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局社交”:你是否还在疲于奔命?
【以稿换稿 】 作者:管健 发布:2018年05月19日 阅读: 次
饭局这一词汇起源于距今1000多年前的宋代。
当时引用“局”字是来源于下棋中的术语,而后引出“情势”和“处境”的含义。“饭”与“局”的结合则为通过吃饭的形式而达到某种改变情势的目的。
但实际上,在这一词汇真正出现之前,中国就一直将“吃饭”和“工作”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早在春秋时期,春秋时代的齐相晏子,在饭局上“二桃杀三士”,蔺相如渑池会上屈秦王,开赵国数十年之太平。此外,如“鸿门宴”“青梅煮酒论英雄”“杯酒释兵权”“火烧庆功楼”等历代著名饭局已是耳熟能详、妇孺皆知。
可见,在中国,饭局从来就不是简单的解决温饱而已的一次进餐活动,其中包括了各种各样的目的和功能。
饭局何以与社交联姻
饭局何以和社交有着如此紧密的联系呢?是谁将吃饭变成了工作了呢?这不得不涉及到中国的独特文化和文化心理的问题。
熟人社会起源于未分化的农业社会,中国人历来重视熟人关系的搭建和沟通,一方面熟人关系是一种工具主义倾向,从中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与利益,另外它也是人们心理上的安全阀,可以为个人内心提供安全的社会支持。通过“饭局”可以不断延伸关系的网络,可以获得新关系,巩固老关系。
另外一个要提及的问题是,在这样一个重关系的社会中,为何只有“饭局”这种社交方式承载了情感的传达和功能的完成呢?为什么是“吃饭”,而不是“唱歌”或者“垂钓”,偏偏选中的普遍社交方式是饮食呢?
这是因为,“吃”是人类最大的“公约数”,而且这种活动还不怕重复,每天都有此需要,今日的需要满足后明日的需求仍然会出现。
另外,从互动性上考虑,关系的达成需要高交往性,而“饭局”恰恰满足了这一需求,从觥筹交错之间,传达了情谊,沟通了思想。饭桌的氛围是相对轻松的,人们可以聊及的话题又无所不包,言语间的你来我往常常能在最短暂时间内相互了解和彼此熟识。
这里最为关键的要素还包括,人类的老祖先发明一种促进彼此情感交融和思想传达的加速器――酒精,在这种催化剂的作用下,人能很快进入忘我的状态,从陌生到熟识,从熟识到亲密,一系列助推器的协助使得吃饭日益成为了工作的第二场所。
饭局社交因何变异
当关系网、社会资源、人脉被看得越来越重要,当餐桌文化不断兴起,二者的一拍即合则成为目前国人社交的方式。人们在“饭局社交”中相互联系、互通信息、互相依存、守望相助,形成饭桌上的“熟人同盟”,所以才有了“一切情谊尽在酒中”“酒逢知己千杯少”“谈事儿要饭局,没事儿更要饭局”等这样一些耳熟能详的表达。
但是,饭局文化也带来了一些负效应,比如铺张浪费的“吃文化”“疲于奔命的赶饭局”“没完没了的应酬”等就成为很多人的一大烦恼,也使很多人因为“饭局社交”问题而患上社交疲劳症。综观社交中的“吃请”一族,有的将“饭局”视为公关秘籍和通行证,乐在其中;有的却劳心伤神。其中不乏以下几类:
情况一:为了利益“攒”饭局者
这部分人大都为了某些或是个人的或是自己所属群体的利益而有事相求于他人,交换过程中以饭局交换情谊和利益。
情况二:为了感情“拉”饭局者
这类人参与的饭局大都是感情联络式,其中不妨一些单纯诉说情感式的交流,如同学聚会等,但更多的是通过某些感情的联络而发现更多的人脉资源,为了今后的利益而提前储备足够的社会资本。
情况三:被动无奈“陪”饭局者
这类人受饭局所累,其中一类是单位的负责接待的员工,每日的工作就是接待和迎来送往,有谈生意的,有检查的,有督导的,反正全部是高接远迎的,为了个人的职位,为了企业的发展,不得不处处陪饭局;
另一类人则属于“拉”和“攒”饭局的目标者,即那些手中有权、有钱或有资源的一部分人,他们成为“饭局”中的座上客,铺天盖地的饭局躲都躲不开,顶着工作餐的帽子也常常不醉不归,不但弄得身体上消受不了,身心也格外疲惫。
情况四:为了信息而“找”饭局者
这类人在社会生活中多少有些信息焦虑倾向,一旦失去和他人沟通的机会便感觉受冷落,一旦失去很多信息就感到被排斥,所以积极参与饭局,只要自己不买单,这样的饭局何乐不为。
这类“找”饭局的人信奉的是通过饭局可以获得新信息,了解新情况,认识新朋友,发展人际关系新空间。
在“社交饭局”的众生相中,无论动机和目的如何,我们看到的尽是灯红酒绿的喧嚣世界;无论参与者怀揣着怎样的态度,是积极或无奈,是踊跃或疲惫,但是在这场“工作变吃饭”的大潮中,又有多少人可以抵挡和改变呢?
在一个充满陌生人的社会中,人们千方百计的迅速连接和扩张自己的”熟人社会“关系,这本身有其文化的底蕴和心理的民俗性。
但在现代化进程中,它一定会发展和变化,一定会朝着更文明、更健康的方式前进,阻碍现代文明进程的、干扰公正公平的社会体制的和扰乱人们正常工作和合理休息的“饭局社交”必然会在人们反复的实践中“去其糟粕留其精华”。
多读一点:
关于饭局的“哲学”或吃文化,中国历史文化中比比皆是,随思响哥一起来看!
饭局历史学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饭局,莫过于两千余年前的那场“鸿门宴”,但觥筹交错背后暗藏的玄机、杀机却未必是中国饭局传统的常态。孟尝君广招门客,对于那些投奔自己而来的侠士,无论贵贱都与自己吃一样的馔品。而战国四君子,门下笼络了食客三千,每日都会有大大小小的饭局开张――中国最早的圈子文化,就这样诞生在夜夜笙歌不绝的饭局之中。
饭局政治学
宋太祖在公元961年,安排酒宴,召集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叫他们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从而以饭局为契机,轻松解除了重臣的兵权。
饭局社会学
香港大食客蔡澜先生,在“吃的讲义”里说,吃的文化,是交朋友最好的武器,你和宁波人谈起蟮糊、黄泥螺、臭冬瓜,他们大为兴奋。你和海外的香港人讲到云吞面,他们一定知道哪一档最好吃。
饭局文化学
在《礼记·礼运》里有这么一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说的就是礼仪制度和风俗习惯始于饮食活动之源。 金庸武侠小说出了菜谱,红楼也出了菜谱,几时能将袁枚《随园诗话》里隐藏的食谱也发掘出来?
人民论坛杂志、人民论坛网(rmltwz)
【来源:人民论坛杂志、人民论坛网(rmltwz)】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