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秘工作>> 实务性工作>> 经验做法

经验做法

政研室主任交流发言稿:撰写领导报告和讲话稿的感悟

推广赚钱】  作者: 佚名   来源: 作者原创   阅读 次 【    】【收藏

尽管我这辈子一直在党委参谋部门工作,在这块所谓“同志们文学”的领域耗费了几十十年的精力和心血,但我是个“过后不思量”的人,仅仅是深知其中之甘苦,而没有认真探寻过个中之道,更谈不上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因此,今天就如何撰写领导报告和讲话稿就只能是一点粗浅的体会,或者叫“感悟”。

感悟之一:为领导起草报告和讲话稿的确是件“苦差事”,但它的意义、价值和责任都很重大,我们秘书部门责无旁贷地要担当起这项虽苦犹荣的工作。

说实在的,党政机关的工作相对来讲,那些天天“爬格子”的人,尤其是埋头为领导写报告的人是最辛苦的,而且这种不分昼夜地“绞脑汁,皱眉头,死细胞,挖煤炭”的辛苦,平时大家是看不到的,也是对外讲不得的,只有自己知道,被服务的领导知道。所以,干这项工作的人,非要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不可,非要有一种甘当“无名英雄”的精神不可。我总的认为,为领导起草报告和讲话稿是整个办公室工作中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一项虽苦犹荣、有乐趣、有奔头的工作。

1、从职业要求讲,这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开会,是古今中外都有的一种重要活动,《尚书》中就有“议事以制,政乃不迷”的说法。到了现代,会议更是各级党政机关决定大事、贯彻政策、统一思想、指导工作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活动方式,它体现着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集体领导原则和群众路线原则。会议开得好不好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看领导同志的讲话和报告效果如何。因此,会议报告和讲话稿的准备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现在一般来讲,除了某些小型会议或礼仪性活动的讲话之外,那些代表领导集体所作的会议报告和重要讲话,都是需要提前准备的,是需要秘书部门帮助和参与起草的。这种参与和帮助,与毛主席的“领导要亲自动手,不要一切由秘书代劳”并不矛盾。因为毛主席反对的是“一切”由秘书代劳,而不是“完全不要”秘书代劳。对于领导讲话稿的“亲自动手”,我认为主要体现在讲话者本人能够亲自主持座谈、研究、修改,授意向、定格局、把总关,而不是要求领导一字一句“爬格子”;秘书部门参与起草也不仅仅是记录整理,重要的是参谋设计和加工提炼,拿出能使自己和领导满意的最终产品。秘书部门是领导的左右手和参谋机构,应当把协助领导起草会议报告和讲话稿作为政务服务的重要内容,作为发挥参谋作用的重要渠道,尽职尽责地做好这项工作。

2、从工作价值讲,这里面蕴含着一种不可估量的奉献。在一些大型的、重要的会议上,党政主要领导同志讲话和报告的内涵,主要是发布、阐述和宣传领导机关的重要决策,进行思想动员和具体的工作部署。因此,一篇成功的讲话和报告,就像扛起一面旗帜,能够昭示真理,凝聚人心,把大家吸引和集合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既定的目标上来,起到举纲张目、集中统一的作用;就像立起一杆标尺,能够据此判明前进道路上的大是大非,端正立场观点,澄清思想混乱,起到释疑解惑、统一认识的作用;就像提供一把钥匙,能够用它开动思维机器,引出措施办法,去有效地解决当前工作中的各种难题,起到开拓思路、指点方略的作用;就像注射一种激素,能够舒筋活血,扶正祛邪,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战斗热情,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起到鼓舞斗志、推动工作的作用。某些高层次的重要报告,或者报告中某些具有科学性、哲理性的真知灼见、经典名言,甚至可以流芳百世,久传不衰,成为时代的镜子、历史的见证、珍贵的史料、生动的教材。

由此可见,领导的会议报告和重要讲话,有着相当大的社会作用和政治、历史价值。办公室平时积累的一些高层次信息和调研成果,在起草报告的时候最容易派上用场,当它们变成参谋意见被写进报告并经领导认可之后,就直接进入了决策层次,大大提高了使用价值。我们秘书部门能够奉献于这样一项富有价值的工作,应当感到光荣和自豪。

