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字工作>> 业务性工作>> 文稿撰拟

文稿撰拟

关于《祖堂重修记》的修改

    】【收藏】  作者: 何新国  来源: 何新国讲公文写作新浪博客(授权转载)  阅读 次 【加入会员

最近,接到老家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寄来一篇题为《祖堂重修记》的文章,嘱提意见并作修改。文章不长,全文照录如下:

 

祖堂重修记

至德家声远,延陵世泽长。吴氏自泰伯、仲雍以德闻名于天下,至季札公受侯封达,芮公威振三湘,实可谓达士显爵、蕃盛四海。吾支为延陵正宗,先祖支国,字爱溪,明天启二年自九都源迁居乌岗山,披荆斩棘,载劬载劳;开基创业,繁衍生息。五子、二十三孙、七十二曾孙,一百男丁,四世同堂。百岁大寿,九江知府、瑞昌知县分别赠匾“倚里重逢”、“庆协西池”以称其贤、赞其功。吾祖开基以来近四百年,裔孙繁衍迁徙铁尺湾、小山童,芳枝荣荣,蔚起振振。

前有贤者,后有才俊。我族人丁兴旺,代有人才,文武者不乏其人。武秀才贤魁,撞挤劈挑,身手矫健,宝刀八十斤,挥动自如,刀法精湛,济人之难,解人之危,精神宝贵;良池在咸丰年间中举人,才华横溢,善诗文,自成一格,为人正直谦让,光大祖德,永迪后人;烈士吴震,早年南昌求学,目睹国家危难,投身革命,救民于水火,屡建大功,维护百姓,舍生取义,荡涤灵魂,震撼心魄。斯三人,皆吾族之菁华,德才兼备,其灵咸托于祖堂神龛,后人怀敬。

然祖堂自前人创造以来,几经善继善述,始观厥成,吾族亦赖乎先人之福庇而瓜瓞绵延,叶茂枝繁。兹以星霜递易,寒暑迭更,祖堂久历年载,破朽不堪。风雨未免飘摇,栋宇恐因颓废。是以每届岁时祭祀,各房有识之士无不目睹而心伤。遂由长辈率先发起,集叔伯昆季合议重修。转告全村各户,因得一致赞同,乃举各房办事人员分担职务竭力经营。寒来暑往,一载光景,筹资二十余万,二百余平方米之吴氏祖堂在原址上拔地而起。新修祖堂为仿古式建筑,四水归堂,一进三重,前重为戏台楼,中重为德星堂,后重为神龛址。仰堂貌之巍峨,神光焕彩;观墙壁之轩昂,栋宇生辉。崇墉复焕而内顾无虞,杰阁重新而外观有耀。嗣孙登斯堂也,必兴敬祖之念。唯冀后世子孙倍加珍惜,以尽敬宗睦族之谊云。

不才子孙吴某某拜撰

二零零玖年捌月二十日

 

修改别人的文章,首先,要认真阅读,读懂文章的大意,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其次,要按照文章的写作规律和标准尺度,对别人文章进行分析评判,找出其优点和不足;再次,才是确定哪些应该修改以及如何修改等。有了这些准备工作,就可以下笔修改了。上述准备工作,说到底就是要反复阅读。换句话说,阅读是修改的前提。现在,我受人之托,要修改《祖堂重修记》,也得从阅读着手。通读全篇,还是开门见山吧,好的方面不讲了,下面专门讲不足之处。

第一,三段成篇,段与段之间钩连不够紧密,这是文章结构上的问题。第一段,叙述本村历史;第二段,叙述历史人物;第三段,叙述祖堂重修经过。三个段落之间,过渡不明显,尤其是第三段开头读起来有些突兀,主要原因在于第二段末尾没有提示下文,这个问题在第一段末尾同样存在。文章因此就显得有些散。另外,文章是一篇“记”,所记重点应该是“重修”,而实际上文章却用了大量篇幅(三段有其二)去讲其他内容,真正讲“重修”反而显得有点草草收场的感觉,笔墨不集中,重点不突出,于此可见。

