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秘工作>> 实务性工作>> 心灵茶座

心灵茶座

我做秘书工作的点滴回忆

以稿换稿】  作者: 曹随义   来源: 我做秘书工作的点滴回忆   阅读 次 【    】【收藏

按:曹随义曾任青海省委秘书长,出版了《领导工作实务全书》 《柴达木笔记》等著作。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是曹随义的一篇代表文章,对大家了解和掌握秘书工作技巧有所帮助。


我做秘书工作的点滴回忆

曹随义

(2008年)

从1968年至1998年,我连续做了30年秘书工作。期间,由基层到机关,由基层机关到领导机关,先后任秘书、秘书科长、办公室主任、省委办公厅副主任、省委办公厅主任、省委副秘书长、省委秘书长等职。回首往事,历历在目;点点滴滴,回味无穷。

一、一串钥匙让我感到秘书的责任

在青海省西部的柴达木盆地,有一个小镇叫大柴旦。这个镇的南面是终年积雪的达肯大板山,北面是富含硐砂等多种矿物质的伊克柴达木湖。小镇东西狭长,像一条彩带铺在南北山水之间。小镇的东端有一个企业,叫青海石油管理局勘探处,距管理局机关所在地一冷湖有270多公里,担负着用地球物理的方法勘探石油的任务。1965年我从北京地质学院毕业后,响应党关于“共产党员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的号召,激情满怀、喜气洋洋地到了青海石油管理局机关所在地——冷湖;随后又到了勘探处所在地——大柴旦,被分配到291地震队任实习员;一个月后,我又到了勘探处在野外执行勘探任务的昆仑山下的乌图美仁工区。我们住的是帐篷,每天去野外工作,多是披星戴月、早出晚归,过着“风梳头,沙洗脸"'顶烈日冒严寒的日子。伴着《勘探队员之歌》、《石油工人之歌》的歌声,我在乌图美仁工区生活、工作了两年。

乌图美仁工区的勘探施工结束后,我被调到勘探处政治处任宣传干事,干了几个月,即1968年的7月,改任党委秘书。也就是从这时起,我步入了连续30年的秘书工作生涯。

接任秘书工作时,我从前任秘书那里接到了一串钥匙,共6把。这6把钥匙,有办公室门上的有办公桌抽屉的、有文件柜和保险柜上的,还有会议室的。没当秘书时,我仅有一把钥匙,是宿舍门上的。因平时很少锁宿舍门,所以这一把钥匙也很少用。新接到这6把钥匙,沉甸甸的。然而让我感到更沉的是这6把钥匙带给我的责任。想到将要由我管理的是一级党委的印章,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的文件,是领导研究重大问题的会议记录本,是领导们开会的会议室……,我深深地感到秘书工作的神圣和责任的崇高。

二、熬夜

凡是做过秘书工作的人,大都有熬夜的本事。我熬夜是从局办公室当秘书开始的,以后几十年成了“家常便饭”。

有一次,局党委书记带十几位同志到石油部汇报工作,随行的有总地质师、总工程师、计划处长、财务处长、物探处长、研究院院长等。第一天汇报讲到物探工作成果时,由于做汇报的同志没有抓住要领和汇报的方式欠妥,一下子把听汇报的一位老副部长惹火了,当场决定汇报终止,让我们重新准备,第二天再汇报。当天下午,我们的书记组织大家重新研究汇报材料,同志们先后讲了个人的意见,我也谈了自己的思路。书记最后敲定,基本按照我提出的思路,并由我重新整理汇报材料。我急急忙忙吃过晚饭,就开始在宿舍里工作了。那次我和书记住的是一个套间,他住里间,我住外间。因为写材料总是要有点动静,而且还要亮着灯,为了不影响书记休息,我就在半夜的时侯抱着被子,悄悄地到二楼楼梯口的服务台去写了。晚上有点凉,我就把被子披在身上。写着写着,大约夜里两三点时,我一抬头,发现楼道里离我不远处木呆呆地站着一个人,是财务处长王惠云,我叫了一声王处长,她才用几乎发颤的声音说:"哎呀!是曹主任,把我吓死了!”原来她是去卫生间,当看到服务台有一个披着被子低着头的人时,就呆在那里了。