3、从造就人才的角度讲,就是一条能够催人奋进的有效途径。参与起草领导报告和讲话稿,实际上是一种全面的思维训练和智能训练,它对改善秘书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知识结构,提高各方面的业务适应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曾长期为领导撰写报告和讲话稿的同志,大概都有这样的感受:写报告像是一座难爬的山,而且是一座又一座似乎永远也爬不完的山,但正因为它“难爬”和“爬不完”,才牵引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地攀登,不懈地追求,不停地奋斗,在苦心经营中获得乐趣,获得知识,获得成果,获得进步,这就使自己的精神生活长期处在苦与乐交替、干与学同步、奉献与进取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之中。人,只要进入了这种良性循环,进入了这种追求和竞技状态,就一定能有所创造,有所作为。

所以,无论从职业要求讲,从工作价值讲,从当好参谋和造就人才的需要讲,我们都不要小看了为领导起草会议报告和重要讲话稿的实际意义,应当满腔热情地迎难而上,尽力去干好这门差事。

感悟之二:领导讲话稿是党政机关各种公文中的一种特殊文稿,作为起草者,先要从总体上把握这种文稿的基本概念和它在公文中的共性与个性,以便在撰写中能够充分地彰显它的主要特征。

“领导讲话稿”的概念,顾名思义,就是党政领导同志在各种集会和公众场合发表全部讲话内容的一种书面文稿,也可以说是党政机关经常应用而又没有固定模式和规格的一种特殊文稿。会议报告也属领导讲话,但它又不同于一般性的讲话,因为报告一定要是代表领导集体而作,讲话则既可代表集体也可代表个人,一般来说,报告比讲话在内容上更全面些,形式上更正规些,语气上更庄重些。

领导讲话稿的种类很多。单是会议报告就有传达报告、动员报告、形势报告、考察报告、政治报告、工作报告、总结报告等;其他讲话,按时间分,有会议开始时的讲话(或叫“开幕词”),会议中期的讲话(或叫“主报告”、“主体性讲话”),会议结束时的讲话(或叫“闭幕词”);按其性质和内容分,有礼仪性讲话、启发式讲话、汇报性讲话、表态性讲话、总结性讲话、部署性讲话、论述性讲话、说明性讲话、专题性讲话、综合性讲话,等等。这些报告和讲话,都是根据会议的性质、目的、内容,针对特定场合和特定对象来作出安排和选择的。各种不同的报告和讲话稿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写作要求。我在下面要谈的“领导讲话稿”,主要是指党政领导同志在一些大型的、重要的会议上所作的带综合性的工作报告或讲话,当然其中某些内容和要求也适用于起草其他形式的报告和讲话稿。领导讲话稿属于公文范畴,它同党政机关平时所发出的决议、决定、指令、指示、意见、通知等其他公文以及调查报告、工作总结等文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共性,又有它某些独特的个性。例如,它同其他公文一样,其出发点都是为了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指导各方面的工作,但在内容上,其他公文大多是专项性的,侧重于对贯彻某项决策提出明确要求,指示下级应当“干什么”和“怎么干”,而领导讲话稿的内容一般涉及的范围更广些,在提出工作任务和要求的同时,还侧重于阐明指导思想,讲出“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道理来。它同其他公文一样,都有自己的主题和大体相同的结构,均由标题和正文两大部分组成,但在具体写法和表述上,讲话稿不像其他公文那样规范,因为它毕竟不是正式文件,没有什么固定格式;但又不像写其他文章那样自由,因为它毕竟是领导的讲话,不能随心所欲,想怎么讲就怎么讲。它同其他公文一样,都要讲究逻辑、修辞和文风,都要力求通俗易懂,但讲话稿作为提供领导进行口头表达的文稿,有其传声性、表情性和感召性的特点,因此,它对文字的口语化、通俗化的要求更高,语气不能太文、太平。它同其他公文一样,都要经过审批处理程序,但讲话稿的处理程序通常比其他正式公文要简单一些,可是有时又比其他公文的手续要严格和复杂得多,尤其是各级党代表大会的报告、人民代表大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某些涉及重大方针政策的讲话稿,形成最终产品的难度则超过其他公文。它同其他公文一样,其重要决策和工作部署都要求下级贯彻执行,带有一定的指令性和指导性,但相对而言,正式公文的指令性强一些,领导讲话的指导性强一些。当然也有些极为重要的报告本身就是纲领性文件,它一经正式通过便具有行政或法律效力,有关内容也在监督执行之列。正因为有上述这些比较明显和细微的区别,所以说领导讲话稿是党政机关各种公文中的一种特殊文稿。这种文稿的主要特征是:

