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出大气的文章?
【以稿换稿】 作者: 佚名 来源: 职场写作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大气的文章,融思想、意境、文风、技巧于一体,犹如君临天下、气吞山河,是高品位的大稿子所独有的一种特质。这种境界,尽管我们可能达不到,但仍然要将其作为参照、作为追求,追求文章的张弛有度、波澜起伏、丰盈灵动,至少要避免行文的呆板、概念化、缺乏生气。
从根子上讲,文章大气,靠的是长期的修炼和沉淀,思想境界、理论修养、思维层次、社会阅历,等等,是“道”层面的事。同时,在“道”的背后,也有一些“术”的技巧。
一、高开低走,虚实相生
无论是对文章总体的把握,还是对具体问题的阐述,我们都要力求“起点要高、落脚要实”。要善于从大背景、大思想、大主题去切入,“挂靠”到一个制高点,做到“高屋建瓴、出师有名”,这是第一步。
解决了“高度”以后,要迅速、自然的“落到实处”,引伸到想要表达的具体问题上,让内容与大的时代主题挂钩、与更高层面的精神贯通。这样,段落里就有高有低、有虚有实,就有一些高与低、虚与实的转换,要运用好高低、虚实之间衔接过渡的技巧。
「案例1」曾经撰写一位某行业领导在全国某专委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第一部分是回顾专委会成立之路,是这样写的:
领导人深刻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对我们而言,汇集全国性行业资源,构建一个内融外联、高效协作、小核心大外围的行业战略研究协作平台,实现各方研究成果效益的最大化,是筹建专业委员会的初衷初心。今年以来,在会长和有关领导的亲切关怀下,我们依托某研究机构,历时近一年时间完成筹备工作,正式获总会批复同意。这是行业发展的里程碑事件,对拨开认知迷雾,引领我们往哪里走、怎样走更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从筹备到成立,看似用时不长,却浓缩了十余年的探索、成长和发展的艰辛历程,得益于内外部环境条件同频共振,多方发力、共同促成。
我们来分析一下:第一句,引用领导人的话,这是“高”,高开的常用手法;紧接着,话锋一转,用“筹建专委会的初衷初心”来承接、呼应,这是“低”。接下来“完成筹备、获得批准”,承接前一句,继续落地,是“实”;再接下来,“里程碑事件、拨开迷雾、引领前行”,这是“虚”,是对前一句描述事件的评价。最后一句,镜头前移,视野放大,置于一个更为纵深的时空背景,引出下文。
这样处理,由高到低,由实向虚,高与低、虚与实,就得到了比较自然的衔接、贯通,材料的格局、气势,自然就蕴含在其中了。
二、守正出奇,剑走偏锋
“正”是正路、正道,“奇”是突破、出新。《孙子兵法》讲“以正合,以奇胜”。当然,公文是“以文辅政”,裁剪的是“正装”,不是那种标新立异的“时装”,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定位,不能动摇。同时,在具体策略上,在战术上,我们应当勇于超脱,来一些“剑走偏锋”的奇招,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案例2」60、70年代的官方话语体系,比如,文宣、口号、标语、讲话,常常是“剑走偏锋”,大量的重叠、排比、走极端。有位老机关曾经和我谈起,说这是“文字的巅峰”。举几个例子:
①他们几个人问题的揭发,是全党的大事,是保证革命继续发展的大事,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大事,是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大事,是防止修正主义篡夺领导的大事,是防止反革命政变、防止颠覆的大事。
②把无产阶级的政治觉悟提得高高的,把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空气搞得浓浓的,把士气鼓得足足的,把团结搞得好好的,把对敌人的仇恨搞得深深的。
③最高最活的马列主义。
④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
⑥全国共讨之,全党共诛之。
⑦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
就是大量用出位、超前和“极左”的方法,加重语气,加大份量,语出惊人。当然现在看,可能有点“过”,太“左”、太极端化了,但这种技巧的运用,以及对公文话语体系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一直到今天,确实令人叹服,确实有可取之处。
「案例3」“最”字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剑走偏锋”。有篇讲加快作战能力生成的理论研究文章,就是用“最”字法,从实践、对手、传统三个维度,来谋篇布局。观点是三个“最好”:
一、实践是最好的孵化器。大意是:我军历来就是在打仗中学会打仗的的。我们的作战力量,要在应对国家安全威胁、维护国家利益拓展、融入全军作战体系的生动实践中,孵化培育,发展壮大。
二、对手是最好的陪练员。大意是:建设一流军队需要一流的对手。强敌在我周边落棋布子、宣示挑衅,恰恰是送上门最好的陪练。我们要与一流对手过招,在对抗中牵引建设、在博弈中谋求超越。
