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序选脩>> 十万疑问>> 生活科普

生活科普

人类的未来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6年06月07日   阅读:

在工业时代,内燃机和矿物燃料突破了地域生态系统的范围。在大批量生产的过程中,人们把相去很远的资源放到了一起。工业以难以想象的规模改造了地形,从生产线上源源而出的产品改变了我们的价值观。

机器,精确的、标准化的、专业化的、永不疲倦的机器似乎许诺了一个无限发展的未来。

而设计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则似乎是遥远的事情。

(伊恩•麦克哈格环境美化专家):“总的来说,自工业革命后,几乎所有的建筑在设计的时候都不考虑自然界。不管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在设计师们看来都不重要。所谓的国际建筑风格更认为有一个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对任何人都适用的普遍建筑原则,所以完全排斥对环境的考虑。但是结果当然证明,这种原则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对任何人都不适用。”

(彼得•卡尔索普建筑师):“现代派把房子看作是孤立的东西,同周围的环境没有关系,同所在的城市也没有关系。它只是空间里存在的一个客体,与历史也没有关系。所有这些联系都被割断了。”

形成今日生态建筑设计思想基础的著名范例出现于19世纪20世纪之交,在20世纪30年代尤其引人注目。在欧洲,法国国际主义学派建筑师勒•柯布西耶绘制的"灿烂镇",奠定了城市公共休闲设施的基本理念。美国“草原派”建筑学派代表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建筑图是郊区住宅的典范,它们后来都成为建筑学方面经典的视觉范例。

(詹姆斯•瓦恩斯建筑师):“只有像勒•柯布西耶和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这样伟大的建筑师能在自己的时代预见未来。他们预见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当然,一切艺术形式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先驱者们往往达到了顶峰,就是说他们一开始就把最有意思的事全都做了,剩下来的事通常不值得再去探索,最多也只是次要的方面。于是一个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就出现了,下一步怎么办?下一步是什么?......如果说,机器影响了20世纪的上半叶,那么显然,对地球的关切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一个特征。”

我们如何重新认识地球----这个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

在设计领域,一位有着建筑师、工程师、发明家、哲学家等诸多头衔的人物给我们带来了启迪。

我们是否应该对地球的概念进行新的思考?在设计师中,谁将带来生态革命?

(斯图尔特•布兰德作家):“非循规蹈矩的设计师有一个好处,他可以自己一门心思做一件事,用不着把自己的想法和用途到处去游说。他只想:用现有的手段,下一步干什么会很精彩?”

(道格拉斯•亚当斯小说家):“人们往往把他们看作狂人。人们也许看得对,但是我们非常需要这种人,因为是他们给我们新的真知灼见、新鲜的想法、新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巴克敏斯特•富勒建筑师、工程师、发明家):“到现在我已经在前沿生活了将近半个世纪。谁也没有向我保证过什么。没有人告诉我应当干什么。可是我毕竟学会生存了下来,而且从来不想说服任何人,从来不向任何人推销什么。我看到需要做什么,我就去做。”

(约翰•托德生物化学家):“我所认识的每一个反叛传统者,从巴克敏斯特•富勒开始,他们都有一种紧迫感,觉得我们所创造的体系有可能毁掉我们想要的一切。”

巴克敏斯特•富勒是一位典型的不喜欢循规蹈矩的设计师。他是机器时代的产儿,但又是试图突破其限制的第一批设计师。1927年他32岁的时候,就决心献身于一场设计革命,最大限度地改善我们利用地球资源的方式。这是一种全面的尝试,导致了20世纪在生态设计方面所作的第一批实验。

(巴克敏斯特•富勒建筑师、工程师、发明家):“我们的资源,我们现在对资源的利用方式,以及我们进行的相关设计,充其量只能照顾到人类的44%。另外那56%的人注定要早死,而且要经历负困的折磨。”

所以,我们能照顾到每一个人的唯一办法,就是进行一场设计革命。用较少的资源办更多的事。

在20世纪30年代,巴克敏斯特•富勒为了解决全球性的住房短缺,设计了未来派特种房屋,用设计效率很高的由工厂制作的部件,以只有一辆汽车的成本,为空前多的人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

(巴克敏斯特•富勒):“我们认为这种房屋可以有助于解决住房问题。很多年以来,住房都是长方形的,这只是因为使用现有的原材料,我们只能这样做。现在有了现代材料和技术,我们可以把用于吊桥和飞机的工程效率用于建造住房上。这一座房子整个吊在一根不锈钢的中央桅杆上,重量总共只有4吨,而传统的房子,同样大小,要有150吨。”