政治权威性强。领导同志的大型报告和重要讲话,从组织上讲,是代表着一级党委和政府而作;从内容上讲,它所涉及的问题都是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事,国计民生的大事。所以,大型报告和重要讲话,实质上是党政领导机关表明政治倾向、实现政治主张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履行执政和施政职能的一种常用工具。这种政治权威性,要求起草者一定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敏锐的政治眼光和坚强的党性,在起草中准确地表达党和政府的根本立场,把握和体现正确的政治导向。

宏观指导性强。领导讲话稿的一大基本功能就是总结和指导工作,这种指导主要是宏观性的思想、政策、原则、方略的指导。它往往是在分析形势、总结工作的基础上,根据中央和上级精神,结合本地情况,提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最新决策和部署,确定一个时期本地区、本部门工作活动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围绕一条主线、一个中心,对各条战线、各个方面的工作作出统筹安排。这一特点要求讲话稿的起草者必须做到全局在胸,政策在胸,主要矛盾在胸,方方面面的情况在胸。点此加群

思想哲理性强。正言昭人,以理服人,是领导讲话稿的深度和力度所在。一篇好的讲话,总要就有关的重要决策和重大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讲出一套可以启迪和征服人心的道理来。它摆出的事实雄辩有力,阐述的道理无懈可击,能引人深思,催人警醒,令人信服和振奋。这就要求讲话稿的起草者一定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面对错综复杂的客观情况,能正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预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并运用最能有效地影响和说服听众的方式表达出来。

情感激励性强。有些领导的讲话之所以能产生巨大的宣传鼓动作用,就在于它是用声、情、意、理来影响和感染听众的。其中的“情”,主要是指爱憎分明的感情,平等坦诚的热情,蓄势而发的激情。这种富有真情实感的讲话,肯定能产生活跃气氛、沟通思想、激励人心的效果。正如列宁所说:“一个鼓动家就是善于对群众讲话,善于用自己的热情之火去激动群众。”要写出这样的讲话稿,要求起草者心中一定要有听众,笔下一定要带感情,并能把说理和抒情结合起来,用朴实生动的语言,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把概念的东西形象化。

实践操作性强。领导的讲话稿对下级来说,不仅是要求好听和好读,更重要的是实用,是要能从中得到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思想武器、工作指南以及有关的政策、措施、办法。因此,实践性和操作性强,是领导讲话稿尤其是某些重要工作会议讲话稿所应有的特色。为体现这一特色,起草者一定要有实践观点、系统观点和为下级、基层着想的观点。着眼于应用,着力于写实,做到既提出和分析问题,又回答怎么解决问题,既提出“过河”任务,又提供“过河”方法。

感悟之三:起草领导报告和讲话稿也算得上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在整个写作过程中都应当全情投入,精心酿制,中间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来不得半点马虎。

领导讲话稿的写作过程一般要经过酝酿准备、起草初稿和审修定稿三个阶段。

首先是酝酿准备。一篇好的讲话稿往往孕育在动笔之前,就是说,基础工作至关重要。在接受任务之后,就要抓紧起草前的各种准备,其中最要紧的是摸准领导意图。因为起草讲话稿就是代领导“立言”,领导集体和讲话者本人的意图往往就是讲话稿的主旨。起草者的全部任务,就是准确地领会、表达领导意图,创造性地深化、拓展领导意图。这要作为一根主线贯串在整个起草过程。这里讲的“深化”和“拓展”是以“领会”为前提的,而决不是说可以离开领导意图去另搞一套。这是起草讲话稿的一条规矩,也是一条“捷径”。因此,起草前一定要细心倾听领导对打算讲什么、怎么讲的提示和交待,没有弄明白的还可以问清楚。领会了领导意向之后,还要认真阅读有关的理论著作、政策文件和参考资料,就讲话中必然涉及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调查座谈,在经过一番思考、胸中初有成竹的基础上,再同有关同志一起琢磨和议定讲话稿的主题思想、主要观点和大体框架,并拟定一个由粗到细的写作提纲。

接着是正式起草。有了大纲细目,并经领导同志认可之后,就可以进入正式起草阶段。起草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再运筹、再思维、再创造的过程,是苦心经营、精心制作的过程。如果原有提纲对路,思虑周密,写起来就有如行云流水,通畅无阻,能一气呵成。但深得写作甘苦的人都知道,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因为“写”比“想”、比“说”毕竟有些不同,它要求更明确、更全面地反映客观事物,要有更严格、更细密的思想逻辑、文字逻辑。起草中,面对一大堆素材,面对应当提出和回答的许多问题,面对错综复杂的客观情况,如何具体地表达和深化主题,提炼和阐明观点,组织和取舍材料,理顺和展开层次,以及如何起承转合、遣词造句等,都是很困难的任务。解决的办法就是边写边想、边写边学、边写边议。硬是写不下去就干脆停笔,先松动一下神经。我们每个人大脑中的贮存多得很,只要你舍得开动这部机器,绞绞脑汁,皱皱眉头,“灵感”和“存货”自然会跑出来帮忙的。

