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秘工作>> 实务性工作>> 观点见地

观点见地

掌握好“三三套路”,写材料不再难!

以稿换稿】  作者: 佚名   来源: 作者原创   阅读 次 【    】【收藏

作为机关“笔杆子”,必须掌握了解公文写作框架,比如常见的法定公文、应用文体等。不论是否专门从事文字材料的起草和写作,公文写作已然成了机关年轻干部理应具备且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而对很多刚接触公文写作的年轻干部来说,这必须掌握的技能却无从下手、避之不及。其实,公文写作并不困难,只要掌握了以下的“套路”,虽然不可能就此成为“大师”,但面对公文不再会无所适从。

很多人认为写材料找“套路”就是新时期的“八股文”,太死板,要不得。但是我们发现很多材料必须要按照既定的“套路”来写,因为这些套路既是一种结构,也是一种“规矩”。

“小管,最近写材料写的是越来越顺手了啊。”

“在主任面前我可不敢说顺手。不过现在确实比刚开始好多了,还要多谢主任平时的帮助,没有您悉心指导,现在我还找不到写作的门路呢。”

“办公室能写材料的就几个人,还都有各自的分工,你也要把这份担子给担起来。看了你近期起草的几份材料,虽然能够把握住大的方向,在文字上也下了功夫,就单篇来说可圈可点,但是把几篇对比起来看,你的写作风格却还没有定型,缺少一些归纳和总结。比如同样是项目推进的讲话,有的你按照意义、措施、要求来写,有的你按照问题、意义、要求来写,还有的按照问题、意义、措施来写。”

“主要是每次的内容不同,我的侧重点也就不同,所以就没有既定的模式,而且如果都按照一个模式来写,岂不是就成了‘八股文’了。”

“你不要对模式或者说套路有所误解,我们所批判的套路是照抄照搬,是不切实际,而我说的是材料的通篇要求和逻辑,不要让同类型的材料一篇一个样,这样也不利于材料的积累和总结,就像刚才说的,同样是项目推进,你就可以按照意义、措施、问题、要求等来写,内容要求要是不同,你也可以按照这个顺序进行侧重,这样你的材料就能够具有连贯性,也能够更好的把握篇章重点。”

“主任这么一说,确实是个问题,平时我虽然注重了每篇材料的质量,但是总体上却还缺少统一的思想和结构。主任在给我具体的说一说吧。”

“举个简单的例子,写好一篇致辞怎么写?几乎所有的材料套路都是一样,首先要表示感谢,分为作为角色身份的感谢,角度不同切入点不同,但必须面面俱到。其次是简要回顾,回顾回顾自身发展的历史,要围绕中心突出主题,与一些活动相结合,把亮点、重点工作总结提升好,切忌语焉不详。最后是希望,或者表态。通过这个例子你感受到了吗,就是要有套路,你不按照这个来,一会说工作,一会说感受,容易造成结构的混乱和语言的重复。同样的道理,写一篇倡议书,你不按照倡议的背景、事项、理由、措施、号召的模式来写,只能说明你的这篇材料不合格。”

“主任再举几个例子,细说一下吧。”

“起草材料有一个一般的共同规律,就是‘三三套路’,也就是文章有三个大结构,当然不是绝对的,但是绝大多数是的。比如说,领导在经济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大致的一是回顾过去(过去几年、去年、季度等)的工作轨迹,增强再度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二是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三是加强领导,完善机制,为实现全年经济目标提供有力保障。这也到是符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再举一个例子,召开一次动员会讲话,一是提高认识,充分认识某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二是细化任务,不断提高某项工作的水平,三是责任落实,保障某项工作顺利进行。又或者,一是充分认识某项工作的重大意义,二是突出问题导向,三是明确目标方向。诸如此类的吧,至于别的材料种类,大同小异,你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慢慢总结和研究。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刚才说到的,要有这些基本的框架,其他的你可以再往上加,但是不要天马行空。至于如何把握好这‘三三套路’,我这里有几个方法,你可以借鉴。”

一是要体现连贯性。这主要是对于上级布置的要求落实的相关工作,这就要涉及到认识、意义、措施等,可以理解为一个了解、学习、实践的过程。这既是对上级要求的回应,也是对本级工作的布置和要求,基本的框架就形成了。

二是要体现工作性。这主要是对于本级工作的情况总结和要求,即以工作的重点内容和重要方面为主线来写,这种写法也相对简单,总结、目标、计划。只需在梳理总结基础上稍加提炼即可。比如党建、人事、业务等方面。

三是要体现对比性。这一类的材料突出的是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落实,一般通过鲜明的对比,更好地表达观点,按照问题、原因、措施、目标、要求的套路来布局谋篇,也可以使材料更实在,更具有针对性。

“奥,我明白了,不是说不让你发挥,而是要在基本的框架内进行补充,就比如像盖楼,要有个整体的框架,至于是再加外阳台或者是其他造型,都是在这个主架上。”

“对,可以这么理解,为什么很多领导不喜欢多变的风格,一方面是因为领导有自己多年来形成的风格,喜欢面面俱到或者是抓大放小等等,另一方面是因为如果领导经常多变,文如其人,会让很多人觉得这个领导稳重不足,不按‘套路’出牌,这样的影响就不是很好。”

“原来还有这种的说法,那我可得好好总结下自己的写作特点,在适应领导的同时,打造自己的材料特色。”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