三、传统是最好的营养剂。我军向来不信邪、不服输,从来都是以弱胜强、以小胜大,这种精神和气魄是我们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发扬传统、一定能够战胜对手、实现弯道超车。
三个维度,三个最好,是一种极端化的、但不偏激的写法,显示了作者独到的犀利眼光,也有一种摄人的巨大力量。当然,除了“最”句式,还有其他出奇招、走偏锋的句式。
三、开门见山,先声夺人
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初进贾府时,有一个人的出场十分精彩。未见其形、先是一路笑声,然后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语惊四座。要知道,这可是贾府,四大家族的“头部企业”,相当于省委大院、总部机关,里面的人大气都不敢出。敢这样“放诞无礼”,谁?王熙凤!宁国府CEO,地位显赫、实际掌权派、就这样的方式精彩亮相。
我们写公文,也要善于先声夺人,开场“亮相”要开宗明义、洒脱别致。文章起头,就像是钉钉子,要对准、扶正,砸好第一锤子。不仅仅是开头,如果一篇文章中,能够有几个漂亮的“亮相”,会使整篇文章增色不少。当然,开门见山,要自然贴切,要别开生面,不能为追求效果,故弄玄虚,给人留下矫揉造作之嫌。
「案例4」某省企业家联谊会会长,参加一次高级别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座谈会,开头这样写:
这段时间,我参加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阅读了省委下发的学习资料,从中追溯和感悟那段波澜壮阔的战斗史,深受教育和鼓舞。身为会长,我深深感到,联谊会绝不是一个普通的、一般性的联谊性机构,而是履行参政议政和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机构;每一名会员不仅是企业家,更重要的身份是参政党成员,肩负着沉甸甸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在坚守初心、履行使命、双岗建功上,应当有更加清醒的认知、更加深切的理解和更加自觉的行动。下面,我汇报三方面内容。
像主题教育活动,内容共性比较强,汇报材料很容易“千人一面”。这个开头的亮相,可圈可点。第一句话,回顾自己干了什么,共性内容,看似平淡无奇,为“亮相”作铺垫;第二句话,话锋一转,谈自己对所担任会长的认识,机构性质、会员责任、标准要求,紧扣住了主题。
这样的亮相,上来就体现了自己的高度、站位和独特之处,避免了大众化、脸谱化,“调”起得恰到好处,自我“画像”也很独特,非常自然地带出下文。下文主要是对主题活动的理解,工作开展情况,后续打算。
「案例5」“亮相”不仅是开头,也可以用于文章之中,用来衔接上下。某工作组到某学校进行教学合格评估,该校校长在评估情况反馈会上的表态发言,主要有两个板块,一是回顾迎接评估活动做的工作,二是后续如何按照工作组要求进行改进。两个板块之间,这样衔接:
这次考察评估,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肯定,更是一次巨大的鞭策和激励;不仅仅是学院发展进程的一项阶段性的重要工作,更意味着一次全新的高起点,是一次重整行装再出发。
衔接上下的这个亮相,可以称之为“二次亮相”。它接住了上文,回顾为迎接评估所做的工作;带出了下文,下文谈后续怎么办,非常自然贴切;也体现了思想深度,就是我们常常讲的“每一个终点同时也是一个新的起点”,这里进一步打开了,显得更加充实、丰满,有力量。
四、刀砍斧劈,短促平快
短句是机关公文的一个重要特征。长句看起来有气势、有信息量、很细腻,中气十足、气魄宏大,但是“中看不好讲”,念不好、记不住。陈毅元帅曾经批评过当时的外交部“长句硬如铁,念稿要出血”。而短句就不一样了,不仅言简意赅,而且显着坚定,透着大气,看着痛快。
我们不能有文人心态,不能小家子气,要有点“大老粗”精神,对那种专业、缜密、延绵的长字,要豁得出去,舍得下手,刀砍斧劈,化整为零,推陈出新,多说白话、多说短话,多出经典语言。
实际上,几句简洁明快的短句,就是振聋发聩的擂鼓呐喊,就是冲锋陷阵的作战命令,效果非常好。过去谈学习毛主席著作,“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在‘用’字上狠下功夫”,这种方法是不是科学,我们不做评论,但这种短句表述,却是经典。电视剧《亮剑》中的淮海战役战场,楚云飞猛攻李云龙处,华野司令员当即发布了一道命令,“5吨炮弹换下李云龙”。“字越少、事越大”,这9个字,霸气十足,让人解渴、提气、来劲。
「案例6」曾经撰写过一篇经验交流材料,对某专项行动中所做的工作,有打通信息传送链路,有改进优化处理流程,有完善配套运行机制,就是在去专业化的基础上,进一步锤炼、推敲,以多个短句方式,集中呈现。是这样表述的:
加快各环节信息流转,减少耗时,提高时效,实现“直通式送达”。保障模式从“一天一报”变成“即获即收、即传即判、即编即报”;地面工作流程从接收、记录、传输“多个串行”变为“同步并行”;分析流程从“一人单干”变为“多人同干、实时综合”;值班状态从“数据等人”变为“人等数据”,和时间赛跑,和瞬息万变的战场态势赛跑。
这样化长为短、化专为白,既浅显、易懂,又好念、好记,简洁短促、铿锵有力,取得了很好的现场效果。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 上一篇:写作水平飙升的五个技巧
- 下一篇:工作汇报这样做才能让你更出彩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