最后是审修定稿。渡过难关、写出毛稿之后,还要回过头来进行推敲修改,主要看主题是否鲜明、突出,观点是否精当、确切,段落是否严谨、分明,语言是否简洁、流畅,内容有没有疏漏和重复,文辞有没有含混和差错,包括标点符号打得准不准都要过细。该补的要补,该删的要删,该改的要改,尤其是对某些政策原则和敏感性问题的提法,更要反复斟酌,切不可疏忽大意。有些重要报告的初稿完成后,先向主讲领导送审,并根据他的交待,确定送审或征求意见的范围,有时甚至要召开专门座谈会征求意见。然后,综合各方面的意见,进行再修改,有时甚至是重大的修改。对此,我们的态度应当是:人不厌烦,文不厌改,忍痛割爱,精益求精,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精神,去圆满地完成最后定稿的任务。

感悟之四:领导的讲话和报告都有特定的场合和特定的对象,起草讲稿必先界定范围,限制话题,不讲题外的和“对牛弹琴”的话,要讲题内的和迎合听众需求的话。

领导讲话是在各种不同会议上面向不同对象所作的发言,而不同的听众对领导的讲话又有不同的要求。因此,起草讲话稿的首要问题是界定范围,限制话题,以免“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这里要注意三点:一是要明确会议的性质和目的,围绕会议的中心议题来讲话。比如,党代表大会的报告就要围绕党的工作讲;政府工作报告就要围绕政府工作讲;组织工作会议就要围绕组织工作讲,如果它的中心议题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那就要针对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讲。其他,如宣传工作会议、政法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教育科技工作会议等,由此类推,都是这样。二是要明确参加会议的是哪些人,针对他们的责任、心理和愿望来讲话。例如,对下属党政负责干部讲话,就先要针对他们负责一个地区全局工作的特点,一般应讲讲全局的形势和对前段工作的评价,尤其要讲清下步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具体要求,使他们胸有全局,知道回去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针对他们政治觉悟高、理解能力强的特点,讲话要开门见山,直述不曲,站在全局和理论的高度,讲一些为他们所关心的层次深一点的问题,至于某些常识性问题和常规性工作则不必细讲,必要时点一点就行了;针对他们关心上级对本地工作的印象和盼望排忧解难的心理,讲话中要注意肯定和宣扬好的典型、好的经验,对下级的困难要尽可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也要讲明原因,多讲一些体贴的话、鼓励的话、开思路的话。三是要明确讲话者是以什么身份出场的,按照他在领导集体中和会议上的分工来讲话。比如,县里召开三级干部大会,除了一个带综合性的主报告之外,如果有好几位领导同志讲话,那就要围绕中心议题各讲各的话,书记讲书记的话,县长讲县长的话,副书记、副县长讲各自分管工作范围内的话。当然有时工作上的分工和会议上的分工不一样,这要从实际出发,但无论如何,几位领导同志的讲话要分工明确,不要互相重复,互相撞击,更不要中淡会议主题。

感悟之五:如果说起草领导讲话稿有什么地方最需要使劲的话,那就是如何从中央精神与本地情况的密切结合上,去确立一个指导性和针对性最强的主题,真正用自己的话把它表达出来。

这一点是写好领导讲话稿的关键所在,也是起草中最大的难点所在。古今中外的文笔大师,都是把主题和写实看得很重的,强调写文章要先“立主脑”,“意在笔先”,“意必已出”,“从来创说者,事贵出乎实”。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都猛烈地批评过照搬照抄的教条主义,尤其是毛泽东同志更强调普遍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提倡“说自己的话”、“办自己的事”,还专门写了《反对党八股》、《反对本本主义》等文章。一篇重要会议的报告或讲话稿,与本地实际结合得紧不紧,写得实不实,是抄上边的话多还是变成自己的话多,这不单是一个文风问题,更重要的是反映一级党委和政府对待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政治态度和思想路线问题,是影响到一个地区的工作落不落实、得不得力、主动还是被动的重要问题。

