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党员干部魅力如何释放
【以稿换稿 】 作者:徐涛 发布:2016年10月25日 阅读: 次
由工业时代向网络时代过渡,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关键在于领导自身的角色定位和相应的职能转变。政府领导应扮演好“设计师”“公仆”“教师”这三个新角色;政府职能应迅速从权力控制向魅力导引转变,从提出目标向共建愿景转变,从利益博弈向利益磋商转变。
网络时代服务型政府领导的角色定位
网络时代,政府领导在网络技术迅速普及、网络新工具广泛应用、网络科技直接影响政府领导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大背景下直接感受到“本领恐慌”的重要原因,是不够了解新时代的到来将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何种影响,从而消极规避网络技术。其实,网络时代的到来,给政府领导提供了空前的发展空间与前景。
在过去,政府领导的一个有价值的思想可能只能在身边的人群中传播,而今天却可以通过网络在全球传播;过去,政府领导只能在身边寻找追随者,今天通过网络世界,领导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志同道合的追随者,可以整合社会各个方面具有共同理念和价值观的资源。这种角色定位的转换要求政府领导始终秉持“服务为先,公民本位”的理念,在工作中落实“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确立网络时代服务型领导“设计师”“公仆”“教师”这三个新角色。
其一,服务型政府领导的“设计师”角色。邓小平同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的一句话很好地总结了3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即“走一步,看一步,摸着石头过河”。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俄罗斯当年改革时采用的“休克疗法”。俄罗斯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时,曾聘请美国兰德公司进行了系统设计,并在短时间内进行了改变,每一个俄罗斯国民都拿到了俄罗斯国有资产的股票。但是改革结果却不尽如人意,造成了俄罗斯经济的持续低迷。通过十几年的经济停滞、衰退才完成这样一个艰难转换,可谓代价极大,损失惨重。
邓小平同志倡导的改革开放,采取顶层框架设计与充分调动基层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相结合的方式,以集体的领导智慧实现了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成功转变。追溯历史,无论是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是深圳的敢闯敢冒阔步前进,邓小平同志领导下的中央政府都是先立起了一个框架,鼓励地方政府在框架之内大胆探索,同时总结经验,对的坚持,错的改正。在整体把握改革路线的同时,也下放了足够大的自主权,带来了足够大的发展空间。这种角色定位和工作思路值得我们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转变领导方式中深入体验。
其二,服务型政府领导的“公仆”角色。从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为人民服务”,到邓小平同志号召的“领导就是服务”,再到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权高不忘责任重,位尊不忘公仆心”,都是政府领导在公仆角色定位上的经典表述。这就要求政府领导从管理者的角色中脱离出来,在决策过程中更多地创造决策所需的资源,提供相应的支持及相关的服务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服务提供者”的作用,而不是一味宣示决策的结果。
其三,服务型政府领导的“教师”角色。实现从领导到教师角色的定位转变,要求政府领导帮助追随者完成自我解构到自我重新建构的过程,即协助追随者对客观真实的情况进行正确感知、深刻把握,继而完善他们的认知,提高个人学习能力。政府领导在工作中,需要克服官僚主义作风,更加亲民,更加务实。服务型政府领导应该是高度关怀式的领导,关心、体贴群众的实际境遇,并给予他们最大的支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想实现公民本位、社会本位,就必须保障本位者的权力。公民参与决策是民意表达、民情诉求的有效途径,服务型领导要保障民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再者,服务型政府领导必须是指导型领导,不仅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不足之处,更重要的是通过恰当的方式让其在自我纠偏的过程中提高个人能力。服务型政府领导还要弱化物质方面的激励,强化精神鼓舞和价值激励,让追随者自觉自愿地投入工作。通过引导和启示,让大家在行动中达成认识的高度统一,从而化被动为主动,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网络时代服务型政府领导的职能转变
网络时代服务型政府领导的角色定位,决定了政府领导的主要职能已经不仅是指挥、协调、控制,更重要的是要转变成换位、沟通、引导。这是对政府领导的一项全新挑战,要求政府领导摆脱工业时代依赖权力、目标导向、进行利益博弈的控制职能定势,而向魅力导引、共建愿景、利益磋商的引导职能转变。
从权力控制向魅力导引转变。网络时代领导和工业时代管理的显著区别在于领导的基础是魅力,即非权力性的感召力,也是一种吸引追随者的能力。魅力导引的关键在于通过领导行为的魅力获得他人的认同,进而赢得一批追随者并带领其创造更大的价值。
服务型政府领导要做好从权力控制向魅力导引的职能转变,首先要注意“换位”。服务型政府领导要善于进行换位思考,学会以推人及己的方式来体验群众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在准确把握群众向往方向的同时保持顺畅沟通,实现双方在认识和方向上的高度统一。
此外,还要注意树立良好的领导形象。要坚决杜绝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要下到基层群众中,真正落实“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的工作要求,在求真务实、为民办事中增强自身工作的透明度,树立起“勤政为民”的良好形象,在与群众建立起深厚感情的同时赢得更多追随者。
从提出目标向共建愿景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一个目标,建成什么样的政府,达到什么样的服务水平,人民生活具体会发生怎样的改变,这需要领导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将服务型政府的样貌进行清晰描绘。单纯的任务指标往往不会让人民群众产生太大的心灵触动,只有在群众的脑海里植入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他们切实看到自己的追求,才能够激发他们共同参与的意愿。从提出目标向共建愿景的职能转换,是对政府领导的又一项新挑战。
要做好从提出目标向共建愿景的职能转变,就要善于团结群众、引导群众,向着他们的愿景共同努力,创造价值。这就要求政府领导在与群众的沟通中,要懂得认真体验群众内心的真实想法,了解群众对政府的期待。通过不断总结、比较,准确感知群众的诉求,拉近领导和群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强群众对领导价值观的认同,最终实现共建愿景。
从利益博弈向利益磋商转变。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终极目标就是要为民谋福利,确保人民能真正享受到国家发展所带来的各种利益。服务型政府领导要做好从利益博弈向利益磋商的职能转变,首先要正确维护群众的利益,特别是那些隐藏在现象背后更为深刻的利益。例如,针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现状,政府领导所要看到的,应该是实现公共领域服务均等化的问题,这才是弱势群体迫切需要的利益。因此,领导要致力于公共服务体制的不断完善。正确判断群众的切身利益点并予以准确提炼,是实现利益磋商代价最小化、利益最大化的前提。其次,要做好从利益博弈向利益磋商的职能转变,还要注意给人民群众“他所希望的”,而不是给群众“自己所认为的”。服务型政府领导在工作中要避免主观臆断,服务型政府建设愿景的提出和实施事项,其前提都要建立在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而非领导随意拍板就盲目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只有向人民群众提供他们所希望的条件,满足他们所希望的要求,才能建成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 作者单位: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上一篇:筑牢网络信息技术创新基础
- 下一篇: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与不确定性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