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文秘工作>> 实务性工作>> 观点见地

观点见地

秘书学专业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以稿换稿 】  作者:李展   发布:2017年09月25日   阅读:

2012年,秘书学专业正式进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开始了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之路。历经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时至今日,秘书学专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些问题,亟待认真研究和解决。

秘书学专业的现状

近年来,在各高校和广大秘书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秘书学专业发展势头迅猛,形势喜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秘书学专业遍地开花,数量剧增,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近年来,各高校热衷于开设秘书学专业,主要原因是高等教育面临着重大政策调整和形势变化。其一是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成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2014年5月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要“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在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一节中专门提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高等学校转型,建立一批实训基地”,“鼓励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制造业急需的科研人员、技术技能人才与复合型人才”。2015年11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发布,要求深入推进转型工作。在转型的过程中,一大批高校对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为了在转型中抢占先机、占据优势,成为转型成功的典范和引领者,部分高校开始依据社会发展需求,开设秘书学专业。其二是人口红利渐失,生源竞争激烈。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6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连年下降,生源数量下降带来的高校招生难问题将常态化、普遍化。为了抢夺生源,维持办学规模,部分高校不断增设新专业,秘书学专业便顺势成为其中之一。据统计,至2016年,全国开设秘书学专业的高校达101所。

2.内部高度重视,秘书学学科建设成效初显。秘书学学科建设适逢国家不断加大高等教育投入的良好时机,有着先天的政策优势和财力优势。各高校的领导者高度重视,在学科建设上给予大力支持。秘书学专业的发展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虽然只有短短数年时间,但是已经取得丰硕成果。学科定位日益清晰,逐渐形成了与本科层次汉语言文学专业秘书学方向、文秘方向、文秘教育方向,以及专科层次文秘专业、自学考试秘书学专业相区别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科建设体系。各高校以能力本位和就业导向为宗旨,科学合理地编制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了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专业能力和能力要素、课程体系、教学计划等核心内容。以增强学生核心素养、技能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重点,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卓有成效,结合岗位实际的高校秘书学专业系列教材纷纷出版,满足了师生教与学的需要。各种专业实训室紧追技术进步潮流,为学生搭建了锻炼能力、提升素质的平台。广大专业教师积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强化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的融合,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任务演练教学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各高校以提高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纷纷举办各类学生活动,着力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一批高水平的专家队伍、学者队伍、师资队伍开始形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助推秘书学专业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这些成绩彰显了秘书学学科建设成就,为秘书学学科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基础。

3.各类交流频繁活跃,合作共赢成共识。近年来,秘书学专业的数量有增无减,但同时也面临着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竞争和压力。广大秘书学教育工作者逐渐认识到,学科发展离不开全国一盘棋的整体思想和大局观念,学科发展离不开团结协作,各高校必须加强交流沟通,互相学习借鉴,取长补短。于是,各类自发性的组织、活动应运而生。首先,在全国、全省规模的各类秘书职业技能竞赛中,秘书学专业逐渐脱颖而出,打破了过去以专科为主、中职为辅的赛事格局,一些传统的秘书职业技能竞赛开始按照本科、专科、中职三个组别设置比赛项目。开设秘书学专业的高校纷纷崭露头角,参赛队伍和人数逐年增加,其中很多高校甫一参赛就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起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作用,有效提高了师生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其次,各类论坛、峰会、培训班、研讨班等学术活动众多。议题常议常新,内容丰富充实,厘清了模糊认识,开拓了学科视野,促进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有助于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技能和科研质量。最后,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推进,线上交流日益频繁,各类专业QQ群、微信群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日常交流十分活跃,给秘书学专业师生提供了沟通信息、分享经验、研讨疑难问题的平台。“互联网+秘书学专业”对于学科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秘书学专业面临的问题

秘书学专业在短短几年内就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深入考察其发展状况,也不难发现一些问题。

1.人才培养定位不够清晰。纵观全国百余所高校秘书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大多数与专科层次的文秘专业几无差别,均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秘书学专业学生与文秘专业学生在专业能力、专业素养等方面并无不同,这使得秘书学专业学生失去了在就业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在拉开本科生与专科生学历层次差距的同时,也要区分其间能力和素质的差异,以充分彰显秘书学专业学生的优势。

2.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目前各高校的秘书学专业教师多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出身,这带来了两个典型问题。首先是教师理论水平较高,而秘书岗位实践能力较低。个别教师不了解秘书岗位工作情况,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在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能力的现象,课堂授课内容脱离实际。个别教师专业敏感性不够,对相关新变化、新要求不甚了解。其次是教师对秘书学的科研热情不高。由于秘书学专业没有职称晋升路径,教师潜心开展秘书学研究的动力不足;其他专业转向而来的教师多沿袭原科研方向,教学转向而科研未转向,导致秘书学科研水平不高。加之没有核心期刊的支撑,近年来秘书学方向的科研成果可谓凤毛麟角,秘书学理论研究鲜有突破。

