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文秘工作>> 业务性工作>> 文稿撰拟

文稿撰拟

最年轻省纪委书记手把手教你起草领导讲话

以稿换稿 】  作者:笔头客   发布:2016年11月07日   阅读:

昨天看到一则消息,触动了老笔头的神经。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刘奇凡首次公开亮相,刷新了最年轻现任省级纪委书记的记录。翻看刘书记的履历,老笔头最关注的一条成长线,就是他与文字工作颇有渊源,从省委办公厅秘书处,到省委政策研究室,再到中央政策研究室党建研究局,这一路都是携笔奋进的路线啊。果不其然,他2006年就在网上开通了实名博客,发布了博文《怎样起草领导讲话稿》等文章。看来在这方面,那确实是老笔头的前辈了。

研读其文,受益匪浅。老笔头曾经也跟大家探讨过领导讲话稿如何起草的问题,可能角度不同、经历不同,讲出来的感觉也不同。这次看了刘奇凡书记当年写的文章,对起草领导讲话又有了新的认识。今天就结合学习体会,跟大家作个交流(引用部分已标注)。

行文之基——领导讲话的定位

第一,领导讲话稿姓“公”、不姓“私”。领导同志发表讲话稿是基于公权力的一种组织行为。秘书人员在起草领导讲话稿时,要与写自己的文章区别开来,每一个观点、每一句话要有理论和文件依据,要体现领导意图。 第二,领导同志发表讲话稿是在行使“话语权”。领导同志发表的讲话稿往往是文件的解释,政策的宣传,也是工作的部署。因此领导发表讲话稿就是在行使“话语权”。帮助领导同志起草文稿也是在间接的行使“话语权”,具体讲叫“参谋权”。第三,机关工作人员要树立“以文立身”的思想。机关工作需要大量的文字来体现。我个人认为,“笔杆子”是机关最稀缺的人才资源之一,能协助领导行使“话语权”的笔杆子是机关最可贵的人才资源之一。

曾经我们写过一篇为何文笔很好却写不好公文?其实只需要一个改变。里面专门谈了一条代言与自言统一的问题。正是因为领导讲话稿姓“公”,所以代表着一级组织、一个单位建设发展的方向性问题,我们起草领导讲话往往是处在“代言人”的角色。代言人就要学会换位思考,善于站在领导的角度、事业的高度去考虑问题,把笔墨重点放在领导的关注点上。不仅这样,还要把握领导的思维、领导的风格,甚至还要模仿领导的口气。很多时候,领导讲话的难点也在这里。一个讲话稿,可能在前任领导那就赞不绝口,换一个领导就是要推倒重来。这与是不是接续工作无关,只是领导风格和关注点不同而已。这就需要平时做到“三多”,多积累领导有关讲话尤其是即席发言,多请示领导有关工作,多揣摩领导的思路和意图,真正做到跟得上趟、把得准脉。

行文之矢——领导讲话的要求

一是思想性。指讲话稿内容要有一定的思想高度,使参加会议的同志听了以后,在认识上有新的提高,在观念上有新的发展。二是针对性。要有的放矢、言之有物,真正符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三是指导性。要为今后的工作提出要求、明确目标、制定措施,使大家清楚地知道前进的方向和工作的路数。四是政策性。要把上级领导同志的讲话稿精神和上级组织的文件学通弄懂、学精吃透,并提出既符合上级要求、又切合自身实际的政策措施。五是可操作性。要有明确具体、便于执行的要求,使大家知道该办什么、该怎么办、该办到什么程度。

上述这“五性”,道出了从内容上评价和判断一篇讲话稿质量高低的参照尺度。老笔头感到,后“四性”是基础和前提,思想性是灵魂和关键。对于一般的公文来讲,可能有了针对性、指导性、政策性和可操作性就是一片比较好的材料了,但领导讲话如果没有思想性,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上可能就要打折扣。如何体现思想性?首先是讲规律,比如讲选人用人导向是保持一个单位清风正气的根本导向,讲改革创新是破解难题的关键一招,讲建章立制是固化成果的长效之策,等等。第二是讲趋势,能够前瞻性地看到工作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说明领导对单位发展方向把得比较好。第三是讲本质,就是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单位存在的问题表象,挖掘出问题根源。这些都是带有哲理性、思辨性的角度,如果领导讲话能够体现这些,一定能启发思维、引起共鸣。