巴克敏斯特•富勒一生梦想建造一个能自给自足的遮身之处。这座未来派的特种房屋也是源于这一梦想的一个突破性创造。这座房子能自行调节温度,自行清洁空气,循环利用水和处理生活垃圾。

巴克敏斯特•富勒的创造性发明在技术上显示出了优势,同时体现了他的社会责任感超前意识。他在1932年设计的特种汽车呈流线型,能源利用率高,重量轻。

(伊恩•麦克哈格):“他所做的一切堪称样板。真是难以想象,在20世纪30年代末,他就设计出了那种小型的特种车,它的发动机相当于一台割草机的发动机,效率高得难以置信。而与此同时,底特律却在制造蠢笨的怪物,他们本来只需要听一下巴克敏斯特•富勒的观点,当时就能够学到有益的东西。重量轻,效率高,是关键所在。”

(泰德•纳尔逊软件设计师):“这个人在谈到未来的时候,不是把它看成我们依照习惯的思维和行动模式就能应付的东西,而是需要想办法去解决的课题。他发明了他自己的几何学,提出了一种理念,那就是我们可以设计自己的世界,而不仅仅是接受工厂生产出来又推销给消费者的那些东西。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具有很强生命力的思想。”

巴克敏斯特•富勒发明了自己的几何学、协力学,依照自然法则做事。他的系列研究在50年代导致了八角支撑和网格球顶的发明。这是两种空前未有的结构,既轻又结实。巴克敏斯特•富勒成功地做到了用较少的资源办更多的事。可是他所号召的设计革命,当时的人们还没有多少思想准备。

(艾默里•洛文斯能源专家):“我们有许多东西要向我们的祖先以及那些依然保持着传统生活方式的群体学习。他们知道怎样去做。他们往往有极为先进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有资源利用率极高的建筑。我们在利用太阳能设计方面还不如美国西南部的古代居民。”

(托尼•格威利姆建筑师):“一座传统的房子有多种文化价值,它是神圣的。它代表了我们人类与大地和天空的关系。房顶上的天窗、墙上的窗户、房子面朝的方向、以及盖它所用的材料,都是文化的一部分。但是我们已经逐渐丧失了这些文化传统,完全忘记了一座房子可以是一位老师,可以使我们同大地母亲和整个宇宙联系起来。失去传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1970年,保罗•索勒里率领着一群志愿者来到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沙漠里,按照他心目中的理想设计方案,建造了一个居民点。他凭借小时候意大利山区城镇给予他的启发,结合美国西南部普韦布洛印第安人的历史悠久的传统设计,提出了建筑同生态结合的设计原则,生态建筑学。建筑必须同环境相融合。厚厚的墙可以调节日夜温差。向南的穹形窗在冬季可以捕捉到的阳光,在夏天则能保持阴凉。

保罗•索勒里的生态建筑学代表了自给自足城市的理念。工作、生活、学习和娱乐都集中在一个屋顶之下。与现代城市无计划地扩张相反,保罗•索勒里封闭的城市在提高城市生活品质的同时,尽量减小对周围农村的负面冲击。

(保罗•索勒里建筑师):“中世纪的城市,所有那些小城镇,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建筑风格。城市设计的封闭性有便于自卫的一面,但不便于此。当时的人们很需要聚在一起的机会,他们有这样的需求,得有需要一个便于聚在一起的环境。”

(保罗•索勒里):“我反对一种理论,它倡导一家一户要各有自己小小的领地,在里面可以使个人和家庭得到满足。但是如果仔细想一想,一旦把这一理想付诸于地球上60亿人口的生活,就必须会产生灾难、报应和动乱,出现能源危机、材料危机、资源危机、环境的破坏等等,所有问题都会随之而来。”

美国洛矶山研究所与大自然的关系是返还的多于从大自然支取的。它建在科罗拉多州斯诺马斯山南麓,那里的气温可以降到零下40度,住房却无需另行取暖,只要利用太阳和居民自己提供的热能就可以满足了。它的居民就是节约能源积极的倡导者亨特•洛文斯和艾默里•洛文斯。他们用行动证明:节约能源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有利可图的。这一成就引起了工业界专家们的注意。他们的房子是一个技术试验基地,也是世界上利用能源效率最高的房子之一。它每天节约的能量相当于一桶汽油。

