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字工作>> 政务性工作>> 参谋咨询

参谋咨询

怎样让你的演讲更有力量?这篇文章说透了!

    】【收藏】  作者: 黄旭阳  来源: 稿子君  阅读 次 【加入会员

演讲是有力量的。那么,演讲的力量来源于哪里?有什么快速便捷的方法提升我们的力量吗?有!今天,稿子君给大家带来的是株洲市演讲与口才学会秘书长黄旭阳老师在2019年6月10日的一次线上分享,非常深刻,很受启发!以下是他分享的全文:

❉❉❉❉❉❉❉❉❉❉

各位老师,各位朋友:

大家晚上好,我今天呢,想跟大家分享一些名人的读书故事。

2008年的11月份,我到山西的乔家大院去参观。乔家大院呢,是一个巨大的建筑群落,有很多的房子,也见证了乔家的辉煌过往。我记得,在其中有一座门楼上面,挂有一副对联,对联是刻在木板上的,木板挂在门楼上面。对联的内容是这么写的,“忠孝传家久,诗书继世长”。11年过去了,乔家大院这座宏大的建筑群,在我的脑海里面慢慢淡去了,消退了。但是这副对联呢,却在我的脑海里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这使我真切的感受到,文化,是有力量的。

我觉得呢,我们演讲也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文化,所以演讲也应当是有力量的。那么演讲的力量来源于哪里呢?当然是来源于他的思想,他的故事,他的语言!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样让我们演讲的思想、故事和语言具备力量呢?我觉得最方便、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是读书。没有哪种方法,能够比读书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地提升我们的演讲的质量。

那么说到读书呢,我首先想到的是宋朝黑衣宰相赵普。赵普呢,他生逢战乱。所以少年时期,没怎么读过书。但是他干了两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一件是将龙袍披到了赵匡胤的身上,于是赵匡胤就成为了大宋的开国皇帝。这就是“陈桥兵变”。第二件大事呢,就是剥夺了武将的兵权,加强了皇权。这就是“杯酒释兵权”。所以赵普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大宋的宰相,深得赵匡胤的信任。赵匡胤知道赵普读书不多,所以呢,就经常调侃他,他对赵普说,你现在是宰相了,经常要开会啊,演讲,对吧,所以你还是要读一点书。于是,赵普就开始读书。赵普读书的方式与众不同,他每天晚上把自己关在书房里面,然后从他那个箱子里面,抱出书来读。读到深夜时候,又把书放回那个箱子里面。久而久之在宰相府呢,就有了传言,说我们的宰相爷,他看起来天天在那里看书,但是他实际上只读了一本书。于是呢,这个传言慢慢地又传到皇宫里面,被赵匡胤知道啦,赵匡胤就又调侃赵普,他说,老赵啊,听说你每天晚上在读书,但是你只读了一本书。赵普说是的,我只读了《论语》,我用半部《论语》呢,为您平定了天下,又用半部《论语》来为您治理天下。这就是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赵普过世之后呢,他家人到他书房里面去翻那个箱子,果然箱子里面只有一部书,就是《论语》。于是他们就把这部书作为陪葬品埋在赵普的坟墓里面。据说后世有人盗墓,就挖掘了赵普的坟墓,找到了他曾经读过的那部书《论语》。于是有了惊人的发现,说那部书前半部呢,翻得跟腌菜一样的,密密麻麻的做了批注,但是后半部却是崭新的,一个字的批注都没有。证实了赵普确实是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当然这或许只是一个传说。

赵普读书的故事,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感悟呢?首先就是:读书要有选择,要读经典好书,要精读,不在乎多。回到我们作为演讲爱好者这个角度,我个人的感悟就是,要读好书,要精读好书,尤其是国学经典,我觉得要读精一两部,对我们演讲是很有帮助的。

