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序选脩>> 演讲辩论>> 演讲技巧

演讲技巧

辩证思维使演讲深刻生动

以稿换稿】  作者:肖玉华   发布:2014年10月09日   阅读:

  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大概都听过关于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演讲。有时听后觉得,讲的道理都对,就是感到有些枯燥,印象不深。做此类演讲的人也觉得,这样的题目不容易讲得深刻而又吸引人。
  仔细琢磨,问题主要出在类似的演讲往往“官话”多,正面要求多,中肯而有个性的分析少;共性的东西多,生动而富有哲理的内容少,概念条文多,联系实际少。不久前,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延安干部学院2008年秋季开学典礼上发表的《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的演讲,却充满辩证思维,深刻而又生动。李源潮同志讲道:
  现在,干部出问题,多数不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人民群众对干部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德”上。古人说,“廉者,政之本也。”在中华民族传统中,“清廉”是老百姓对官员最高的褒奖,“贪婪”是老百姓对官员最大的不满。过去,我们党在延安的小窑洞里,干出了带领群众翻身解放的大事业,现在条件好了,但有些干部和老百姓的距离却远了,这很值得深思。
  这段话,很有感染力,一是讲真话,说实情;二是敏锐地抓住当前干部队伍建设中的主要矛盾,即问题多出在“德”上,而不是在“才”上;而“德”的要害是“清廉”,还是“贪婪”的问题,可谓一针见血,抓到根上。在演讲艺术上,这段演讲巧妙地用“贪婪”与“清廉”的对比,把这一对矛盾尖锐地摆在干部面前,远比那种只是从正面强调干部应该如何如何清正廉洁这样的语言要生动得多。同时,讲话还用“小窑洞”与“大事业”、“生活好了”与“离群众远了”这样一对对的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反差,启发人们思考问题。
  演讲善于运用传统文化揭示和阐述现实问题。在讲到“以学立德”时,强调学习是加强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是干部提高自身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演讲对古语“学而优则仕”作了全面解析。
  一个人的道德标准,与他担任职务高低没有必然联系,也不会随着职务提升而自然上升。人们对《论语》中的“学而优则仕”都很熟悉,但这话还有后半句是“仕而优则学”。就是说,一个人要想从政做事,不仅要先把学问基础打好,而且走马上任后更要坚持读书学习,用科学知识和先进文化净化灵魂。
  这段演讲的精彩之处,在于运用逆向思维思考问题。“学而优则仕”这句话已在华夏大地上流传几千年,意思是说,一个人有了知识学问才能为官做事了,可是反过来呢,当了官员以后仍要继续学习进取,才能当好官做好事。讲话提出的后半句“仕而优则学”,弥补了“学而优则仕”的片面和不足,使“学而优则仕”这句古语表达全面,并赋予它鲜明的时代特征。
  在讲了“以学立德”之后,李源潮同志又讲到“以律立德”,同样使用不少典籍和历史故事加以阐述,增加了这篇讲话的历史感、厚重感和警示意义。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古人把“励志自强”、“自律改过”作为品德修养的基本态度,强调“吾日三省吾身”。我们党一再强调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都是要求加强自律以立德,珍重自己的人格,珍重自己的声誉,珍重自己的形象。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当干部要有敬畏之心,一是敬畏历史,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二是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三是敬畏人生,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后悔。
  演讲引用《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和《吕氏春秋》中“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等典故名句,借古喻今。从“三省”到“三珍重”、“三敬畏”,演讲由此及彼,由浅入深,渐次推进,让人们的思想认识在历史的反思中,不断升华。“敬畏”可以作为新时期干部品德修养的警句,把“以律立德”从“一日三省”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和境界。
  从研究演讲艺术的角度,这篇演讲有许多可借鉴之处。首先,把干部队伍建设中关于“德才兼备”、“廉政”与“贪婪”这样的老问题讲深了,讲活了,并用朴实的语言、严谨的逻辑,诠释了新时期为什么要倡导“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导向,给听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其次,演讲根据听众对象是地区党校学员,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这一事实,便用辩证思维这条红线贯穿起来,古今融会,哲理性强,时代感强,既能对人有所启发,又有无尽回味的余地。

【来源:网络整理】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