我还尝过熬夜熬过头的滋味。有一次赶写一个材料,我连续两天两夜没合眼。到第三天,材料写好了,思想轻松了,但却怎么也睡不着觉。感到头沉、眼涩、脚轻,就好像“失重”了。这下,我们局长急了;他领我去医院,让大夫给我注射一支“杜冷丁”,也许是药的效力,在第三天的午饭后,我终于睡了一觉。听办公室的同志讲,局长在那天下午还专门问他们我到底睡着了没有。

三、我的两手抓

1985年12月,我结束了在石油大学研究生部和石油部企业管理研究班的学习,告别了养育我20年之久的柴达木油田,到了青海省委办公厅。省委任命我为办公厅副主任。这是我人生旅途上的一个转折。由油田到省委,工作环境变了,工作内容变了,工作方式也变了。我告诫自己:不论有多少变化,在油田20年工作实践中养成的关心同志、联系群众的品质不能变;严格要求、以身作则的作风不能变;积极工作、努力进取的精神不能变。

省委办公厅是省委工作运转的枢纽,发挥着承上启下、联系左右、协调各方的重要作用。办公厅担负的工作,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政治性很强;二是服务性很强。温家宝同志任中央办公厅主任时,提出了中办的业务指导思想是三个服务:即为党中央服务,为各省市、部委党委服务,为广大人民服务。具体到我们省委办公厅,那就是要老老实实地为中央服务,为省委服务,为基层党委服务,归根结底是为人民群众服务。

我把办公厅的全部工作分为三大类:

一是政务工作,包括信息调研、督促检查、公文收发、打字印刷、文稿起草、办公自动化、密码通信、机要交通、档案管理、保密工作及信访接待等等;

二是党务工作,包括人事管理、党员教育、安全保卫及工会、共青团工作、老干部工作等等;

三是总务工作,包括财务管理、房屋管理、医务室、汽车队、锅炉房、电工房、总机室、职工食堂、宾馆、托儿所及绿化工作等等。担任办公厅主任和以后担任省委秘书长期间,我始终认为对这些工作都应该考虑到,不能顾此失彼,不能有“被遗忘的角落”。

与此同时,在充分发挥副秘书长、副主任乃至各部门负责同志作用的前提下,我主要抓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文字,二是抓后勤。我觉得,抓好文字工作,就能更好地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抓好后勤工作,就能更有力地促进干部队伍建设。

为此,我以几个副秘书长、副主任和处室长为核心,组织了一个强有力的写作班子。大材料集体研究,合作完成;小材料单个部署,分头完成。我坚持以身作则,写材料这种公认的苦差事我带头干。就连跟随领导下基层调研为报纸写的新闻稿,我也自己动手。

我常戏称自己是“三个结合”:脑子和领导结合,屁股和凳子结合,钢笔和稿纸结合。我和我的同志们都非常清楚,我们起草的文稿必须贯彻中央的精神,贯彻省委的主张,反映群众的意愿。

为此,我强调做文字工作的同志应该具备“四个吃透”:吃透中央政策,吃透领导意图,吃透本省实际,吃透社情民意。我尤其强调讲究实际,力戒空谈,避免花花哨哨。哪怕是写一条信息,也要简明扼要,真实清楚。

就我本身而言,我深知自己文字工作的功底不扎实,政策、理论水平不高,因此我特别注意向那些能力比我强、经验比我丰富的同志学习。我十分怀念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于敬尧同志。他1956年进青海,对青海的经济、社会研究得很深,政策水平、理论水平很高,是省委的“大笔杆子”,我一直把他当作兄长、老师。许多文稿,在送领导审阅或提交省委常委会讨论之前,我总是请他把一次关。他也总是认真仔细,连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地进行修改。他就是这样勤勤恳恳、像老黄牛一样为党的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对于总务方面的后勤工作和后勤战线上的同志,我也常常给予较多的关注。因为后勤工作对内关系着干部、职工的衣食起居,对外则关系到省委的形象。做好后勤工作,有利于减少大家的后顾之忧,有利于干部队伍的团结和谐,能使整个工作充满生气、充满活力。而后勤战线上的同志,相对于整个办公厅的服务群体来讲,他们又是服务者之中的服务者,工作辛辛苦苦,多是默默无闻。因为工作的局限,他们对外联系不广,社会交往较少,对领导、对组织的依赖性相对较强。于是,对他们更应多体贴、多关心。大到子女工作安排、小到工作条件的改善,我都会尽力帮助。逢年过节,我总是忘不掉去看望这些同志。遇有与领导同志合影的机会,也更要想到后勤的同志。倘若有的同志遇到难度较大的事,我会专事专办,尽力把这个同志的困难真正解决。有了后勤战线同志们出色努力的工作,办公厅显现出一派欢乐祥和的气氛。

