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写作高手?先学会“聚材”
【小 中 大】【收藏】 作者: 佚名 来源: 前线理论圈 阅读 次 【加入会员】
“聚材”,就是聚集、积累材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搜集、占有写作材料。聚材,是整个材料工作的基础,也是公文写作活动的起点。古人说“兵马未到,粮草先行”,材料就是“粮草”,公文撰写者在日常工作中,要认真做好聚材工作,以免在接到写作任务后措手不及,无从下手。
一
材料的含义和作用
材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材料指作者从日常活动中收集到的与写作公文相关的全部事实和思想观点,例如各种人物、事件、数据、理论、指示意见、建议、经验、问题等等。这些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原始材料。狭义的材料指经过作者精心挑选运用到公文当中成为公文内容有机组成部分的客观事实和思想观点。这里,我们探讨的是广义上的公文材料。材料是一篇公文的“血肉”,它起着支撑公文主旨的作用。一方面,材料是形成公文观点的基础。
公文写作是因事写作,需要大量的事实材料。准确充分的材料是公文中提出措施、意见、办法等的依据,是形成观点的基础。缺少充足的材料,公文的观点将站不住脚,公文写作也难以开展。另一方面,材料是表现公文主旨的支柱。一篇优秀的公文,主旨需做到正确、鲜明、集中、新颖。而正确、鲜明、集中、新颖的主旨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从大量真实、典型、新颖的材料中凝练出来的。缺少充分的材料,公文的主旨将失去支柱。
二
聚材的途径
公文撰写者要获得大量充实而丰富的写作材料,需要广泛搜集、积累材料。聚材的主要途径有:
1、看书学习,广泛阅读
看书学习,广泛阅读,是“聚材”的重要途径。公文撰写者应积极阅读(单字替换)和国家的思想理论著作、法律法规文件,报刊、简报,上级部分下发的文件等,学习(单字替换)和国家的思想方针和大政政策,关注社会焦点问题,发现社会前沿动态,不断地分析思考、整理归纳,从中学到有益的知识,为撰写公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公文撰写者要博览群书,养成阅读时收集材料的好习惯。一方面,可根据本单位的业务范围和常用文种所需材料的范围、方向和性质,在平时的阅读中有意识地筛选和积累。另―方面,在接到写作任务后,根据行文目的和写作内容的需要,有目的、有重点地集中时间进行阅读,收集材料。
通常,凡与本系统、本部门、本行业有关的文字资料是阅读时重点收集的对象,如上级下发的正式文件、会议文件、法令规章、各种信息资料以及领导同志的讲话,下属单位部门的工作报告、总结、信息材料、统计资料以及各种群众来信、采访中所反映的现实情况、问题,所提出的意见、建议,本部门制发的各种规章制度、计划总结及其他材料,不相隶属机关的来函来文,报纸杂志上的重要社论以及与本部门职能密切相关的文章、资料等。公文撰稿人可以有意识地在日常阅读中不断搜集、储备相关材料,积少成多。如只针对一次具体写作活动,则不必全部阅读,而应视写作任务的需要选择阅读范围。
2、调查研究,深入实际
为了特定写作目的,在一定范围内,在一个时期内,做有计划的调查研究工作,有意识地收集写作材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聚材”途径。我们必须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关注管理活动中各种真实、生动、典型、新颖的材料。
对于一名公文撰写者来说,能否深入实际地调查研究,不仅是一个工作作风的问题,也是一个写作的观念和方法问题。有些人在起草公文时急于下笔成文,照抄照搬别人的写作材料和写作模式,结果往往是“新壶装旧酒”,写不出出色的公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全面地了解并掌握实际情况,努力地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对写作对象进行直接、真切的感受和了解,对事物建立起一个具体的、带有感性特点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使撰写者挖掘和捕捉到新颖的材料,进而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得出正确的判断和认识,从而写出切合实际、指导实践的具有创新性的公文来。
除了深入实际的调查外,也可采取电话、电子邮件等调查方式。调查研究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地占有材料和认识事物的过程。为此,首先要明确调查研究的目的。其次,要根据写作需要来确定调查对象、范围、有关背景,拟定调查提纲,选择恰当的调查方法和程序。这样既可节约时间,避免盲目性,又使搜寻的材料与写作任务、写作目的紧密结合起来,增强材料的针对性和可用性,提高材料的搜集效率。
3、观察现实,直接体验
公文材料的搜集,除了看书学习和调查研究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作者的观察体验。公文撰写者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细心观察,有了真切的体验和主观感受,这才是写作的“活”材料。如我们要写一篇以反映重大火灾事故为内容的情况报告,其中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损失情况、波及范围以及事故后抢救的活动情况等,这些都需要来自于撰写者的直接观察。
同时,撰写者在长期的社会经历和工作实践中,会对事物形成具体的、客观的经验性认识,这些经验性认识经过作者的思考加工,也会间接的渗透在写作材料当中。观察是相当重要的,它可以是“全面”的观察,也可以是“重点”的观察,还可以是“对比”的观察。但无论是哪一种观察,一定要切记:要用自己的“眼睛”,而不要戴任何别人的“眼镜”。因此,公文撰写者要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从小处着眼,从细节留心,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作为第一手材料收集起来,充实自己的“材料库”,以备使用。
培养观察能力要努力做到“四勤”,一是要“眼勤”,“眼观八方”,用眼睛去看,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善于发现新问题、新情况,善于总结新经验、新体会;二是要“耳勤”,“耳听六路”,积极听取各方面各层次的意见和反映,认真听取别人的汇报和建议,耐心听取领导的指导和要求;三是要“手勤”,俗话说“眼看八遍不如手过一遍”,发现了有价值的情况和信息如果不做必要的记录就会残缺不全或遗忘,要及时地记录下来,整理进“材料库”;四是要“脑勤”,对于搜集到的材料,撰写者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整理、归纳,开动脑筋,认真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现状认识发展规律。只要养成“四勤”的良好习惯,坚持不懈,日积月累,建立一个充实的、动态的、有价值的“材料库”,这样写起公文来才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三
聚材的要求
搜集材料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尊重材料的客观性。不能够主观随意地、先入为主地判断事物。也就是说,不能根据筛选者本人的意愿、口味感受来决定材料的取舍,不能以偏概全。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有其自身的规定性,这种规定性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搜集材料时如果不能维护其客观性,就不能保证材料的原始性、真实性、准确性。如此一来,势必会直接影响材料作用的发挥。
第二,注重材料的多样性。系统全面地、多角度地调查、收集材料,如广泛收集、积累古今、中外、正反、点面、前后、纵横等各个方面的材料,能使我们从广度和深度上反映事物各个方面的情况,为比较、了解、研究事物的全貌提供全方位的参考。通常,材料积累得充分,公文撰写者在选择材料时就会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写作时就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写出的公文自然也就会更充实、更具有说服力。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 上一篇:谈一谈领导说的公文逻辑是什么
- 下一篇:写材料平时应看什么?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