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序选脩>> 汉语知识>> 语言运用

语言运用

关于朗诵艺术

以稿换稿 】  作者:秘书   发布:2011年04月04日   阅读:

个人形象由声音开始
常常听到电台或电视台,或新闻报道员,以及语音室朗诵者里,以其急促含糊的语调做节目和朗诵,碰到类似情形,真是耳根受罪。
小时候,我是收音机迷,那时候的广播员,说话清澈,句子与句子之间,没有食字,也没有拖泥带水的懒音毛病。
因这问题,我请教过一位播音员,他说当年的播音员,对字正腔圆要求严格,因为空中传播,很讲究声情的表达能力。那里会像现在的「顺口溜」喃喃独语的讲话方式!
举个简单例子,当电话传来一把说话不徐不疾、生动有力的声音,你自然觉得其人有涵养,有能力。反之说话乏力,或是连珠爆发,火速交待的言谈,你和我的反应是;
一.其人必定缺乏信心。
二.其人心浮气躁。
至于懒音加吐字不清,那更会令形像大打折扣。
纠正这些缺点,一定要下些决心和努力。
真声、假声、说话声
如果朗诵者,声音局限于喉咙部位,当念到高、低、抑、扬、以及快、慢、顿、挫之音色及情节、很多时候都想当然地把声音向上提,即用假声。以假声表达,在歌唱时用它,还可以为人接受,原因是有音乐衬托,如果在朗诵时候用假声,当然令人感觉不舒服。
甚么是假声?甚么又是真声?假声:当一个人讲话的声音,总是在口腔及喉部为发声点,出来的声音又薄又细又紧,遇到需要高声说话时候,由于缺乏胸腔共鸣声音「尖」出,甚至会转了音调,这就是所谓假声。至于真声:它的音色充实,打从上愕、鼻腔、胸腔等都互相作出发声时的空间共鸣和共相运作。
朗诵要自然声音要明亮
朗诵的意义,不应该局限于艺术性,它的实际功用是提升言语的清楚与表达能力及洞察力。
不过它的流行及受欢迎程度就并不普及。有些曾经在学生时期参加过朗诵比赛的成年人这样说:「平情而论,我很怕听那些音高音低既抑扬又顿挫的朗诵,我觉得很夸张。」
有时观众的评语,很值得深入去反思。
如何令朗诵为人接受喜爱,首先具备声音条件,很多时朗诵者之声线不足,当遇上情节所需而注入朗诵之声艺技巧,可是一切语言表达都要从「声」而出,那么,在声量不足而又要贯注情感,很多时会出现不自然及造作,「造声」的结果,使人闻朗诵而起抗拒之心。
小孩子或青少年的声音,很容易训练,过程不要马上贯注感情或要求声艺技巧,首先大大方方,自然地朗读,把声音锻练得明亮,才教导如何掌握感情变化,无论任何诵材,在表达过程一定要令人听得自然舒服,所有美的东西离不开自然,朗诵艺术也应如此。
朗诵与演戏之分
演戏是演员跟演员之间的互相交流,每一个角色都有演员去演绎它,「戏」是一个情节串连下一个情节,每一个情节都是环环紧扣,而演员是要跟每一个角色有默契,于是乎「戏」就是演员之间的合作和互相呼应的表演行为。
朗诵跟演戏不同之处是,朗诵者把一篇诗歌或短篇小品以一个人去演绎多重思想情节和不同的人物和事故,换句话说,朗诵者不能集中一个角色去朗诵一篇内容变化多端的作品,故此朗诵者要加倍努力去捕捉文章的要旨、人物、环境、和情节等。
朗诵的语言艺术美
朗诵不但提高人的言语表达能力,更可以扩阔思维以及提高艺术感觉。要朗诵得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谓千斤念白四两唱,曲艺的念白跟朗诵同样是用言语感动观众。好的朗诵者,他能够把一个故事、一篇散文、一首诗歌,绘形绘声绘色的层次有序;把观众带进诗歌中的感情世界。朗诵的表情达意,比舞台剧的台词,难度更高,更富艺术挑战性。一把声音要揉合多样表达艺术元素。
1.音乐美━━快慢、轻重、高低。
2.构图美━━带出情境、人物性格以及时间的层次感。
3.感觉美━━丰富的感情是任何艺术的灵魂,唯感情的表达,要处理得恰当,才可以令人信服,才使人对朗诵悠然神往。

【来源:秘书工作】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