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序选脩>> 演讲辩论>> 演讲技巧

演讲技巧

生动的语言会为你加分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4年11月12日   阅读:

  好的小说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善于运用生动、栩栩如生的语言来抓住读者的心。成功的演讲者同样如此,他们用语言使自己的想法变得鲜活,把观众吸引到演讲中去。让我们来看下面来自这段清华大学梁萌同学的演讲:
  去年我们去四川省的峨眉山旅游。和大多数游客一样,我期待着拥抱自然,感受她的美丽。然而,从我踏上汽车,汽油的味道和引擎的噪音就会掉了一路美丽的风景和乡村小路的宁静。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我所看到的不是一幅迷人的画面,而是拥挤不堪的人群,我所闻到的不是山间清新的空气,而是肮脏的小饭馆里冒出的刺鼻浓烟。
  这段具体的语言描写创造出鲜活的思维形象。我们不仅了解到峨眉山环境被污染,更是看到了那里拥挤的人群,听到汽车引擎的轰鸣和礼品店里嘈杂的砍价声音,闻到汽车的尾气和浓烟的恶臭。演讲者用语言创造出声色并茂、富于情感的景象,把我们不由得引入演讲。
  另外一种营造活泼气氛的方法就是运用比喻的手法——直接必须两种本质上不同但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明喻一般都是用“像”和“如同”这样的词语。这里是一些往届选手用过的明喻:
  理想就像星星一样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孙妍,复旦大学)
  成功可以看成一张全息图。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它。从一个方向看,你将看到玫瑰,而翻过来再看,你将满眼荆棘。(严琨,武汉大学)
  自我满足就像一位性情温和的朋友,让我们静下来,充分肯定我们所付出的努力,回复心灵的安宁。(张嵩,北京大学)
  就像孩子无止境地提出要求一样,我们人类,从古到今,也一直在想自然所求以满足欲望。(谭音,湖南大学)
  你也可以用暗喻来创造生动的语言,暗语就是含蓄地比较两种本质不同但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和明喻不同,暗喻里不出现“像”、“如同”这样的词语。
  暗喻可简洁,亦可具体。这里是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为世界卫生理事会所致辞时所用到的一个简单的比喻:
  随着全球化的到来,我们在同一片海洋里同舟共济,世界上再没有安全的岛屿。
  与之相比,下面这是2002年参赛的复旦大学的张洁璇所提到的一个具体暗喻:
  全球化不应该成为一个大熔炉——把所有民族的特性都融合为一体,他不应成为一个使国家慢慢丧失本色的进程。根据我的理解,它应该成为一个大型交响乐团,一个所有乐手都有其独特地位和作用的乐团:一个所有成员的特色都受到珍视且不可取代的乐团;一个以各成员的协同努力为基础,能将明天的和平与繁荣谱写成动人乐章的乐团。
  这一暗喻与上面安南所用暗喻的主题同为——全球化。两端暗喻长短不一,但都鲜明、深刻地传达了作者的思想。
  明喻和暗喻通过演讲者对词语的选择运用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气氛。这种气氛也可以通过充满想象力地运用词汇达到。实现此目的的方法之一就是反复——在一连串连续的从句或句子的开头或结尾反复使用同一个词或同一词组。比如:
  让我们来学习我们的顾客和竞争对手在全球贸易市场上使用的语言:让我们掌握商业技术领域的规律,让我们赶走对全球化的恐惧;但最主要的还是让我们富有创造力。(李军,青岛海洋大学)
  当我们超越自身的极限时,我们真的非常伟大:我们决心为人们服务的时候,我们真的非常伟大;当我们值得自己尊敬时,我们真的非常伟大!(沈颖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为什么中国——一个体育成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国家,不能举办奥运会?为什么中国——一个几乎在全世界各项体育运动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国家,不能举办奥运会?为什么中国——一个高速发展的、在经济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国家,不能有一张代表自己的入场券?(郭中宝,河南大学)
  这几段叙述清楚、连贯、很有说服力。几位演讲者通过连续重复同几个词的运用,创造出很强的节奏感,突出了他们的观点。世界上很多伟大的演讲者都使用反复这一修辞法,你也可以很好地把这一技巧运用到你的演讲之中。
  此外你还可以使用头韵,所做何事,身在何处,都要在心中谨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对双方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刘莹,南开大学)
  跌倒并不意味着失败,失败的原因只是不肯再站一次。(罗新,清华大学)
  大自然的声音已今非昔比:音量减弱了,活力消逝了,节奏扭曲了,浓郁的色彩褪色了。(白瑞雪,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押头韵这一修辞手法,通过强调词语的读音,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也就使演讲者的观点更易于记忆。倘若谨慎适度使用,她将会不一般地修饰你的演讲,为其增添亮丽的光彩。然而,如果过度使用,头韵本身就会过于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迫使观众忘却演讲本身的内容,反而不断期待下一个头韵的到来。
  最后,你还可以用对照的修辞手法——是一种将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完全相反的语句排列在一起的方法,多用于平行结构,比如:
  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约翰肯尼迪)
  绝不因为恐惧而谈判,但也绝不惧怕谈判。(约翰肯尼迪)
  这两个例证都源于肯尼迪总统的演讲并非意外。对照是他最喜爱的一种修辞手法,也是他最不朽的话语中所运用的手法。
 

【来源:网络整理】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