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序选脩>> 交际口才>> 口才大观

口才大观

李肇星:幽默为新闻发言人加分添彩

以稿换稿】  作者:缪定中 秦聪立   发布:2013年08月27日   阅读:

  两会期间,李肇星任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这位前外长在中外记者面前妙语连珠、舌战群雄,留下了很多精彩对白,完美地展现了个人魅力,被誉为最幽默的新闻发言人。
  一、先声夺人,别样开场
  高尔基曾说:“最难的是开场白,就是第一句话,如同在音乐上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平常却又得花好长时间去寻找。”一场新闻发布会也是如此,一个好的开场白无疑能奠定好的开端,为整个发布会定下了基调,其意义毋须多言。
  本次新闻发布会,李肇星可谓新官上任。按照常规,发布会的主持人先要对出席领导和有关事项做简单的介绍,但是李肇星却没等新闻发布会主持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李连宁开口,就“抢过了”主持人的角色:“现在先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李连宁说话。”
  这种“有悖常理”的别样开场,使新闻发布会顿增一层出人意料的诙谐效果,全场报以掌声一片。
  二、有理有情,威而不怒
  新闻发布会开场后,主持人一般都会宣布发布会的“规矩”,比如,发布会的时间、记者提问的次数、时间等注意事项。但是,每次发布会都难免有些记者制造一些“突发情况”,不按常规出牌。
  例如,这次发布会上凤凰台的记者就一连问了3个问题。对此“违规”,李肇星是予以“纵容”还是批评?他缓缓说道:“人大工作的特点是严格按照法律和法律程序办事,刚才主持人已经宣布,每位记者只提一个问题,可是您一共提了三个。在下不为例的前提下,我愿意回答你所有的问题。”
  简单、含蓄、充满逻辑性却又不失周全的回答,既恰到好处地宣扬了人大机构的特点,又借机再次重申了发布会的“规矩”,还显得相当有人情味,大家自然又是笑声一片。
  三、适当自嘲,巧解难题
  自嘲被称为幽默的最高境界,但自嘲也最考验人的功力,运用不当则有可能令人如刺在喉,反生不快。在新闻发布会上,适当的自嘲能起到四两拨千斤,妙手解难题的作用。
  央视记者发难:“您曾作为外长多次在‘两会’记者会上与公众见面,那么您现在就任人大外事委主任委员,并且是人大会议的发言人,是否觉得这个岗位更具有挑战性?”应该说,这是一个和发布会内容关联不大的私人性问题,也是很难回答好的一个提问。对此,李肇星笑着用带山东腔的普通话说:“您这个问题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信手拈来,一句调侃味十足的俗语,避免了直接表态,又给足了记者面子,立刻赢得满堂的喝彩,这是对李肇星自信、豁达、乐观、超脱的心态和胸怀的最大嘉许。
  四、善用比喻,妙趣横生
  在新闻发布会上,倘若善用比喻,能使发布会本来枯燥贫乏的语言变得含蓄深刻,还能化抽象为具体,言有尽而意无穷。在使用比喻方面,诗人出身的李肇星显得游刃有余。
  台湾问题是“两会”发布会老生常谈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很多领导和同志已经谈过,要谈出新意是要下一番功夫。李肇星在谈到台湾的时候,就很好地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回答显得别出心裁,很有感染力。李肇星说:“我特别期待着尽早到我们国家美丽的宝岛台湾去看一看,我还从来没有去过。女娲补天是把两块质量非常高的材料运到远方,就是今天的台湾岛和海南岛。”
  在这里,李肇星巧用中国古代妇孺皆知的著名神话作喻,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贴切深刻,令人耳目一新。
  五、借力打力,以柔克刚
  新闻发布会的硬骨头莫过于记者突然抛出的敏感问题,这也是最考验发言人智慧和能力的地方。显然,在新闻机制日益发达的今天,冷酷的“无可奉告”已不足以搪塞过去,也很难令人满意。
  且看看李肇星是如何借力打力、以柔化刚的。发布会现场有记者问:“有境外媒体报道认为,中国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但是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基本没有什么进展。”会场一下子静下来,大家都在期待李肇星如何招架这块硬骨头时,只见他从容说道:“我不知道你说的发表这种观点的外国记者是谁,也不知道他是否在场,如果由他自己提这个意见会更好。”
  李肇星先避其锋芒,避实就虚,巧妙地借力打力,将问题原原本本地抛还给了记者,一块敏感的硬骨头就这样轻松地啃掉了,现场再次被笑声引爆。
  整个新闻发布会,李肇星的幽默和智慧闪耀全场,笑声掌声此起彼伏,人们一再感受到“诗人外长”过人的语言天赋和崇高的个人魅力。
 

【来源:网络整理】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