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文秘工作>> 业务性工作>> 信访工作

信访工作

信访工作大下访体会理论文章

以稿换稿 】  作者:佚名   发布:2014年04月12日   阅读:

  根据中央和省委的相关会议精神,我县迅速启动了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通过精心部署,县乡联动,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成功化解了一个个濒临激化的矛盾纠纷,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县共接待群众来访30批166人次,当场解决4批109人次,当场答复24批55人次,交有关部门办理2批2人次,充分发挥了书记大接访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了信访稳定工作,为经济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大接访活动开展以来,通过直接面对面接待群众,作为一个县委书记,笔者有几点感慨。
  体会一:接访事关民生。
  对我国来说,今年大事多,喜事多,同时敏感问题也多。北京举办奥运会,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纪念活动,年初的雪凌灾害,5·12汶川地震灾害及近段时间的洪涝灾害等等,都给全县的信访稳定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这一特殊背景下,在全国范围内集中组织开展“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是党中央把握形势,统揽全局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县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主要目的是通过强化县级信访工作责任,形成县委书记带头、县级领导参加的大信访工作格局,通过直接面对人民群众,全力解决突出问题,为奥运会成功举办、改革开开放30周年纪念活动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信访诉求,大多是民生诉求。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黄金期和矛盾凸显期,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既充满和谐发展的机遇,也潜伏着失衡冲突的危险。社会矛盾和问题大量产生,甚至不断积累叠加,引发群众来信来访自然难免。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需要我们以极大的工作热情和空前的政策力度,关注民生,扶弱济困,疏解矛盾。当前,80%的信访问题发生在基层,社会矛盾和民生诉求,相当部分又是通过信访渠道反映出来的,绝大多数问题要靠县级解决。由于种种原因,全国各地集体上访、非正常上访和群体性事件,还相当程度地存在,前段时间贵州瓮安县发生的围攻政府和打砸烧事件就是最好的明证。“郡县治则天下治”,无数事实证明,哪个地方党委、政府重视接访,把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哪里就会出现政通人和、安定和谐的局面,哪里的经济社会发展就会创造出骄人的成绩。
  体会二:学会换位思考。
  变群众上访为领导接访、下访、约访,这种具有亲和力的权力态度值得推广。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开门接访与主动下访结合起来,既要耐心接访,又要主动下访,到一线与群众交流感情,沟通思想,掌握情况,了解原因,消除可能引发群众上访的苗头隐患,解决可能引发群众上访的实际问题。领导干部必须学会换位思考,“假如我是上访群众怎么办?”设身处地站在上访群众的立场,面对面倾听艰难,心贴心抚慰民心,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彻底解决问题,而不是摆出权力拥有者居高临下的姿态。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感情上贴近群众,思想上引导群众,工作上服务群众,生活上关心群众,群众就会支持、拥护我们的工作。反之,如果出现“门难进、话难听、脸难看、事难办”的“四难”现象,群众遭受了痛苦却上长期得不到解决,由此引发的对党委、政府的怨恨势必很难消除。现实生活中,就有许多信访案件因长期得不到妥善处置,最终成为影响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关系的“绊脚石”。县委书记开门迎访,就是要清理积案,解决问题,减少新的上访,最终实现停访息诉。干群关系紧张,最主要的责任在干部身上,大接访既为群众解决了困难和问题,也转变了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过去不少基层干部不愿、不敢接触群众,不想、不会做群众工作,现在真正觉得老百姓最难,老百姓最苦,老百姓最好接触、最通情达理。 内容来自156t
  体会三: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决定成败”,引用到信访工作中,可以概括为“细节决定群众是否满意”,大量“大接访”的具体案例作出了有力的明证。信访接待工作是由参与信访接待的每一名干部的具体行为组成的,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人民群众时刻关注的细节。具体工作中,如果我们的干部能够把接待来访群众过程中的一切细节问题当作一件大事来做,花大力气做,把小事做细、做全面,真正做到细致严谨,那么我们就能避免很大一部分不必要的群众重信重访案件,就能把许多群众原本要上访的事项解决在基层。简而言之,一线干部在接待信访案件时,能多问几个为什么,把每一个困难的细节办细办实,上访群众就能多一份信服,我们就能避免不必要的越级上访和重信重访;在受理群众的信访求助时,能够多设身处地的为群众利益考虑周全一点,言语上热情一点,措施上周到一点,群众的满意度自然就会高一点;在调处纠纷时,法律宣传多一点,思想工作多一点,调解不成解释多一点,简单粗暴少一点,群众自然就会理解多一点…
  体会四:“官风”影响民风。当前,在一些地方流行一种不良俗语:“因为刁民多,导致上访多,工作难度大”。把好上访的农民说成是“刁民”, 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认识,这样会在感情上离农民越来越远。通过接访交流,我感觉来访群众在思想上总认为权大于法,事情能否办成就是领导一句话,很少有人愿意通过法律程序加以解决,存在“信访不信法”的错误心态。排除几千年封建专制官权思想遗留因素的原因,当今社会中“官风”对民风的影响也可窥一斑。有的党政领导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缺乏政治敏感性和责任感,不敢正视问题,面对面地做好群众工作,而是回避矛盾,害怕做甚至不愿做群众工作,导致事态发展;有的对本地区、本部门出现的问题,不是认真研究解决办法,而是欺上瞒下、掩饰太平,致使问题越积越多,以致错失处置最佳时机;有的领导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对发生的上访事件不论性质,动辄要求公安机关动用警力和使用强制措施,使群众不满情绪和对抗情绪进一步增加;有的领导和单位负责人对本地区和本单位发生的上访事件不仅不从正面开展细致耐心的疏导化解工作,反而支持和纵容群众越级上访,向上级部门施压。反思我们基层的少数国家干部,也或多或少地存在“官僚主义”、“吃拿卡要”、“冷硬推诿”等一系列问题,并由此引发了一些群众的不满与反感,造就了一些不同类型的所谓“刁民”。“官风”影响民风,对此我们不能不引起警觉。
  体会五:和谐任重道远。
作为一项阶段性的工作,我认为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是有终点的,但信访工作却是各级党委、政府长期的任务。县委书访大接访不能停留在突击行动上,重在形成长效机制,使大接访成为一种制度,正常化、规范化,变大接访为常接访,这才是大接访的要义所在。我们要做的是紧紧抓住开展“大接访”活动的机遇,深入研究新时期信访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抓紧建立完善与新修订的《信访条例》相配套的制度机制,努力把信访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要积极探索建立畅通、有序、务实、高效的信访工作新秩序,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确保信访事项的受理、转送、交办、督办、回告、答复、通报、考核、奖惩等环节的相互衔接、高效运转。要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部门责任制、办案人员责任制、首接责任制、包案责任制、督查督办制,特别是信访案件责任倒查制,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要积极探索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干部广泛参与的信访工作新格局,形成信访工作的整体合力,切实从源头上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不懈的努力。
  县委书记大接访,透视着日趋成熟的社会心态与日趋健康的干部心态。也许还有人在顾虑重重,也许还有人不敢面对大接访,也许还有不少群众在等待接访,也许还有一些问题仍在协调处理中,但只要我们不懈地努力,民族团结就有希望,社会和谐就有希望!国家安定就有希望!

【来源:网络整理】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