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氤氲忆故人
【小 中 大】【收藏】 作者: 夏传寿 来源: 常青苑主 阅读 次 【加入会员】
“假如您有两元钱,一元买饭,一元买书”,这是我在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主题语征集中的获奖作品。我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从小爱书、一生嗜书如命的我,留下了自己与书的许多故事,其中因书交友的情分尤为感人。
我读高小时,要到离家两三里地的栖云小学了。为了节约时间看书,中午不回家,早上带点干粮当中饭充饥。我曾经用从家中带的一茶缸焦面(炒熟的小麦磨成的面粉)换来忘带饭菜的一位同学的一本连环画《李自成》饿着肚子看,徜徉在书香之中而忘记了饥饿。多少年后的一年清明节回家,得知那位换书给我的小学同学已经故去的消息,我倍感伤感和失落。
同事中有一位离休干部,文化程度不高,可非常喜欢买书藏书。他常常邀请我这个“知音”和他一道分享买到好书的喜悦,交流阅读某一部好书的体会。有一天,他打电话给我,让我马上去他家一下。我放下电话,就上街买了水果去看望他。一见面,发现年逾八旬的他身体状况大不如原先。他告诉我明天就去住院了,想送些书给你。我说你自己留着看吧。他说他身体不好,眼睛也看不清楚了,还是给你作用大。说着坐在轮椅上的他指指茶几上已经准备好的一垛书,让我带回家。此时此刻,我又难过又感动。难过的是他好像是在和我诀别似的,感动的是他对我的深情厚谊。谁知再次见到他时,他已经躺在殡仪馆水晶棺的鲜花丛中。此后,每当我翻阅他老人家送给我的《唐宋八大家鉴赏词典》《小仓山房诗文集》等珍贵礼物时,心里便充满了酸楚和怀念。
我们学校隔别的“夕阳红”敬老院有位年近九旬的老同志,也是位离休干部。我们以文会友,以书结缘,成了常来常往的好朋友。他老人家不但爱看书、藏书,还写过好几本书。一天,他特意打电话喊我去,除了送给我他自己亲笔签名的大作之外,还硬要送给我他新买的并钟爱的一套三本《国史札记》(人物篇、事件篇、史论篇)。我说不能夺人所爱,他说好书送给爱读书的人更能物尽其用。
我们小区一位既是邻居又是同事的老教师走了。头七那天,我看到他的女儿女婿正在把他的衣被等遗物扔在垃圾桶旁。我发现当中有一大袋书,其中有《明史》《警世通言》《燕山夜话》《历代文选》等等。尽管有的书我早就有了,可还是不忍心让它们成为垃圾。于是我对他女儿女婿说:“你爸爸这些书还是送给我留作纪念吧!”小两口又惊又喜:“那太好了,夏老师,你都拿去吧!”
我这个半吊子“兼职律师”,一次因给上门求助的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法律帮助而认识了收购废品的一对淮北夫妇。他们来我们家时看到我家里有许多书,得知我特别爱书,还特意问我喜欢哪方面的书。于是他们以后一旦收到我喜欢的书,就第一时间送给我。当然,我也不能亏待他们,总是送给他们一些预先准备好的废报纸、包装纸盒和旧家电什么的。一来二往,我们成了老朋友、好朋友。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出书尤其是自费出书成风,多年来,我陆续收到许多朋友的赠书(因担心有所遗漏而遗憾,恕不一一列其姓名)。认真拜读之后,我都将它们珍藏在专柜,需要时再学习。这不仅是一本本书,更是一份份无价的情谊。自己虽然涂鸦多年,公开发在报刊专著(不算网络)的文稿也不在少数,但总觉得杂乱无章、难以取舍,以致至今一本个人文集也没有问世而欠赠书与我的众多朋友人情。每每想起,心中不安;一有机会,定当奉还。
书籍,不仅仅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饥汉果腹的面包,它还是人们交往的纽带,朋友心中的故人。爱书吧,朋友!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