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序选脩>> 励志创业>> 精英思维

精英思维

为政之魂公仆心

以稿换稿】  作者:王延超   发布:2013年02月18日   阅读:

    
    “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对各级干部的明确要求,也是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立身为政用权准则的高度概括,应当成为我们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座右铭。我们知道,党员干部的立身、为政和用权是相互关联的系统,其中“为政”的“公仆心”是正确体现“立身”和“用权”的关键。在利益矛盾日趋突出的今天,对于拥有公权力的党员干部而言,常规的工作有章可循,复杂、具有明显挑战性的事物多集中在两点:一是怎样把握秉公办事,因为利益终究有数也有限,执政者稍微偏向一方就有可能造成对另一方利益的损伤;二是怎样切实维护普通人的利益,因为普通人千姿百态的具体利益,有那么一部分往往容易脱离执政者的视野,也就容易陷入维护不到位的状态。因此,我们在具体工作中要切实遵循共产党人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根本宗旨,就必须大力倡导“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引导党员干部切实坚守忠诚于党、热爱人民的公仆心,明确公仆不是私仆、仆人不是主人,为人民服务应当“全心”而不能“半心”,在领导科学发展、推进社会和谐中切实履行好人民公仆的职责。
    1.公仆不是私仆。公仆,公众的仆人,指服务于公众、为公众办事的人。“人民的公仆”一词,最初由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诗人但丁首创,后经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卢梭等人进一步阐述。无产阶级关于社会公仆的理论命题,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对巴黎公社伟大制度创新的高度评价。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虽然仅存世72天,但却留给我们许多宝贵财富。其中,马克思、恩格斯所推崇的“公仆”思想,不仅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且凝练和张扬了人类社会治国理政的制度创新。
    怎样消除剥削、压迫和避免公仆蜕变为私仆?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初稿中曾通过对巴黎公社伟大创举的高度赞赏,给予精辟阐释:“公社——这是社会把国家政权重新收回,把它从统治社会、压制社会的力量变成社会本身的充满生气的力量;这是人民群众把国家政权重新收回,他们组成自己的力量去代替压迫他们的有组织的力量;这是人民群众获得社会解放的政治形式,这种政治形式代替了被人民群众的敌人用来压迫他们的假托的社会力量。”“公社一举而把所有的公职——军事、行政、政治的职务变成真正工人的职务,使它们不再归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所私有。”由此可见,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国家,本质上“是和人民大众分离的公共权力”。以私有制国家的诞生和成长所体现的社会进步,是氏族公社召集人由公仆向私仆的逐步蜕变。正如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深刻揭示的那样,“与此同步,国家政权在性质上也越来越变成了资本借以压迫劳动的全国政权,变成了为进行社会奴役而组织起来的社会力量,变成了阶级专制的机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所推动的社会进步,就是要“剥夺剥夺者”,“消灭那种将多数人的劳动变为少数人的财富的阶级所有制”,彻底摧毁“运用社会的有组织的国家力量来谋取私利的阶级专制的经济基础”,“政府应执行的合理职能,则不是由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机构,而是由社会本身的承担责任的勤务员来执行。”显而易见,国家公职人员是公仆还是私仆,是衡量执政党的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根本标志,也是衡量党员之党性的根本标志。我们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干部,自觉涵养甘当人民勤务员的公仆心,首先必须坚守大道直行、立党为公,专心致志做人民群众的公仆,无任何理由蜕变为只服务于小圈子、谋少数人之利的私仆。
    2.仆人不是主人。与公仆的内涵相顺应,仆人在这里既不是给私人做辅助或者受私人雇佣的人,也不是私有制国家中借口国家机密与权利玩弄“一整套骗局”的“国家寄生虫、俸高禄厚的势利小人和领干薪的人”,而是指供职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公仆”、“严格承担责任的勤务员”。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认为: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把集权化的、组织起来的、窃据社会主人地位而不是为社会做公仆的政府权力打碎”的“社会解放的政治形式”,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不再是凌驾于社会之上作威作福的力量,而是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公仆”。应当采取巴黎公社的“两个可靠的办法”,有效防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了追求自己的特殊利益,从社会的公仆变成了社会的主人”。
