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难在出观点出思想!掌握2个技巧,材料立马迎来领导掌声!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6年12月14日 阅读: 次 【小 中 大】
材料往往因思想深度而出彩,不因辞藻华丽而夺目。这不仅是材料写作者的经验之谈,也是领导对材料的基本定位与要求。
材料有思想深度,就是对事物的观察有新颖独到的见解,就是用全新的视角解剖问题,提出有异于过去、超越常人的观点和认识。
爱因斯坦曾说:“我们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而应该将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放在首位。”这句话不仅适用于科学研究领域,同样适用于公文材料写作行业。
机关很多“笔杆子”写作技巧和经验相当丰富,讲起理论来也是一套一套的,写出的材料更是框架稳定牢固,用词精练考究,气势排山倒海,词句巧舌如簧,按常理而言,应当成为领导身边不可或缺的“红人”。现实却是,领导不喜欢,群众不欢迎,为什么呢?根本原因就是把材料写作的“专业知识”放在了首位,从而忽视了材料“思想”的独立性与主导性。
一篇材料就像一个人,在单位能不能站得住脚,能不能守住岗位阵地,能不能成为领导心目中的“唯一”,其评判标准是,能否为单位建设赢来“奖杯”。换作写材料,能不能受到领导认可,群众欢迎,评判标准就是材料的“思想”“观点”能否立起来,能不能为台上的领导带来“呼声”与“掌声”,能不能指导群众实践创收。
经常写材料的人都知道,写材料难,难出观点出思想。笔杆子天天生活在巴掌大的办公室里,天天面对的都是周而复始的工作,主题教育、专项活动、党的建设、人才队伍、廉政作风、日常管理、中心工作……这些工作年年抓、天天讲,人还是那些人,事还是那些事,好点子都讲完了,好观点都说透了,真的是无话可说了。但领导逢会还要讲,还要求出新观点新理念。很多材料人都因此陷入了迷茫,即便一批批材料人在“白+黑”“5+2”的加班中,头发熬白了,身体熬垮了,却还是出不了新观点新思想。
面对如此困境,我们应当怎么办?
一、善于积累
世人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量变引起质变,这不是什么稀罕道理。材料新观点不是来自于脑洞大开的幻想,而是来自于日常扎实的积累。只要素材够多,经验够丰富,认识够深刻,不难出新观点新思想。
一要注重积累素材。网络是一个好平台,它为我们打开的不仅仅是一扇扇“窗”,而是一座 座“矿”。很早以来,第一任职就注重从网络上收集写作素材,并分门别类建立素材库,只要出现思想梗阻,就会打开素材库吸取营养,很快便能从中找到思想火花,确定写作方向。
二要注重积累经验。曾有伟人在总结自己成功经验时讲道: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经验来自于哪?它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群众。坐在办公室是坐不出新观点新思想的,即使揪头发揪出个把新想法,也会因为脱离实际,受到领导教育批评。新观点一定来源于躬身实践。机关人需要经常“打开窗”“跨出门”,到一线去,到群众中去,唯有如此,才可能有惊喜发现。
三要注重积累观点。材料都是为领导服务的,只有观点符合领导意图,材料才能顺利过关。材料人应当是有心人。领导逢会必讲,有些是有备而讲,也有些是随性而讲。不管如何讲,我们都应像战士一样,时刻准备战斗,注意记录领导脱口而出的新理论、新观念、新点子、新火花,这些很可能会成为下一个材料的主观点。我们记录新观点的同时,还要记录旧观点,那些经常被领导提及的、大家都已明白的道理观点,在材料中要注意避开,以前讲过的经验不能再使用,以往材料中多次用过的观点不能再提及。材料人只有努力当好“有心人”,时时注意留意新鲜的,随时革除陈旧的,写起材料来才不会临时抱佛脚,摸不透领导习性,抓不住重点。
二、善于发现
世界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分析材料人出不了新观点的根本原因,主要还是存在认识误区。
唯物辩证法认为,无论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因此,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是材料人必备的技能与素质。现实工作中,虽然看似事事重复,年复一年,即使是同一件事,因人、因时、因势不同,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差异,只要肯用心,总能从中发现新迹象新现象。
比如,有一个报社收到一篇稿子,主题是较真连长不搞弄虚作假。其实,这个提法不算新了,但其中有个事很有新意:上级要求这个连队报“两员三手”,连长说没有达标的,上级还催着报,其中意思很明确,就是启发他降低标准,凑个数字,但这位连长不为所动,回答:没有就是没有。
其实在连长坚持原则中,已经产生了一个新思想:坚持实事求是,要抗得住外部干扰和诱惑。报社编辑要求作者以这条线索重新写了这篇稿子,突出表现连长顶住压力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后来,这篇300多字的短新闻,获得首届中国新闻奖,全军军兵种报纸好新闻一等奖。
“真相总隐藏在历史的迷雾当中”。新观点总喜欢穿上伪装,深深地隐藏在真相当中。一成不变的人文,一物不改的环境,这些看似平常的事物,却往往隐藏着材料人苦思冥想的真知灼见。上报受奖人员这一件小事,年年在发生,可就因为连长“顶住压力坚持原则”这一思路的变化,就成为了改变材料命运的“星星之火”。
可见,现实生活中,不缺好思想,缺乏的是只是发现。只要我们具备透过迷雾看本质的能力,不怕麻烦,勇于承担,就能实现“众里寻他千百度,真相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效果。
【来源:第一任职】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