由赵匡胤劝赵普读书,我就会想到孙权劝学的故事。孙权是喜欢读书的。但是他手下大将吕蒙,从小就没读过书,很小的时候,他就跟随他的姐夫上战场打仗,作战非常的勇猛,所以慢慢地,累积军功也成为了一名将军。有一天呢,孙权就对吕蒙说:“小吕,你现在是一名将军,不是一名士兵,治理一支军队呢,还是要读一点书”。吕蒙说:“哎呀老大,我军务繁忙,哪里有时间读书啊。”孙权就说:“我相信你治理一支军队呢,确实事务很多,很忙,但是我治理一个国家,难道你比我更忙吗,我还能抽出时间来读书,我相信你一定行的。”于是,吕蒙开始发奋读书,成为了一个学识丰富的人,超过了一般的儒生,也就是说比一般的读书人读了更多的书,见识更广博。我们知道,吴国有一个大臣叫鲁肃,是饱学之士,这个鲁肃到吕蒙的军队里面去视察,鲁肃觉得吕蒙只是一介武夫,没读过什么书,所以对他有轻视之意。但是等视察完了后,吕蒙请鲁肃喝酒吃饭,在饭桌上呢,吕蒙却能纵论天下形势,鲁肃觉得非常的惊奇,发现这个吕蒙对天下大势分析得非常到位,而且有独到的见解,语言也非常的流利精准。鲁肃就说,君已经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吕蒙很高兴,他就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后面的关于吕蒙的故事,我们就很熟悉了,他白衣渡江攻打荆州,使关羽败走麦城,成为了一代名将。

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感悟,我觉得就是读书要有毅力,不要担心基础不好,也不用担心自己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只要肯用心发奋,那么一定会学有所成。又回到我们作为演讲爱好者,我相信各位老师,各位朋友都是这样的,工作都非常的忙,生活的压力都比较大,现在的生活节奏也很快,确实好像没有时间读书。但是既然我们选择了作为一个演讲人,那么所有的工作忙啊,生活节奏太快了,压力大呀,这都不是让我们不读书的理由,而是借口。

当然,读书光有毅力也是不够的,而且还需要明确读书的目标,因为只有明确了目标,才会有长久的读书动力。说到目标,我就想起钱伟长,我记得刘凡彪同学分享过钱伟长的故事。我在这里,也和大家分享一下。1931年钱伟长19岁,他考进了清华大学的历史系。他考上清华的成绩是一个什么结构呢,语文100分,历史100分,但是数学和化学加起来只有20分。当然这还不是很悲摧的,更悲摧的是什么呢,物理,只打了5分。当然这还不是最悲摧的,最悲摧的是英语,0分,因为他们中学没有教过英语的。但钱伟长还是能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系读书。但是1931年918事变,日本人攻打东北。听到这个消息,钱伟长非常的气愤,下决心要转专业,不读历史了,而是去攻读物理。因为只有学物理,才能够造飞机,造大炮,和日本人干。他就是这样想的,一个物理只考5分的同学,转到了物理系,开始学习物理。当然,他不仅聪明,而且很努力,所以成绩慢慢有了起色。后来去了加拿大留学,加拿大留学之后,又去美国学习尖端的物理学科技术。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他果断回到了清华大学教物理。他在物理学上多有建树,是中国的力学之父。但是后来国家又安排他做一些行政管理工作,学术研究工作,做的很杂。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又亲自任命他为上海大学的校长。钱伟长一生涉及的领域很多,而且每一个领域,都有卓越的贡献。有人问他,你这辈子到底是搞什么专业的,又是物理学,又是行政管理,又是教育行业。钱伟长就说,我没有专业,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正是钱伟长有着家国使命感才让他努力读书,在多个领域都有卓越的建树。

我想我们作为演讲爱好者,同样的也需要有明确的目标,这样我们学习才会有动力。我个人的体会,作为一个演讲爱好者,传播正能量就是我们的使命。只有我们成为正能量的传播者,文化的传播者,那么我们才会有最持久、最深厚的动力去读书。