究竟如何才能选准主题?同志们都学过哲学,我看解决这个难题,正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来指导。例如,先要“吃透两头”,这尽管是句老话,但实不实行却至关紧要,因为它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也就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理,是确立讲话稿主题的基础和前提。为此,一方面要反复学习领会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政策,尤其要细心研究新下达的文件、新出台的政策措施,搞清楚它们的精神实质和普遍指导意义是什么;另一方面要深入地、全面地、动态地调查研究本地情况,接触面越宽越好,调查得越细越好,第一手资料越多越好,从中搞清楚下边究竟有哪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干部群众有哪些主要的意见和呼声。有了这“两头”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把它们融为一体,找准上情与下情的“结合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生动的直观”进入“抽象的思维”,来一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在这个“飞跃”中,要以中央和上级的精神为指导,运用联系的和发展的观点,采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方法,对本地的全部情况进行深入的综合分析,目的是要认清事物的本来面目和内在规律,从大量复杂的表面现象中揭示最本质的东西,从诸多的大小矛盾中找到最主要的矛盾。这种最“本质”的东西和最“主要”的矛盾,就是上情与下情的“结合点”,也就是领导讲话稿应当选取的“主题”。确立起主题之后,还要再前进一步:发挥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提出解决主要矛盾的有效对策,并根据事物的系统性、相关性原理,对涉及的其他问题和有关工作作出统筹安排,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办法,以达到促进矛盾转化、推动事物发展、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目的。过去的实践也告诉我们,只要循着上述这样的路子去起草讲话稿,主题一定鲜明,内容一定具体,既有理论又有实际,既有时代特色又有地方特色,它不会是空的而是实的了,至少有大半是自己的话了。

感悟之六:领导者的讲话应当是立意新颖、高人一筹的讲话,通篇都贯穿着创造性思维,既有新鲜感,又有兴奋点。我们应当努力酿造这种“上乘之作”。

讲话稿的写实与写新是相联系的,实中有新,实能出新,实是新的基础,新是实的升华,它们都是提炼和表达主题的需要,都是影响讲话效果的重要因素。这里讲的“兴奋点”,主要是就“新”而言。无论写文章或讲话稿,都要求新。清代名人李渔说过:“人惟求旧,物惟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而文章之道,较之他物,尤加倍焉。”就是说,天下万物都求新,而写文章则求新更甚。现代也有人按所含新意的成份,把文章分为上品、中品和下品。领导者的讲话,应当是高人一筹的讲话,应当是给人启迪、令人心动、引人入胜的讲话,因此,它更需要有新意,有兴奋点。如果在讲话中通篇没有什么新东西,没有几句能够“提神”、“醒脑”的话,那就引不起听众的兴趣来,反而会引出瞌睡来。那么,在领导报告和讲话稿中应当写出什么样的新意和新思想呢?具体一点讲,这种所谓“新东西”,应当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它新就新在既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新思想不是凭空捏造、任意拔高和赶时髦,而是以客观事实、规律作为科学依据的,它只是在认识上达到了新的高度和深度。例如关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思想,就是根据事物发展的时间函数和有先有后规律提出来的新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这个新的指导思想一提出,就使全国人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出现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新局面。

(二)它新就新在对一切旧的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提出挑战。例如,刚才讲的让部分人先富的思想,就是对传统的“均贫富”思想的挑战;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就是对传统计划经济思想、自然经济思想、“商为奸”思想的挑战;鼓励农民进城和农村城镇化的思想就是对传统的“离土不离乡”观念的挑战;对外开放的思想,就是对传统的闭关自守思想的挑战。

(三)它新就新在道出了“人人心中所有”而“个个笔下所无”。只要说出了人家想说但谁也没有开口说的话,提出了人家想在心里但还没有写在纸上的观点,这就是新思想。例如最先提出和最先实践“包产到户”以及最近“五年内取消农业税”的领导报告,就是最有新思想、最有震撼力的报告,因为它敢于去拨动当时社会上绷得最紧的弦,敢于作出最为艰难而又最受大众欢迎的决策。

(四)它新就新在能够言当其时地对某些处于萌芽状态的东西提出倡导或警示。新思想的提出必须适时。当其时,一语千金;背其时,一文不值。一般说来,如果你的观点,能启发决策者对某个正在考虑但举棋不定的问题作出决断,能够帮助人们及早看准某种处于萌芽状态的新事物,或者能推动人们去及时解决某个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的问题,都是言当其时的新思想。