洛矶山研究所的核心是一个温室。植物使室内空气清洁,并且调节日夜温差。

(艾默里•洛文斯):“室外风雪连天,但是你一走进屋内就可以看到茉莉花和九重葛,还有一年5次收获的香蕉树,树下有4条鬣蜥,而且你找不到取暖炉。这种技术非常有意思,但是更有意思的是你的住房、农场和工作场所都在同一个屋檐下。你可以把这叫做绿色的家,是一个你住在里面的温室。我每天上下班就是穿过丛林,走10长米路。还有人建议我们种上藤萝,抓住一荡就可以到了上班地点。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才真叫舒服。”

洛文斯的“绿色的家”说明了什么是他们叫做"软能源道路"的设计路线。软能源技术利用我们周围每天存在的又不造成污染的能源。这种能源包括这个星球每天收入的能量,就是艾默里所说"人们走得最少的那条路。

现代社会里人们走得最多的那条路是"硬"能源,获获收过程复杂,维持成本很高,而且又造成污染。

(艾默里•洛文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第一次分析出石油的神奇分子式之后说:这东西烧掉太可惜了。他说得对,可是从那以后我们一直在烧。我们把石油当作近乎免费的商品,那就是因为它的价格离补充它的成本差得太远。实际上要补充它几乎是不可能的。要重新制造出它那样的分子是十分困难的。几十年来我们躺在廉价石油上洋洋自得,其结果就是我们在工业生产、交通、住房等方面的能源利用率极低,而且难以持续。我们住的地方离工作的地方很远,所以我们总是需要把能源花在路上。我们的住房和工作场所不注意节约能量,往往造成5到10倍的浪费。”

(艾默里•洛文斯):“有人说过这样的话:"我们应该向子孙们在新技术方面的无限才能致敬,我们现在的做法是迫使他们不得不需要这些新技术。"我觉得浪费资源在道义上是说不过去的。我认为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和资源再生,在我们不仅是有利可图、有利于地球,而且实际上是对子孙后代道德上的一种责任。”

(约翰•托德):“我们必须正确了解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认识到我们是包括各个物种的整体世界中的一份子。生态设计和生态工程是最彻底的学科,它一开始就说人类将同其它生命形式保持伙伴关系。”

约翰•托德认为,为了实现同自然界的伙伴关系,一般来说,只要可能,就应当用有生命的能自行恢复的系统来取代机器。

(约翰•托德):“我认为有可能用生态工程来创造有生命的机器,这种机器能生产我们未来需要的燃料,能将产生的废料转换成有用的东西,能长出我们所需要的食粮,能调节我们所需要的气候,能使我们的房子同广阔的世界融成一体。”

那么什么是有生命的机器呢?它是如何设计的?它是什么样子的?它有工程设计的成分,材料设计的成分,日常生活设计的成分,它们全都融为一体。

在有生命的机器里,一种生物群体的废料就是另一种生物群体的食粮。美国在罗德岛州普罗维登斯有这样一架机器,不使用有毒的化学品也不用传统的机械设备,为150个家庭处理废水,办法是用一系列渐进的生态系统,把下水道里的有毒物质消化掉,最后使水达到比采用传统手段纯净5倍的效果。是生命的多样性保证了系统的健康和恢复能力。

(约翰•托德):“围绕如何设计这些系统的问题,我发现我们所知道的东西,与自然界其他生物群体比较,简直微乎其微。就是说,它们知道的比我们知道的要多,所以我把与它们的关系叫做真正的伙伴关系。”

就拿处理垃圾的有机质来说,你要建这台有生命的机器,但又不知道哪些有机质能在废料出现时重新组合,只好把所有各种水生环境里成千上万种有机质都播撒下去,最好是每季一次,一年四次,让它们重新组合来适应你的废料。它们一定能找到办法,而你不能。你只是必须努力保证这成千上万种里有机质中有真正需要的那几种。

1982年,约翰•托德主持了一个著名的项目,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在一个网状"枕形园顶"内建造了一台有生命的机器。用生物学的方法实现了巴克敏斯特•富勒的梦想,造出了一个自给自足的隐蔽所:一座能自己进行新陈代谢的房子。

(约翰•托德):“巴克敏斯特•富勒把它打开的时候,非常兴奋,因为终于有了这个直径只有30英尺小小的构造,他完全理解我们努力了多年所取得的成就,这座房子能自行加热、降温、提供生存的环境,而且给你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巴克敏斯特•富勒走了进去,然后说:“我毕生的梦想现在实现了。这是自然界与建筑学的完美结合。我一直想寻找的就是这个。”

