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序选脩>> 励志创业>> 精英思维

精英思维

干部考察组怎样考干部

以稿换稿】  作者:钱昊平 侯越   发布:2013年02月18日   阅读:

    
    地方党委换届中,备受关注但又最为“神秘”的,便是来自上一级党委的干部考察组。
    作为一项工作制度,换届前,干部考察组会先进行考察,并对换届人选提出建议。在地方干部眼中,下到地方的干部考察组,手握“建议权”,对干部的选拔任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甚至被称为“钦差大臣”。
    “我们既不那么神秘,也不是钦差。”2011年12月15日,一位中央考察组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他参加过对东部某省的新晋常委拟任人选的考察,“考察组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接受来信来访。最终的提名人选,由上级定夺。”
    在换届中忙碌的各级干部考察组,人员是如何组成的,拥有哪些权力?到地方上如何开展工作,对干部的选拔作用有何影响?他们在考察中有哪些困惑?
    组长未必来自组织部
    南方周末记者了解到,考察换届的干部考察组组长,一般都是现职干部,少数是刚退任的干部。从级别上说,他们一般都和被考察地区正职平级。例如,省委派驻地、市的考察组,由厅级干部带队,县委派驻乡镇的考察组,要由科级干部带队。
    考察组长可以来自组织系统,也可以出自其他部门。各级考察组成员,由换届办从各单位抽调。像浙江派驻宁波的20人考察组,组成人员来自纪委、统战部、政法委、法院、检察院、学校等十多个单位。
    “组长必须遵循回避原则。”中央考察组的这位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他不能去自己的祖籍地,和自己工作过的地方。如果某个地方的党政领导跟他过去有过同事关系,也不能去。中央考察组成员中,司局级以上干部,全部要回避,处级及以下的干部原则上也要回避。
    换届考察任务多,每个参加考察的干部,都要考察好几个地方。不过,每次考察组的成员都不一样,特别是组长。一般来说,每去一个地方,都会换一个副组长搭档,这样做,“是为了减少考察组成员之间可能达成某种默契。”中央考察组这位人士说。
    倾向性意见很有“杀伤力”
    考察组到地方,照例会先跟当地党委进行沟通,当地会召开干部大会,对考察事项进行通报。
    东部有个省的党代会,于去年11月召开。7月份,中央考察组一行十多人就到达了。根据当地的干部结构,到去年11月,省委常委将会出现2名的缺额。考察组的任务是,通过考察,向中央提出新任常委的提名人选。
    先是召开全省推荐大会,拿出所有符合条件的正厅级干部和非常委的副省级干部名单,由参会人员不记名投票推荐。参会人员包括所有正厅及以上级别的现职干部,还有所有退休的正省级老干部,以及前一届刚退任的副省级干部。
    考察组采取差额考察的方式。虽然只是新增2名常委,但要先通过投票,确定10个人进入考察组的视野。然后,考察组再通过个别谈话,以及和省级领导沟通,确定6名正式被考察对象。
    到正式考察的阶段,考察组还要到被考察对象的单位,去做更为深入的了解。这个省一个地级市的市委书记,成了6名被考察对象之一。考察组接着就到市里考察,两人一组,不断找人谈话——先要找副市级及以上干部谈话,然后还要找发改委、财政局、经信委这些综合部门的负责人谈话。
    谈话前,这些约谈对象首先要进行一次投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是否同意提拔使用被考察对象,二是对被考察对象进行一些量化打分,具体包括德、能、勤、绩、廉等方面。
    “考察一个人,可能要找50到70人谈话。”中央干部考察组那位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将近一个月后,对6个人的考察全部结束。考察组写出了考察报告,6个人的优点和缺点都写明,并且写出考察组的倾向性意见,明确建议哪两个人成为新一届省委常委候选人,以供中央参考,内部有不同意见时,组长就要拍板。
    考察组形成考察报告前,还要跟省委沟通。“一般与省委不会有不同意见,因为确定考察人选时都有沟通。”这位人士说。但如果双方的意见不一致,考察组会将两种意见都写进考察报告,由上面决定。
    每个考察组考察结束后,都要提出倾向性意见。这被一些干部认为是考察组最有“杀伤力”的权力。去年11月15日,《浙江日报》报道了一些干部面对考察组的心态,他们认为,“考察组不一定能让你上,但多写几句不好你就上不了。”绍兴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朱晓董是该市派驻诸暨的考察组长,他认为“其实不然,最后报告时要集体讨论,不是哪—个人说了算”。
    不过南方周末记者发现,在地方上,有些地区确实给干部考察组赋予了足够大的权力。例如湖北襄阳市襄州区在这次换届时,就规定“乡镇换届,干部能否任用将由考察组说了算”。当然,他们同时也规定,对因考察失误造成干部任用失误的,严肃追究考察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事实上,中纪委在2010年3月31日颁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中,也规定了干部考察组考察失误要承担的责任。
    考察组的困惑
    “作为考察组的成员,我们对这项工作也有困惑。”江西横峰县委组织部的这一位领导说,有时考察容易失真,大家都怕得罪人,想做老好人。即使两个人平时有点小矛盾,眼看别人成为考察对象,他也会想,如果说了不好的话,对方日后如果成了领导,那就麻烦了。
    2011年12月18日,一位不愿透露个人信息的组工干部向南方周末记者谈到了关于“失真”的困惑:由于某些因素,同样一项工作的完成,在不同的座谈对象眼里,会形成两种完全相反的结果。有时一个人的缺点,在另一位座谈对象的口中,会变成优点。对于这些现象,干部考察组应该进行仔细甄别。
    另一个困扰干部考察组的问题是,考察组掌握被考察者的情况,但在考察报告中,往往是抽象的、概念性的评价多,写实不够的问题依然存在。
    横峰县委组织部那位领导说,考察中的这些困惑,实际上考验着考察组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方法。横峰县近年来,探索考察干部进家庭、进社区、进原单位等做法,考察干部八小时之外的表现,力求考察结果更真实。
    对“失真”这一点,中央考察组那位人士的感觉有所不同,他说,省级考察中谈话对象不愿意说或者不想说的还是少数,相反,很多人愿意借这个机会谈一些问题,这是直接向上级组织部门反映情况的最高效渠道。省级考察的保密性非常严格,安全性也较高。
    在他看来,一个问题是现在的干部变动太快,往往是考察组花力气考察完一个班子,往往半年不到又要进行干部调整,需要个别重新考察。

【来源:网络整理】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