(五)它新就新在能够清醒人的头脑、升华人的认识、振奋人的精神。你揭示了某个被现象掩盖了或被人们忽略了的重要问题,就能使人清醒,引起警觉;你对某个老问题从新的角度作了探讨,提出了“棋高一着”的观点,就能深化和升华人的认识;你对某个正在争论中的问题,以富有说服力的事实和论点,力排众议,澄清是非,就能消除疑虑,催人奋进。这样的思想,当然是领导报告中难得的新思想。

我们要在领导讲话稿中写出新意,应着重从两方面使劲:一方面,在动笔之前的调查研究阶段,脑子里要多装一些问号,带着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使劲地发掘客观事物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多积累一些新思想、新材料。只要手里有了新东西,就不愁写不出新意来;另一方面,在动笔之后的整个起草过程,要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的功能,以“务除陈言”和“沙里淘金”的精神,去使劲地提炼和表达新思想、新观点。

一要高悬一个新鲜的主题,一切围绕主题转,凡是与主题无关的或者有损于表现主题新鲜感的材料一概不用;

二要尽量少用陈旧的材料,多用新颖的材料,必要时可以采取变换角度的方法,做到旧料新用,老话新讲;

三要在每篇讲话中主攻一个富有新意和吸引力的部分,把它构筑成全篇的高潮,写作时哪怕难度再大,也要下功夫熬过去,把它拿下来;

四要“立片言以居要”,精心提炼几句带哲理性的话来点缀其间,使之更好地揭示和表现主题,增添讲话稿的文采和新鲜感。过去凡是这样努力做了的,其讲话效果往往都比较好。

领导报告和讲话稿的新颖性是以准确性为前提的。“新”离开了“准”,那就毫无意义可言,有时甚至是越“新”越糟糕。例如,对一些重要方针政策和理论观点的提法如果言之无据,偏离了中央精神和马克思主义原理;提出的工作指导思想、指导原则如果带有主观片面性,用一个倾向掩盖了另一个倾向;引用的正反面材料如果没有核准,与客观事实不符,这些都会给下边造成思想混乱和工作被动,甚至使工作走偏方向,还要引出一些棘手的麻烦事。因此,我们在强调求“新”的同时,千万不要忽略了求“准”,一定要做到立论准确,重要的提法准确,引用的事实准确。那种为了追求时髦而脱离中央精神、脱离客观实际、脱离领导集体的意图去“标新立异”,任意拔高,甚至凭空编造的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

感悟之七:领导讲话稿的结构、语言和文风至关重要,在布局运行中注重逻辑的力量、情感的力量和语气的力量,就能写出有序、有情、有气势的讲稿。

一篇讲话稿的成功,除了要着力写“实”、写“新”之外,在表达形式上,还要力求写“顺”、写“活”。这里涉及三个需要贯串始终的问题:结构、语言和文风。讲话稿的结构没有固定模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讲话者本人的意向灵活选用,但每篇讲话稿的正文总有开头、中间和结尾,这叫“定体则无”、“大体须有”。不管你讲话的主题是什么,内容要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但总得按照逻辑规律的一般要求把次序理顺,努力做到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首尾联贯,脉络相通。

讲话稿的开头,要求开门见山地接触讲题,概括全部讲话的要领,并力求用简洁有力的语言镇住会场,吸引听众,使人产生急欲听下去的兴趣。

中间是主体部分,它要围绕主题层层展开,展开的方式可以是纵式(按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可以是横式(按事物的内在联系或者问题的轻重缓急);也可以是纵横交叉式(纵中有横,横中有纵,交错递进)。无论怎样展开和表述,都必须把讲话的主题作为一根红线贯串到底,分论点不离总论点,小标题不离大标题,材料不离观点,观点不离主旨。

结尾是整个讲话稿的收束,有概括式、感慨式、鼓动式、号召式、展望式等多种写法。一个好的结尾应不落俗套,做到首尾照应,明快利落,言止而意无穷。古人要求文章写成“凤头、猪肚、豹尾”,我看讲话稿的结构也应如此。

至于讲话稿的语言,最重要的是要有口头语言的特征:一是准确贴切,尤其是某些重要的提法要字斟句酌,讲究分寸;二是通俗易懂,多用短句,少用长句,不用拗口和费解的字句;三是简洁有力,以阐明事理为原则,尽力“削尽冗繁”,不啰嗦,不拖泥带水;四是生动形象,用带感情的语言、恰当的比喻、中肯的警句和适度的幽默,增强讲话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列宁曾在一次演讲中,把资本主义制度比作“一具还在我们中间腐烂发臭的棺材”,向全世界宣布:“死亡不属于无产阶级!”这些富有哲理、气势的形象化语言,至今读起来还落地有声,震撼人心。这种语言特征,在毛主席著作和现在有的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中也表现得非常明显,我们应当好好学习和仿效。还有文风问题,这里只讲一点:领导讲话稿的文风,要注意把时代特征、地方和民族特色、讲话者个人风格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语气上要从头到尾都一以贯之,有些重要报告和讲话稿,还要力求写出一种高屋建瓴、势如破竹的气势。点此加群