约翰•托德的设计成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能够切实的感受生态设计,尽管规模现在非常小,但是完全可以预示这种设计过程肯定拥有未来。

(彼得•卡尔索普):“我想生态设计师和别人不同之处,在于他真正在努力去寻求一个可行的解决办法。这当然要牵涉到人。我们中有些人喜欢撇开各种文化和社会问题去考虑生态设计问题,这不符合实际。必须使自然界同文化结合起来,创造有利于人的条件,这个过程才符合实际。”

在一个地方这种全面的设想已经开始出现,那就是库里蒂巴,这里被称为巴西的生态首都,有居民50万人。曾经当过三任市长的一位著名建筑师海梅•莱内尔,克服了来自商业界的阻力和行政管理方面的惰性,动员了全体市民一起来改造他们的城市。

(海梅•莱内尔建筑师、市长):“没有比实现集体的梦想更高尚的挑战了。一个城市应该能够改善其生活质量。它应该尊重自己的市民、尊重环境,为下一代做准备,人们都要一起承担起责任,承担起共同的事业,实现集体的梦想。实现一个城市的集体的梦,这有多美啊!”

库里蒂巴人以十分有限的资源改造了他们的城市,把荒地变成了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在废弃了的采石场建起了一所开放大学,把拥挤不堪的市中心变成了步行者的天堂。但是库里蒂巴最根本的成功在于把一些简单的办法用于很大的规模。

(海梅•莱内尔建筑师、市长):“如果你想对全球环境有所帮助,做两件事就行了:一是少用你的汽车,二是分类装你的垃圾。如果每个公民在自己的城市里能做到这两点,我们根本就不会有什么全球环境危机。”

库里蒂巴的廉价公共交通系统效率非常高,它完全称得上是环境的最佳伙伴。既减少了污染,减少了堵车现象,也降低了能耗。他们增加车次,规定专用车道,使用多节公共汽车,上下车既快又安全。乘库里蒂巴的公共汽车已经成了一种享受,代替了使用私人小汽车。全世界的城市规划者都不断来到库里蒂巴取经,学习他们如何减轻交通困难,同时还研究库里蒂巴的“变废为宝的垃圾处理”计划。

库里蒂巴在1989年举行了一次公民投票,目的是动员全体市民,特别是贫困社区的居民,志愿参加垃圾回收利用的计划。

(海梅•莱内尔):怎么做到这一点呢?我们必须给人们一种他们容易理解的动力。于是我们决定向他们购买垃圾.....

库里蒂巴决定摈弃强制性回收利用垃圾的办法,而采取志愿参加的办法。利用现有的社区组织,库里蒂巴市政当局用一袋袋的食品或者用公共汽车票换一袋袋的可回收垃圾。几个月内,55个群体的12万人都参加了这一计划。市政当局每天收集二十三吨可回收的垃圾,私人企业还另外回收100多吨。从此以后,围绕这项变废为宝的运动形成了市政当局、企业界和社区百姓之间的一种崭新的伙伴关系。

(海梅•莱内尔):“我想管理城市里最不利的一种行为就是凡事不敢冒风险。我们必须有改变现状的勇气。我们没有权利把事情一推再推。如果你要等到万事齐备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才动手,你就必须推迟改革的时机,而实际上你无权这样做。这一点极为重要,因为任何时候,你都可以找一个更好的办法,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不应当因为问题存在就停滞不前。”

(约翰•托德):“巴克敏斯特•富勒曾要我们注意一幅画,画的是在纽约市的上空罩了一座穹顶。他的意思是要我们把城市看作一个完整的环境,一个完整的、需要自己进行新陈代谢的系统。不应该让自己所需要的能源流失,要创造适应自己生存需要的气候,提供自己需要的生态机制,自己垃圾污物处理办法、以及生产自己需要的部分食品。”

科学家们的探索证明,在生态设计方面真正的有利条件是问题可以化整为零地逐一解决。可以取城市的一个社区或者一个街区,把它重新设计成一个有生命的机器。一个真正的设计师,即使只被要求就一小块土地进行设计,也会把它年干什么是整个系统的一部分和整个历史的一部分。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这一小块土地的生态系统活跃起来,在为加强更大的环境做出贡献。为创造一个更有利于人类生存的大环境做出贡献。

一些人已经行动起来,有些城市已经出现了新的面貌。

   

【来源:整理自互联网】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