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三分四军”与楚争郑之战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6年06月07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周简王十三年(公元前573年),晋大夫栾书、中行偃杀晋厉公,迎立周子,即晋悼公。
悼公是位贤君,即位后为恢复晋国霸权,在内政、外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内政上,悼公注意修明政治。首先着力解决人民的生计问题,命令百官施舍并免除人民对国家的债务,照顾鳏寡,起用贤德之人,救济贫困,援救灾患,禁止邪恶,减轻赋税,宽赦罪过,节约器用。在农闲时使用民力,有土木工程,不得侵犯农时。其次,他调整政府各部门的长官,任用魏相、士鲂(fáng,音房)、魏颉、赵武为卿,任用荀家、荀会、栾黡、韩无忌为公族大夫,命士渥浊为太傅,右行辛为司空,弁纠御戎,荀宾为右,祁奚为中军尉,羊舌职佐之,魏绛为司马,张老为候奄;铎遏寇为上军尉,籍偃为上军司马,程郑为乘马御。这些措施平衡了各卿族的利益,消弭了他们之间的矛盾,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史家说悼公“举不失职,官不易方,爵不踰德,师不陵正,旅不偪师,民无谤言,所以复霸也”。
在外交方面,悼公转变以前的霸主作风,增加与诸侯礼仪往来,团结广大华夏诸侯,并加强了与东南吴国的联系。他还采纳魏绛的建议,实行和戎政策,获得了和戎“五利”,即“戎狄聚居,贵货轻土,土可贾而得之,一也;边鄙安宁,民获稼穑,二也;戎狄事晋,四邻振动,诸侯咸怀,三也;以德绥戎,师徒不勤,甲兵不顿,四也;远至迩安,五也”。这使晋国在同楚国的争霸斗争中毫无后顾之忧,得以全力对付楚国。
楚在鄢陵之战中虽遭到挫折,但仍然控制着郑国,并于鄢陵之战后二年(公元前573年)会同郑国侵伐宋国,攻取幽丘(今安徽萧县)、彭城(今江苏徐州市),把宋国的五位叛臣鱼石、向为人、鳞朱、向带、鱼府安置在彭城,派兵车三百乘戍守,以威胁宋国。说明楚国在中原仍有很大势力,控制宋、郑两国仍然是晋、楚争霸中原的焦点。
周简王十三年夏六月,在楚攻取彭城、安置宋国五位叛臣、威胁宋国以后,宋大司马老佐与华喜起兵攻彭城。十一月,楚令尹子重救彭城而攻宋。老佐解围回军,中楚埋伏,老佐战死。宋国向晋告急。晋卿韩厥向悼公进谏:“欲求得人,必先勤之。成霸安疆,自宋始矣。”悼公采纳韩厥建议,于次年春,会同宋、卫、鲁、曹、莒、邾、滕、薛九国联军救宋,在靡角遇到楚军,楚军不战而退。诸侯军攻克彭城,俘虏叛宋的鱼石、向为人等五大夫。悼公此役旗开得胜,解除了楚国对宋国的威胁,恢复了通吴的要道,使晋、楚争霸的战略形势得到初步改观。同年五月,悼公又命晋卿韩厥、荀偃率诸侯军伐郑,攻入郑都外城。在洧水岸边打败郑国徒兵,进驻在鄫地(今河南睢县东南),进而侵伐楚国的焦、夷两地,到达陈(今河南淮阳县)。悼公与卫侯帅兵驻在戚地(今河南濮阳县北)作为后援。楚兵不出,诸侯军遂撤退。是年秋,楚大夫子辛率军侵伐宋的吕、留二地(均在今徐州市附近),郑大夫子然率兵攻宋,攻取犬丘(今河南永城县)。这是一种骚扰战,企图疲劳诸侯军。
