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各省的简称为何是现在这样么?
【小 中 大】【收藏】 作者: 佚名 来源: 读史(微信dushi818) 阅读 次 【加入会员】
这则各省简称顺口溜大家一定不陌生:
京津沪渝直辖市
蒙宁新藏桂自治
一国两制台港澳
东北三省黑吉辽
冀鲁晋 归华北
苏浙皖赣在华东
湘鄂豫 归华中
华南还有粤闽琼
川滇黔 归西南
西北还有陕甘青
不过,对于这样的简称,有些地方是不感冒的,比如山东东部很多人都对山东称“鲁”不称“齐”不服气,毕竟,齐鲁大地,齐国比鲁国要风光多了。
那为何山东又简称“鲁”不简称“齐”呢,一些公认的说法是,齐国虽大,但论礼仪,论对中国的影响,鲁国才更具代表性,尤其是这里诞生了孔子,其创立的儒家文化影响中国几千年。因此,相比齐国国力的强盛一时,鲁国在文化历史上的影响力更持久。
另外,就是因为齐国太大了,最大时包括河北、江苏不少地方呢,而鲁国疆域则是从来没有逾越山东境内的。同样的还有湖北为何成“鄂”不称“楚”,就是楚国地盘不仅仅在湖北。
但实际上,山东称“鲁”不称“齐”,并没那么复杂,这和电报在中国的推广有关。洋务运动后,电报技术逐渐被清政府接受并使用。那时发电报惜字如金,多一字便多花钱,于是便有了简称。此外还要防止误听,所以在建设电报的过程中,各个省份都需要上报自己的简称。
由于河北地区率先上报了“冀”的简称,而山东因为“齐”的读音和“冀”容易混淆,所以选择了“鲁”的简称。类似的还有浙江省,其简称开始也有“越和浙”两个选择,但由于广东的简称是“粤”,为了防止冲突,浙江就只能选择了“浙”了。
齐鲁也好,冀(州)燕(国)也罢,都毕竟是大有来头的,所以,湖北的“鄂”似乎就远不如“楚”的名头更大,所以很是后悔选择了“鄂”,总想改称“楚”,这不,湖北最近确认,将“鄂商”改称为“楚商”。省府表示也正在考虑将本省简称改为楚,不过貌似无法通过哦。
我们先来说湖北为啥选择“鄂”为简称。
前面已经提到,湖北之所以无法简称为“楚”,是因为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疆域实在太大了,今天的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贵州省、江苏省、浙江省、河南省等都在当时楚国的辐射范围内,所以楚国的王城主要在湖北,但楚真不是湖北独占的。
那么,简称“荆”也不错啊,毕竟“荆州”也是古九州之一,名气够响亮,比如河南简称“豫”,河北简称“冀”,都是由“豫州”“冀州”而来。然鹅,湖北真有“荆州市”,简称“荆”等于自降身价了,悲催。
再找,只有“鄂”还够“响亮”够“古典”的了:一是清朝湖北的行政中心宜昌,为隋以后鄂州的治所,故湖北简称“鄂”;二是据清县志记载,公元前887年,西周中期,楚国君主熊渠封他的第二个儿子熊洪为鄂王,修建鄂王城,开始了鄂州的第一个鼎盛时期;三是今天的湖北省西部有鄂西山地,故简称鄂;四是传说在商周等先秦时期,鳄鱼曾分布在长江流域,彼时湖北地区形成一个捕鳄为生的民族,称为“鄂”。
古人改名还知道去从文化角度考虑,然鹅,今天的湖北人却这样找改名的理由:
湖北省企促会会长陈旭东透露,“鄂商”改名的原因,“主要是‘鄂’这个字不好,从字面上看,两个口代表着吵架,一个耳朵意味着偏听偏信,亏则是亏欠,这些都是湖北商人接受不了的,觉得别扭。”
最早提出将“鄂”改“楚”的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玉堂也表示:“在古代‘鄂’通‘噩’,现代‘鄂’与‘恶’谐音,确实不太好听。”
看头衔,陈旭东先生应该是企业家了,属于民间人士。企业家做生意喜欢讨个吉利这个无可厚非。但刘玉堂先生您是体制内人士,是湖北官方智库的学者和领导,能够说出这么没文化的话来也真够让人惊诧莫名了。
按照您刘先生的说法,谐音字不好听的就要改,那么要改的地方就多了。湖北一旦改成功,很多省份都会坐不住。
四川坐不住了。“蜀”和“鼠”同音,还和“输”同音,这可让天府之国的四川咋整?
海南坐不住了。海南简称“琼”,表面上是个好字啊,玉树琼花,很有意境。但按刘先生的说法,却是和“穷”同音啊。
黑龙江坐不住了。黑龙江简称“黑”,都不用谐音啊。
安徽也坐不住了。“皖”“晚”“完”,这可咋整。
甘肃的甘也不好。甘,本来是甜的意思。可是和“干”同音啊。甘肃本来就缺水,怎么可以成天把“干”挂在嘴边呢?不吉利。
云南简称滇,跟疯疯癫癫的癫一个音,也不吉利。
山东简称鲁,虽然是从孔子的故国鲁国得名,但鲁莽、愚鲁也是这个鲁字啊。
福建的闽字尤其不好,里边是一条虫。
按刘先生的说法,每个省都得改简称啊,这事弄大了。
那么,各省的简称都有哪些文化底蕴呢?