第二,有些句子读起来费解,有些表达看起来啰嗦,都不利于文章传播。譬如,文章开头“至德家声远,延陵世泽长”两句,表面看来比较切题,其实放在这里非常不合适。因为这两句是议论的话,放在开头可作为本段的论点,中心思想在于一个“德”字。而文章是一篇“记”,无需首先提出中心论点,实际上第一段也没有对“德”进行阐述,而是重点记述宗族的源流历史。又譬如,第二段写贤魁用了九句,写良池用了七句,写吴震用了十句,且不论所用句子多少,这些句子反映的内容完全可以进行合并归纳,使行文更加简洁。同时,要牢牢记住,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一定要为读者考虑。尤其在农村,大家的文化水平都不是很高,用文言表达就不如用白话表达。文言不一定就雅,白话不见得就俗。白话文同样可以写得短小精悍,文言文也一定要写得明白如话。如果要问在实践中怎样把握文言与白话的关系?我认为就是两句话,即要用文言的方法(精炼)写白话文,用白话的要求(好懂)写文言文。

第三,关于文章的标题和落款。文章正文两次提到“吴氏”,所以标题增加“吴氏”二字为好,则标题为《吴氏祖堂重修记》。文章落款“不才子孙吴学富拜撰,二零零玖年捌月二十日”,分两行置于正文右下方。第一,这是白话文的格式,而文言文落款在正文末尾(为正文有机组成部分)。第二,“不才子孙”这一谦辞用在这里有些不妥。谦称自己为“不才子孙”,是对谁而言呢?显然应该是自己的列祖列宗。而这篇文章是记重修祖堂这件事,对事而言要谦称自己,可以用“后学”或者“不才”等,因此“子孙”二字可省。

有鉴于上述思考,我从如下几个方面对这篇“记”进行修改。一是删,使文章更加简洁;二是补,使段落更加关联;三是调,使句子更加到位。于是文章由750字,修改为527字。当然,不是简单地压缩篇幅,而是整体上进行把握。修改稿照录如下:

 

吴氏祖堂重修记

吴氏自泰伯、仲雍以德闻名于天下,至季札公受侯封达,芮公威震三湘,实可谓达士显爵、蕃盛四海。吾支为延陵正宗,先祖支国,字爱溪,明天启二年自九都源迁居乌岗山,披荆斩棘,载劬载劳,创业开基,繁衍生息。

自先祖开基以来近四百年,裔孙繁衍,远者迁徙铁尺湾、小山童。历来吾族人丁兴旺,文武者不乏其人。武学秀才贤魁,刀法精湛,济人之难,精神宝贵;咸丰举人良池,擅长诗文,正直谦让,永迪后人;革命志士吴震,救民于水火,舍生取义,史载其功。如此德才兼备者,皆吾族之菁华,以及其他列祖列宗,其灵咸托于祖堂神龛,四时伏腊,福佑后人。

祖堂自创造以来,吾族赖乎先人之福庇而瓜瓞绵延、叶茂枝繁。奈何星霜递易,寒暑往来,年久失修,堂存实朽,风雨未免飘摇,阳光难寻气宇,莫不目睹而伤心也。是以有识之士,集合叔伯昆季,谋划原址重修。千秋善举,一致赞同。筹资二十余万,士农工商,群策群力,历时一载,大厦落成。新修祖堂为仿古建筑,二百余平方米,四水归堂,一进三重,前重为戏台楼,中重为德星堂,后重为神龛址。仰堂貌之巍峨,神光焕彩;观墙壁之轩昂,栋宇生辉。崇墉复焕而内顾无虞,杰阁重新而外观有耀。后之来者,必兴敬祖尊亲之念,定起崇德报国之怀。时二零零玖年捌月二十日,后学吴某某拜撰。

最后,要对这篇“记”的作者说几句话。修改别人文章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既要保留原文好的方面,又要对不好的方面进行正确处理,使文章质量得到提升。就以这篇“记”来说,虽然努力修改,但改到这种程度,也只能说自己尽力了,而不能说改得就很好。总体上讲,这篇“记”四平八稳,个性不够鲜明,文学性比较缺乏,这是应该注意的问题。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