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字工作>> 实务性工作>> 观点见地

观点见地

材料写作个人体会

    】【收藏】  作者: 佚名  来源: 作者原创  阅读 次 【加入会员

从事材料撰写至今,一直践行着“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工作理念,且一直保持着“时间服从质量”的工作要求,一系列工作概括为:五个“充分体现”、六个“一会儿”、六个“不停”、六道工序。

一是坚持“五个体现”,让站位成就高度。

文稿撰写牢牢把握五个充分体现,即充分体现(是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充分体现(单字替换)的十九大精神,充分体现(一个伟人的名字加最高职务,你可以前后对照进行准确替换)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单字替换)(中间的意思,一个名称替换)决策部署,充分体现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充分体现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进一步增强运用(单字替换)的创新理论指导文稿起草、决策咨询服务实践的能力和水平,更好为(单字替换)和人民服务。

二是坚持“六个一会儿”,让学习成为常态。

四肢勤奋代替不了头脑思考。不断增强学习的本领,力争使专业素养跟上工作节拍,即早上早起一会儿,中午少休息一会儿,下班以后多干一会,睡觉前多思考一会儿,参加调研活动早上车一会儿,开会早到一会儿。一是时时刻刻学,学习研读“北上广”系列政府工作报告,同时还学习借鉴其他省市区文件材料等,一刻不停“恶补”;二是时时刻刻写,从材料中学方法学办法学表述,然后写,写生活、写感悟、写观感,然后运用到材料中去,达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三是时时刻刻记,用笔记本记录、用录音笔记,用手机便签记。四是时时刻刻读,三年来,专心专注读《人民日报》文章,对表对标全国最高水平的写手,一直在模仿的路上,一直在思悟的途中,精彩的文章、大量的材料和新时代真实鲜活实事实例,常读常新,一直以来,积极寻找各种材料写作的规律和特点,努力成为一名业务精通的材料撰写员,做一个专业的人。

三是坚持“六个不停”,让思考成为习惯。

我工作的全部内容,可以概括为“六个不停”,即大会议室小会议室不停听会,调研现场、调研路上不停思考,材料里、书本里不停寻找专业术语,一支笔、一个本不停书写,一台电脑、一个鼠标不停撰写,一个录音笔、一个耳机不停改写。注重思考,在调研途中、车上,不为窗外风景所迷,不为外事所扰,不停构思文章结构、框架,做到了然于胸、胸中成竹;听会时,注意聆听领导语气,为整篇文章撰写营造氛围,力求精准把握领导讲话脉络;注意现场记录,力求领导每一句话都记清楚,快速书写,为成稿慢慢回味;注意修改,本着好文章都是改还出来的理念,成稿之后细细揣摩、慢慢加工;针对事前活动方案的调研题目,有意识搜集整理同类活动的调研文章,加以吸收借鉴,让文稿更专业更有针对性。

四是坚持“六道工序”,让专注成就专业。

所写的每一篇政务宣传稿件虽然没有经过真金火炼、千锤万击,但也历经了六道工序。一是写。先根据现场记录的在电脑上快速打出来。二是编。把口语化语言转换为书面语言,一段一段进行“自圆其说”,达到材料的浑然一体。三是对整篇材料文字段落、结构进行一以贯之梳理。三是校。找现场工作人员、记者、部门单位专业人员求证未记录下来的语言或听取现场录音。四是查。形成初稿,采取不同形式,变换不同方式,念出声或转入微信、打印成稿,从不同角度找错、纠错,反复琢磨、细细研磨。五是挑。将初稿至少发至3—4人进行“挑错”,在静等回馈过程中,进行思考。六是改。根据反馈进行修改完善,然后推送到媒体进行刊登。一万小时定律告诉我们:要成为某一领域、某一专业内的行家专家,就要坚持、坚持,再坚持。精心细心研磨锤炼文字,提高质量、制造精品,力争打造自己“作文”的工作名片,为政府办公室这一张亮丽的服务名片再增光添彩。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