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塑造领导形象
【以稿换稿】 作者:陶淑艳 李游 发布:2013年02月26日 阅读: 次
现代领导活动开放性、互动性、透明性的特征,对领导形象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既要把握静态的内容,又要考虑大量的动态因素,这为领导形象的塑造增加了难度。由此,用科学方法论做指导,为现代的领导形象塑造提供基本原则和理论依据,就成为研究领导形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塑造与时俱进的领导形象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领导形象是一定时代和社会形象的缩影。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领导者由于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其形象必然会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
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十分有限,部落首领由各级议事会民主选举产生,虽然没有实质性的权力,但必须身体强壮,是最好的猎手,同时讲究道德、分配公正,凭借个人威信和经验得到全体成员的崇敬。来自密西西比河源头的晒延人,选出的部落首领第一个责任是照看好寡妇和孤儿;第二个责任是和平的维护者,即在任何集团争吵时都以调解人的身份出现。可见,这时公众喜欢和接受的领导形象是能保护氏族成员利益,并为公众公平服务的人。
到了近代资本主义社会,随着科技进步,生产力高度发展,各种利益争夺日益复杂,领导形象已不再是象征性的和仅仅局限于道德的楷模,而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有极强的谋划能力,能够控制各种局面,出色地协调沟通,这样才能完成组织赋予的使命。
革命战争年代,在残酷艰苦的环境中,对领导形象的要求是根据革命任务和目标来确定的:对党忠诚,对劳苦大众怀有深厚的感情,能领兵打仗,对敌斗争坚决,一身凛然正气。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的任务已由革命转变为经济建设,与这一目标相适应,领导者必须了解经济运行规律,能组织会决策,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准等。
新媒体时代,受到现代政治传播学的影响,对领导形象的要求更加全面严格,从内在品质、人格魅力到工作能力,从服饰、体形、容貌到举止行为,从行事风格到讲话演讲,都进入了公众视野。
所以,在为领导形象定位的时候,必须对领导所处的时代精神有清醒准确的认识,号准时代的脉搏,寻找稳固的现实基础。这样的形象设计,才会对领导者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二、塑造全新的领导形象
重视领导形象,不是当代人的专利,中华民族在这方面有着优良的传统,也留下了丰富的遗产。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就有这方面的精辟论述。管仲在提醒齐桓公怎样才能取得民众拥护时说:“德礼不易,无人不怀。”就是说,只有坚持德治、礼治,才能取得众人的拥护。晏婴在论述陈氏(田氏)赢得人心时说:“其爱之如父母,而归之如流水。”认为谁能如父母爱护子女一般地对待民众,民众就会如同百川归海一般地追随他。
古代政治家很注重在领导实践中树立自己的形象。三国时,诸葛亮率兵与曹魏大军相持于祁山时,按规定有八万士兵应该回乡轮休。有人向诸葛亮建议:大敌当前,不宜削弱兵力,不如推迟一个月再进行轮换。诸葛亮却说,“吾统武行师,以大信为本”。于是下令照常轮换。士兵们十分感动,表示愿意决一死战,待报答诸葛亮的大恩之后,再回乡与家人团聚。结果,这一仗大获全胜。取信于民也是一种成功的领导形象设计,它为现代领导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借鉴。
我们党一直坚持和重视领导形象的塑造,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方面做得都十分出色。他们从对时局的认识到对战略战役的运筹帷幄,从危险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到对战友和人民关爱备至,从面对艰难险阻的乐观主义精神到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时时处处展现出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对人民极端负责,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光辉形象。
塑造21世纪领导形象,学习国外先进领导思想和领导理论,借鉴其他成功人物的形象设计也是不可缺少的,它将拓展我们思维的空间,使领导形象的定位更丰满、更现代。比如,被誉为“全球第一CEO”的美国通用电气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1981年入主通用电气后,在20年时间里使其市值达到4500亿美元,增长30多倍,排名从世界第十位提升到第二位。其独特的领导理念、领导作风被领导者广泛地接受和实践。
