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文稿写作中的“机”和“关”——机关文稿写作新解
【以稿换稿】 作者: 成文 来源: 三好公文课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今天,我在写材料的时候福至心灵,突然想到这么几句话,由此引出了对机关文稿写作的新解——
机关文稿写作,那是一道关卡一重机遇。过不了的“关”就是“卡”,过了“关”就会迎来“机”。
“机关”一词,既指党政部门、权力机构,又指计谋、陷阱、机械的关键部分。机关文稿写作,俗称“写材料”,也就是广义的公文写作,这是一门大学问,也是一项真功夫。再好的写作苗子,不经过十年八载的勤学苦练,不可能达到“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 唐·韩愈《病中赠张十八》)的境界。
那么,机关文稿写作中到底有哪些“机”和“关”呢?回首自己走过的路,我觉得,一名机关新人要掌握好写材料这把“刷子”,至少要过这么四道关:
一是态度关。对写材料,有的人是提笔生畏、畏之如虎,有的人却是“材料虐我千百遍,我待材料如初恋”;有的人是领导不布置文稿任务决不动笔,有的人却是“无需扬鞭自奋笔”,工作需要写什么就写什么,该出手时就出手;有的人是能躲就躲、能推就推,实在躲不过去、推不掉了就应付了事,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甚至故意藏拙,有十分本事只肯亮出五六分,有的人却主动请缨、勇挑重担,用尽全身力气,写出最高水平,就是不能领衔主笔,在旁边出出主意、打打下手也是好的,参与就是学习;有的人材料写了不少,但要么是复制粘贴、拼凑勾兑,要么是低水平重复,写来写去进步不大,有的人则是写必求新、写必有进、写必出彩。上面这种种态度,前一种都是“消极态”,不仅对提高写作能力、文稿质量无益,反而会产生“负作用”,形成越写越不想写的恶性循环;后一种则都是“积极态”,所催生的正能量不仅在写材料的时候起作用,做任何工作都会成为动能。
稻盛和夫被誉为日本的“经营之圣”,他把人分成3种类型——不燃型、可燃型、自燃型。“不燃型”的人,无论怎样劝说、激励,都无法点燃工作热情。“可燃型”的人,通过外部的激励和督促,可以很好地完成工作。“自燃型”的人,就像火柴一样,一划就着,激情燃烧,坚持到底。每一名优秀的干部,都是 “自燃型”的。
二是业务关。机关文稿是工作载体,写材料就是写工作、写业务。一名机关新人,只有先成为业务上的行家里手,写材料才能写到点子上,写出内行文稿。我经常说,要把“文字工作”变成“工作文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是文风关。机关文稿写作,要力求“短实新”,讲究“有文采但不文学化,通俗易懂但不口语化”。一些博士毕业生,论文写得挺不错,但进了机关单位,就是写不好公文;一些中文系的高材生,发表了不少文学作品,但写材料就是过不了关。出现这种情况,除了理论水平、业务能力有短板,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会讲“机关话”,写出来的材料“学究气”太重、“书生气”太浓。
四是难度关。机关文稿写作,上手易,写好难。之所以说“上手易”,是因为机关文稿注重体式规范,有一些模板、套路可供借鉴;之所以说“写好难”,是因为机关文稿不仅类型多样、内容丰富,而且注重政治权威性、宏观指导性、思想哲理性、实际操作性,写作要求很高。
学习机关文稿写作,一般都要经历一个由短到长、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由慢到快的过程。当然,到了返璞归真的境界,能够尺水兴波、执简驭繁、大巧若拙,那另当别论。所以,希望掌握好写材料这把“刷子”的人,应当逐步提高难度系数,不断挑战自我,最终不仅要达到能够独立扛起“大稿子”、随时应付“急稿子”的地步,还要先“入体”、再“出体”,自觉跳出“老一套”,在有限中追求无限,把看似刻板、枯燥的机关文稿写出变化、写出新意、写出万千气象,达到出手必是“好稿子”的高水准。
上面所说的这四道关,都是“大关”,每一关里面还有很多“小关”。比如,从所写内容上看,要过好政治关、政策关、体式关、文字关;从写作过程上看,要过好构思关、起草关、修改关、校对关;从办文程序上看,还要过好审核关,等等。这些关,固然有专职机构、专职人员和领导干部来把守,但写稿人首先要学会自己把关,自己不满意的稿子决不出手。
看到这儿,也许有的读者会问:你说的都是“关”,“机”在哪儿还没说啊?实际上,我在前面已经说过了——过了“关”就会迎来“机”。机会和机遇是老天给的、别人给的,更是自己发现、自己创造的。过不了这些关,机会和机遇就是摆在你面前,你也抓不住。
按照我国现行的公务员制度,要进入这支队伍,只有考录和调任两条路。调任,需要达到一定级别才行,多数人只能走考录这条路。对机关新人来说,大家学历差不多,在机关文稿写作上基本都是“零起点”,进了同一家单位以后,干的工作也差不多,为什么三五年过后,有的人平步青云,有的人却原地踏步?关键就在于工作干得怎么样,而“写”是“干”最好的助推器。越是大机关,越是注重写;越是大领导,对写的要求就越高。
回到这篇文章的主题上,对机关文稿写作中的“机”和“关”,我们可以这么看:
机关文稿写作,是提升素质的机遇,也是考验本事的关口。写材料是真本事更是硬功夫,勉强不得、吹嘘不得、投机不得。一个人到底能不能写,说得天花乱坠也没有用,来一次命题作文就全知道了。写材料也被称作“笔耕”,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笔耕过程中,思想观点是种子,工作实践是土壤,读书学习是活泉,心血汗水是肥料,只要这四者兼备,加以时间的付出,必然会有所收获,付出越多,收获越大。当然,提升素质的途径不止写材料这一条。但我体会,写材料绝对是作用最大、效果最好的一个途径,因为“写”不仅仅是“写”,而是学思践悟的高度统一,是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深度融合,是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思维能力、文字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
机关文稿写作,是展现自我的机遇,也是超越自我的关口。如果只是把写材料当任务,疲于应付、只求“够用”,写出来的材料总是“平平过”,不仅写作水平上不去,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也白白浪费了,属于吃力不讨好。反之,只有把写材料当作自我磨炼、自我挑战,敢于走出心理“舒适区”,始终保持在“学习区”,努力攻克“恐慌区”,经常干一干超负荷的事情,接一接“烫手的山芋”,当一当“热锅上的蚂蚁”,把本以为“不能”的变成“可能”,才能超越自我、破茧成蝶。
机关文稿写作,是获得赏识的机遇,也是改变命运的关口。在我身边,不乏因为一篇文章入了领导的“法眼”,从而走上成长“快车道”的例子;也不乏因为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从而“靠边站”,甚至被领导打入“冷宫”的例子。我自己先后在5家单位工作过,每一次工作调动、职务变动,靠的都不是走门子、拉关系,而是用笔来开路,用文章作为“敲门砖”。
所以,有志于走上从政之路的年轻人,一定要练好用好手中的笔。这支笔是“机关神器”,不仅可以敲开“机关门”、造就“傍身技”、耕好“责任田”,还可以帮助你打动“知遇人”、拓宽“职场路”、实现“撑杆跳”。
最后,我还想特别提醒一点:机遇只属于那些为迎接它的到来有所准备的人。我们不仅要善于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创造机遇,更重要的是“时刻准备着”。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