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的五个区别
【小 中 大】【收藏】 作者: 佚名 来源: 作者原创 阅读 次 【加入会员】
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都是d的组织生活制度,它们之间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明显的不同之处。
就相同点来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它们都是组织生活制度,与我们早已熟悉的“三会一课”制度具有同样的地位。第二,它们都是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开展d内政 治生活的重要手段。第三,它们的目的,都是通过严肃认真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实现统一思想、增进团结、互相监督、共同提高。
当然,它们之间也有显著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参加人员不同
根据领导机关2017年年初印发的《县以上d和国家机关d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若干规定》要求,民主生活会的参加人员限定为“县以上d和国家机关d员领导干部”,也就是指“县以上d的各级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常务委员会委员,工作委员会委员,d组(d委)成员,以及县以上d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含人民团体)的d员领导干部”。而组织生活会的参加人员为d支部(d小组)的全体d员,既包括上级领导干部,也包括其他d员。因为d章明确规定:“每个d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d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d的组织生活,接受d内外群众的监督。d员领导干部还必须参加d委、d组的民主生活会。不允许有任何不参加d的组织生活、不接受d内外群众监督的特殊d员”。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县级以上d委、d组召开的,只有县以上d和国家机关d员领导干部参加的,往往是民主生活会;由d支部或d小组组织召开的,全体d员参加的(包括领导干部),往往是组织生活会。
这里重点看两条:第一,看会议的主体是县级以上d委、d组,还是d支部、d小组。第二,看参加会议的人员,是县级以上d员领导干部,还是既包括领导干部,也包括其他d员。符合前者的要求,一般是民主生活会,符合后者的要求,一般是组织生活会。
《县以上d和国家机关d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若干规定》明确要求,d员领导干部除参加民主生活会外,还应当以普通d员身份参加所在d支部(d小组)的组织生活会,过好“双重”组织生活。这里“双重”的含义,指的就是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这样规定的目的,就是要确保每名d员领导干部都要在一个支部,都处在d的管理教育之中,防止有凌驾于组织之上的d员。
2.召开时间不同
《县以上d和国家机关d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若干规定》明确规定,民主生活会每年召开1次,一般安排在第四季度。因特殊情况需要提前或者延期召开的,应当报上级d组织同意。这里面也有两层含义:第一,一年1次,往往在第四季度。第二,因特殊情况可以提前或延期。这里的特殊情况,一般有四类情况:一是班子出现重大调整,需要解决思想上或者组织上的重大问题;二是人员没有符合法定人数。因为召开民主生活会,到会人数必须达到应到会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如果达不到这个要求,就只能及时向上级报告,延期召开。三是开展重大教育实践活动,遇有重大任务,明确要求必须召开民主生活会,可以合并召开。四是上级d组织明确要求在某一时限内召开的,按照上级d组织要求进行。
新颁布的《(英文简写CPC)支部工作条例》明确规定,d支部每年至少召开1次组织生活会,一般安排在第四季度,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召开。组织生活会一般以d支部d员大会、d支部委员会会议或者d小组会形式召开。这里强调的是每年至少召开1次,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召开。需要注意的是,d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可以是支部d员大会,也可以是支部委员会,还可以是d小组会。比如,对于人数较少的d支部,可以采取支部d员大会的形式召开;对于人数较多的d员,可以采取支部委员会或者d小组会的形式召开。当然,召开组织生活会前,上级d组织有明确要求的,按照上级d组织的要求进行。
3.会议主题的确定方式不同
尽管民主生活会与组织生活会都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但是会议的主题也各有侧重。
民主生活会的主题,一般情况下都是由上级d组织确定的,带有更强烈的政 治色彩,如果自己确定的主题,必须报上级d组织同意。也就是说,不能随便确定主题。
而组织生活会在这方面,就相对比较灵活,既可以是上级确定的,也可以是自己确定的,这也是为了确保d支部在教育管理d员方面有一定的灵活性,因为d支部最熟悉了解d员。当然,d支部确定好主题后,也应该及时向上级d组织报告,便于上级d组织派人参加或者及时跟进了解情况。
4.会议的内容不同
民主生活会应当围绕主题,就以下基本内容进行对照检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一)遵守d章,坚定理想信念,贯彻d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执行d的政 治纪律和政 治规矩,维护领导机关权威的情况。(二)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实行民主集中制,维护领导班子团结,严格d的组织生活制度,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情况。(三)正确行使权力,履职尽责、积极作为,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反对特权、秉公用权的情况。(四)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艰苦奋斗,清正廉洁,遵纪守法,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情况。(五)执行d的群众路线,站稳人民立场,改进领导作风,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的情况。(六)履行全面从严治d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加强d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情况。受到诫勉谈话的,应当说明整改情况。
而组织生活会的内容是:(一)学习d的基本理论,不断地进行思想修养和思想改造的情况。(二)贯彻执行d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d组织的决议情况。(三)完成d组织交给的任务,履行d员义务的情况。(四)在关键时刻经受考验的情况。包括严峻的政 治斗争面前和当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损失以及面临严重困难,需要d员个人作出牺牲时的表现情况。(五)在平时工作、学习、生活中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服从d和人民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情况。(六)遵守d的纪律、遵纪守法的情况。(七)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做群众思想工作的情况。(八)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情况。(九)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自觉地同错误思想和行为作斗争的情况。
也就是,民主生活会更侧重于执行民主集中制、正确行使权力、执行群众路线、履行主体责任等方面的内容,而组织生活会则是侧重于个人现实思想、贯彻上级决策决定、完成工作任务、履行d员义务等方面的情况。
5.会议的功能不同
这是民主生活会与组织生活会之间一个显著的区别。
《县以上d和国家机关d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若干规定》对民主生活会的功能作用从重要内容、重要方式、重要作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比如,强调民主生活会是d内政 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发扬d内民主、加强d内监督、依靠领导班子自身力量解决矛盾和问题的重要方式;坚持和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对于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d内政 治生活,增强d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实现d的正确领导,维护d的团结和集中统一,引导d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政 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明确规定:民主生活会应当遵循“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贯彻整风精神,充分发扬民主,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增强d内政 治生活的政 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这里面最核心的两句话,就是“发扬d内民主、加强d内监督、依靠领导班子自身力量解决矛盾和问题”“贯彻整风精神,充分发扬民主,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
组织生活会的主要作用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统一d员的思想,增强d性和组织观念,加强d支部的自身建设,找出问题、共同进步。
可见,民主生活会更侧重于思想斗争、增强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组织生活会更侧重于指出问题、统一思想。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 上一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会前学习材料汇编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