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序选脩>> 励志创业>> 精英思维

精英思维

“孔融让梨”和美国妈妈分苹果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09年09月05日   阅读:


  东西方观念不同,在孩子教育上也表现得相当明显。
  我们访问美国时,正是深秋季节。清晨,在北卡州海滨沙滩上散步,大西洋的海风吹来,虽西装革履,我们仍感阵阵凉意,甚至有些缩手缩脚。但有两个美国男孩,十来岁吧,背心短裤,在沙滩上玩,冻得直淌清鼻涕。要是我们中国孩子,父母早帮他们套上厚衣服了,可美国父母,没看见似的,理也不理。我们便对翻译说:“看把孩子冻的,父母也不管。”翻译却说:“没关系的。真要冷了,他们自己会穿的。”确实像这位翻译所讲,美国父母和中国父母不同,孩子的事,他们一般不会越俎代庖。就拿穿衣服来说,即使父母明知天气很凉了,孩子应该添衣服了,但只要孩子自己不想穿,他们就不会去强求孩子穿。经常听说,美国孩子的独立性比中国孩子强,为什么会强?因为美国父母能放手,中国父母的包办代替过多。
  在孩子教育上,东西方观念的不同,还表现在怎样看孩子上。我们经常说,看人看事要讲辩证法,要一分为二,要看主流。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口头上这么说,具体到看人看事上,往往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倒是人家的老师们,似乎更懂得这些道理。曾听到好几个熟人讲,他们的孩子在国内学校时,总挨老师批,成绩也一般。可一去了国外学校,不但成绩成了班上的尖子生,而且总受老师表扬。是孩子变了吗?非也。是国外老师和国内老师对孩子的看法不一样。国内有些老师,一个通病是只看到学生的阴暗面。而西方的老师,特别注意也特别擅长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一位同胞,刚出国时,因为语言问题,其宝贝女儿不愿与班里的小朋友交流,总怯生生的。她告诉妈妈:不想上学。可女儿的老师很快就使形势起了变化。仅几周时间,小家伙不仅变得活泼欢快起来,并且非常喜欢到学校去上课。原来,同胞的女儿喜欢画画,老师就把她的画贴到墙上,让小朋友们欣赏,还夸奖她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小姑娘;女儿的英文写得乱七八糟,这要在国内,那还有好?非请家长不可,可外国老师挑出那屈指可数的几个“漂亮”的,鼓励说:“瞧,这几个字写得多好看啊!如果所有字都能写成这样,那就更好啦!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因为你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使同胞的女儿树立了自信心,学习上也更加努力了。女儿还告诉妈妈,老师说她很聪明,她会比别的小朋友做得更好。
  类似的事,还可说出很多。下面想专就中美两国两个育儿故事做些分析。从这两个故事的对比中可以看出,东西方的文化背景、价值取向,是如何的不同。
  这两个故事,一个是中国的“孔融让梨”,这在中国几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一个是美国妈妈给孩子分苹果,比起中国的千年古典来,它可就资历浅多了。
  中国的传统道德,最为重视的教育内容之一是礼让,“孔融让梨”便是对孩子进行这一教育的“经典教材”。中国封建社会的蒙学必读《三字经》,里面就有“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孔融是汉代人,大圣人孔夫子的20代孙。4岁时,有邻人送他家一筐梨,诸兄纷纷将大的挑去,孔融却从容取一小梨:“诸兄年长,正宜用大的。我乃弟辈,年纪幼小,焉能犯上而取僭越之罪也。”风格高得不能再高了。这好不好呢?当然好。人总是应该讲点风格的,讲点精神的。这是起码的做人的要求。如果人都没有做好,又何谈做事?因此,中国妈妈们便有个传统,给孩子们分东西时,总要求孩子互相谦让。谁知谦让也会谦让出问题,甚至谦让出“谦谦君子”。首先是失去了公平。不管是年长年幼,在人格权利上,本来都是平等的。无论是年长谦让年幼,还是年幼谦让年长,都打破了这种平等,都有失公平。其次是易助长孩子的不良习气甚至虚假恶习。想多得一些,得好一些,这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对好吃的东西。在压力下的谦让,往往有违孩子们的本意。这样的“谦让”多了,就容易使孩子滋长说谎、虚情假意等不良习惯,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有个罪犯,在讲述自己如何走上犯罪道路时说,小时候,妈妈给他们兄弟分吃的,他一眼就看中了那个又大又好的,可是还没等他说出来,他弟弟便抢先说出了他想说的话,结果妈妈狠狠批评了弟弟,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他马上灵机一动,改口说:“我要最小的,把大的留给弟弟吧。”他受到了妈妈的表扬,也拿到了那个又大又好的,妈妈为此还亲了他一口。他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但也从此学会了说谎。以后,他又学会了打架、偷、抢,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不择手段,直到最后被送进监狱。就是千百年来一直被中国人奉为孩子们的典范的那个孔融,其实也未必真像人们所以为的那样圆满。《后汉书》里就有段记载,少年孔融曾去拜访名士李膺,为看门人所拒。孔融便说:“我家和李家是世代通好。”主人李膺知道后,疑惑了,问孔融:“令祖和我家有何交往?”孔融巧舌如簧:“我家祖宗孔仲尼和你家祖宗伯阳有师友之交。”其实李膺并不是老子后代,同姓并不同宗。这不就是胡编吗?这就让人有理由怀疑,他当初让梨,究竟是真心实意,还是巧取名誉。中国人普遍还有个体会,如果有几个兄弟姐妹(当然现在不会有了),老儿子老闺女多又懒又馋又刁。这恐怕也是让出来的,那个孔融少不了功劳。
  和中国教育孩子强调谦让不同,美国人教育孩子,特别注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调查了50位成功人士,请他们谈谈母亲的影响。一封来自白宫一著名人士的信中,谈到了小时候妈妈给他们分苹果。信中写道:有一天,妈妈分苹果。苹果“红红绿绿,有大有小”,他和弟弟们都想要又红又大的。当时,“妈妈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他们兄弟说:‘这个苹果最大最红最好吃,你们都想得到它。很好,现在,让我们来做个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利得到它!’”比赛的结果,他“干得最快最好”,赢得了那个“最大最红最好吃”的苹果。从此,他懂得了,应该做一个诚实的永远努力力争第一的人。你想多得吗?那你就要多付出。你想胜过别人,比别人得到的多、得到的好吗?那你就要强过别人,比别人干得多,干得好。正是有了这种意识,经过不懈努力,他才终于有今天,成为白宫的著名人士。
  “让梨”和“分苹果”所表现出来的东西方教育孩子上的差异,关系到让孩子从小培养什么样的观念、意识,关系到孩子将来能不能适应社会。在某地场经济时代,这个问题将显得越来越突出,也越来越重要。

【来源:网络整理】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