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文秘工作>> 实务性工作>> 经验做法

经验做法

阻碍进步的不是方法和技巧,而是习惯性思维

以稿换稿 】  作者:凌晨零点   发布:2018年03月27日   阅读:

今天是2017年的最后一天,祝大家新年快乐,心想事成。

在此,盘点一下。因为我在单位兼任内部培训师,所开课程是机关人员办公技巧。为总结经验,所以开了这个号。主要是介绍一些办公软件,提高工作效率,比如语音软件审核材料法、扫描文档一键变word、每秒打400字的窍门等。有的也受到了大家的肯定,让自己的虚荣心得到小小的满足。但我有一个感觉,就是这些软件,很多人不会真正去使用。

一个矛盾:对自己的工作有利,但又没使用

去年我交流到上级公司,挂职总经理办公室副主任。年底时,需要撰写工作报告。为方便审核,我向同事推荐了一款软件朗读女,详见《2018年年终材料,这样修改就省事多了!》。原理非常简单,就是将材料输入发声软件,一听就知道错误在哪儿。因为一些文件没有Word版,我就推荐了汉王,可以一键转化,详见《只有文件?1分钟就出现电子版!》。

当时同事说,这两款软件不错。我想,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于是把这两款软件的使用方法,写成文章,发表在公司内网上。

今年5月,我被交流到工程处任副处长。单位有一些施工工地,每周工程师都要去现场检查,拍照后上传工程管理微信群。常有人问“这是哪个工地,什么时间的事?”此前家里搞装修,项目经理和监理人员监管时,都使用了“水印相机”。哪个工地,什么时间拍的,就一清二楚了。

我觉得不错,正好自己在工程处挂职。也写了一篇文章,向分公司同事介绍,详见《拍照神器水印相机》。过了一个多月,包括我以前担任副总经理的那个单位在内,没有一个工程师尝试用水印相机。后来跟领导汇报工作时无意中提起,领导感觉这款软件很实用,于是在单位推广了开来。

今年8月底挂职结束,单位要求写一份总结。我想起,以前推广过朗读女和汉王,准备把应用情况写进报告里。单位下面有13家分公司,我开始逐个单位问文秘岗,这两款软件的应用情况。结果,你猜怎么着?问到第十家,我就问不下去了。10家单位里,只有2家用了朗读女,用汉王的一家也没有。我写了那两篇文章后,有些人当时进行回复,称“这是一种好方法”。这些人,我满怀希望的单独询问了一下。结果回答是,“这种方法很好,我一直没有来得及试。”

语音软件审核材料法,我用来写了几万字材料;后来,还写进了创新成果,在单位获了奖。从这件事上,我发现了一个似乎有点矛盾的现象:与对自己有利的工作方式相比,人们更倾向于用自己习惯的方式。就跟抽烟一样,99%的烟民,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还是照抽不误。

不愿尝试,等待和拖延,浪费了很多机会

古代人物质贫乏,学习机会很少。我们小时候学过“凿壁借光”,讲的是一个读书人,没钱买蜡烛,把墙上打个洞,借邻居一点灯光看书。那时,读书是有钱人的事情。事实上,直到上个世纪末,国内还有很多人读不起大学。而今天不一样了,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获取知识的渠道很多。不说别的,现在的朋友圈里,到处都在讲述成功诀窍。剖析情商的,也到处都有。但是呢?鸡汤喝了一大碗,最后事成者寥寥,为什么呢?

阅读了,不一定认同;认同了,不一定尝试;尝试了,不一定学会;学会了,不一定坚持。

你推荐了一个好方法,别人认为不过尔尔;对方认同了,觉得这个方法不错,八成也不会马上去试;有的试了一遍,比如某个步骤没走对,安装没完成,就放弃了;有的人也学会了方法,最终没有坚持下去。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学车的过程。记得早在2006年,我就想学开车。当时考驾照还不到两千,但一直没学。到了2009年,我陪领导外出没带司机,期间领导喝了酒,光等代驾就等了半小时。当时心想,要是自己会开车,岂不是省了不少事。那一年,我花了三千报驾考,很快就过了笔试和倒桩。学场内时,练车要排队;加上快到年了杂事多,后来就没去。过了一年多,又想起接着学,这就到2011年了。这时再不过,两年有效期就要过了。当时家里事情也多,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请假去。驾校练车时间不够,我自己找私人教练练了两次。在两年到期前,方才过了。

钱多花了,时间也花了;更重要的是,假如早些学会,对工作也有很多帮助。

到一个地方消费,商家总是希望顾客办卡,获得优惠。为什么要办卡呢,就是让顾客养成消费的习惯。一旦养成了习惯,就不会轻易改变。做事情也一样,一旦养成了习惯,就不愿意尝试新东西,浪费了很多机会。这也是,为什么一些新的办公技巧,估计大家最终未应用的原因。不信你回想一下,自己最近5年,参加了多少次培训,效果又如何呢?

怎么根除这种惰性心理?

一方面,凡事多往自己身上找原因。古人云,一日三省吾身。其实,还有个有趣的现象:每当做完一项工作很成功,就喜欢强调,付出了多大的辛苦,好像这个事,没自己就玩不转一样;同样,当搞砸一件事时,又常常在客观上大加分析,将原因归因于环境,比如来了突发事件,似乎失败就跟自己没有关系一样。本质上讲,还是一种推卸责任的心态。

王健林很勤奋,也善于反思自己。他写过一本《万达哲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柳传志为之作序,有这么几句:“健林的文章非常有特点,一是三句话不离本行,只说自己明白而且深有体会的;二是没一句空话套话,全是干货;三是从不藏着掖着,无论成功经验还是失败教训,都拿来分享。用他的话讲,要让后来者少走弯路。”我觉得,王健林事业能做的这么大,跟他善于正视自己,不断反省自己,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是有关的。

另外一方面,慎重选择自己日常交往的群体。上段时间有篇文章很流行,大概内容就是放弃无用的社交,我觉得还是有道理的。

人是容易受外界影响的动物。记得刚工作的那几年,也没有什么事情,平时没事就打个牌、喝个酒什么的,一周能组织这么三四次。时间长了,不是自己约别人,就是别人约自己。当时很投入,过后很空虚。现在想想,浪费了不少时间。时间宝贵,生命有限,只要再过2个小时,不管我们再怎么努力,2017年终究已经过去,再无法开始了。

工作之后,也参加了一些考试,每当考不好,就喜欢说,要是拿出高考的精神来,就肯定会考得好。言下之意,自己曾经也努力学习过。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高考备考投入,有个人的付出,更有当时的环境使然。

我一大学同学,后来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读博。2011年,我作为公司领队,到北京参加安全知识竞赛。当时他邀请我去北大,我去了他们的教室、食堂,感觉学习氛围特别不一样。今年,爱人报考心理咨询师。她报了一个辅导班,在一所普通本科院校举行。我陪她一起去了,打算在教室看看书。我记得上大学时,上自习要占座。路上还想着,万一教室没位子,就在车上看会书也行。结果去了之后,教室里都空空如也。的确,辍学的人也能有大成就,如比尔盖茨,但是人家辍的是哈佛。

【来源:凌晨零点办公软件】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