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序选脩>> 汉语知识>> 谚语方言

谚语方言

方言俚语:“出灯”解

以稿换稿 】  作者:佚名   发布:2014年03月02日   阅读:

文化中国-中国网 cul.china.com.cn时间: 2011-08-08 16:38责任编辑: 苏向东

“出灯”是什么?这是山西汾西的方言土语,意即火柴。早年的老人们,一直把火柴叫作“出灯”,随后,则又有“洋出灯”、“洋火”等叫法。为何如此称说火柴?这其实没什么奇怪,因为对火柴的叫法,历来就有许多种。如清福格《听雨丛谈》中的一则笔记,就对此作了这样的述说。“京师有市取灯者,其名甚雅。”就是说,当时的京师,人们把火柴叫作“取灯”,市场上有卖,且他认为这个名称很雅致。他还引《辍耕录》,说杭州人称火柴为“发烛”,又叫作“火”,其制法是“削松木为小片,其薄如纸,熔磺涂木片顶分许”。又引陶《清异录》,说“引火奴”、“火寸”亦是说火柴。

可以看出,在火柴的这若干名称中,“出灯”与“取灯”最为相近,是否“出灯”是“取灯”的变音呢?

把火柴叫作“出灯”,初看显得土里土气,但这个叫法,实在是极为传神。“出灯”说明人们用得着灯了,需要灯出现了,而灯所以为灯,在于它有照明的功能,但只有把它点着之后,才可照明,谁来把灯点亮?用什么来把灯点着?有火才可把它点亮,“出灯”正是可把灯点着的东西,所以,“出灯”一词,正是对这里一系列逻辑关系的陈述,简单的这么一个名称,即对其作用和功能,做出了高度概括,既形象又生动,但又不那么直白。所以我认为,“出灯”较之“京师”的“取灯”之谓,要更胜一筹。

高粱,别称蜀黍、芦粟等,一年生草本,被农民誉为“铁杆庄稼”的高产作物。高粱浑身都是宝,谷粒供食用、做醋、酿酒、制饴糖、做饲料,高粱的穗可做扫帚,嫩叶及幼苗经阴干青贮,或晒干后还可搭配作饲料。上世纪70年代,我在小店区洛阳村学校教书,那里的生产队搞副业,就是用高粱秆、根烧成的草木灰作原料,熬制土盐、火硝。

“立夏种茭子,小满种直谷”,农民依照农事谚语,适时种着像狼尾茭、疙瘩穗、离石黄等老品种的高粱。每年七八月的大暑、立秋、处暑,正是红高粱吐穗怀肚肚的时候,也是孩子们放暑假的时候,大家结伴去割草,经常去高粱地里认黑霉霉,黑霉霉是高粱的一种病,听大人说是由于种子被捂着的结果,重茬地里长的要更多些。黑霉霉嫩时能吃,老了长成黑色霉粉状就不能吃了。我们在高粱地里穿梭,嘴里还念叨着当时流行的民谣:“黑霉霉蹩脖脖,认不得捏一捏,再认不得扒一扒,巡田的过来甩一刮”。因为一旦扒开不是黑霉霉,而是即将吐穗的高粱,这棵高粱就被毁了,所以,巡田的就怕有人到地里认黑霉霉。孩子们也最怕碰上巡田的,轻则挨打,重则要受罚。

我们把认上的黑霉霉插在裤腰带上,快速走出高粱地,一屁股坐在柳树下,挨个剥了皮,美滋滋地吃着,弄得黑嘴黑脸。

“处暑不出头,割得喂了牛”。处暑一过,若高粱还不出穗的话,就长不成了,只能割了喂牛,这时黑霉霉也很少了。

在我的记忆里,高粱、玉米、小麦、糜子都会生出黑霉霉,据说只有糜子的黑霉霉能吃,但毕竟很少了,其它庄稼的黑霉霉是不能吃的。


【来源:互联网络】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