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字工作>> 实务性工作>> 经验做法

经验做法

写作“小生”三年写作经验心得体会

    】【收藏】  作者: 佚名  来源: 作者原创  阅读 次 【加入会员

我是一名写作“小生”,只有三年的写作经验,说是经验,更多的经历吧。下面,结合实际工作,总结了几点写作技巧,仅供参考。

一、打好框架。许多老笔杆子谈到写作技巧时,通常把“框架式”写作放在第一位。如同修建“海容模块房”一样,先把框架打好,再往里浇灌水泥,写文章也如此,只有先把思路理清,各级标题列出来,再逐项添加内容,写出来的文章才能脉络清晰,逻辑性强,经得住“善读者”推敲。(我在写此文时,就用的框架式写作技巧)

二、未雨绸缪。作为一名科局里面的笔杆子,领导每年发言材料时间大致相同,就拿我们单位为例,领导每年发言的材料如下,半年工作总结,述职述廉报告,半年抓(单字替换)建述职报告,三季度观摩会,务虚会发言,全年工作总结等等,我们应提前谋划,列好提纲,打好腹稿,因为好文章都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思出来的。

三、基本要领。好比开车需要驾照,我们写文章也要掌握基本要领。比如文章排版格式。如果文章格式不对,内容再好,也逃不过领导的法眼。我把我们市委统一要求的格式附在后面,希望能帮助大家。

四、选好标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尤其新闻经验报道类文章,选好题目,能大大吸引眼球,很容易被上级媒体采纳。但是机关公文选择题目时要统筹考虑,选好标题,打好框架固然重要,但是标题一定要“满足”文章内容,如同蒸馒头一样,如果馒头太多盛不下,我们就要考虑换锅了。

五、搞好关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像住建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综合行政执法局等一些大的科局,下面有很多的科室和下属事业单位。写工作总结的时候,都需要他们先提报部门工作总结,然后再进行提取加工。这就需要我们和各部门笔杆子搞好关系,只有他们用心写作,为我们提供更多“干货”,我们才能有米可炊,才能优中择优,写出领导满意的高质量材料。

六、精雕细琢。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僧推月下门”和“僧敲月下门”的典故,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由来,《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都印证了这句话。我们写完初稿,不要急于修改,要把电子版打印出来,等到吃完饭或者第二天,拿着铅笔一字一句大声读出来,一一找“病情”。初稿完成时,脑子已经固化,已经陷入思维模式,即使修改也不会有更好的思路,只能浪费时间,损伤脑细胞。

七、善于总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文字功底不是一朝一日练就的。写作过程中要善于积累,善于总结。举一个对我影响较深的例子,植树节x镇x个村都组织人员植树,其他几个村天天安排人员对新种的树苗浇水,最后成活率却不理想。反观A村,很少安排人员浇水,最后种植的树苗全部成活了。我咨询了A村的老支书,老支书道出了多年观察总结的办法,植树的时候用几个木棍把新埋的土捣实,再浇水,这样既能保持水分,又能减少人工。写文章也如此,要总结悟透领导的修改,在修改中总结,在总结中进步。

九、其他感悟。一要耐住寂寞。写材料的人通常被称为“苦行僧”,绞尽脑汁,生活索然无味,也有人说写材料没有前途,材料写不好挨骂,写的太好了离不开你。我想说的是写材料一定要耐住寂寞,再看看好多领导都是写材料出事,因为写材料久了能锻炼出处事思路,遇到事情不慌不忙,显出大将风范。二要摸透领导性格。工作中,要摸透领导的文风,总结领导喜欢的词语。生活中,要摸透领导的生活习俗,比如领导年纪大了,长时间讲话材料可以放大一号字体,便于减轻视力疲劳。

本人写作资历尚浅,加之学识有限,难免管中窥豹。总结不当之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共改进,齐进步。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