当然,读书有选择、有毅力、有目标,还是不够,还需要方法。掌握了好的读书的方法就会事半功倍。说到读书方法呢,我就想起了李敖。李敖是个才子,据说他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年轻的时候就读过很多很多的书。他在台湾大学历史系学习的时候,老师跟他上课,他经常站起来反驳,说老师讲错了。经常引发师生之间的辩论,但是每次,李敖一定要说得他的老师哑口无言。因为他学识广博,辩论时旁征博引,经常说到某某某写过某某书,上面有一个什么样的历史事实,证明历史老师是错的。所以他的老师往往非常的尴尬,而李敖呢,也因为自己的狂傲就出了名。好不容易呢,等到大学毕业了,老师们要对李敖呢进行论文答辩。就在答辩的那一天呢,有三位老师坐在教室里面。然后李敖进来了,但是呢,李敖坐下之后呢,三个老师,就互相你看我,我看你,然后呢,又都看着李敖;李敖呢,莫名其妙,也看着他的三位导师,就是这样,你看我,我看你看了半个小时。其中有一个导师就说了,你走吧,你的答辩通过了。李敖感觉很奇怪,他说怎么可能,你们都没有问我问题。老师说,没有办法呀,我们开不得口啊,我们一开口,你肯定会跟我们争辩,最后硬要说得我们哑口无言才罢休,与其这样难堪呢,不如让你直接过吧。李敖就是这样,通过了论文答辩。李敖一辈子呢,写了很多书,至少100多本,大多数的书呢,都被台湾当局列为禁书。他有的朋友打抱不平,就说,李老师,你那一本书又被列为禁书了。李敖说没关系,大不了我再写一本。在他看来,写书就是好玩样的。那么他为什么写书效率这么高呢,肯定是基于他广博的知识,深厚的积累。除此之外呢,他有一个独特的方法,就是拆书。那么拆书呢,我们现在有很多的读书会都在拆书,通常的做法是什么呢,就是把一本书读完了,然后呢,就把每一个章节的主要观点,用一张思维导图呈现出来,也就是说,一本书的脉络就在一张思维导图上面。然后呢,就是将一本书里面的观点排列出来,形成一张表,观点表。最后呢,就将一本书里面的经典案例,保存起来。这样的话,就会让一本书变成薄薄的几页纸:一张导图,一张列表及几张案例,通常拆书是这么拆的,但是李敖的拆书,不是这样拆的,他是真拆,把书买回来,发现哪一页有一个非常新颖的观点,那么他就把书掰开,把这一页揭起来,再放在他那个资料柜里面,他那个资料柜分好多格子,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格子。每一个格子有不同的资料盒。拆下来的这些书呢,就放在那些资料盒里,观点和观点放在一起,案例和案例放在一起。所以他写书,很快,他只要将这个门类资料都拿出来,有观点,又有案例,然后结合自己的思考,旁征博引,很快就写出一部书出来。据说他这种拆书的方法也有个小问题,就是打个比方,某页正面呢,是非常新颖的观点,背面是非常精彩的一个案例,那怎么办呢,李敖的方法是同样的书,再买一本。买回来之后,啪就把它掰开,揭出来,分别放在不同的格子里面。当然,随着现在电子产品的升级,我们也不需要真正的拆书了,尤其是有了电子书,我们如果在学习的时候发现,有非常新颖的观点,非常精彩的案例,我们只有找到电子书,复制,粘贴,然后建一个文件夹放在桌面上就OK了。

虽然现在读书看起来更方便一些,但是也有一些不良的影响。第一个呢,就是我们总是觉得读书没什么用,因为我们需要观点、需要案例的时候,我们在电脑里百度一下就OK。还有一个麻烦就是电子产品影响了我们提炼信息的能力,随便一个什么事儿,很快就有人告诉你,关于这个事情是一个什么样的观点,他迫使你结受那些观点。也就是说,我觉得电子产品的阅读,一个是给我们带来认识上的碎片化,不会去系统地研究某一个问题,其二,让我们的思考能力越来越退化,你不想去思考,什么原因,什么方法,什么结果,都有人在电子产品上面推送给你。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演讲爱好者,如果只从电子产品上面来获取知识是不够的。《弟子规》说得好,叫做“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我觉得作为一个演讲爱好者,尤其要注重,读书的方法,我们不仅仅是眼睛看书,而且要用脑袋去思考。而读纸质的书,就有这个好处,他是让你系统的对某一个领域的知识进行梳理,然后自己去思考,和作者进行对话。除了用脑袋去思考,还要用语言去表达出来,要口到,也就是说,我们读书的时候,对精彩的文字,可以去朗读,对自己有心得的观点,可以与别人去分享,好的故事,也可以讲个别人听。也就是说,一个演讲爱好者,他不仅仅是眼睛看书,还要用脑袋去思考,还要用嘴巴去表达。

所以我就还是想,在线上,关于读书和大家进行一次交流,如果我们哪位老师朋友在读书的过程当中,有独到的观点或者精彩的故事,都欢迎你们在线上与大家分享。讲一遍,比看十遍的印象要深刻得多。我想,通过我们线上的交流,交流读书的心得、见解,讲述读书的故事,大家都会受益。

让我们一起共勉,努力读书,做一个优秀的演讲人。彼此成就,成就彼此。谢谢你们。

来源:株洲市演讲与口才学会 黄旭阳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