当然,我们在学习和借鉴国外领导理论和领导方法时,不能简单地照搬,要科学分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抛弃他们为达到个人目的,为得到公众的支持而构造的虚假形象,还其形象真实的内涵。
邓小平说过:“没有前人和今人、中国人或外国人的实践经验,怎么能概括、提出新的理论?搞封锁既害人又害己。”人类文明是世界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成果,没有一个民族能站在世界文明之外。西方通过学习中国的科举创立了现代文官制度,我们也应该借鉴国外领导形象设计的经验,使现代领导形象更丰富、更完善。
三、把握领导形象的本质与精髓
领导形象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良好形象的树立取决于多种因素。研究领导形象,就是对其构成要素加以分析,并对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作出科学的说明。只有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形象设计,才会更接近于领导本质,更能体现其精髓。
研究领导形象,首先要从领导的内在素质入手,因为领导形象是领导素质的外化或表现形式,领导素质外化到组织环境或社会环境中去,就表现为领导形象。鉴于此,我们要对领导素质进行研究,帮助领导者提高自身素质,扩大塑造领导形象的资源。
有了良好的素质,是否就会有相应的形象呢?生活中有许多领导者,本身内在素质相当好,但由于不注意修饰外在形象,对公众缺乏吸引力,打动不了人们,同时也损害了原本良好的形象。所以,外在的包装必不可少,这是领导魅力的放大器。研究领导的行为举止、仪表、语言对领导形象的影响,是形象塑造必不可少的内容。
2005年,作为德国第一位女性总理和第一个来自原东德的竞选人,安格拉·默克尔通过提升外在形象而获得了选民认可。默克尔信奉“真的有话可说的人,是连化妆都不需要的”。她衣着简单甚至有点不修边幅,齐耳短发有些过时,身段也不窈窕。起初,民众对她的评价都是负面词汇,说她像一个倔强的、足不出户的农妇。政敌指责她“发型古板,举止不够优雅,跟不上时代”。为能在竞选中取胜,也为软化自己冷冰冰的科学家形象,默克尔开始选择柔和的发型,注意化妆,衣服也艳丽起来。这使她看起来更有神采,年轻、亲民。在媒体的一片称叹声中,默克尔的支持率不断升高,最终成为德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
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形象的塑造,既需要长期不懈的精雕细琢,也需要注重认真维护。领导者要学会在各种场合展示自己,把最动人的一面带给公众。
四、塑造适合自己领导者的形象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个别和一般的统一,正如列宁所说:“个别一定与一般相联而存在。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领导形象塑造同样要坚持这一基本原理。新时期领导干部既应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准则和与时代发展要求相一致的素质能力,又要有鲜明的个性。每个人所处的领导环境、地位、性格都各不相同,呈现在公众面前的领导形象也不可能一样。每个领导者都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时代所需要的共性形象与个人的特有形象结合起来,从而使其形象鲜活、生动起来。
长期以来,我国领导干部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比较模糊单一、脸谱化,思考问题一个框子,讲话一个调子,衣着也固守一种风格,领导形象缺乏个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解放、观念更新,这一状况有所改变,不同的形象和个性的领导,给政坛带来一股清新的风,让人耳目一新:朱镕基以做事硬朗、敢讲真话、真诚而幽默的领导形象得到了人民的拥戴;温家宝亲民、爱民、博学、务实的领导形象得到了百姓的认同。优秀的领导者,总是能够充分运用广阔的舞台,上演一幕幕精彩的活剧。
我国外交官的形象大多是咄咄逼人,言辞锋利,但外交部副部长傅莹给了人们另外的感受。她儒雅,端庄,其言行举止尽管不太锋芒毕露,却能够四两拨千斤,触动外国人内心深处那根柔软的弦。即使是奥运圣火传递遭到恶意干扰时,她的笑容也依然灿烂,而在笑容背后,则是理性平和的苦口婆心:“很多人可能从中领悟到,中国融入世界不是凭着一颗诚心就可以的,挡在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这堵墙太厚重了。”凤凰卫视评论员杨锦麟评价傅莹的魅力:“尽管柔声细语,但立场清晰坚定,而且给人听了觉得合情合理,心服口服。”他因此感叹,我们的傅莹太少了。“很多时候,有话要讲,不是声音够大、道理够硬就行了,要怎么讲,好让人听得进去,才至关重要。”
个性与人的气质、性格密切相关,气质和性格是个性的基本内容,但气质和性格主要是后天形成的,大部分人自主意识不强,被动的听从客观环境的塑造,而优秀的领导者则是在创造或选择环境中,自主地造就自己的个性。领导者个性形象的培养要考虑到自己的具体情况,不可强求自己很难获得的特质。事实上,没有哪一种领导形象绝对完美,适合于自己为最好。
【来源:网络整理】
- 上一篇:领导者人格魅力与执政能力
- 下一篇:简论体验式领导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