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规律在公文写作中的运用
【小 中 大】【收藏】 作者: 郑林峰 来源: 秘书 阅读 次 【加入会员】
一篇好的公文必然结构合理、观点明确、内容翔实、逻辑严密。要做到逻辑严密,必须掌握一定的形式逻辑规律。公文写作中用到的形式逻辑规律有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熟练掌握并运用这四条规律,可以有效减少公文中的逻辑错误,提高公文的准确性、严肃性和可操作性。但在公文写作实践中常常有一些违背形式逻辑规律的问题,试收集归纳并简要分析。
违反同一律的常见错误
同一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思想、观念要保持一致。反映在公文写作中,就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同一条件下必须自始至终保持同一个观点、同一个概念或同一个判断。同一律的公式为:某就是某;如果某,那么某。
同一律的主要作用是保证思维具有确定性,但不否认事物有发展和变化,只是要求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同一条件下对同一对象的认识必须同一。违反同一律的常见错误是偷换概念,比如将大概念换成小概念,或将小概念换成大概念。
例1.在某单位的工作总结中有这样一段话:“一是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实现企业和谐发展。遵循‘安全第一、环保优先、执行有力、科学发展’的原则,加强生产、检修全过程污染控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严肃安全生产问责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严格员工安全生产档案打分,强化红黄牌预警。重点关注边边角角、隐蔽作业、地下作业、偏远作业的安全管理,对安全环保管理混乱、业绩较差的单位,追究领导责任。”
解析:公文中的标题必须与公文内容保持同一性。这段话的小标题是“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实现企业和谐发展”,展开内容中却并没有提到借鉴了什么样的国际理念,而只是提到具体的安全管理措施,总大于分,属于漏题。
修改意见:应该保持概念的一致性,把小标题改为“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促进安全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这样才更贴近实际内容。
例2.某单位下发的《关于加强车辆安全管理的通知》提出了以下四点要求:一是加强对司机的安全教育;二是加强对司机违章违纪的考核;三是实行司机考核持证上岗制度;四是严格执行“三交一封”等规章制度。
解析:公文标题中的事由、文种必须与公文内容相符。从标题来看,发文事由是加强车辆安全管理,文中实际叙述的是如何加强对司机的教育和管理。车辆安全管理应该包括司机管理和车辆管理两方面内容,如果只强调对司机的教育,忽视车辆的维护和保养,一样不能实现安全管理目标。标题与内容不符,违背了同一律。
修改意见:为使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保持一致,应增加有关维护和保养车辆、合理调度车辆等方面的要求。
违反矛盾律的常见错误
矛盾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观点、观念必须保持首尾一致,不能自相矛盾,即反映对象的同一方面的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这条规律不允许思维自相矛盾,因此也有人称之为不矛盾律。矛盾律的公式为:某不是非某。
同一篇文章中不能同时肯定相互对立的思想,不能用关系相互矛盾或反对的概念指称同一对象。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既断定对象是什么或具有某种属性,又断定它不是什么或不具有某种属性。
例1.某单位质检报告中有这样一句话:“这批不合格品有近200多件。”
解析:这句话同时肯定了两个不相容的判断。近200件是少于200件,200多件是多于200件。
修改意见:或者改为“这批不合格品有近200件”,或者改为“这批不合格品有200多件”,具体情况应根据事实加以明确。
例2.某单位关于安全工作的讲评中有这样一句话:“虽然建设工地上发生了2起打架事件、5起偷盗事件,但治安情况总体上是良好的。”
解析:对事物的范围、程度、性质等作表述要合乎逻辑。都已经发生了2起打架事件、5起偷盗事件,怎么能说治安情况总体良好呢?!
修改意见:应实事求是地表述为:“工地上发生了打架、偷盗等治安案件,说明在安全保卫工作上还存在漏洞。”
例3.在某单位有关端正机关作风的文件中有这样一句话:“基层单位反映的意见,主管部门必须在2天之内答复。若3天之内未答复,则视为同意。”
解析:又说要求2天之内必须答复,又说3天之内未答复则视为同意,自相矛盾,到底要求是几天?
修改意见:应根据领导的要求统一说法,比如改为:“两天之内必须答复,否则视为同意。”
违反排中律的常见错误
排中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都是假,必有一个是真。也就是说,对两个矛盾关系的判断以及一切不能同假的判断不能同时否定,否则就违反了排中律。排中律的公式为:某或者非某。
排中律是关于思维明确性的规律,就是对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作出不是这个就是那个的选择。比如这朵花是红色的,或者不是红色的,只能有一个选择。应用在公文写作中,就是在判断并表述某一问题时要旗帜鲜明,内容明确,不得含糊。违反排中律的逻辑错误是模棱两不可。
例1.某单位一份关于加强廉政建设的文件中有这样一句话:“公款吃喝是肯定要严加杜绝的,但是在目前条件下,要想真正解决这个问题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解析:这段话违反了排中律。上级领导对公款吃喝问题到底是管还是不管呢?态度不明确,群众难明白。
修改意见:对不正之风应表明立场,坚决反对,所以宜改为:“严禁公款吃喝,并作为廉政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常抓不懈。”
例2.某厂《关于表彰××车间的决定》中写道:“××车间自今年以来,安全管理面貌有很大改观。虽然不是目前安全管理最好的单位,但是较去年管理水平有很大提升,值得表彰和学习。”
解析:既然不是做得最好的,为什么还要发文表扬?这实际就是“说甲好,其实甲也不好”,立场不明确,令人不知所云。
修改意见:直接表明立场,改为“××单位自今年以来,安全管理面貌进步较快,值得各单位认真学习”。
违反充足理由律的常见错误
任何一个正确的思想都应该以真实的事实材料或已经在实践中被证实了的事实为依据,即确定一个判断为真必须具有充足的理由。充足理由律的公式为:某真,因为B真,并且由B必然推出某。
在一个论证过程中,被确定为真的判断必须要有充分的根据和论证。一是真实,二是理由与推断之间具有必然的逻辑联系。如果违反了第一点,就会犯“虚假理由”的错误;如果违反了第二点,就会犯“推不出来”的错误。
例1.某单位的事故通报中有这样一句话:“分析造成这起事故的原因,首先排除设备原因,因为这是一台国外进口的设备。”
解析:外国进口的设备就一定不会出故障吗?这个理由站不住脚。建议删去这句话。
例2.某厂工作总结中有这样一句话:“××车间是我厂多年的标杆单位,管理严格,人才济济,队伍团结,所以这次验收一定会顺利通过。”
解析:虽然该车间多年被评为先进,但并不代表这次就一定会通过,作者犯了主管臆测、武断定论的错误。建议删去这句话。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 上一篇:最年轻省纪委书记手把手教你起草领导讲话
- 下一篇:浅议规章制度的写作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