    从我国当前的情况看,党员干部如何自觉做到、做好甘当人民群众的仆人,而不是当家主事的主人?现在的主要问题是一部分同志工作中急于求成,包办代替,方式方法简单粗放,潜伏着脱离群众的巨大风险。正如列宁1921年底在《关于工会在新经济政策条件下的作用和任务的提纲草案》中一针见血地指出的那样,“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就是先锋队往前跑得太远,没有‘保持排面整齐’,没有同全体劳动大军即同大多数工农群众保持牢固的联系。”1922年,列宁在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曾明确指出:“在人民群众中,我们毕竟是沧海一粟,只有我们正确地表达人民的想法,我们才能管理。”可见,尽管世事剧变,我们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与苏维埃政权当年所遇到的问题仍然具有惊人的相似,与我们党发展壮大中几番经历的挫折也如出一辙。“往前跑得太远”,是需要引起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我们必须直面现实,牢牢记取党在历史上曾经出现的“超越或落后于实际生活”(较多的是超越于实际生活)的教训,切实放下主人的架子、改变主观武断的工作习惯,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静下心来扎扎实实地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地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做事实、做好事,“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增强服务群众本领。”
    3.全心不是半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路线方针政策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是我们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检验党员干部公仆心的试金石。因为只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才能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经得起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的考验,甘当人民的公仆;因为只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才能“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动摇,甘当人民的公仆;因为只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才能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理清千丝万缕复杂关系的头绪,明辨是非曲直,甘当人民的公仆;因为只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才能牢记手中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有效抵御各种腐蚀和诱惑,甘当人民的公仆。
    但是,我们不应回避,当前一部分党员干部的“公仆心”出现了较严重的恍惚和游离:有的人工作挑肥拣瘦,过于聪明乖巧,工于心计、精于算计,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有的人将个人或小集团利益置于群众利益之上,为谋小利而失大义;有的人面对显而易见的是非黑白明哲保身,缺乏坚持真理、抵制谬误的勇气;有的人甚至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全心全意为人民币服务”的危险倾向。因此,在党员干部中大力倡导“为政不移公仆之心”,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涵养和强化党员干部的“公仆心”,应当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
    怎样确保我们拥有公仆心、做好公仆事?俗话说“人心隔肚皮,长在胸膛里”,强化党员干部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党员干部立身、为政和用权的有机统一,引导全党高度重视“立身不忘做人之本”和“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对“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的保障作用,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因为党员干部只有成为可以“立身”的人,才具备拥有和持续维护公仆心的基础和前提。人猿相揖别,大约700万年前,人类与其他古猿挥手告别,独自踏上了直立行走的特殊演化之路。直立行走开阔了视觉、活跃了大脑、培养了理智、解放了双手,实现了动物向人类的真正转变。尽管直立行走付出了危及人类健康的心脏负担加重、骨骼受损等沉重代价,同时也收获了意志,收获了自身可以控制情感的能力(包括羞耻心)。相对于进化中的付出而言,人类所收获的独自拥有的意志和情感控制能力(包括羞耻心),也就格外金贵,至今我们也就没有任何理由不格外珍惜。同时,对私欲的抑制也是党员干部的公仆心得以安放和持续维护的“一道坎”。无私才无畏,无数事实证明,手握公权力的任何人,一旦招惹谋私的祸患,就如同打开潘多拉魔盒,永远会因为一个错误而被无休止的错误所纠缠,永远会因为蝇头小利而付出几倍、几十倍、成百上千倍甚至生命的代价。因此,对于党员干部、人民的公仆来说,我们要在明确“公仆不是私仆、仆人不是主人,为人民服务应当‘全心’而不能‘半心’”的基础上,切实拥有、安放和持续维护好自己的公仆心,也许可以不必多么“能”,但一定要足够“好”,这个“好”的一个很关键的门槛,就是不谋私。

【来源:网络整理】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