一、4个直辖市
⒈ 北京(京)
战国时期称蓟,是战国七雄之一燕国的京城。辽国称燕京。金国改称京都。元朝称大都。明朝朱元璋改称北平,永乐帝朱棣改北平为“北京”。1949年设为直辖市。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天津(津)
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明朝,燕王为争夺皇帝位,在这里发兵渡河南下,打败他的侄子明惠帝而篡了位。为纪念在这里渡河起兵,所以称“天津”,意即天子经过的渡口,简称津。
3、上海(沪)
北宋初期,这里已形成居民点,从这里出海打渔,所以称上海。上海原来是捕鱼的地方,当时渔民创造了一种捕鱼工具,叫“邕”,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另外,因为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也称“申城”。
4、重庆(渝)
重庆古称“巴”。秦时称江州。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
二、5个自治区
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
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所以盟旗为内蒙古。
2、(名称替换)(新)
古代称西域,公元前一世纪起,成为汉王朝的一部分。唐代设伊、西、庭三州和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17世纪中叶以后,清朝平定了准噶尔部叛乱,在天山南北设伊犁将军。清光绪10年(1884年),改为(名称替换)省,意为“故土新归”。1955年,设(名称替换)。取全称中“新”字作为简称。
3、西藏自治区(藏)
元朝、明朝称西藏地区为乌斯藏,「乌斯」是藏语「(中间的意思,一个名称替换)」的意思,藏是「圣洁」的意思。因为它在中国西部,称西藏。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区,取全称中的“藏”字作为简称。另一说认为简称源于故称“乌思藏”。
4、宁夏回族自治区(宁)
公元5世纪处,匈奴贵族赫连勃勃自以为是夏后氏后裔,故将建立的割据政权定国号为“夏”。宋代,(单字替换)项族拓拔氏首领李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今银川),立国号“夏”,创立文字,建西夏王朝。13世纪,元灭西夏,取“平定西夏永远安宁”之意,在这里设宁夏行省,始有宁夏之名。1958年设宁夏回族自治区。取全称中的“宁”字作为简称。
5、广西壮族自治区(桂)
宋设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广西”一名产生。元设广西两江道。明设广西省。又因秦时曾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而历史上广西2/3地域属桂林郡,故广西简称“桂”。
三、23个省
1、广东省(粤)
宋置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由此出现广东一名。元设广东道。明设广东省。辖区汉初为南粤之地,故简称“粤”。
2、黑龙江省(黑)
1671年为抵御沙俄东侵,清政府在黑龙江沿岸修筑黑龙江城(黑河旧城),设置黑龙江将军,管辖黑龙江流域。1907年改为黑龙江省。取全称中的“黑”字作为简称。
3、吉林省(吉)
吉林一名源于“吉林乌拉”,满语意为“沿松花江的城市”。1673年建城。1676年置吉林将军。1907年将其辖区改称吉林省。取全称中的“吉”字作为简称。
4、辽宁省(辽)
秦汉魏晋时代,在辽河以东设辽东郡,以西设辽西郡。北宋时,在今河北、辽宁一带,契丹族建立辽国。辽金时代设置辽阳府。元设辽阳行省。明设辽东都司。清设辽东将军。后因辽河流域为清朝发源地,取“奉天承运”之意,改为奉天省。1929年,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改称辽宁省。取全称中的“辽”字作为简称。一说因境内有辽河,故简称“辽”。
5、河北省(冀)
战国时,黄河以北的齐国土地称为河北。汉设河北县。唐设河北道。辖区与今有出入。1928年设河北省。辖区相当于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中的冀州,故简称“冀”。
6、河南省(豫)
古称黄河以南南地区为河南。汉设豫州部。唐置河南道。宋置河南路。元置河南江北行省。明初设河南省。辖区相当于《禹贡》中的豫州,故简称“豫”。
7、山东省(鲁)
战国至秦汉时,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称为山东。金时,在开封以东地区设山东东路、山东西路,这是山东作为政区名称的开始。清初设山东省。辖区主要为春秋战国时的鲁国、齐国,因鲁国有孔子,对中国文化影响更大,又因河北成“冀”,与“齐”谐音,故简称“鲁”。
8、山西省(晋)
战国至秦汉时,崤山、函谷关以西的地区称为山西。元时,称太行山以西为山西,设河东山西道宣慰司,这是山西作为政区名称的开始。明处设山西省。辖区为春秋时晋国地,故简称“晋”。
9、青海省(青)
因境内有青海湖,故得名青海省,取全称中的“青”字作为简称。
10、江苏省(苏)