周灵王元年(公元前571年),晋率宋、卫之师侵郑,转而在戚地会合诸侯,共商服郑方略。鲁大夫孟献子献计:“请城虎牢以逼郑。”晋采纳孟献子建议,当年冬,大会诸侯,修筑虎牢城,以逼迫郑国。虎牢在今河南荥阳县、汜水县,南为嵩山高地,北临黄河,东为敖山,是军事上的天险要地。晋据其地,南下可直趋郑、许之都,继而进逼楚之方城。晋城虎牢,郑国被迫求和。次年,即公元前570年,晋悼公在鸡泽大会周王室卿士单子、齐、鲁、卫、郑、宋、陈、莒、邾九国诸侯,缔结盟约,奠定了霸业基础,中原形势转而有利于晋。当时,楚国发生公子申与子辛、子重争权相杀事件,无力顾及中原。是年冬,晋悼公以许国不参加鸡泽之会为名,命荀罃伐许,图谋向南扩张势力。当时,陈国也叛楚服晋。楚国派公子何忌率师进驻繁阳,准备伐陈。
周灵王三年春,楚军尚在繁阳,听说陈成公去世,遂退兵,而陈人不听楚命。夏,楚彭名再次侵陈。冬,楚人又命顿子趁机伐陈。陈人反击,包围顿国。晋正思谋对策,无终子嘉父派孟乐来求和,晋悼公认为戎狄无亲,想出兵讨伐。魏绛说:“诸侯新服,陈新来和,将观于我。我德则睦;否,则携贰。劳师于戎,而楚伐陈,必弗能救,是弃陈也”,提出和戎策略。悼公从其计,派魏绛与戎结盟,解除了晋国的后顾之忧。公元前568年冬,晋率鲁、宋、陈、卫、郑、曹、莒、邾、滕、薛、齐、吴、鄫十四国军队戍卫陈国。楚国不得已,追究失去陈国的责任,责在令尹子辛向陈国索取重贿,所以共王杀子辛,而命公子贞(子囊)为令尹,使其率军伐陈。晋率鲁、齐、宋、卫、郑、曹诸国军进驻棣城(今河南原阳县北)以救陈,楚军无功而退。
周灵王六年,楚令尹子囊又率军围陈,晋悼公在棣地(今河南省鲁山县境)会同鲁、宋、陈、卫、曹、莒、邾诸国军救陈。楚军又无功而退。次年夏,晋悼公在邢丘(在今河南温县东)与鲁、宋、郑、齐、卫、邾诸国大夫结盟,确立了晋国的霸权。
在邢丘会盟之后,郑国面对晋、楚两强的激烈争夺,内部分裂为从楚、从晋两派。邢丘会议前,郑曾出兵侵蔡,俘蔡司马公子燮献于邢丘大会,意欲挑起晋、楚战争,以便郑国选择胜利者来服事。这年冬,楚令尹子囊果然率军侵郑,讨伐它侵犯蔡国。郑大夫子驷、子国、子耳要从楚,而大夫子孔、子蟜、子展欲等待晋救援。子驷执政,断然决定从楚,说:“敬供币帛,以待来者,小国之道也。牺牲玉帛,待于二境,以待强者而庇民焉。”遂与楚讲和,又派王子伯骈报告晋国从楚的苦衷。楚国此时与晋争郑的策略是:晋来则退,晋退则来。楚又连结秦国,共同对晋。周灵王八年冬十月,晋悼公率晋四军并鲁、宋、卫、曹、莒、邾、滕、薛、杞、小邾、齐诸国军大举伐郑。十一日,鲁、齐、宋军跟随晋中军荀罃、士匄攻击郑国东门;卫、曹、邾军跟随晋上军荀偃、韩起攻击郑国师之西门;膝、薛军跟随晋下军栾黡、士鲂攻击郑国北门;杞与小邾跟随晋新军赵武、魏绛砍伐郑国道路两旁的树木。十五日,大军驻扎在汜水(今河南省中牟县西南),命令诸侯“修器备,盛糇粮,归老幼,居疾于虎牢,肆眚,围郑”。郑国人见诸侯准备长围久困,即向晋国求和。晋中行献子(荀偃)想继续围郑,等待楚军前来,与之决战。中军帅荀罃则定下疲劳楚军的计谋,说:“许之盟而还,以敝楚人。吾三分四军,与诸侯之锐,以逆来者,于我未病,楚不能矣。犹愈于战。”就答应了郑国的求和。十一月十日,晋率诸侯在戏(今河南登封嵩山北)结盟。郑国服从了晋国。
晋师退去,楚军又伐郑,郑又与楚媾和。
晋悼公回国,计议让人民休息的办法。魏绛建议:向人民施舍,把国家积聚的财物借给人民。从晋侯以下,有积聚的,全拿出来。国家没有不流通的财物,也没有困乏的人民;政府不禁山林川泽之利,人民也不贪求。祈祷神灵用财币代替牲畜,招待宾客仅用一种牲畜,不再制作新的器物,车马服饰够用即可。这些措施实行一年,国家富足。于是,晋准备展开“三驾胜楚”之战。
晋为加强“三驾胜楚”的攻势,首先在周灵王九年率鲁、宋、卫、曹、莒、邾、滕、薛、杞、小邾诸国诸侯、齐世子光在柤地(今江苏邳县北)会见吴王寿梦,促使吴加强在楚侧翼的牵制活动。会后,诸侯军灭偪阳,分其地予宋,以确保晋通吴之路的畅通。
