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秘工作>> 政务性工作>> 参谋咨询

参谋咨询

如何避免说话假大空?

以稿换稿】  作者: 久久老师   来源: 久久说话   阅读 次 【    】【收藏

关于假大空,有2件事在我印象中,一直很深刻。

一是,多年前报纸上刊登过一则图配文消息,讲某个地方春节后开大会,主题是要收收心、转作风、开好局。但图片画面却是许多人在椅子上昏昏欲睡。配发的评论是:如此收心、如此转作风,怎能开好局?

当时,我们部门的一把手,在内部会上,无意谈到这件事。他说:领导在台上讲,同志们在底下睡,在追究底下同志作风的同时,也要问一问,台上人讲得是不是有问题……

二是,记得是书上的一个笑话,说一位官太太,晚上失眠,翻来覆去睡不着,把自己的老公摇醒,说你给我讲上一段,给我上上政治课,让我赶紧睡一会,明天还要早起给孩子做早饭呢?

这两个例子,从侧面都反映了假大空的巨大“威力”。

假大空在官场特别盛行。为什么?有这几个理由:

一是思维方式。东方人的思维习惯相对于西方人,更注重概括、整体、笼统、抽象。就比如东方人画山水,讲究意境,西方人画油画,讲究精细。这种思维方式,决定了讲话人尤其是领导爱从宏观、整体、抽象层面来谈。而这么一谈,就极容易形成假大空。

二是语言习惯。官场上写文章、作讲话,基本形成了固定格式的“八股文”。比如一说到要做好某项工作,就是要领导重视、健全机制、加强宣传、强化考核之类的话。不说这种话,真不知道说其他啥!

三是自我保护。对一件事,有自己的意见看法,当然可以谈,但是有风险,你不知道这话会不会伤害到其他人;如果没有看法意见,自然就谈不出。所以,当众场合,说一些假大空最保险。

假大空,有时候可以用,但是长期用,或者习惯了用,就会有大问题。对于工作本身来说,假大空不解决问题;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假大空容易让人丧失思考能力,养成逃避现实的习惯,而这恰恰是对一个人尤其是年轻人,最重要的问题。

如何避免假大空?关键是让语言具体化。怎么来做呢?

1.下完结论后用事实进行补充。

我的一位同事经常给我抱怨,自己的孩子特别淘气,把他累的够呛。

他说这话时,我根本不在意。直到有一次,我和他孩子一起吃饭,才真实感受了什么叫淘气。就短短1个小时,他的孩子,一会用筷子敲碗,一会用手去拉桌子上其他小女孩的辫子,一会把杯子里的水倒到碗里,接着再倒回去,一会钻到桌子底下去解他爸皮鞋的鞋带……一顿饭下来,全程没有消停。

孩子特别淘气,是个结论,如果没有后面的事实,你根本无法体会,一个调皮孩子家长破碎的心。

2.多用具体的案例和故事。

最近几天,电视上一直在直播抗击疫情,每天央视都会实时刊播病例数字。说实话,每天看数字变化,除了一点焦虑、惊叹外,压根不会引起自己多大的关注,因为离得太远了。

但我前段时间看到的,一个叫翁秋秋的故事,却让我潸然泪下。

翁秋秋,一个不满32岁的姑娘,一家三口靠在黄冈卖窗帘维持生活。刚开始以为是感冒,因为怀孕,所以没太用药,一直拖到1月10日,才住进武汉一家三甲医院。刚开始,进了发热科,然后转入急救室,很快又进了重症监护室。医生说她患了不明(原因)肺炎,病情很重,要用一种机器,一天两万块,而且只有不到10%的希望。那时候国家还没有宣布免费治疗。于是全家四处借钱,就这样一直持续到1月21日。医生说妻子怀孕,抵抗力差,手和脚全都发紫坏死,病情恶化特别快。而家里把能借的钱也都借遍了,实在拿不出钱。最终只得放弃治疗。当天中午,翁秋秋过世,晚上,遗体就被火化。死亡证明写的是感染性休克、呼吸循环衰竭、重症肺炎。妻子进入重症监护室后,丈夫再也没有看过她,直到她变成一坛骨灰。后来丈夫得知,当时医院的一位老人,病情和妻子一样严重,经过治疗已经慢慢好转了,而且费用也给报销了。但是翁秋秋没挺到这时候……

一个“重症肺炎”患者的最后12天

3. 多讲自己经历的事。

讲故事很好,如果讲自己的故事那更好。因为,讲自己的故事,不需要背稿子,有感觉,因为身临其境,所以才能有感而发,才会更好地打动听众。

我有过两次参加演讲都得第一名的经历。只不过第一次是倒数第一名。

那是很多年前市纪委组织的“清风伴我行”演讲比赛。我很重视,写完稿子以后,天天背天天练,就是期望能拿到名次。但比赛结果却让我脸红,倒数第一。那时候还不知道原因,直到后来,偶然碰到比赛的一位评委,才知道“假大空”把自己害了。因为“清风伴我行”的主题实在是离自己太远了,没办法只能是大道理、假案例。而后来的那一次演讲比赛,题目是追赶超越,我却拿到了第一名,因为讲得全部是自己身边的事,全部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我拿到了全场最高分。

假大空,说到底还是“假”,而对付“假”最有力的武器,那就是“真”。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