲、想象力、自我意识和心理诉求在推热新词的过程中,得到了体现和抒发。事实上,大家在这种“造词运动”中可谓各取所需。当事人提高了知名度,网络推手攫取了利益,网友解了寂寞无聊,事外之人则坐山观虎斗。
无聊的终究还是无聊的,热劲一过,“蓝瘦香菇”注定会和“贾君鹏”、“叶良辰”、“犀利哥”、“冰桶挑战”、“a4腰”等一时谈资一样,落入“偶然创造—突然流行—日益淡化—渐被遗忘”的窠臼,最终还是会挥一挥衣袖,带不走一片云彩。因为在这个网络世界里,大家终究还是要像贾君鹏那样“回家吃饭”的。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 上一篇:“党代表大会”和“党代表会议”
- 下一篇:葛优躺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