楚为打击晋国的计划,于是年六月联合郑国出兵伐宋,攻击宋之桐门。而此时晋为打破秦、楚联盟,解除西鄙之患,正集中力量攻秦,无暇顾及宋国,遂命卫出兵襄牛(在今山东省范县境)以救宋。楚则令郑出兵攻击卫国,郑派大夫皇耳伐卫。楚、郑军又转而侵入鲁国西鄙。楚军打击宋、鲁,旨在压迫两国脱离晋国。但郑侵卫之军被卫击败,主将皇耳在犬丘(今河南永城县西北)被俘。楚见军事计划难以实现,遂回军围萧,并侵入宋国北部。而晋在胜秦后则立即会合诸侯,展开了“三驾胜楚”之战。
公元前563年九月,晋悼公会合鲁、宋、卫、曹、莒、邾、滕、薛、杞、小邾、齐等十二国军队讨伐郑国。当大军云集牛首(在今河南通县西北)时,郑国发生了内乱,执政大夫子驷、子国、子耳被杀。晋悼公没有趁乱对郑用兵,而令诸侯增筑虎牢,晋军则修筑梧、制二城(皆在虎牢附近),令士鲂、魏绛戍守。郑被迫再次与晋媾和。
当时,楚子囊率军北上救郑。十一月,晋中军帅荀罃率上军及诸侯军绕过郑国南下,到达阳陵(在今河南许昌市西北)后,晋上军帅栾黡率军独进,与楚军夹颍水而阵。郑见诸侯有退兵之意,又叛晋从楚,与楚结盟。晋中军帅荀罃见疲劳楚军的目的已经达到,下令诸侯退兵。回军路上听到郑又叛盟的消息,便侵入郑国北鄙,然后还。楚见晋撤军,也退了兵。史称晋此行为“三驾胜楚”的一驾。
次年,即公元前562年,四月,晋中军帅荀罃又率新军及齐、宋、卫之军伐郑。齐、宋攻击郑之东门,卫侵郑之北鄙,荀罃率新军到达郑国西郊,向东侵伐属郑的许国旧地。六月,晋、齐、宋、卫军在北林(今河南新郑县北)聚会,然后,兵进向地(在今河南尉氏县西南),又西北行,进驻琐地(河南新郑县北),包围郑国都城,在郑都南门外展示兵力。诸侯后续部队则从西渡过济隧河而到达郑都。郑国人害了怕,向晋求和。秋七月,诸侯在亳地(今郑州商城遗址之北)会盟。史称此举为晋国“三驾胜楚”的“二驾”。
晋国二驾服郑以后,楚为与晋再争郑国,就拉拢秦国,遣使向秦国乞兵。秦派右大夫詹率军助楚。公元前562年秋,楚共王会合秦军北上伐郑。郑见楚势强大,又叛晋从楚,并引导楚、秦联军伐宋。九月,晋悼公悉起诸侯之师伐郑,在郑东门展示兵力。郑在晋的强大压力下,又请和于晋,同时派使者向楚国报告不得已服晋的情况。至此,楚因连年兴师,疲惫不堪,无力再出兵与晋抗争,只好逮了郑国的使者以泄愤。史称此即晋“三驾胜楚”之役。九月二十六日,晋赵武入盟郑伯;冬十月九日,郑子展出盟晋侯。十二月初一,诸侯会于萧鱼(今河南许昌市)。晋悼公宣布:赦免郑国俘虏,撤回诸侯侦察兵与巡逻兵,禁止士卒掠夺。郑经此役后服事晋国二十余年。萧鱼会后,秦曾派左右庶长率军救郑。次年冬,楚令尹子囊与秦庶长无地又伐宋,但中原服晋大局已定,楚、秦二军皆无功而还。晋悼公经过内政、外交和军事上的不断努力,终于使晋国霸业得到复兴。
综观晋在悼公时,君臣上下齐心努力,发奋图强。首先,发展经济,革除弊端,奠定了霸业的基础。其次,在政治、外交方面,能团结中原广大华夏国家,实行和戎政策,壮大了国力。在军事上,采取“三分四军”的战略,疲劳楚军,与楚争郑,终于“三驾胜楚”,使郑国服晋,二十余年不再背叛。后来,晋、楚二国各因国内问题严重,不能再争,诸侯也普遍厌战,遂于公元前546年召开了诸侯“弭兵”大会,中原进入了相对和平时期,而晋、楚两强的百年争霸战争也就进入了尾声。
周灵王六年,楚令尹子囊又率军围陈,晋悼公在棣地(今河南省鲁山县境)会同鲁、宋、陈、卫、曹、莒、邾诸国军救陈。楚军又无功而退。次年夏,晋悼公在邢丘(在今河南温县东)与鲁、宋、郑、齐、卫、邾诸国大夫结盟,确立了晋国的霸权。
