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秘工作>> 实务性工作>> 观点见地

观点见地

让材料“亮”起来:一个上不封顶、永无止境的追求目标

以稿换稿】  作者: 原野   来源: 公文帮   阅读 次 【    】【收藏

笔杆子所写的材料,最基本的要求是得到领导认可,让材料过关。但笔杆子不应该满足于这个基本要求,如何写出让人眼前一亮、为之鼓掌的材料,这才是笔杆子应该追求的目标。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所写材料就必须具备较高的水准,笔者根据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对此总结出以下几点思考和体会:

一、材料本身要无可挑剔

一是符合相关要求。主要指材料是按照相关要求来写的,满足该材料特定的目的、性质和用途。如果是向上汇报,则要符合上级的要求和本单位的实际,客观、如实,重点突出,表达清晰,内容、语气都恰如其分;如果是经验交流,则要把本单位最突出的好做法、好经验进行了高度提炼,能够给别的单位以学习借鉴和启发启示;如果是对下讲话,则要总结成绩准确到位,指出问题一针见血,布置任务具体明确,提出要求坚决果断。总之,就是写的什么材料就应该是这个材料该有的样子,不能写偏了、写虚了、写过了、写反了。

二是主题鲜明突出。"主题鲜明"是基于相同或相似的话题,本主题与其他文章相比,有个性、有特色,一看到主题就知道文章要表达什么。如毛主席的《反对党八股》这篇演讲,主题就很鲜明,就是要向党八股这种不良风气宣战、开炮。"主题突出"是就所写内容本身而言,紧紧围绕主题来展开并突显主题的价值,浓墨重彩地花笔墨去介绍、阐述主题,同样以毛主席的《反对党八股》为例来看,文章通篇都是围绕党八股来展开,详细阐述了党八股的表现、历史、危害和如何反对,从而让人对党八股有了全面、深入地了解并在思想认识上坚决反对。

三是论证支撑有力。指能够较好地利用论据去论证论点。一方面,与材料提出的论点相关的、真实契合的论据必不可少。论据包括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理论论据说白了就是一些理论性的东西,事实论据往往是一些已经发生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既定事实,如数据、事例。另一方面,有了论据的积累,接下来还要运用好论据,使论证变得牢不可破、无懈可击。这就要求论据和论点之间保持内在的一致,论据服从和服务于论点,论点反映和统摄论据。

四是逻辑严密清晰。毛主席曾经讲,“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说话的结构,开头、中间、尾巴要有一种关系,不要互相冲突。”这就是强调文章逻辑严密清晰的重要性。所写的材料一定要保证题目和内容、整体和部分、部分和部分、段落与段落、小点与小点、句子与句子之间都要保持一致,不能有矛盾和冲突,不能题目说的是个意思,内容写的又是另一个意思,不能前言不搭后语,不能张冠李戴,不能大帽子扣小脑袋或小帽子扣大脑袋。涉及内容较多、篇幅较长的文章,大多有一级标题、二级标题,甚至三级、四级标题,上一级标题一定要管着下一级,下一级标题要从属于上一级标题。同一级标题,没有特殊原因,必须按先后、主次排序。该包含的包含,该递进的递进,该并列的并列。

五是语言精准流畅。法国作家莫泊桑曾说,“不论人们所要描写的东西是什么,只有一个名词最能够表示它,只有一个动词能使它最生动,只有一个形容词使它性质最鲜明,因此就得去寻找,直到找到了这个名词,这个动词和这个形容词,而决不要满足于‘差不多’,决不能利用蒙混的手法,即使是高明的蒙混手法,决不要借助于语言的戏法来回避困难。”语言流畅精准,就是要求用最经济的文字,最精炼、最准确地表达意思,一字一句,一针见血,切中要害,直接体现文章主题,正确表达思想观点。

二、材料要符合领导“口味”

在给领导写材料的时候,要根据领导的需要、需求、要求来写,既不能脱离,也不能偏离。要以领导要求为基点,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紧紧围绕领导的需要来展开,全文要贯穿领导的思想,反映领导的风格。只有符合领导的心意、满足领导的要求,文章才能成功,否则,就算写得再好,那也是废纸一堆、没有任何价值。比如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就对他的“写手”说:“讲稿不仅要写得漂亮,更重要的是听起来要像出自我的口吻”。因此,要把领导认可不认可、满意不满意,作为判断材料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

要让材料对领导的“味”,具体来讲:

一要按照领导的需要来准备、组织材料的起草。领导的需要是第一来源,是起草材料的第一根据,离开领导的需要,就没有起草材料的必要。要按照领导的要求来起草材料。在准备材料之前,领导一般要交代达到的目的、表达的思想、观点,突出的重点,等等,这是在起草材料过程中必须始终严格遵循的,一定要紧紧围绕领导的要求来做好材料起草工作。文章的观点、内容符合领导的想法、意图和要求,把领导要讲的基本都体现出来了,没有曲解,没有缺项、漏项,没有明显错误。要能正确地领会领导的意图。领导要讲什么,起草人必须对此进行仔细揣摩、认真领会、全面把握。只有准确地理解了、把握了并紧紧围绕领导意图去组织、策划文稿起草,才能确保所写的材料不跑题、不偏题、不离题,才能确保是领导所要的东西。要能根据领导的交代对材料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材料合不合领导口味,设计很重要,文章的题目、提纲、启承转合、开头与结尾,都需要精心构思,确保文章结构清晰、架构合理,让领导能很容易地知道文章写什么。