3.课程建设滞后。首先,课程设置偏重汉语言文学,与秘书职业相关的课程较少。以某大学秘书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为例,在84门课程中,与秘书职业能力紧密相关的课程主要有秘书学概论、秘书实务、中国秘书史、公共关系、档案管理学、秘书写作、秘书礼仪、办公自动化等寥寥数门,其他的课程多为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文化概论等文学类、语言类课程,甚至还有唐宋诗词研究、唐宋散文研究等近30门专题类课程,课程设置近似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翻版”,颇有滥竽充数之嫌。这暴露出学校因师设课,以及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其次,缺乏高水平、精深研究型的教材,实训类教材也较少,无法满足教学需要。目前的秘书学专业教材,多数脱胎于高职高专文秘专业教材或自学考试秘书学专业教材,内容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深度,专业知识过浅、过简、过粗。教材版本也较少,近年来推出的教材,仅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21世纪高等院校秘书学专业系列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高等学校秘书学专业系列教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高校秘书学本科专业系列教材”等几个版本,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多样化的教学需求。

4.实训基地建设欠缺。与文秘专业相比,很多高校的秘书学专业由于定位不准,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既不注重实践课程建设,也不重视实训室、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现象。秘书是应用型岗位,一个合格的秘书需要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如果缺乏实训实习场所,实训类课程就无法有效开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就会受到极大影响。有的高校缺少必要的实训室,或者实训室功能不完善;有的高校实训室建设缺乏针对性,对于秘书职业能力强化力度不够;有的高校实训室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才启用一次。有的高校缺乏校外实训实习场所,学生无法体验到真实的工作场景,岗位体验和锻炼不够;有的高校即使建立了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但实训实习次数少、时间短,学生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接触不到核心知识和技能,难以增技能、长才干,实训实习的成效无法达到最大化。

5.招生就业境遇尴尬。近年来高校生源数量不断下降,招生竞争日趋白热化,秘书学专业的招生也面临困境,考生报考率低、报到率低,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调剂来的,专业思想不稳定,转学、转专业、退学、休学等现象时常发生,学生流失率相对较高。根据近年情况看,秘书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较高,但专业对口率低,多为商务、销售等岗位;就业质量较差,薪资不高;岗位稳定性差,跳槽频繁,流动性大。就业困境反作用于招生,结果是招生规模被压缩,发展空间被挤占。秘书学专业还没有形成“入口旺,出口畅”的喜人局面。如果形成恶性循环,前景不容乐观。

秘书学专业创新发展的对策

1.加强学科内涵建设。一是找准人才培养定位。要科学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就业面向,与文秘专业拉开层次梯度。各高校还要结合自身实际确立学科特色,实现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化。二是重视提升师资素质。在加快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同时,要加强对现有师资的培训,特别是要借鉴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鼓励和支持教师前往秘书岗位挂职锻炼;也可以从企事业单位聘请经验丰富的一线秘书担任兼职教师、客座教授、特聘教授,为学生讲授专业知识。三是大力推进教学改革。要加强课程改革和课程开发,在教学内容上紧密结合岗位技能需求;要知识与能力并重,构建系统、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大实践课程课时数,不断优化实训课程。四是积极引导毕业生创新创业。要加强毕业生创业、就业的教育服务工作,搭建多元化、多渠道创业、就业平台,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要引导、鼓励和扶持毕业生创业,把“双创”工作做深、做实、做细,解决好毕业生的“出口”问题。五是提升科研水平。要加大投入,激励教师开展秘书学学科研究,多出高层次、高水平成果,以标志性科研成果展示办学实力和办学成就,为学科发展奠定理论基础;要通过强科研来强特色,形成鲜明的学科特色。

2.加强硬件建设。最重要的就是加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要在校内建立起功能完善的各类实训室,满足办公自动化、会议、礼仪与形体、速录速记、人力资源、商务谈判等各种实训需要。这些实训室,既可以由高校自己投资建设,也可以引企业入校,与企业共建,实现合作共赢。需要注意的是,校内实训室建设要增强真实性,尽量符合岗位实际,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下开展实训和学习;教师要精心设计实训项目,加强指导和过程监控,避免出现“放羊”式实训;要提高实训室使用率,可以建设开放型实训室,全天候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随时前往自主实训。各高校还可以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实训实习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实训实习,增强学生的秘书职业技能。

3.形成发展合力。秘书学学科发展可以围绕建设“三体”做文章。一是建设命运共同体。要以开放的眼光、开阔的胸襟和全局的视野,着眼于全国秘书学学科发展,达成共识,集聚力量,共同推动学科发展。二是建设发展联动体。要在全国、全省搭建更多竞赛、论坛、峰会、研讨、培训等交流平台,科学谋划,多点布局,提高专业活跃度,加强学科建设、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的交流分享,共同研讨相关问题的解决途径。三是建设协同创新体。要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开拓创新,开展校际间的横向科研联合,增强科学研究助推学科发展的力度;开展校际间的教育教学活动协作联合,条件许可的同城高校甚至可以共享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避免重复投资和设备闲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共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秘书学专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校决策者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教育主管部门的扶持。而获得更多、更大外部支持的前提是练好“内功”。秘书学教育工作者应当自强,只有自身足够强大,才能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主导权,才能拥有充分发展的一席之地,也才能赢得真正属于秘书学学科的“春天”。

【来源:秘书杂志(ID:mishuzazhi)】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