感悟之八:写好领导讲话稿的功力来源于久练苦磨。我坚信凡在这块写作领域执着追求的同志,他的心境、思维和笔力都肯定能得到可喜的升华,都肯定能从“必然王国”大步走向“自由王国”。

写好领导讲话稿的确不容易,但也不要把它看得高不可攀,关键是要有一定的功力。这种功力从哪里来呢?我认为它全在长期磨炼的实践之中。鲁迅说:“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就是说,会不会写文章,文章写得好坏,不要怨“天”,也不能尤“人”,全靠自己努力。郑板桥也说得好:“精神专一,奋斗数十年,神将相之,鬼将告之,人将启之,物将发之。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已。”意指奋斗可以改变“天份”的不足,可以增长后天的才干。事实上,世间各种职业能力的养成,都是源于苦练。而苦练的动力在于爱上自己的工作,迷上自己的职业。我们进了办公室这张门,就要把撰写领导报告和其他文稿作为职业要求,始终以火一般的热情去操练这方面的功力。如果这种操练能使自己经常入迷到废寝忘食、如痴如醉的程度,那么,在起草领导报告的这块“必然王国”里,就肯定会逐步地“自由”起来。这就叫“功夫不负有心人”,“习惯成自然”。从起草报告和讲话稿这项工作的特点和需要来看,平时,我们应当注意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炼就哪些必要的适应能力呢?我认为,至少要做到这样几“善”:

一要善于博学厚积,建立自己丰盈的知识“仓库”。古代学者朱熹有句名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东西也是这样,它的源头活水就是不断吸收新知识。知识贵在“厚积薄发”,积之愈厚,则发之愈佳。尤其是领导讲话稿的全面性、思想性和实践性特点,对起草者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要求很高,有时交稿时间紧迫,几天甚至几小时就要突击出来,遇到这种情况,如果自己没有大量库存的知识和素材,即使思维敏捷,也难以应急,更谈不上写出血肉丰满的讲稿来。因此,我们一定要养成虚心好学、多读多储的习惯,在自己的脑子里和柜子里建立起知识、材料“仓库”。平时要库门大开,勤于进“货”,时不分古今,地不分中外,质不分正反,类不分点面,无论历史的和现实的、中国的和外国的、正面的和反面的、具体的和概括的资料都要储存,各方面的书籍、文件都要有兴趣阅读,各方面的事物都要有兴趣研究,当然重点是要阅读、研究和贮存对起草领导报告和其他文稿最有参考使用价值的东西。

二要善于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和文字驾驭能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写小材料到写大报告,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所能办到的,它要经历一个逐步地扩展和突破的习作过程。重要会议的报告和讲话稿,往往主题较大,篇幅较长,如果办公室的同志老是只能写“通知”、“通报”之类的短文,该长的不能长,该展开的不能展开,这决不是真正的“精炼”,而是缺乏丰富想象力和文字驾驭能力的表现。因此,在习作过程中,我们先要自觉地往“大”处练,往“长”处练。古代一些大文豪主张“作文之体,初欲奔驰”,“凡作文,初要胆大,终要小心,由粗入细,由俗入雅,由繁入简,由豪荡入纯粹”,就是说,先写“放胆文”,再写“小心文”,由“放”到“收”。我看这是符合写作规律的。一些长期为领导写报告的同志一般都有这样的体会:开始时,“作茧自缚”,思想上条条框框多,提起笔写不出多少话来;接着,“文思敏捷”,越写越长,越写越快;然后,“文成于难”,注重心营意造,精益求精,着力于下深思熟虑之笔,文句精巧了,速度也自然放慢了。这大概就是“熟能生巧,巧能生华”、“文入妙来无过熟”的规律。

