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历史朝代>> 现代历史

现代历史

乱世遮蔽下的竺可桢:在蒋介石和学生间扮演尴尬角色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4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灯火阑珊

竺可桢与左翼学生运动的某种抵触,除了思想和理念上的差异之外,考其用心和初衷,其实也是为学生所着想。当然,这是当年的学生根本不可能体会到的了。

1948年4月8日,竺可桢听说学生在演讲会上报告的主题竟是“共产党渡江”,马上告诫学生:“此种瓜田李下之论题,必有一日警局将入校捕人也。”然而不久之后,借着时局的愈加纷乱,学生自治会的壁报索性以“总理叛徒”为标题,画上蒋介石的画像,又“背插一‘斩’字”,全国各大报纸亦纷纷报道“浙大为共产党所策动中心”,国民党浙江省当局遂拟采取行动弹压。竺可桢十分着急,连呼“学生之壁报及自治会之言论随处可以造祸”、“迟早军警必来校捕人,而学生尚不自检点,到处张贴反政府、骂人以及侮辱元首之壁报”。14日,学生自治会发表宣言,宣告此日是“反迫害、反污蔑”的罢课日,竺可桢则表示:“若反动漫画继续不绝,则人人自将目浙大为反动之大本营,甚至军警入内捕人,自招祸端。”未几,浙江大学果然成为真正的“东南民主堡垒”,全国各地的高校均派遣代表赴浙大予以支持和响应,竺可桢从教育部得知“南开、北大等学生均派代表来浙大开会,因此特务随之以来,欲乘机加以逮捕”,他本能地警觉起来,却又向当局表示:“浙大学生不能来校逮捕。”

从蒋介石,进而具体到浙大的某些有国民党背景的师长,如张其昀[注: 张其昀(1901~1985)中国地理学家,历史学家。字晓峰。浙江宁波人。1923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任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史地系主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等。]、佘坤珊等,一一成为学生壁报攻击的对象不可否认的是,其中有一些乃是“成绩极坏的学生所为”。这不免触及了高校传统的“师道尊严”和“教授治校”的理念和规则,因而浙大许多教师纷纷表示不能接受这种有辱师门的做法。苏步青、贝时璋、钱宝琮、王葆仁等代表教师面见竺校长,表示“学生如此嚣张,学校要有一处置办法”,史地系全体教师更表示如张其昀被迫辞去,或学生没有受到“谴责”,“则全体将辞职”,且“文学院教员全体与晓峰张其昀字——引注同进退”,随之,一些教师徐震谔、任铭善、郦承铨、王焕镳等表示将罢课以示抗议。对此,竺可桢表示:“壁报上言论系少数学生所为,绝非公论,但有侮辱师生与攻击个人之处,学校可以查明负责人加以处罚。”他除了严厉要求学生撕去对教师人身攻击的漫画和文字之外,又循循善诱,与学生进行对话,解释浙大的办学理念和方法,一一分述校务会议、行政会议、各委员会以及教授会、学生自治会的职权,“标榜教授治校精神”,亟力主张维护“浙大校风”——“万事公开、实事求是、师生合作”。不过,此时此地、此景此风,已非竺可桢可以从容应对的时机了,他难免“尴尬人办尴尬事”,所谓“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国民党恼怒于他的纵容包庇学生,左派则恨其站错立场,帮助当局阻碍学生运动。

不久,“中央社”传来一条带有凶险意味的新闻:

北平电:本市农、工、商、学、自由职业各团体,以中央大学、浙江大学中潜伏匪职业学生,鼓励风潮,应共匪军事暴动,非彻底肃清依法惩办不能安定秩序,巩固后方,请教部、青年部解散中大、浙大,重新登记云云。

果然,浙江大学到了一个生死关头。左派学生依然如故,而且变本加厉。

6月7日,竺可桢在日记中写道:“学生壁报张贴骂青年军之文字,指青年军为职业学生,因此引起公愤,迫令自治会交出作者姓名。”先前学生壁报发表攻击师长的漫画和文字,教师手无寸铁,不过以罢课作为抗议,但此次壁报攻击的对象竟是手执长枪的国民党青年军,竺校长担心,“如有骂青年军者即口辩,必致发生争执。如有殴打情事,则外面之青年军即行加入,不分皂白逢人便打。如此则金华中学与英士大学之惨案又将发生于浙大”矣。于是,竺校长只好勉为其难,极力阻止浙大内部的70余名青年军学生召开大会,生风作浪,以为对抗。好在竺校长制止有效,兼有统领青年军的蒋经国来函,告诫“不能打浙大”,“此事遂告平息”。

蒋氏父子当年鉴于浙江大学是故乡的一所高等学府,陈布雷、陈立夫、朱家骅[注: 朱家骅(1893年-1963年),字骝先、湘麐,浙江湖州人,中国教育界、学术界的泰斗、外交界的耆宿,中国近代地质学的奠基人、中国现代化的先驱,]等也分别以校友或乡人为念,特别是因为竺可桢主校,在教育经费、用人等各个方面给予照顾,遇有学潮等,亦往往对浙大网开一面,心存不忍。加之台湾“二二八”事件之后,陈仪由台湾调回内地,转任浙江省主席,陈仪是浙江大学的前身——杭州“求是书院”的学生,竺可桢以为“故可说浙大为其母校”,果然陈仪对母校多方垂顾,省却竺校长诸多麻烦此后陈仪因劝说汤恩伯[注: 汤恩伯(1900年9月20日~1954年6月29日),浙江金华武义汤村人,国民党军高级将领。1920年入援闽浙军讲武堂,]起义失败被解除职务、押送台湾处决。竺可桢与陈仪相晤,“谈及大学思想事”,竺“告以办大学之方针以开导为主,渠亦赞同。对于过去于子三事件之处理,渠表示不赞同省方办法”。在这种背景下,浙大处于火山端口而没有粉身碎骨,真是万幸。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