在历史上,江苏大地是比较悲催的,一会被其他省合并,一会被其他省割裂一块,所以至今苏南、苏中、苏北文化、经济都有极大地差异。现在的江苏省成立于清康熙6年(1667年),取两江总督驻所江宁(今南京市)和巡抚驻所苏州(今苏州市)两府首字组成江苏省。因为没有比较古老的称呼,只能取全称中的“苏”字作为简称。
11、安徽省(皖)
安徽省和江苏省是同时成立的,由原先的江南省一分为二。取当时的政 治中心安庆(今安庆市)和经济都会徽州(今歙县)二府首字组成安徽省。安庆府是春秋时皖国故地,别称为皖,故安徽简称“皖”。
12、浙江省(浙)
浙江即江流盘回曲折之意。战国时浙江指今天的富春江、钱塘江和新安江。东汉将浙江分为浙东、浙西两个地区。唐以后这两个地区转化为政区名称。明初设浙江省。取全称中的“浙”字作为简称。
13、福建省(闽)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此设闽中郡。汉时称福建为闽越国。唐开元年间设福建节度使,管辖福、建、泉、漳、汀五州,福建是前两州的名字组成的。元设福建行省。明设福建省至今。辖区古为闽越族聚居地,又因境内有闽江,故简称“闽”。
14、江西省(赣)
唐代设江南西道,简称江西道,江西由此得名。宋设江南西路。元设江西行省。后皆设江西省。因赣江纵贯全省,故简称“赣”。
15、湖南省(湘)
唐代在洞庭湖以南,包括湘姿二水流域设湖南节度使,始出现湖南一名。宋置荆湖南路,简称湖南路。元明两代设湖南道。清代设置湖南省。因湘江纵贯全省,故简称“湘”。
16、湖北省(鄂)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荆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设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湖北一名产生。 元明两代设湖北道。清代设置湖北省。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宜昌,为隋以后鄂州的治所,故湖北简称“鄂”。
17、台湾省(台)
台湾一名源于西拉雅族的台窝湾支族。台湾在秦汉时称“东鳀”。三国时称“东夷”。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一名。清光绪11年(1885年)设台湾省。取全称中的“台”字作为简称。
18、海南省(琼)
因其位于南中国海域,境内最大岛屿又称海南岛,故名海南省。1988年建省。因秦以后称这一带为琼台、琼州或琼崖,故简称“琼”。
19、甘肃省(甘或陇)
甘肃一名始于11世纪西夏王朝设置的十二监军之一,治所在甘州(今张掖县),辖甘州、肃州(今酒泉)二州,取二州首字组成甘肃。元设甘肃行省,明代并入陕西省,清代恢复省治。取全称中的“甘”字作为简称。一说认为西夏时行政中心在甘州,故简称“甘”。由于甘、陕两省间有陇山,甘肃古时别称陇西,故又简称“陇”。
20、陕西省(陕或秦)
陕西一名,源于周代周、召二公“分陕而治”,今陕县张汴塬一带古称陕塬,当时的陕西就是陕塬以西的泾渭平原。唐安史之乱后设陕西节度使,陕西始转化为政区名称。宋设陕西路。元设陕西行省。清设陕西省。取全称中的“陕”字作为简称。又因辖区春秋时为秦国地,故又简称“秦”。
21、四川省(川或蜀)
辖区秦时设蜀郡。汉设益州部。唐设剑南道,又分剑南东川、剑南西川两节度使。宋设西川路和峡路,后将西川、峡二路分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合称“川峡四路”,简称 “四川路”,四川一名由此产生。元时合并四路,设为四川行省。自此,四川省治沿用至今。取全称中的“川”字作为简称。又因辖区西部古为蜀国地,故又简称“蜀”。
22、贵州省(贵或黔)
宋代以前设矩州,因当地语音“贵”“矩”难分,故也写做贵州,元初正式命名为贵州。 明设贵州布政使司。清设贵州省,因境内有贵山,取“贵”字作为简称。另外,辖区东北部秦时属黔中郡,唐属黔中道,境内又有黔灵山、黔灵河,故又简称“黔”。
23、云南省(云或滇)
因在云岭以南,故名云南。西汉时设云南县。三国蜀汉时设云南郡。元设云南行省。明设云南布政使司。清设云南省,取全称中的“云”字作为简称。因境内有滇池,又因行政中心昆明一带,属战国时滇国地,故又简称“滇”。
四、两个特别行政区
1、香港特别行政区(港)
宋代以前,这里是海上渔民捕鱼歇息的地方。宋元以后,岛上有个小村,叫“香港村“,为转运南粤香料的集散港,香港因此得名。1997年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取全称中的“港”字作为简称。
2、澳门特别行政区(澳)
名字最早记录于明朝史书,叫做“蚝镜”(濠镜),意为海湾如明镜,盛产“蚝”。后又称做“澳”,即船只停航寄泊的地方,故称“蚝镜澳”,因隶属广东香山,亦称“香山澳”。 “门”字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说是本地内港的妈祖庙,隔海同湾仔的银坑相望,形成的海峡象门;另一说是本地南面的氹仔、小横琴、路环、大横琴四岛离立对峙,海水贯流其中呈十字门状;再一说是本地南台山(妈阁庙山)和北台山(莲峰山)相封成门。总之,既是澳,又是门,故曰澳门。1999年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取全称中的“澳”字作为简称。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