二要对领导的想法、交代充实完善、深化升华。仅仅领会和掌握领导意图还不行,还必须根据领导的要求去进一步深入思考和研究。因为通常情况下,领导不可能把要讲的内容完完全全说出来,往往只讲一下要点,要突出什么、强调什么、达到什么目的并未点明,有时候甚至只是告诉要在什么场合用,其它根本来不及交代。因此,必须根据领导的交代去进行全面系统地琢磨构思,把领导的想法一点点充实,一步步拔高,一层层深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使之系统化、科学化、具体化。

三要让材料的风格与领导的风格相一致。除了思想、观点、内容要与领导的要求相符合外,还必须做到按照领导的思维、讲话风格来写。要赋予文章以符合领导风格、心意的特色、亮点,打上领导个人的独特印记,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韵味,散发出领导独有的个人魅力。让领导觉得材料对路,符合自己讲话的口吻和语气,做到文如其人、言如其人。比如,领导是激情型,那文章该有激情的地方就一定要有激情;是稳重型,那文章就要写得稳重,不能激情四溢;是务实性,那文章就一定要写得很实,尽量用数据、事例、事实、措施说话。

材料要符合领导的“口味”,要求笔杆子必须大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和能力素质,跟得上领导的步伐,听得懂领导的想法,提得出有价值的做法。因此,写材料的同志一定要珍惜与领导交流沟通的机会,认真聆听领导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意见、看法,多为领导分忧;要跟随领导去调研,掌握一手资料;要多参与重要会议,掌握各方面情况;要及时关注领导的思想,了解领导所关心、思考的问题。同时自身要多学习、多琢磨,不断丰富和完善知识面,增强提出真知灼见的能力,充分发挥参谋助手的作用。

三、材料要超出领导预期

在实际工作中,常有领导这样评价下属写的材料:“你怎么写来写去都是我说的那些,没有一点新东西。”实际上,这是笔杆子在材料起草过程中很容易犯的错误,完全按照领导的要求去写,领导说什么自己写什么,没有拓展、没有拔升、没有创新,片面地源于领导,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要避免这种错误,要求笔杆子在起草材料过程中,在不脱离、不偏离领导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去论证、去拓展、去深化,不断丰富完善领导的思想和要求,把该想的想透,把领导没交待而必须要写的写出来,把该丰富完善的说到位,让材料的水准超出领导预期,使之思想深刻、内涵丰富、逻辑严密、文采飞扬,打造出人人称赞的精品力作。

要让材料超出领导预期,具体来讲,就是要做到:

一是材料的信息量和价值远远超出了领导的要求。写出了领导所未曾想到但又使文章增色不少的观点、案例、数据等内容,或者领导虽能想到但又具有远超其预期的高度、宽度、深度,给领导以启示、思考或者参考,这样就让领导觉得文章有价值。

二是材料立意高远、构思巧妙。材料在选题立意上站位很高,高瞻远瞩,不同凡响,体现出思维的前瞻性、视野的开阔,具有超强的洞察力和穿透力。构思巧妙,是指善于从平凡中捕捉典型而有意义的东西,从日常的凡人小事、常见情景中,去挖掘重大而有意义的主题,同时讲求结构形式的新颖精巧。

三是材料谋篇布局别具一格。就是材料在整体和部分、部分和部分之间构建了一个巧妙的、有机的联系,很清晰,很自然,如前国家领导人在《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进退留转》一文中,“进退留转”即是文章题目的核心,每一部分也分别从进、退、流、转来阐述,相互之间衔接得非常紧密、顺畅。

四是材料的文采非同一般。写出来的材料很有文采,引经据典,纵横捭阖,行云流水,读起来朗朗上口,佳句频出,读的人越读越有劲,听的人越听越有味,让人陶醉其间,给人以如沐春风之感,这样的材料无疑已经超出了一般材料的水平,成为了精品、艺术品,那肯定是令领导惊喜。

要使材料超出领导预期,对起草人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首先,必须要有过硬的能力素质。要有很强的领悟力、宽广的知识、过硬的业务素养、丰富的实践经验。如果起草人自身的能力素质不高,知识水平较低,那就很难跟得上领导的思路,因为你的认识水平决定了你无法准确地领会领导的意图和要求,更别说超出领导预期了。

其次,要能够经常性地深入思考、钻研问题。要经常性地对诸多领域进行研究,成为多个领域的专家,即使有些领域研究得不深,但也至少要了解。如果做不到这些,也很难达到领导的要求,并合理地发挥和拔高。

第三,要有很强的创新创造力。要能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善于从领导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够跟上领导的思维和步伐。因为,领导总是在接触前沿的东西,如国家政策、最新的理论成果、实践中形成的丰富经验,等等,如果笔杆子不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显然是难以提出新的思想和观点。

总之,要写出让领导眼前一亮的材料,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具有工匠精神,把写好材料当作一项事业去追求、去奋斗,全力以赴打造、打磨出一篇篇精品力作。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