我在省委工作十多年,离开省委也将近十年。然而我依旧非常想念省委办公厅的同志们,我仿佛还和同志们在一起。春天,我会想到大家一起到西宁北山植树;冬天,我会想到大家一起在省委大院扫雪;更多地会想到我和同志们一起下基层,一起熬夜写材料……

四、塑造良好的机关形象

省委办公厅,在一些同志的心目中,似乎是一个很权威的部门。而办公厅的个别工作人员,也因自己能在这个部门工作而表现出一种优越感。往往说话口大气粗、神态趾高气扬,严重脱离群众。

有一次,我听到一位处长给一个基层单位打电话,对方问你是哪个单位,这位处长就极不耐烦地回答:“我是省委办公厅的!”嗓门极高,态度极生硬,我听到后感到很不舒服。为此,我反复强调,办公厅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要谦虚谨慎,平等待人;心平气和,热情待人。凡是外单位的同志特别是基层的同志到办公厅来,不论是领导还是群众,不论是工人,还是农民,不论去哪个部门,我们都要来相迎,走相送,让座、倒茶、和和气气。省委办公厅必须成为党政机关密切联系群众的典范,发挥好领导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决不允许因个别人的蛮横霸道而败坏领导机关的名声,破坏领导机关的形象。要通过我们的努力,让老百姓感到,我们的党政机关,是可亲可信的机关,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机关,决不能让群众感到是敬而远之的机关,甚至是感到可怕、可恶的机关。

在省委大院里,有一所归西宁市教育局管辖的小学七一路小学。学校教职工的一幢宿舍楼和省委机关的宿舍楼紧挨在一起。然而,他们的宿舍楼里没有暖气(烧煤取暖),没有闭路电视天线,用不上电灶。我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同负责总务工作的同志商量,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把这几个问题全部解决了。学校的同志们很感激,组织小学生到办公厅表演节目,又聘请我为学校名誉校长,我很受感动。

省委大门向南100米,设有一个交通岗。在这个岗台上共有六位同志值勤,班长叫崔浩,是当时青海省唯一的一个全国模范交警。在崔浩同志的带领下,在这个岗台上值勤的同志,不论是酷暑、严寒,还是风天、雨天,总是坚守岗位、全神贯注,用他们的辛劳和高度负责的工作为省委门前的交通安全做出了贡献。为了向这个岗台上的同志表示敬意,我请省委机关食堂为中午值勤的交警提供午餐。负责食堂工作的同志对此事安排得非常周到,让交警同志感受到了亲切、温暖。崔浩同志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受到表彰后,我把他请到办公厅,与一些处长、室长座谈,请他介绍经验。崔浩同志说:“省委办公厅简直像自己的家。”

1995年,青海省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在省委大院施工,承建宿舍楼。我对办公厅的同志说,我们每天都亲眼看到工人同志是多么辛苦,我们应该打心眼里向工人同志学习。过“七一”时,我让施工队的负责人把党员劳模请来,和他们一起座谈,并在省委招待所请他们吃涮羊肉。过中秋节时,我让行政处负责房建工作的同志代表办公厅慰问施工队的同志,并给每位同志都送了一份礼品。施工队的工人师傅讲:“多少年来也不知在多少机关干过活,像省委办公厅这样关心我们,尊重我们的,还从来没有过。”

我们就是通过用心做好细节、小事,从而密切了与方方面面的联系,塑造了领导机关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人们感到办公厅机关好接近,我们的朋友也就多,信息渠道也就广,这对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同样是很好的促进。

摘自《我做秘书工作的点滴回忆》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