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矿冶业看宋代经济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6年06月07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王菱菱博士用二十年功夫写就的《宋代矿冶业研究》是一部很值得一读的佳作。
日美学者一向把宋代作为中国近世的开端,对宋代经济的发展给以很高的评价,其中“铁煤工业革命”即是论及宋代出现经济革命的重要标识。因而宋代矿冶业的研究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即受到学界的重视,但是长期以来对宋代矿冶业的研究多局限于矿产地分布、矿产量、生产过程、冶炼技术等方面,可谓豹文管窥。王菱菱首次以专题断代通史的形式和份量,对宋代矿冶业中矿产地的地域分布规模特点及其岁课额、矿业开采冶炼技术及其发展、各类矿产品的社会需求、矿冶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演变及其作用、各阶层矿冶户的经济状况及社会地位、矿冶业管理机构的设置与职能、宋政府的矿冶业管理诸政策与实施效果等作了全面系统、巨细无遗的研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宋代矿冶业研究》的出版,不仅把宋代矿冶业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而且对准确衡量和认识宋代经济发展水平也大有裨益。
资料翔实是《宋代矿冶业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宋朝的经济问题大多是通过财政和赋役表现出来,有关矿冶业发展状况及其与社会经济诸关系的资料相对较为匮乏和零散,因而研究难度较大。作者在二十年中,披沙拣金,广泛搜集各类金石文献资料,引用古籍书目达260余种,几乎达到“竭泽而渔”的地步。特别是充分利用天一阁藏明代方志中所保留的宋代矿冶业资料,为该书更上一层楼的论证另辟了新的史料来源。在资料占有超越前人的基础上,作者经过深入钩稽和缜密考证,对前人陈说有较大的修正。譬如关于宋代铁的产量,过去日本学者估计为年产量在五千吨至四万吨之间,而美国学者则高估为年产量在七万五千吨至十五万吨之间,如果按照美国学者的估计,中国在11世纪中叶的铁产量可与17世纪的英国和18世纪的欧洲铁的产量相媲美,但是王菱菱博士从两宋时期长期持续铸造铁钱、制造铁兵器和铁成为生产胆铜的原料三个方面对铁的需求增长以及制造铁农具对铁原料的消耗总量,进行新的估算,最后得出宋代最高年产铁额应该是三万五千吨至七万吨之间。这个新的结论比过去仅从铁税课额或农具耗铁量来估算年产量要科学严谨得多,因而具有较高的可信性,也更接近宋代铁的年产量的实际。又如过去讨论我国历史上银矿、铜矿开采技术中使用先进的“火爆法”“灰吹法”时,大都依据明朝人陆容《菽园杂记》所引《龙泉县志》的记载,以为是在明代较为普通和成熟。但经王菱菱博士确考,陆容所引《龙泉县志》不是明代文献,而是南宋处州人陈百朋撰写。从而确凿地证明了宋代的采矿过程中已普遍采用先进的火爆法生产技术;同时还表明宋代劳动者在选矿熔炼过程中已能熟练的根据矿石质量或种类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选矿、熔炼工序,这就大大提高了人们对宋代在我国银矿、铜矿开采技术发展史中所作的贡献和地位的认识。像这类极具学术创见的考证和议论在书中可说是俯拾即是,充分说明《宋代矿冶业研究》是一部有很高学术价值的佳作。
《宋代矿冶业研究》王菱菱著河北大学出版社
【来源:作者原创】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