要想写好文章,一是成为社会的“杂家”,一方面看懂上级文件和领导讲话稿引用的概念、术语,另一方面了解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对每个领域正在发生的事情有大致的了解。二是成为机关的“专家”,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具备做好本职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三是成为写作的“行家”,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认真研究和准确把握写领导讲话稿的特殊要求,了解各种文体的思维特点、格式规范和行文方式。

成为“三家”,一靠学习,二靠实战。特别是对文字领域来讲,实战更为重要。就是要反复不停地练笔,从而打一仗进一步。在实战中尤其要把握三个关键点:一是要边写边积累。比如最近我们写“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民主生活会发言,就要把相关的社论评论、部署要求、经典发言搜集全,每一类都要几篇有代表性的材料,分门别类摘编好,做到起草一次材料、积累一个专题。这样在今后党内重大教育中起草民主生活会发言时,就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内容了。二是要边写边补短。要通过起草材料,发现自己在哪个领域、哪个方面比较薄弱,有意识地增加这方面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真正补齐短板。三是要边写边提炼。对此草材料过程中迸发出的好灵感、好点子,甚至只是一个好句子、好词语,都要提炼出来、记录下来,这都是宝贵的经验财富。

行文之道——领导讲话的技巧

有三个问题要自己:一问写这篇稿子有什么目的,要解决什么问题?二问要用什么素材,表现什么内容?三问属于什么文体,应该突出什么特点?

这“三问”,是我们起草每一篇材料都要提前问自己的。一问要解决什么问题,就是要有问题导向。我们理解,这里说解决的问题不仅仅只是矛盾问题或者差距不足,而是要有哪些课题需要破解。比如,领导关注哪些问题,像中央的精神有没有体现到,重点的工作有没有涉及到,大家的关切有没有回映到;再如,影响单位建设发展有哪些问题;还如,这份稿子有什么背景,需要回答哪些问题,等等。二问要表现什么内容,就是要有归纳能力。对手中掌握的素材、数据、信息要心中有数,哪些多讲哪些少讲,哪些深讲哪些浅讲,都要很清楚。三问突出什么特点,就要要因时因势。如果是领导讲话,那就要看是什么场合,大场合要铿锵有力,小场合要娓娓道来,不然对着几个人的座谈会讲大场合的稿子,就不合时宜了。

素材第一,动笔第二。写文章就是写材料。把材料收齐了,可以从容动笔,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认真第一,聪明第二。写领导讲话稿无疑需要智慧和技巧,但并不是最聪明的人写得最好,往往是最认真的人写得最让领导放心。速度第一,完美第二。写文章不是建筑工程,而是设计构图,在正式实施之前,随时都可以修改,在行动中逐步走向完美。我主张先写快、后写好。领导第一,自己第二。从公文的性质而言,基本不会成就“一家之言”,也就无所谓“个人尊严”。一定要按照领导要求去写,不要凭自己喜好,胡乱“抒情”。

老笔头对后三条感受尤为深刻。写材料就是要做到“三个不怕”:不怕加班熬夜,想搞小聪明,投机耍滑,东抄西借,最终材料是会说话的。用不用心、惜不惜力,内行人一眼就看穿了。更不用说我们的领导都是过来人,也是在小聪明和真认真中抉择过来的,因此还是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把每一篇材料写好,这样领导才会真托底。不怕推倒重来,这也是先写快、后写好的应有之义。否则,左思右想,烦躁不安,烟抽了一缸,纸撕了一筐,开场白还没有写出来,人越写越痛苦。不怕批评否定。文章本就是在否定之否定中精进的。这里还要提一下老笔头QQ群的笔友们,每次有笔友起草的初稿,大家都群策群力、建言献策,有时甚至为了一个字、一句话,反复推敲琢磨、交流碰撞。我想,领导讲话要做到精雕细琢、精耕细作,其精髓不正在于此吗?

【来源:老笔头(微信oldbitou)】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