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给工作起个好名字,就要学学写材料
【以稿换稿】 作者: 小二哥1980 来源: 小二哥悟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每个人都有名字,也需要名字。有了名字,才能进行社会合作,社会网络才得以建立。名字如此重要,身为职场人士,我们有没有为工作起过名字?今天,听了罗胖的课程《名字为什么很重要》,我开始明白——写材料,原来就是给工作起名字。
分类,才能命名
以天上飞的鸟为例。开始的时候,我们把所有带羽毛、会飞的的都叫“鸟”,但是,鸟在天上飞,很难被抓住。为了深入研究,就对物种进行分类命名——门、纲、目、科、属、种。在这个基础上,继续不断分类命名,最终出现的结果是:鸟类学家站在地上,只要看一眼天空,就能分清楚飞过的是什么鸟。
例如,刚刚飞过一只鸟,背部和面部羽毛颜色翠蓝发亮、爪子赤红色的、嘴形又长又尖,又是在水边发现。通过这些简单的信息,鸟类学家就可以归纳判断:这是一只翠鸟。如果这鸟眼睛上边的羽毛是蓝色,而不是橙黄色的,还能进一步归纳判断:这是一只斑头大翠鸟。
就这样,通过给鸟儿归类命名,鸟类学家不用真的把鸟抓住,来观察它的所有细节,就可以认知和硏究。人们对于鸟的认知水平,一下子就上去了。
看到鸟类学家分类的步骤,熟悉公众号的朋友是否感觉似曾相识?没错,其实就是写材料“五子棋”:自下而上归类分组,就是1+1+1+1+……=1。我们经过一次又一次归类分组,提取最大公约数,就能够对工作有本质认识。
例如,以笔者曾经所在的外事侨务港澳部门为例,经过多年归类分组,逐渐发现外事侨务港澳工作可以分为:管理资源、运用资源、涵养资源三大部分,从而推导出一个概念“国际资源枢纽”。
于是,得出以下结论,外事侨务港澳部门=国际资源枢纽=管理资源+运用资源+涵养资源。最后,有了一个更高层次的概念“外侨港澳+”。一句话概括,地方外事侨务港澳工作就是“按照国家总体外交和地方发展需要,把国际资源准确连接到相关部门和领域”。
分类,代表规律
罗胖说到,文化人类学上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各个民族的神话都有一条通行规则——妖魔鬼怪出现时,如果你能叫出它的名字,它的魔力就会减损大半,甚至完全丧失。反过来,如果你被对方叫出了名字,你的力量也会化为乌有。
《西游记》里就有这样的情节。妖怪叫孙悟空“孙行者”时,他是一定不能答应的,一旦答应就要被收服。这就是名字的威力。只有给对方命名,叫出对方的名字,才能把它从混沌的外部世界分割开,单独召唤到我们面前,被深刻认识,识得“庐山真面目”。
名字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威力,因为命名代表着规律、寓意着必然,孙悟空不敢回答“孙行者”,因为“孙行者”就是他的命门所在,代表了它最本质的特点。
同理,规律也是工作的“命门”,找到了规律,就等于牵住了“牛鼻子”,掌握、运用规律,就可以“打蛇打七寸”。
在公众号中,多次提到黑格尔的名言——熟知非真知。在工作和生活中,许多我们经常接触,自以为熟悉的东西,往往只是流于表面,并没有本质认识,只是“熟悉的陌生人”。
笔者有个观点,衡量对一个人对工作是否有本质认识,有一个管用的办法——否用一句话或者一个词把工作说明白。按照这个标准,可能许多工作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资深员工也难以做到——只是熟知,而非真知。
究其根本,是因为没有掌握归纳提炼,不能给工作起名字,不能从本质上认识工作,难以掌握、运用规律。所以,有人说,学科进步的第一步就是命名。
起名字看似简单,其实代表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表面现象到本质规律,只有不断给事物分类命名,外部世界才能从混沌变得有序、从模糊变得清晰。学会给工作命名,我们才能从纷繁复杂、零散混乱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也就是牵住“牛鼻子”,学会“弹钢琴”。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格物致知”,何为“格物致知”?向来众说纷纭?有个观点说得好:“格物致知”就是把东西分类放在一个个格子里,就能够得到认知。可见,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懂得归类命名对于认知,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学会给工作编“族谱”
在中国人几千年的历史中,高度组织化的宗族制度起到关键作用。那时候,没有先进的检测手段,时间上隔了好几辈、十几辈,空间上隔了若干州县、千山万水的人怎么认亲呢?
要知道,在基因检测技木出现之前,即便是亲生父子之间,都没什么可靠办法确认血缘关系,周星驰电影里的“滴血认亲”纯粹虚构。
然而,这种看似不可能的血缘认证和维系,却被中国的宗族组织做到了。它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把相隔千里万里,彼此之间只有几十分之一,甚至几百分之一血缘关系的人组织在一起,主要办法就是“起名字”和“修族谱”。
今天父母给孩子起名字,想怎么起就怎么起,但往前推100年,能自由发挥的空间是很小的。姓跟着祖先,中间那个字预先也被宗族规定好了,这叫字辈,也就是说,只剩第三个字可以自由发挥。
这有什么好处呢?想想看,茫茫人海中,两个互不相识的宗族成员,靠名字就能知道彼此的辈分和关系。凭借一个名字,就让在异地他乡的两个陌生人,一瞬间就变为“自家人”,极大降低了信任成本、沟通成本、交易成本。
这也就可以帮我们理解,为什么中国三大商帮——徽商、晋商、潮商,都来自宗族组织高度发达的地区。
要把工作做好做亮,也要善于给工作“起名字”、“编族谱”,主要途径就是写材料。通过归类分组起名字,能够让我们连点成线,在看似不相干的一堆事情中,找到隐性的“线”,这条“线”,就是常说的工作思路。依靠连线,才能画出独特、新颖的地图;依靠正确思路,才能又快又好地到达预定目标。
没有线,零散的点就没有意义,没有线,就不可能画出图案。同理,没有思路,也就谈不上工作目标。对一艘没有目标的船来说,什么风都是逆风;对没有思路的工作,往往是看似忙忙碌碌,实则原地打转。
其实,许多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是归纳概括、总结经验的高手。毛泽东同志说过“我就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并提出“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十六字真言。
李瑞环同志在《学哲学 用哲学》一书中,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提出总结经验的具体方法——“我们总结经验,就是要将繁杂、零散的材料掰开了、揉碎了、摆正了、捋顺了。要分好类、排好队、归好堆、论好辈,不断地分,来回地分,边分边合,分分合合。这是一个寻找事物内在联系、探求客观规律的过程,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复杂到简单、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是最难的一步,也是最苦的一关。”
品牌理论认为:价值=传递价值+创造价值,写材料不仅能传递价值,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成绩和亮点;更重要的是通过给工作起名字、修族谱,帮助我们重新定义工作,大大提升附加值。
大家都知道,苹果手机主要由富士康生产,但是,如果让富士康来卖这款手机,就远远达不到苹果公司的价格。其中的天壤之别,就是品牌,也就是命名的价值所在。
不管在哪个领域、哪个行业、哪个岗位、哪个层级,我们都要学会归类提炼,尝试给自己的工作起个好名字。否则,就难以从本质上认识、做好工作,就像一大群没有名字的人,喧哗吵杂,却不知所云,乱成一锅粥。
备注:本文部分内容和观点摘自得到课程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 上一篇:"血"的教训!写材料的要善平衡!
- 下一篇:把握好以下四点,写好会议主持词不难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