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主革命赴汤蹈火的爱国将领
【繁体中文】 作者:陈冰 发布:2015年04月14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文章摘自《晶报》2008年10月8日作者:陈冰 原题为《陈铭枢:为民主革命赴汤蹈火的爱国将领》
有位历史学家曾说:共和国的“上书史”中,有两位将帅最值得纪念,一位是共产党元帅彭德怀,另一位即爱国将领陈铭枢……”读着这样的文字,没有人不会起探究之心:陈铭枢是谁?
繁浩的历史书库中,关于陈铭枢的记载并不多,但线索仍然是清晰的:1889年生于广东合浦今属广西的陈铭枢,早年是同盟会员,参加过辛亥革命[注: 辛亥革命是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四川等地爆发保路运动。1911年10月10日,武汉地区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动武昌起义,]武昌保卫战。在浩浩荡荡的北伐大军中,他驰骋战场,与叶挺独立团并肩作战,成就“铁军名将”称号。当“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他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组织了著名的淞沪抗战。在蒋介石热衷剿共、消极抗日之时,他在福建起兵反蒋。在抗日战争中,他积极参与民主活动,积极支持并促成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成了民革的创始人之一。在新中国成立后,他满腔热忱地投身于国家建设中。面对党内日渐盛行的“个人崇拜”之风气,陈铭枢向毛泽东上书,提醒注意个人修养,不能“好大喜功,偏听偏信,轻视古典,喜怒无常”。随后,他被打成“右派”,罢除各种职务,于“文革”爆发前一年去世。
记者造访陈铭枢的故居时,耳际间似乎始终响着他“我欲仁斯仁至矣”的自言自语,不时地想像他晚年沉潜佛学的境况。他的人生充满传奇、颠簸跌宕,但他坚守着始终如一的做人准则——“平生最是服从真理的人,决不欲也不能把它来歪曲或附会作迎合潮流的不诚实的人”。
参战武昌,走上民主革命路
从青年时代起,陈铭枢就仰慕孙中山的革命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他于1906年入读黄埔陆军小学学习,后进入南京陆军中学。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消息迅速传遍了全国,陈铭枢和南京军校的同盟会员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响应,轮流监视学校的武器库,准备起义时使用。然而,学校当局已有防备,将武器库中的弹药全部运走。军校学生看到自己已成赤手空拳,对南京地区的形势很失望,急于赴武昌前线参加战斗。大家公推陈铭枢前往上海,向总部请愿,并要求拨给旅费。在上海,宋教仁支持陈铭枢和同学们的行动,当即给陈500元钱作路费。
与此同时,清廷重新起用袁世凯[注: 袁世凯,河南项城人,故又称袁项城,清末民初的军事和政治人物,1909年辛亥革命时,出任内阁总理大臣,1916年1月1日,],指挥久经训练的北洋军同缺乏训练的新军血战。陈铭枢等军校学生到达武昌,看到汉阳兵工厂正处在清军的严重威胁下,要求当即过江保卫。湖北军政府把他们编为中央第二敢死队,命令过江战斗。陈铭枢经历了第一次战斗的洗礼。
不久新军在汉口失守,湖北军政府委任黄兴为战时总司令。黄兴将陈铭枢这批南京陆军学校的学生100多人,重编为学生军,直属总司令部,作为自己的亲随骨干部队,对各部进行督战。学生军经历了部队伤亡的惨状后,一半以上的人不愿参加战争,只有陈铭枢、蒋光鼐等少数骨干没有动摇。他们留了下来继续战斗。
辛亥革命成功后,南京临时政府[注: 介绍 一个国家出现政权更迭时,国家的局势混乱、新的政权没有建立,这时由社会各方力量组建临时政权。汉语对这一临时组建的政权通常称为“临时政府”或“过渡政府”,]成立,孙中山接见了革命有功的陈铭枢,保送他进入保定军官学校学习。
率军北伐,成就“铁军名将”
1924年,陈铭枢重返广东,在李济深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1师任第1旅旅长,参加了东征战役。因作战有功,他在1925年8月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10师师长。次年7月率第10师北伐,与独立团一道攻占汀泗桥、贺胜桥,参加攻打武昌战役,因战功卓著,所向无敌,成为“铁军名将”。
攻克武汉后第10师扩编为第11军,陈铭枢任军长兼武汉戍卫司令。他和蒋介石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也与左派的邓演达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很忧虑革命运动的分裂。陈铭枢和邓演达的友情是战火中建立的,是邓演达的力荐,陈铭枢出任了第1师第1旅旅长。北伐战争时,当陈铭枢率部猛攻武昌城的激战时刻,担任北伐军总政治部主任的邓演达冒着炮火,来到前线激励士气,并传达了陈铭枢担任武汉卫戍司令的任命,接着又与陈铭枢一起指挥战斗,攻克了武昌,并肩进入武昌城。邓演达后来被蒋介石秘密杀害,陈铭枢获知后立即派员为之收葬,并拿出两万元料理后事,亲题碑文。
1928年2月,陈铭枢受命为两广政治分会委员。同年6月,代理广东省主席。陈铭枢任广东省主席后,辞去军职,致力于广东地方建设。1931年2月,蒋介石扣留胡汉民,广东的陈济棠利用手中的军权与汪精卫合作,在广州另立中央,通电反蒋。陈铭枢不愿参加内战,只好一个人悄然离开广州,经香港到达日本。
为避免军队分裂,保存旧部实力,他又秘密返回中国,与邓演达、蔡元培等人商定建立第三势力,呼吁和平,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蒋介石获知陈铭枢秘密回国的消息后,马上在南京相见,将十九路军的兵权交给陈铭枢,请他“打回广东去”。就在陈铭枢出征之际,日寇在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国难当头,蒋介石和汪精卫暂时合作,而陈铭枢则指挥了著名的“淞沪抗战”。
【来源:晶报】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