在邢丘会盟之后,郑国面对晋、楚两强的激烈争夺,内部分裂为从楚、从晋两派。邢丘会议前,郑曾出兵侵蔡,俘蔡司马公子燮献于邢丘大会,意欲挑起晋、楚战争,以便郑国选择胜利者来服事。这年冬,楚令尹子囊果然率军侵郑,讨伐它侵犯蔡国。郑大夫子驷、子国、子耳要从楚,而大夫子孔、子蟜、子展欲等待晋救援。子驷执政,断然决定从楚,说:“敬供币帛,以待来者,小国之道也。牺牲玉帛,待于二境,以待强者而庇民焉。”遂与楚讲和,又派王子伯骈报告晋国从楚的苦衷。楚国此时与晋争郑的策略是:晋来则退,晋退则来。楚又连结秦国,共同对晋。周灵王八年冬十月,晋悼公率晋四军并鲁、宋、卫、曹、莒、邾、滕、薛、杞、小邾、齐诸国军大举伐郑。十一日,鲁、齐、宋军跟随晋中军荀罃、士匄攻击郑国东门;卫、曹、邾军跟随晋上军荀偃、韩起攻击郑国师之西门;膝、薛军跟随晋下军栾黡、士鲂攻击郑国北门;杞与小邾跟随晋新军赵武、魏绛砍伐郑国道路两旁的树木。十五日,大军驻扎在汜水(今河南省中牟县西南),命令诸侯“修器备,盛糇粮,归老幼,居疾于虎牢,肆眚,围郑”。郑国人见诸侯准备长围久困,即向晋国求和。晋中行献子(荀偃)想继续围郑,等待楚军前来,与之决战。中军帅荀罃则定下疲劳楚军的计谋,说:“许之盟而还,以敝楚人。吾三分四军,与诸侯之锐,以逆来者,于我未病,楚不能矣。犹愈于战。”就答应了郑国的求和。十一月十日,晋率诸侯在戏(今河南登封嵩山北)结盟。郑国服从了晋国。
晋师退去,楚军又伐郑,郑又与楚媾和。
晋悼公回国,计议让人民休息的办法。魏绛建议:向人民施舍,把国家积聚的财物借给人民。从晋侯以下,有积聚的,全拿出来。国家没有不流通的财物,也没有困乏的人民;政府不禁山林川泽之利,人民也不贪求。祈祷神灵用财币代替牲畜,招待宾客仅用一种牲畜,不再制作新的器物,车马服饰够用即可。这些措施实行一年,国家富足。于是,晋准备展开“三驾胜楚”之战。
晋为加强“三驾胜楚”的攻势,首先在周灵王九年率鲁、宋、卫、曹、莒、邾、滕、薛、杞、小邾诸国诸侯、齐世子光在柤地(今江苏邳县北)会见吴王寿梦,促使吴加强在楚侧翼的牵制活动。会后,诸侯军灭偪阳,分其地予宋,以确保晋通吴之路的畅通。
楚为打击晋国的计划,于是年六月联合郑国出兵伐宋,攻击宋之桐门。而此时晋为打破秦、楚联盟,解除西鄙之患,正集中力量攻秦,无暇顾及宋国,遂命卫出兵襄牛(在今山东省范县境)以救宋。楚则令郑出兵攻击卫国,郑派大夫皇耳伐卫。楚、郑军又转而侵入鲁国西鄙。楚军打击宋、鲁,旨在压迫两国脱离晋国。但郑侵卫之军被卫击败,主将皇耳在犬丘(今河南永城县西北)被俘。楚见军事计划难以实现,遂回军围萧,并侵入宋国北部。而晋在胜秦后则立即会合诸侯,展开了“三驾胜楚”之战。
公元前563年九月,晋悼公会合鲁、宋、卫、曹、莒、邾、滕、薛、杞、小邾、齐等十二国军队讨伐郑国。当大军云集牛首(在今河南通县西北)时,郑国发生了内乱,执政大夫子驷、子国、子耳被杀。晋悼公没有趁乱对郑用兵,而令诸侯增筑虎牢,晋军则修筑梧、制二城(皆在虎牢附近),令士鲂、魏绛戍守。郑被迫再次与晋媾和。
当时,楚子囊率军北上救郑。十一月,晋中军帅荀罃率上军及诸侯军绕过郑国南下,到达阳陵(在今河南许昌市西北)后,晋上军帅栾黡率军独进,与楚军夹颍水而阵。郑见诸侯有退兵之意,又叛晋从楚,与楚结盟。晋中军帅荀罃见疲劳楚军的目的已经达到,下令诸侯退兵。回军路上听到郑又叛盟的消息,便侵入郑国北鄙,然后还。楚见晋撤军,也退了兵。史称晋此行为“三驾胜楚”的一驾。
【来源:作者原创】
- 上一篇:晋、秦崤之战
- 下一篇:周桓王为维护王权而进行的战争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