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序选脩>> 交际口才>> 名人口才

名人口才

学会借鉴与钱学森学习说话艺术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4年03月24日   阅读:

  美国人曾说他“一个人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毛泽东在接见他的时候,伸出五个手指头说:“我看呀,对我们说来,你比5个师的力量大多啦!”他,就是前不久陨世的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和“火箭之王”的钱学森。他不仅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还是一个伟大的说服家。
  循循善诱劝导人
  1955年10月,钱学森冲破种种阻力回国后,即刻投入到了中国的导弹事业。工作中,钱学森发现一些刚转行过来的大学生总是念念不忘自己原来所学的专业,感到从事火箭导弹事业是大改行,所学非所用,搞不出什么名堂来,白白贻误了青春,原想搞本行当个“大科学家”“大人物”的梦想破灭了,因而,不安心学习研究。
  一次,钱学森专门找他们谈心,说:“其实,少数大人物的存在,首先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不显眼的小人物的衬托而存在的。时常是小人物成就着那些大人物。小人物就像池塘里的水,大人物就像浮出水面香气袭人、亭亭玉立的荷花。试想,没有水,荷花何以生存!人们往往只看到少数大人物的作用,实际上,在日常生活和平凡的事业中,小人物比大人物更不可少。虽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如果一个个士兵都想当元帅的话,那么,这支军队肯定是无法打仗的。拿破仑再厉害,真正动刀枪的还是成千上万的士兵。”
  钱学森这一番饱含深情、富有哲理的话,使得这些大学生深受启发,他们的思想态度从此日趋端正,学习研究热情愈发高涨,最后成长为了新中国卓越的火箭、导弹技术人才。
  面对一些大学生中存在的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问题,钱学森没有直接指责和批驳,而是善于立意,集中话题,循循善诱。他从“大人物的存在”谈起,意在透过小人物与大人物的关系,引导大家认识小人物的地位和作用,树立甘当小人物,做无名英雄的奉献思想。为了达到谈话目的,钱学森把小人物喻为“池塘里的水”、大人物喻为“亭亭玉立的荷花”,从而极其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小人物的重要作用。而后,他又引用拿破仑的一句名言,解读新意,进一步肯定了小人物,同时暗含着一味想做大人物是不切合实际的忠告。钱学森的一番话,由于目的明确,说理透彻,循循善诱,因而能够浸入大学生的心田,起到了很好的劝导效果。
  借题发挥感染人
  60年代,钱学森来到中国西北部人迹罕见的大沙漠中,进行导弹试验的准备工作。钱学森住下来以后,经常和工程技术人员一道劳动、娱乐和聊天。有一天,他听到一位新分配来的大学毕业生埋怨说:“真是想象不到这个鬼地方是这么荒凉!来前觉得这里一定很浪漫,来后才知道,这里是鬼门关。自己的青春年华就要埋葬到这沙石堆里了!”
  钱学森感到,这位大学生来前的思想准备不足,自己有必要和他谈谈。于是,一天晚饭后,钱学森邀他散步。他们边走边聊,不觉来到一个古城堡的遗址前面。
  钱学森指着城堡遗址旁生长的一丛丛沙棘树说:“你看,这些沙棘树,是多么令人敬仰。它们不怕风沙吹打,也不怕烈日灼烤。它在贫瘠、干旱的荒漠里扎根,能吸取的养分,仅仅可以维系它的生命。可是,它不仅顽强地生存,还结出一串串小而涩的果实。这沙棘树比起城市阳台上的盆花,它的生命力不知道强出多少倍。因此,我要对你说,要挺起胸膛,面对现实生活,面对你今天的工作岗位——大漠荒原。要承认,这里的生活比不上繁华的大都市,但在这里生活的意义,不是生存,而是创造,是开创崭新的事业,为祖国建起一座现代化的航天城堡!”
  面对钱学森鞭辟入里而又充满强烈爱国热忱的话语,这位大学生深受感染,当面向钱学森表示,不怕苦累,要立志在大漠荒原干出一番事业。
  钱学森借助于眼前所见的沙棘树,借题发挥,以树喻人,寓理于物,通过赞扬沙棘树不畏艰苦环境顽强生长结果的品质,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只有艰辛砥砺磨难才能成就人生的道理。进而,钱学森深刻道出了“生活的意义”——“不是生存,而是创造”,让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使得这位大学生廓清了思想上的迷茫,坚定了在大漠荒原创造出一番事业的人生理想。
  巧借故事激励人
  有一次,一群年轻的航天人围着钱学森,想听他在美国的故事,钱学森思恂了片刻,说道:“我在美国的故事没有什么意思,我给大家讲一个我们的祖先搞科学发明的故事吧!”
  明代初期,有一位叫万虎的青年。他不爱官位,热爱科学。他最感兴趣的,是中国古人发明的火药和火箭,并想利用这两种具有巨大推力的东西,将人送上蓝天,去亲眼观察高空的景象。于是,他制作了两个大风筝,将一把椅子固定在两只风筝之间的构架上,并在构架上捆绑了47支特制的大火箭。一切就绪之后,万虎坐在椅子上,令众人用火把同时点燃47支火箭。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万虎所坐的飞车已经离开地面,徐徐升向半空。正当地面的人群发出欢呼的时候,蓝天上的飞车变成了一团火,万虎从燃烧着的飞车上跌落下来,手中还紧紧握着两支着了火的巨大风筝,摔在万家山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讲完故事,钱学森感慨万分地说:“万虎的实验虽然失败了,但是,万虎开创的飞天事业,却得到了世界的公认。美国一位叫詹姆斯·麦克唐纳的火箭专家,称中国的万虎为青年火箭专家,是人类第一位进行载人火箭飞行尝试的先驱。我们都应该为中华民族有万虎这样的科技先驱而自豪,在现代火箭面前,我们作为他们的子孙,能永远落在洋人的后面吗?”
  “不能!”“绝不能!”“我们不能给祖先丢脸,一定要赶上去!”在场的年轻人听完钱学森这席话,无不热血沸腾,满腔豪情,纷纷表示了自己的决心和信心。
  钱学森的故事有三个特点:一是新鲜,故事不为人们熟知,大家爱听;二是贴切,事关航天,十分有利于激发大家献身火箭事业的热情;三是曲折,故事开头创设了悬念,不讲自己在美国的故事,而讲祖先搞科学发明的故事,委婉地说明了这个故事“有意思”,使人很想听下去。由于这三点,钱学森的“巧借故事法”就用活了,起到了很大的说服、激励的作用。假如他枯燥乏味地讲一通爱国的大道理,就收不到强烈感染听众的效果。
  说服是一种技巧,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智慧。在所有的口语交际中,说服可以说是最难的一种。而钱学森却从不空讲大道理,而是通过“循循善诱、借题发挥、巧借故事”等方法和技巧,达到了“劝导人、感染人、激励人”的良好说服效果。他高超的言语说服艺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借鉴。
 

【来源:网络整理】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