三要善于角色模拟,能常常站在领导和听众的角度去展开双层次思维。一篇讲话稿,既要符合领导意图,又要深受听众欢迎,这对起草者来说决非易事。解难的方法之一就是角色模拟,展开双层次思维。领导同志看问题,想工作,往往着眼于全局,视野开阔,思虑周密,注重实际,注重战略和整体利益。层次越高的领导,这个特点表现得越明显。我们提倡与领导同层次思维,其目的就是要更好地学习领导同志科学的思维方法,更好地发挥秘书部门的决策参谋作用,使讲话稿更能准确、全面地体现领导意图。在起草过程中,进行同层次思维的要求是:先要综合、消化领导对讲话稿的有关交待和平时在各种场合自然流露的意向,准确地把握住领导的基本思想;接着,以“不在领导之位,要‘谋’领导之政”的责任感,完全进入假如“我就是某某领导”的角色,从领导职责、权力的高度,从领导所处的环境和心理上所承受的压力,对摆在面前的各种错综复杂的情况,施展自己全部的创造性思维才能,替领导设身处地地图谋策划,思虑解决各种矛盾的措施、办法。与此同时,又要把自己模拟为听众,想一想这种决策意图和措施办法,是否讲到了听众的心坎上,抓到了工作的点子上,能否有效地解决下边的实际问题,对应当也可以修正的地方加以修正。进行这种双层次思维之后,如果发现领导原有意图有不妥之处,应以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敢于直谏,大胆陈述自己的意见,促使领导慎重决策,但在领导决断之后,不管自己的意见采纳与否,在起草中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和服务于领导的决策意图。

四要善于灵活多变,以适应领导者各种不同风格的需要。中国有句老话叫“文如其人”,马克思引过一句名言:“风格就是人”。领导者的个人习惯和风格不同,对讲话稿的起草要求也各有不同。我们干办公室工作的,不可能同期、更不可能长期只为某一个领导者服务。领导一变,起草讲话稿的风格也要相应改变。这就要求我们要有随机应变的适应能力,善于探讨和起草各种不同风格的讲话稿。无论为哪位领导者服务,都要尽快地熟悉和尽力地体现他的习惯和风格。比如,有的领导喜欢从哲学的角度讲点深层次的问题,我们准备的稿子就不能没有这方面的理论色彩;有的领导讲话干脆、有力,我们准备的稿子就不能啰嗦、冗长和疲软;有的领导讲话风趣幽默,生动活泼,我们准备的稿子就不能过于拘谨和呆板;有的领导喜欢朴实、浅显,我们准备的稿子就不应有那些花哨和深奥难懂的东西;还有的领导讲话时习惯于离稿发挥,我们准备的稿子就要力求简短。不过,我主张长期写报告的同志也要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这种风格应当体现讲话稿的基本要素,对各种习惯和风格的领导者都有一定的适应性。为了提高讲话稿的质量和效果,起草者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影响领导的某些个人风格,来一点“风格互补”。

五要善于集思广益,以博采众长、海纳百川的襟怀写好讲话稿。领导讲话稿作为民主集中制的产物,它从起草到定稿,始终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尤其是一些重要讲话和报告,在形成初稿之后,不仅起草者要回头修改,讲话者本人要审阅修改,领导集体还要专门开会讨论修改,甚至要发到有关部门和下属单位广泛征求意见,发动群众修改。对这种反复修改,有时碰到棘手的事怎么办?例如,领导同志的修改意见有时互相矛盾,你主张这样改,他主张那样改,最后没有统一,弄得起草者无所适从。遇到这种情况时,先要细细分析判断一下,如果其中有一种正确意见,就先按正确的意见改;如果几种意见之间都有可取之处,就取其共同点,作出几方都可接受的修改;如果觉得这些意见确实不如原来的好,那就不必改,或想出一个更好的主意改。但由于领导讲话稿是一种“遵命文稿”,无论哪位领导的意见都应当尊重,当然,最后定夺只能是讲话者本人或领导集体的“班长”。因此,起草者在递呈修改稿时,要向讲话者本人汇报对某些分歧意见的修改情况和理由,在讲话者认可之后,再请他向有关领导同志作必要的说明。还有,对有关部门的意见和要求也要妥善处理,起草者可以先替领导把关,凡正确的意见要积极采纳,凡与会议内容无关的、与全局工作相矛盾的或只是为了在报告中争地位、争份量的意见就不能采纳,并请领导或由起草者以恰当的方式向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作些说明解释。

鲁迅先生说:“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所有好的文章,包括好的领导报告和讲话稿,都是心血的结晶,苦磨的成果。只要我们各级办公室的有关同志,不负领导的重托,不畏职业的艰辛,不计名利的得失,以燃烧不息的热情,迎难而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实现新的突破、达到新的高度。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